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刘少奇因何称“毛主席那套不行再搞要亡国”?
来源: 淡黄柳 于 2014-04-23 16:28:00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40次
1963年5月杭州小型会议以后,各地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按照《前十条》的内容,重新训练干部,在一批社队进行试点。与此同时,城市的“五反”运动进一步展开。在运动试点中,大多数试点的情况较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地方发生了乱斗、打人、体罚等违法乱纪的情况,经济退赔普遍偏严等。根据这些情况,中央在九月工作会议上,对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作了规定,由邓小平、谭震林主持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问题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1963年11月14日,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向全体群众宣读两个“十条”,使“全国人民家喻户晓”。随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较大的范围开展起来。
此时,中国的周边形势已经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了。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美两国关系因中国的核计划和越战的迅速升级而日趋严重。为了反修防修和防备世界大战,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对国内形势作出了严重的估计,提出了“三分之一的社队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的不切实的观点,认为中国要出修正主义。毛泽东还提出中国“如果出了赫鲁晓夫怎么办”的问题,并对中国出修正主义看得非常严重。刘少奇在会上说:“如果出了这种情况,一个省可以独立,可以造反。”
中央工作会议后,经毛泽东同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四清”、“五反”指挥部。8月5日,中央书记处会议正式决定:“四清”、“五反”指挥部,由刘少奇挂帅。此后,刘少奇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领导“四清”运动上来,实际上处于运动领导工作的第一线。
8月16日,刘少奇向毛泽东及中央写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建议信》,建议把各县工作队集中到地委,省委工作队也分到各地委,在省委、地委领导下集中搞一个县,即进行大兵团作战。
刘少奇的这封信,最初是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的。8月18日,毛泽东复信:“8月16日来信收到,我于昨天(17日)看了一遍,觉得很好,完全赞成。”但随着各地反映的情况,毛泽东对这一建议逐渐改变了看法。8月20日上午10时30分,毛泽东在北戴河找李雪峰、乌兰夫、陶鲁笳、刘仁、刘子厚谈话,了解到华北局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山西方面提出按刘少奇的做法有十大缺点。毛泽东当场向秘书吩咐,说华北局反对,文件缓发,通知开会。并说:“到北京开会,你(李雪峰)带几个人去好助威呀,到北京打一仗。也许你们打赢,也许打败,打败也不要紧。文件缓发,何必急,急什么。”出门上车后,毛泽东又说:“也可以写活点,何必一个样?你(李雪峰)还是带几个人去,助助你的威么。”26日,刘少奇从南方回京。27日,即找李雪峰、陶鲁笳、刘子厚谈话。据陶鲁笳回忆,刘少奇同志不但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另外,田家英跟随刘少奇赴广州修改《后十条》时,在飞机上向刘少奇传达了毛泽东的两点指示,即不要把基层干部看得漆黑一团,不要把大量工作队集中到一点,但刘少奇在主持修改《后十条》时并未采纳。8月份的大区书记会议上顺利通过了《后十条》修正案,毛泽东也没再提出不同意见。6月至8月,刘少奇南下视察。在视察座谈时,刘少奇提出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办法过时了,干部不蹲点,不能当省委书记、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等。他指出:“现在调查研究,按毛主席的办法不行了,现在的办法,只有放手发动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比如说,你(谢富治)那个副部长徐子荣,不是到山东曲阜蹲了点,写了报告?毛主席批了这个报告。我调查了,只住了7天,这怎么能叫蹲点呢?目前,我们这种工作方法,层层听汇报,或者看报表,不行了。这种领导工作、领导革命的方法不行了。我们现在这种靠会议、报表的领导方法,一定要亡国。”
应该说,开调查会是毛泽东一直偏爱并在党内大力推广的调查研究方法,而刘少奇突然宣布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办法不行了,这使毛泽东十分不满。1964年9月12日,当计委领导小组汇报计划工作,并要求毛泽东对财经工作挂帅时,毛泽东说:“我看还是少奇同志挂帅。我年纪大了,有时我妥协,他厉害……比如这一次他下命令,一定要下去,一定要蹲点,说过去蹲点是假的,都得下去。我有时妥协,我有我的弱点。他有他强的地方。”毛泽东在12月26日过生日时还说:“我没有蹲点,没有发言权也要说,错了,大家批评。
