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来说几句周恩来

国远家离已卅年,蹉跎岁月过云烟。书生漫道无一用,经纬书斋自有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两位伟人在做最后告别?

周恩来在中国人民心中几乎就是个‘完美的圣人’。即使是到了‘物欲横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今天,不光是普通老百姓,甚至还有很多在心里面、或公开反共的所谓的普世派文人,对周恩来也仍然表现出相当多的敬意。做人能做到这样的地步,找遍古今中外恐怕也没几个吧?

1976年周恩来去世时,中国人民是真正地悲痛。说句夸张的话,就算是亲爹娘去世,人们能流的眼泪恐怕也就是那么多了!当年,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对于毛主席的去世,我不仅没有感到丝毫的悲伤,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心里还隐隐约约地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甚至暗暗地埋怨:为什么不更早一点呢?(罪过罪过!)  然而,周恩来去世时,我是流了不少眼泪的,心里是真正地感到悲痛。

时过境迁将近四十年,中国早已是彻底“换了人间”。 我的想法也早已是 ‘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看见有网友贴出称颂周恩来的文章,忍不住也来说几句。我的这些说法是比较另类的。以前好像没看见别人有这样的说法,所以就算是我原创的一家之言吧!

确实,如果没有周恩来作为主要助手,毛主席的中国革命事业(我指的只是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不包括继续革命),虽然最终也一定能成功,但是一定会增加更多的困难、拖延更长的时间。 但是,也正是因为周恩来,以他‘完美圣人’的超巨大能量,以他在党政军系统的深厚根基,实际上,在文革中顽固而有效地阻挠了毛主席对党、政府、军队旧官僚系统的全面改造、更新!我认为这实际上是老毛死后,旧势力复辟如此轻而易举的原因之一。毛主席心里对这一点是明白的,对周恩来只能适当地敲打,然而却不能公开地反,或彻底搬掉。下狠手,毛主席不能,也不忍。周恩来确实是个‘完人’,毛主席对此是欣赏的,(毛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闲聊时也说,总理是个好人,虽然缺乏决断),但也是无可奈何的。而 周恩来自己可能心里也充满了委屈:跟不上毛主席的趟,又要受到敲打,还得兢兢业业地工作。以为自己是在隐忍为国、为党、为民,但是实际上,周恩来文革后期时已成了妨碍毛主席在死以前的战略布局、继续革命、完成他的‘大业’的最大绊脚石’。而老毛还下不了决心或者是自忖搬不动他,自己人又不行了。所以毛主席是感到很孤独的,也一定很无奈:这位最得力、最忠诚的助手和战友,内心深处并不理解他的苦心!我认为毛主席那首赠周恩来的那首著名的词,应该就是在那样的心情之中写的:

诉衷情(赠周总理) 1974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我觉得这句是重点:当初革命的初衷不能丢啊!)

但是周恩来明白毛主席的苦心和无奈吗?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周恩来虽然是个‘完人,但他的战略前观能力无法和毛主席比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总是觉得跟不上毛主席的脚步。周总理曾对薄一波说,“一波呀,毛主席下决心要做的事,你可以表示弃权,但不要轻易表示反对。在历史上,有几次,我曾认为主席的决策不对,表示反对,但过一段时间都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以后我就谨慎了,不轻易表示反对了。但后来又有一次,我确信主席错了,我坚决反对,但在以后的实践却又证明是主席对的。”  这段话表明,周恩来对毛主席的‘忠诚’,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能力彻底理解毛主席苦心、仅凭历史经验的一种‘经验主义式的忠诚、习惯性的忠诚’,并不是真正的忠诚。

不自觉地,周恩来死以前一直在维护旧的官僚机器的运作和整个官僚集团的利益。他自以为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党、国家、民族的利益,但是实际上,他所保护下来的旧官僚机器、官僚集团和他们的子女后代,在毛、周死后,最终终于异化成了与人民、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对立面。周恩来若是地下有知,看到今天的局面,我相信他一定会对着毛主席痛哭心碎:难道我们这一代人当初“当年忠贞为国酬” 是为了这样的结果吗?毛主席啊,你这一次又是对的!

毛主席说他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另一件就是文化大革命。周恩来在辅助毛主席的整个革命生涯中,在这两件事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不过,在第一件事上是建设性的作用;而在第二件事上,他的作用根本是阻挠破坏性的!如果不是他,毛主席的第二件事是有可能成功的!(注意:我认为周恩来本人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缺乏毛主席这样的真正历史巨人的长远眼光。他自认为是在做好事,实际上却起了不好的作用。用老百姓的日常语言来说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看官:请平心想一想:毛主席这样的伟人,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成功了,另一件却失败了 ,都和周恩来脱不了干系。这是不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现代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