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3)

我的出生,让奶奶开始忙碌,也让奶奶一手超好的针线活使左邻右舍大开眼界。她按河南老家的传统和自己的改进给我缝的小棉衣,小棉裤,小棉鞋,人见人爱。她用河南人特有的执着和 爱为父亲,妈妈和我洗衣做饭缝纫。

我还不到俩岁,父亲调乐山工作,一家四口离开了井研,安家乐山。妈妈又怀妊了,奶奶每天给妈妈送一杯热牛奶到办公室,同事们羡慕地看着这婆媳二人亲如母女。奶奶有他自己的打算,第一个是孙女,这个该是孙儿了。

我的妹妹,奶奶的第二个孙女出生了。奶奶不免有点失望,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其全力照顾家里每一个人。

因为种种政治运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整个中国粮食极端匮乏,人人每天都饥饿难忍。奶奶说,机关里要求孩子送托儿所幼儿园,没有工作的成人分配到食堂或托儿所工作。奶奶说她把我送到幼儿园的第一天,我死活不离开她,两只手抓着铁栏杆门嚎啕大哭。奶奶只能撕心裂肺地背着妹妹到大食堂洗菜,切菜,帮厨。大食堂的食品完全不能给幼年的妹妹吃,她不得不嚼碎后再送到背在后背的妹妹嘴里。爸爸妈妈的工资不少,但那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像个饿死鬼,妹妹几乎整天只能在奶奶饿得前心贴后背的背上。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奶奶不顾机关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不顾爸爸妈妈的反对和来自他们的领导同事们的种种压力,由那双裹得不成形的双脚支撑着,背着妹妹离开了大食堂,拉着我的手走出了机关幼儿园的大门。奶奶背着妹妹,带着我,到处打草养兔子。她还和爸爸妈妈在前院开辟了一块地,种上红薯。邻街的一半红薯藤和红薯其他人偷吃了,另一半补充了我们全家严重不足的粮食。

后来粮食饥荒逐渐缓和,奶奶可以在黑市买些食物了。还可以买一些毛线绒线之类的,妈妈给我和妹妹织了好些漂亮的毛线连衣裙。奶奶带我到人民公园玩,拿着我们漂亮的衣服和孔雀比美,‘孔雀,来,比比花衣裳’。漂亮的孔雀真得展开了它的美丽和我们比美!不知哪儿的记者还抓住了这个镜头,照片刊登在1963年的人民画报上。(我上大学时,特意坐公交车从学校到省图书馆去了好几趟,终于找到了那期人民画报中登有妈妈和奶奶讲过的照片)。

我还太小,不记得在乐山的事。奶奶说平时爸爸妈妈都忙,但有时周末也全家一起坐竹筏或木船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游玩,或者去乌游寺看八百罗汉,到大佛寺和大佛的脚下玩。

有一天奶奶蒸了一布袋馒头,说是有人整我父亲,调他到下面的一个县城去,我们一家得坐船搬家去那里。逆岷江而上,时间很长,馒头是准备在船上吃的。我依稀记得和爸爸从船头到船尾巴,江风习习,水上江边很美很安宁。傍晚蚊虫咬了我一口,手背起了大大的一个红疙瘩,很痒。爸爸用他的手指压着有点红肿的地方,一会儿就不那么痒了。

到了青神这个新地方,我们和奶奶住县武装部大院。爸爸妈妈住县委大院,不记得爸爸妈妈在哪儿吃饭。奶奶说我们三人的新家没有桌子也没凳子。她看县委大食堂一个屋子堆满了小凳子,经过事务长同意,搬了几个小凳子回家,再把家里洗衣服洗澡用的大木盆反扣过来,就成了我们的餐桌。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事务长看我们的餐桌太寒碜,让奶奶搬一个大食堂的桌子回家用。奶奶高兴地钻进一个桌子,背顶着大桌的反面把一个八人方桌搬回了家。这个八人方桌一直用到我们全家离开中国。见证了我们一家二十多年的喜怒哀乐。奶奶一直骄傲地夸自己是个英雄汉,能把这么一张八人方桌背拱着驼回家。要知道,她的整个身体和那沉重的硬木大方桌都得靠她三寸金莲未成正果,严重变型受损的一双小脚啊。

不久,大弟弟出生了。宝贝啊,我们家的根啊,白天抱着背着,晚上搂着。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要给这个长门的大孙儿。不知为什么,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婆媳关系开始紧张,奶奶有时甚至晚上不让妈妈把弟弟抱走。奶奶不满意妈妈,还跑到她单位领导那儿去评理。要知道,在那个人言可畏的年代,对于一个积极要求进步,有点了不起,有点清高的妈妈来讲,是一种何等的伤害啊。奶奶哪知道那些,我行我素地为了传宗接代的儿孙继续付出她的全部。

 

艾嘉 发表评论于
天啊,跟我奶奶超像。也是有一双没有裹小的大脚,特能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