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 程美信 编者按语:2013年,各类水墨展览多如牛毛,几乎到了烂大街的地步。本来,传统水墨已泛滥成灾,现在再加上油彩写意、影像水墨、实验水墨和新文人水墨,搅得中国绘画艺术越来越玄。由于文化意识形态的关系,人们往往将水墨材料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加之官方的推崇、民间的跟风、学术的造势和市场的哄抬,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几乎被水墨攻陷,呈现出一片“黑之又黑”的怪诞局面。本文针对每年度的展览进行评判,参照展览级别、投入规模、影响程度、人员阵营等诸多因素,不限于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主要着眼于那些级别高、规模大、投入多、参展人员阵营庞大的展览,因为它们的泛滥往往释放出误导性的负面能量和造成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是2013年的重要展览,其中展出的就有王璜生的《游·象》,我们由这个作品就足以探出王璜生2013年分别在浙江美术馆和湖北美术馆展出的“无边——王璜生作品(2009—2013)”的整体面貌,而同一件作品出现在三个展览上,可见艺术展览的泛滥程度。对于王璜生作品《游·象》的批评,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专文中有所提及,故本文不再赘述。当前中国艺术展览之所以如此泛滥,原因不外乎“权力为王”和“金钱开路”,如潘公凯、徐冰、王璜生等中国美术界的权势人物都把他们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发挥到极致,以他们为代表的大大小小美术江湖势力在霸占着大大小小的展场市场,没有有效的学术机制和社会规范约束,他们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地满天飞。长此以往,艺术展览的泛滥必然危及社会文化生态,直接导致艺术界整体创造力的萎缩。 一、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展策展人员:方振宁卢迎华 潘晴参展人员:潘公凯展览时间:2013.3.10 - 2013.3.31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潘公凯的《弥散与生成》大型展览于2013年3月9日在今日美术馆开幕,这是潘公凯准备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终极秀”,展览作品包括绘画、装置、建筑、理论四个方面。事实上,潘公凯只在传统绘画领域有所造诣,装置、建筑与理论等其他三个方面却是他知识与能力无法驾驭的领域。像潘公凯这类位高权重而又没有多少创造力的国画家,多画一些传统绘画才是本分,这样做大不了就是多耗些宣纸墨汁,但一旦不自量力搞起装置、建筑、理论来,必定带来误人子弟和劳民伤财的后果。在本次展览的“笔墨与人格精神”单元里,潘公凯展示了他的《雪融残荷》投影装置,展示方式虽然与传统绘画展览不同,但展示内容仍是潘公凯千篇一律的写意荷花,即使标上英文字幕也是换汤不换药,所谓作品表达了“西学东渐”“和谐共存”“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的解读,也不过是潘公凯一厢情愿的任意诠释。潘公凯显然无法理解新媒体材料与现代性观念的内在关系,所以他做的只能是表面的移花接木功夫:将他的陈词滥调写意画强加于观念装置之上。他的作品《错构·转念——穿越杜尚》是对天文馆里科普装置的蹩脚改装,甚至它是不是出自潘公凯本人之手也是非常可疑的,正如他的建筑设计作品是否出自他本人也让人心存疑惑,一个对材料与力学缺乏专业素养的人,要从事现代建筑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实现,估计也只有中国官僚们才能办到。当然,作为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可以打发下面的人为他实现他所无法胜任的工作,但要把这种通过权力揽来的设计项目当作自己的学术成果,不免有些欺世盗名。潘公凯在《展览自序》中说:“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也愈益依赖于‘错构’的原理。‘错构’是‘凝视’的原因与引力场。在这一引力场中,审美心理过程得以展开。”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其实他的《错构·转念——穿越杜尚》像他的写意荷花一样,展现的只是审美心理的体验过程。他把装置艺术理解成舞美布景,表明他既不能理解杜尚的艺术也不懂装置的观念主体,更不知观念艺术跟审美没有太多的必要联系。潘公凯研究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更是问题重重,这个由他负责主持的“重点学科”研究课题,是个典型的官僚化学术项目。该课题从1999年启动到2012年全面结题,作为研究成果,课题组陆续出版了四本著作,其中一本《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是课题专著,全书由中央美术学院几届“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论文改编合成,并非由潘公凯本人撰写。作为国家级科研课题的项目负责人,潘公凯如此行事,其行为至少涉及课题欺诈、谎报成果、学术诚信等几项不当之处。