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維爾和他的《波萊羅舞曲》
一段簡單的樂句,不斷重復,重復,基本上沒有和弦,只是各種樂器的獨奏或齊奏,貫穿全曲。你聽過這樣的弦樂舞曲嗎?對,這就是印象樂派法國作曲家拉威爾(Joseph Ravel)的晚年作品《波萊羅舞曲》"Bolero",拉威爾的音樂風格以細膩豐富的情感著稱,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品在音樂史上舉足輕重。根據SACEM(法國音樂作曲人及編曲人協會)統計,老拉擁有的忠實粉絲更甚其他音樂家,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在創作《波萊羅舞曲》後不久遭車禍喪失思維能力,終止創作。
這首舞曲也是老拉的代表作之一,全曲十四分鐘,在節奏極強的從頭至尾的三節拍的小鼓背景上,由各種樂器反復兩個十七小節的旋律,從弱起漸強直到滑入E大調,以一個不和諧合弦達到高潮而嘎然而止。這種單純的寫作手法不但不使人感覺單調沈悶,反而有一種讓人感覺樂曲分分秒秒在不斷變化的獨特效果。
《波萊羅舞曲》在巴黎演出後,引起了許多舞蹈演員和舞劇編導的注目。愛爾蘭舞蹈演員多林把它作爲自己的獨舞保留節目,連續演出許多年;俄國舞蹈演員利法爾演出的《波萊羅舞曲》,雖仍作爲西班牙主題來處理,卻避而不跳傳統的西班牙舞。因爲具有固定不變的旋律 和節奏型的拉威爾此曲,和真正的波萊羅已很少共同之處。其舞台設計,布景是白的拱廊和血紅的天空,利法爾化妝成一個鬥牛士,剛從鬥牛場上勝利歸來,以滑稽的姿態逗引著一位傾慕他的婦女。他的敵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奪走了這個婦女,鬥牛士大失所望,昏昏沈沈跌倒在地,受了重傷。歡度節日的人群繼續他們的狂歡,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舞台上漸漸擠滿了人,樂隊最後的“漸強”伴隨著鬥牛士的死去。
本叟喜愛的另外一首老拉的作品是《亡妃的孔雀舞曲》"Pavan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這是老拉當年還是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時創作的。他的靈感來自羅浮宮裡面一幅公主肖像畫,另一說則是源於西班牙教會的葬禮習俗(在下葬死者前,在祭壇靈柩前,莊重地跳一次孔雀舞)。唯美沉寂的《亡妃的孔雀舞曲》,典雅卻飄著淡淡憂傷,廣受世人歡迎,成為聚會沙龍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東雲子
拉維爾(Joseph Ravel)
法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法國古典音樂舞蹈團,卡爾·帕克特芭蕾舞團舞蹈的《波萊羅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7FfCXW-LuM
聽過不同版本, 本叟還是喜歡這個版本的《亡妃的孔雀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S31uVzN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