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尘埃落定,2014年注定成为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飞跃之年。互联网金融的二马上次已经谈过,而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二马”,想必当属风头正劲的特斯拉与比亚迪。
简单来看,二者都是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主要产品方向的厂商,如果说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市场仍然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行业龙头”这个词不便草率使用的话,至少“行业焦点”这个称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发展到核反应堆都有人在自家车库组装的今天,制造汽车早已算不上是什么高精尖科技。传统汽车业巨头之间的战斗,除了引擎等少量核心技术外,更多是体现在经验、营销和细节。
正是这样的背景,给了特斯拉与比亚迪崛起的舞台。从资历来看,2003年才成立的特斯拉,相比百年老店福特、奔驰等巨头,宛如新生婴儿般稚嫩。而比亚迪虽然成立于1995年,但同样是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后才正式迈入汽车行业。前辈大佬们自然要说了:“跟我斗?凭什么?”
多数人都能说出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两大主要优势。一是节能,缓解石油资源供需日益紧张的问题;二是环保,通过低排放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这两条中每一条都可以引出无数的话题,而对于年进口原油近3亿吨、遍地雾霾的天朝来说,更是无比诱惑。但这些都是对政府、对社会来说的。具体到每一个个体消费者,你靠什么吸引我来购买?
细看的话,特斯拉的路线非常明确----效仿苹果,制造话题,走明星路线,将自身产品打造成“高大上”的时尚个性奢侈品。不仅是特斯拉这个品牌,身为它创始人之一的伊隆马斯克(Elon Musk),98年与人合伙创办PayPal,02年建立SpaceX太空探索公司,03年合作创立特斯拉,这样的经历使科技界众多媒体早已将其视为乔布斯后的下一个创新领袖。
万丈光芒的背后,特斯拉大厦的基础远没有苹果那般坚实。虽然带给苹果这次划时代飞跃的是iphone系列产品,但事实上在此前的几十年时间里,苹果早已积累出了一大批忠实的拥趸,其标新立异的产品品牌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iPhone本身更是完全颠覆了传统手机的概念,为用户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应用天地,随着无数内容提供商的加入,一夜间仿佛将整个世界浓缩入一个围绕iPhone的完整的生态圈中。特斯拉能带给消费者这些吗?
以Tesla Model S为例,国内定价73.4万,这样的价格,对屌丝们来说遥不可及,对土豪们来说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豪车又还有些距离。性能上,尽管拥有业内领先的动力、结构、电控和电池技术,但仍然难以对传统燃油汽车形成明显优势,而另一方面充电不便、续航里程短、维修保养困难等现阶段电动车的普遍缺点使其在实用性的比较上明显不敌传统车型。必须说,特斯拉Model S的产品宣传真的是非常的令人心动,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也十分到位。前期瞄准奔驰S级、宝马7系营造产品形象,再低价以奔驰E系、宝马5系、奥迪A6的价位投放市场,直接对这一档次的竞争对手形成巨大冲击。然而,如果坐下来仔细考虑购买和使用的话,考虑到实用性、技术成熟度、安全性等因素,恐怕多数有实力的消费者还是不会将自己的唯一或主要座驾选为特斯拉电动车的。这就将特斯拉的市场定位放在了一个略有些尴尬的位置上。中低收入人士买不起;中高收入人士中的主流仍然会更倾向于用途广泛方便的传统高端车型,不难想象,多数情况下,只有能同时负担起两辆以上这个价位车型的“高大上”人士才会更多考虑将特斯拉纳为座驾之一。另一方面,作为进口高端车型,政府采购也注定与其无缘,最后它更可能的是成为土豪们展现奢侈与“品味”的一件玩具。
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凭借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品宣传策略,已经成功地塑造了自身“独一无二”的形象,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盛宴中早早占据了一个前排座位,准备着迎接新能源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夜成名的巨星,比亚迪则更像是一个小本经营、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农民企业家。与特斯拉不同,95年成立的比亚迪靠做电池起家,起初视野并没有那么广大,更多地是一步一个脚印、水到渠成地发展至今。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与特斯拉代表两种大不相同的发展方向。首先是电池上,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与特斯拉的钴酸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较低,也就是续航里程较短,但安全性较高,这也是特斯拉汽车几度起火后引起争议较多的地方。特斯拉坚信钴酸锂电池在安全方面的缺陷完全可以通过不断改进的电控技术予以化解,而且安全性上的区别相对比较抽象而难以量化,续航里程的长短则更加直观而容易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这其实和双方的市场定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与特斯拉标榜的中高端豪车定位不同,现阶段来看比亚迪仍然将中低端消费者作为其主要目标客户。与特斯拉的策略不同的是,比亚迪针对当前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务实地将混合动力车作为现阶段主打产品,而以纯电动车作为推动方向,这种做法有效地降低了风险,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以牺牲纯电动车领域的制高点作为代价。
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产品的明星效应要相差很多。其主要策略是依托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基本优势,先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环保战略的机遇争取政府支持,再依托补贴等政策结合新能源汽车自身的节能特点,将产品大力推向以性价比为主要考量的中低端市场,市场定位涵盖家用车、出租车、公务车、大巴等多个领域。
目前来看,特斯拉在技术、品牌、营销上似乎都要胜比亚迪一程,但比亚迪也有前者注定无法拥有的一些优势。首富王建林童鞋说过,在中国生意要想做大,一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通过地方到中央,再回到地方的策略,比亚迪以深圳为基地建立影响力,在此为基础争取中央的支持,再利用从中央获得的支持发展各个地区的市场。当然,为了突破中国特色的地方保护主义,比亚迪大量采用了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曲线救国。成功将新能源车送入中南海的比亚迪,在政府层面所能获得的支持力度绝对是特斯拉这样一个外国进口品牌无法企及的。特斯拉其实也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只能通过市场的承认来获取。
虽然很多人都喜欢拿二者来做比较,但其实特斯拉与比亚迪二者至少在现阶段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因为他们所定位的客户群体几乎完全没有交集。另一方面,他们的产品又都共同面对着新能源车共有的充电能力、续航能力、配套设施等短板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当前环境下,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车品牌,不仅要面对众多相似对手的直接竞争,还不得不正视成本居高不下、极度依赖政府补贴的这一尴尬现状。但是从未来发展来看,随着充电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动车技术的发展,产品线更全、市场定位更能体现新能源汽车既有优势的比亚迪,理应拥有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