最为荒唐的是,为附和潘公凯的“四大主义”:传统主义、融合主义、西方主义与大众主义,全书将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一股脑罗列其中,甚至把中国现代的理性写实美术纳入“西方主义”的范畴,还将文革的政治宣传美术淡化为“大众主义”。众所周知,写实绘画是西方古典绘画的传统风格,在学理上根本不具有“西方主义”的普遍性,这种大而化之的简单归纳实质上缺乏严谨的逻辑依据。其次,文革时期强调“三突出”、红光亮”和“高大全”的主流绘画,不过是独裁权力的宣传工具。全民运动的阶级斗争不存在自觉的群众意志,是政治高压和宣传造势把人民群众赶上了阶级斗争的运动舞台,用自觉的“大众主义”表述文革美术完全淡化了文革美术的罪恶本质。除了《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之外,其他三本课题专著《现代性与中国文化自觉性》、《“四大主义”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和《自觉与中国现代性的探询》都不过是类似“神仙会”的心得雅集和其他学者的论文合辑,潘公凯本人的学术建树寥寥无几。“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是中国美术史论研究方面耗资最大、耗时最长的学术课题,它不仅消耗掉了本来就稀缺的社科项目研究经费,还从香港四家基金会拉到赞助资金,最后的学术成果却滥竽充数。在潘公凯的运作下,这些张冠李戴和心得体验式的“成果”,还在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地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研讨会,实在有辱学术声名。2012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学者甘阳对研讨会现场上各路专家的讨好献媚颇为不满,直言“到目前为止都还太温和”和“我对美术界很失望”,他的话让在场的众多艺术界专业人士感到不适,由此引发了一场由“你好我也好”的“面子”潜规则引发的尴尬闹剧。尽管甘阳是位艺术外行,但他对美术界吹牛拍马之能事的不满与揭露却是一针见血。二、《凤凰》转展美国策展人员:朱迪斯·哥德曼 (Judith Goldman)参展人员:徐冰展览时间:2013展览地点:美国MassMoca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圣约翰教堂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徐冰的这对《凤凰》,早已不是艺术界的陌生面孔,它们2010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已展出过,这件作品不论是造价成本还是展览规格都是极为罕见的,宣告了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导作用,这次《凤凰》转展美国MassMoca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圣约翰大教堂,展现的也是资本肌肉的强大能量,也使人们认清了西方世界实用主义价值观对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腐朽艺术和贪污脏钱的特殊礼遇,只要“土豪”出得起钱,西方的公共场所,从教堂到大学、从美术馆到博物馆,就没有敲不开的大门。稍有艺术常识的人都一定明白:徐冰的《凤凰》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铁艺装置,不论是造型还是观念,这件作品均没有超出中国民间神话传说的价值取向与描摹物象的形态结构。关键的是,这对“变废为宝”的装置作品在创作手段上严重违背了它宣传环保的核心主题。首先,即便是作为边角料的建筑材料,也绝不是“废品”;其次,制作这个庞然大物需要耗费的人工和物力财力都非常可观;再次,它的展示过程需要更大的能耗,必须由大型吊车起动机来完成悬挂安装展出。很显然,这个象征 “变废为宝”和“涅磐重生”的环保作品与它所宣扬的环保基本理念背道而驰,它实质是一个“消耗巨大”、“观念错乱”和“手段低劣”的伪环保作品,它真切地展现了徐冰艺术一贯的“假大空”以及中国资本的文化麻木,这次《凤凰》转展美国教堂也凸显了东西方人类社会都普遍充斥着“见钱眼开”的势利心态。 三、时代观照——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策展人员:杭春晓学术主持:贾方舟参展人员:安静、陈林、陈蔚、陈子君、高茜、郭润文、杭春晖、姜吉安、雷苗、卢昊、马灵丽、戚弘、秦艾、陈求之、谭平、王光乐、肖旭、徐华翎、杨宇、张见、郑庆余、陈承卫、林金福、马精虎、罗敏、唐伟民、王龙军、王能俊、张飞、赵新雨、周松展览时间:2013.4.27-2013.7.7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开幕:2013.4.27)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开幕:2013.5.13)成都-文轩美术馆 (开幕:2013. 5.24)西安-天朗美术馆 (开幕:2013.6.6)上海-恒源祥香山美术馆 (开幕:2013.6. 18)武汉-武汉美术馆 (开幕:2013.6.28)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这是一个的确缺乏时代关照诉求的绘画展览,尽管它自称是“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和“打造中国艺术新动力板块”,可整个展览水平竟没有达到官方全国美展的水准,实在太差强人意。