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独缺海洋篇,就连诗词歌典赋咏海的作品也是寥寥。其实,东汉曹操的“观沧海”是典型寄情于海洋的篇什,词句意境都有可观,但是没有开出风气。有唐一代那么多诗人,却没有好的咏海诗流传。到了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是对着大海吟颂的,其余呢?沿海多有人文荟萃的城市乡村啊,文人墨客怎么没有注意到海呢?明清就更拿不出东西了,禁海禁到“寸板不许下海”,当然谈不上流连海滩、抒写情怀。近代中国历朝政府未见海疆有何作为,文化上一向忽略海洋是不是个远因?
中国,海岸线不可谓不长,仅大陆岸线就有18,000公里;从北到南,属于中国的海区还有: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等三百万平方公里。与中国海域相连的国家和地区,上迄俄罗斯、日本下至印尼、文莱,计有十三个。可见,海洋政策对于安全、资源、民生、国际交流中之举足轻重。但是,我们的海域经营得如何呢?黄海,钓鱼岛被占、美韩恣意军演;渤海严重污染,几近死水一湾;东海,苦无良策宝岛台湾;南海,开发不了、利用不到、眼看变成国际水域一筹莫展……。而就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言,南海的事情最难办。
南海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南沙群岛。已命名的五十几座南沙岛、礁、暗滩和暗沙中,越南占了29个,菲律宾占了9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台湾控制着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中国大陆有效控制的岛礁仅仅11个。印度尼西亚和文莱虽然没有在南海声称岛屿主权,但是声称拥有大陆棚附近的经济海域。印度尼西亚的大陆棚经济海域伸入南海U形线,包括了天然气油田;文莱则在南沙海域给自己划出3000平方公里。
南海是个藏宝之地,早为人知。过去,周边国家工业落后无力开采,海域形势尚属平静。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开采技术提高,南海贮量丰富的油气田必然成为周边国家争食的大饼。即使有引发地区冲突的危险,为了日益短缺的资源和与日俱增的需求,也在所不惜。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后会越闹越大。加上历史和政治恩怨,外交处理缺乏技巧、尤其是越南,以往的领土之战、目前的市场之争,都在徘徊发酵。值此资源归属吵得不可开交之际,美国突然高调介入,说是“重返亚洲”。重点就是南海、理由是航道安全。凭空给本来就“剪不断、理还乱”的南海资源之争罩上更加沉重的阴影。
其实,美国这次重返的理由并不成立,这里航道多年畅通无阻。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为了“填补法国人留下的真空”介入越南战争,给美越两国造成巨大创伤后,“体面地撤军”。但是美国在东南亚一直以经济、文化、科技的形式存在,所谓重返,只是武力。地区冲突是安全和均势的薄弱环节。美国惯会利用这种机会,空降一支威慑力量,以强龙之势统领全部地头蛇,冀收四两拨千斤之效。但是历史上,美国盘算的浑水摸鱼常常变成火中取栗。
比如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访问越南、两国海军联合军演时,越南电视台播放的是越战中,美军喷撒落叶剂给越南人民带来的苦痛。美国意在显示化敌为友的能力,越南报以反美情绪仇恨远未消解的提示。其他各国也各有拳经,谁会相信美军之返只是威慑中国、大炮军舰是送上门来的表演?请神容易送神难,谁愿轻易让美军驻扎下来当保护神?南海周边国家与美国互相利用居多、精诚合作有限。
再看对南海资源有所图谋的国家,联合抗华拒美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便中国美国都不染指南海之争,他们之间也是要为争油争气打仗的。小兄弟之间打斗之前先得罪了大老板,丧失找靠山的机会,没人会如此不智。他们能做的恐怕只有设法在美中之间的摇摆中找到平衡点-----需要大国调停的是小国间的关系,而非已经明摆的与他们中、美之间的关系。
对中国而言,南海局面闹成这样,与过去经营不善直接相关。目前可以想到的选择是:下策:区别对象各个击破、有打有拉软硬兼施;但是此法等于永远纠缠扯皮、终无宁日。中策:把南海资源比重冲淡、缩小、放进大中华经济圈框架一并处理;此议的弊端是,协议都是纸上文章,靠不住。上策:效苏联设卫星国设计,中国总揽防务及能源(包括湄公河水资源等),各国各出特产由中国统一调配;但是,管理控制很难适度,国际社会则将惊呼“黄祸黄祸!中华帝国重现!”
诚然,国际关系没有锦囊妙计,都是个案处理、相机行事,上述只是玩笑。但是不变的原则是:美国重返带来的只有战争威胁,若是中国展现令人信服的和平崛起,挟人文地理优势,授经济科技利益,南海诸国应当愿选择与中国协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