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得最多的是什刹海的前海。夏天学校组织去游泳,八十年代后的冬天又恢复了滑冰。现在前海那一片儿叫荷花市场,全是荷花,周围都是餐馆,咖啡馆和茶馆。几个王府是那里的主要景点。后海我以前还真没怎么去过,听说过不少在那儿发生的故事,总有一点神秘感。这次碰巧有人陪着去看后海,我就又重拾了一遍儿时的回忆。
我们把车停在离“孔乙己”餐馆不远处,然后沿湖顺时针绕圈。没走多远就看见了“宋庆龄故居”,正好开门,我们就走了进去。以前多次听说过这个地方,但从未进来过。里面闹中取静,花草树木显然都是被精心管理的。这里曾经是王府花园,难怪有小长廊,不少的贵重文物,还有最顶级的海棠树,我才知道海棠树也分级。院内的景致及屋里的安排一看也不是普通人的住宅。
故居门口,不小心被抢了镜头:
院内环境不错,像小王府:
故居内有宋庆龄的展览,可以自己看。几个开放的房间和小院儿可以参观并有人讲解。讲解员都很年轻,原来都是大学生在此做义工。别说讲的还真不错,回答问题也很专业,想必他们没少下功夫。我们在的那天来的几个都是北邮的大三学生,周末做义工已是现代大学生的流行做法。最小的讲解员是西什库小学的学生,才10岁!
很多学生做志愿者:
故居门口,不小心被抢了镜头:
院内环境不错,像小王府:
故居内有宋庆龄的展览,可以自己看。几个开放的房间和小院儿可以参观并有人讲解。讲解员都很年轻,原来都是大学生在此做义工。别说讲的还真不错,回答问题也很专业,想必他们没少下功夫。我们在的那天来的几个都是北邮的大三学生,周末做义工已是现代大学生的流行做法。最小的讲解员是西什库小学的学生,才10岁!
很多学生做志愿者:
著名的西府海棠介绍:
从故居出来我们接着往前走,来到了热闹的烟袋斜街。这里有很多骑着三轮车拉生意的,但也只是问问,吆喝一下,绝不会死缠烂打。在这里我们进了一家有名的北京小吃店,点了一堆我以前其实没怎么吃过的东西。像灌肠,卤煮(这个不是我点的,我也不吃),炒肝儿(我只尝了一点儿),五彩凉皮(这不是西安小吃吗?),奶黄包(这是台湾小吃吧?),北京罐儿装酸奶,还有一些其它不那么北京的小吃。说实话我虽然在北京长大,老北京的很多小吃我还真吃不惯。
梦中的后海景色, 一点没变:
银锭桥附近: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有很多小店,卖着稀奇古怪的小东西,让我想起了刚看过不久的丽江古城。不过这里是我的家,我只感到放松和亲切。北京人应该不算会做生意的,一点也不会给人压力,你爱买不买。好多人现在还住在这里,生活和开店都在一处,看得出他们的闲适和安逸。
后海附近的住家:
出了烟袋斜街向左拐就应该是南锣鼓巷了,现在又是一个著名景点。我们没再往远处走,就沿着烟袋斜街又走回来,路过银锭桥,绕到了海的另一边。这边以酒吧为主,里面不时有唱歌的。但因为时间尚早,里面大都还是空的。路边不时有三轮车路过,车主口若悬河地介绍着这里的历史及故事,每个人都像是说书的,展示着北京人的强项。
到“孔乙己”餐馆的时候又看到结婚的,这次回国只要是出门就能看到结婚的。我都可以写一个结婚专辑了。虽然不饿,我们还是走进餐馆点了几个菜,权当是坐下休息了。尽管周围都是曾经那么熟悉的地方和人,可我怎么觉得还是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
孔乙己餐馆:
鲁迅小说里的茴香豆和做成鱼形状的鱼冻:
孔乙己餐馆:
鲁迅小说里的茴香豆和做成鱼形状的鱼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