谁在“非礼”?—— 读论语新得

从吴明子到明子是一个旋转,以后的明子心路从这里开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好像这句话的关键词在“礼”上,好像知道了何为“礼”,就能勿视听言动那个“非礼”了。俺最近读这一句的时候,忽然有了新得,新的心得:在明白何谓非礼的同时,明白谁在非礼也相当重要,而且更重要。

 

       在众多的解释中把“非礼勿视听言动”理解成“哪件事物是非礼的,然后避免去视听言动”。俺忽然深深感到那样的理解不免有些片面了,俺的感觉是“非礼”是指我们本身的言行,一旦我们自己时刻“礼”了,我们就能“非礼勿视听言动”了。

 

       什么是“礼”?是礼貌吗?是尊老爱幼吗?是助人为乐吗?是行善吗?当然是,但礼不仅仅是在“貌”上,不仅仅在外表的做上,礼是无欲无求,是通达“至善”,是明明德的德。

       “礼”与“礼仪”有着差别。一说到“礼仪”,我们立刻想到那些礼仪小姐,打扮得漂漂亮亮,举止似乎很优雅,可外在的貌相与内心的尊礼没有关系;我们也会想到小时候学的鲁迅说的话“吃人的礼教”,礼仪如果只成了一种仪式,一种教条,一种对人的管教,这样的 “礼仪” 完全不是“礼”。“礼” 更不是给人送的礼物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

       论语在颜渊章中,孔子答曰弟子的种种都告诉了我们何为礼,如“其言也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必达,在家必达”;“爱人”;“知人”;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都是在告诫我们何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我感受到 “礼”  是一个无限的渐进的 “层次”,(用层次这个词是因为不知该怎么表达)。孔子在这里的 “礼” 关乎到天地人,人在天地中参赞化育,人由心与天地通达,与万物并作,也就达到孔子所曰的 “仁” 了。礼就是我们达到仁的阶梯。

       如我这样自我还很强时,还不能达到时时刻刻 “礼 ”时,该咋办呢?“请事斯语矣”,眼下我对此的理解就是 “觉察”。一个人静坐时,比较能在 “觉察” 中,一开口说话,一听人家说话,一做事情,一个对待,就往往把觉察丢在身后了,这就是非礼了。非礼,那就勿视吧,勿听吧,勿言吧,勿动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竟是我们修正自我言行,修我心的法。好吧,我就这样来练习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