1963年5月杭州小型会议以后,各地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按照《前十条》的内容,重新训练干部,在一批社队进行试点。与此同时,城市的“五反”运动进一步展开。在运动试点中,大多数试点的情况较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地方发生了乱斗、打人、体罚等违法乱纪的情况,经济退赔普遍偏严等。根据这些情况,中央在九月工作会议上,对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作了规定,由邓小平、谭震林主持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问题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1963年11月14日,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向全体群众宣读两个“十条”,使“全国人民家喻户晓”。随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较大的范围开展起来。
此时,中国的周边形势已经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了。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美两国关系因中国的核计划和越战的迅速升级而日趋严重。为了反修防修和防备世界大战,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对国内形势作出了严重的估计,提出了“三分之一的社队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的不切实的观点,认为中国要出修正主义。毛泽东还提出中国“如果出了赫鲁晓夫怎么办”的问题,并对中国出修正主义看得非常严重。刘少奇在会上说:“如果出了这种情况,一个省可以独立,可以造反。”
中央工作会议后,经毛泽东同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四清”、“五反”指挥部。8月5日,中央书记处会议正式决定:“四清”、“五反”指挥部,由刘少奇挂帅。此后,刘少奇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领导“四清”运动上来,实际上处于运动领导工作的第一线。
8月16日,刘少奇向毛泽东及中央写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建议信》,建议把各县工作队集中到地委,省委工作队也分到各地委,在省委、地委领导下集中搞一个县,即进行大兵团作战。
刘少奇的这封信,最初是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的。8月18日,毛泽东复信:“8月16日来信收到,我于昨天(17日)看了一遍,觉得很好,完全赞成。”但随着各地反映的情况,毛泽东对这一建议逐渐改变了看法。8月20日上午10时30分,毛泽东在北戴河找李雪峰、乌兰夫、陶鲁笳、刘仁、刘子厚谈话,了解到华北局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山西方面提出按刘少奇的做法有十大缺点。毛泽东当场向秘书吩咐,说华北局反对,文件缓发,通知开会。并说:“到北京开会,你(李雪峰)带几个人去好助威呀,到北京打一仗。也许你们打赢,也许打败,打败也不要紧。文件缓发,何必急,急什么。”出门上车后,毛泽东又说:“也可以写活点,何必一个样?你(李雪峰)还是带几个人去,助助你的威么。”26日,刘少奇从南方回京。27日,即找李雪峰、陶鲁笳、刘子厚谈话。据陶鲁笳回忆,刘少奇同志不但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另外,田家英跟随刘少奇赴广州修改《后十条》时,在飞机上向刘少奇传达了毛泽东的两点指示,即不要把基层干部看得漆黑一团,不要把大量工作队集中到一点,但刘少奇在主持修改《后十条》时并未采纳。8月份的大区书记会议上顺利通过了《后十条》修正案,毛泽东也没再提出不同意见。6月至8月,刘少奇南下视察。在视察座谈时,刘少奇提出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办法过时了,干部不蹲点,不能当省委书记、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等。他指出:“现在调查研究,按毛主席的办法不行了,现在的办法,只有放手发动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比如说,你(谢富治)那个副部长徐子荣,不是到山东曲阜蹲了点,写了报告?毛主席批了这个报告。我调查了,只住了7天,这怎么能叫蹲点呢?目前,我们这种工作方法,层层听汇报,或者看报表,不行了。这种领导工作、领导革命的方法不行了。我们现在这种靠会议、报表的领导方法,一定要亡国。”
应该说,开调查会是毛泽东一直偏爱并在党内大力推广的调查研究方法,而刘少奇突然宣布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办法不行了,这使毛泽东十分不满。1964年9月12日,当计委领导小组汇报计划工作,并要求毛泽东对财经工作挂帅时,毛泽东说:“我看还是少奇同志挂帅。我年纪大了,有时我妥协,他厉害……比如这一次他下命令,一定要下去,一定要蹲点,说过去蹲点是假的,都得下去。我有时妥协,我有我的弱点。他有他强的地方。”毛泽东在12月26日过生日时还说:“我没有蹲点,没有发言权也要说,错了,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