参展作品的成色有点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感觉,而要论绘画技法功底,又根本很难分清创作的艺术家究竟属于哪代人。除了老套的唯美情调,整个展览几乎不值一提,既没有新锐性的观念思想也没有开拓性的语言形式,以致题材上还是美女审美的陈词滥调。策展人杭春晓不妨到如今的大芬村走一走,不论是超写实还是老古典,也不论是新写实还是新古典,那里民间画匠的精工行活应有尽有。本次展览油画部分的画家主要是70后和80后,如马精虎的《养蜂人》、陈承卫的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大民国之迷雾》、周松的《白日梦》、林金福的《晚风》、王能俊《梦》、熊明非的《让我瞧瞧的告诉你呀》、王龙军的《神秘园》、赵新雨的《百宝图》和《海之恋》,全让人看到了陈逸飞、陈丹青、艾轩、王沂东和刘溢等人的影子。兴许举办这个“新写实”绘画展是一种市场促销行为,策展人和学术主持不过是举办方祭出来的人头摆设,否则从展览的作品传达出的艺术气息根本看不出杭春晓博士受过美术史的专业训练。这么蹩脚的一个绘画展览,竟然在全国四处做巡回展,还大肆宣扬这是一个代表2013年艺术中国影响力的巡回展,实在让人汗颜。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观众的美术品位没有超出唯美的单一范围,他们钟爱的不是洋传统就是土传统,问题是作为代表当代青年画家实力和精神面貌的艺术展,在语言和观念上总要有点前卫味道,否则就愧对“青年艺术家”和“年度影响力”这样的字眼,起码他们没有必要去迎合大众的狭隘审美趣味。四、喜玛拉雅美术馆“意象”展暨艺术节策展人员:张平杰 学术主持:高名潞参展人员:【气】板块—参展艺术家蔡小松、陈心懋、成勇、戴光郁、芭芭拉·爱德斯坦、丁乙、高士强、葛千涛、官策、管怀宾、韩子健、胡项城、矶崎新、季平、蒋正根、马运灿、庄亚伦、李洪波、林文杰、刘建华、刘永涛、卢辅圣、马军亮、倪卫华、秦风、仇德树、邱志杰、沈勤、邵岩、申凡、宋冬、孙良、王劼音、王天德、魏立刚、吴高钟、吴俊勇、徐冰、许江、杨千、杨泳梁、马海平、野城、又一山人、袁顺、张健君、张秋实、郑国谷、陈再炎、孙庆麟、周武、朱敬一、朱乐耕、邹操【境】板块—参展建筑师陈伯冲、方振宁、许东亮、托马斯·赫斯维克、矶崎新、刘家琨、马岩松、马清运、贝聿铭、王昀、严迅奇展览时间:2013.6.10 – 2013.9.1 展览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主办单位: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 这是一场由资本势力所主导的新保守主义“国粹秀”,它预示着中国在未来一段漫长时间内不可能出现新兴的文化力量。除了体制文化势力之外,由民间资本与学院艺术合流构成的保守文化势力将越来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首先,这股非体制的保守势力主要以民族传统为衣钵,以民间资本为依托,以规避政治为原则,以文化愚民为手段,通过文化话语权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此次活动有五个板块:“神·传世典藏”、“理·中国方”、“境·建筑艺术”、“气·当代艺术”以及“韵·昆曲演绎”。简而言之,整个活动贯穿的是“民族文化”和“东方精神”的中心主题,活动期间的美术展览和演出活动,无论是诉诸于文化讨论还是思想阐释,无不是在为历史招魂。这种犬儒主义泛滥现象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无能表现,唯有借用道场艺术和巫祝哲学缓和内在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的恐慌不安。贝聿铭的建筑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充分暴露出中国社会现代性的缺失:一方面没有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现代材料疯狂地复制仿古建筑,无视这些旧式的建筑结构只能在形体上吻合复古怀旧的浪潮,实际功能完全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无法担当起美术馆作为现代文化设施的重任,结果只能造成更大的浪费。此外,马岩松的《南京大拇指广场》是一个典型的带有“吃屌补屌”文化色彩的建筑设计,以这类作品为代表,现代技术几乎成为中国人暴露其疯狂与愚昧的材料手段。由此可见,如果缺乏现代性精神和理性制度的配套作用,现代科技手段往往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同样,“意象”展览展出的艺术作品,在形式上几乎把现代的材料手段和展示方式一概用尽,但内容千篇一律展示的是民间工艺、民族元素、传统图式,使得喜玛拉雅美术馆这座后现代主义的空间场馆,弥漫着一种强烈的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招魂的道场氛围。这就是所谓中国富豪们的“中国梦”,没有创造力的资本与没有创造力的艺术,他们天生就是一对畸形的孪生兄弟。五、《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策展人员:Maxwell K. Hearn参展人员:徐冰展览时间:2013.11.2-2014.1.2展览地点:英国伦敦V&A博物馆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徐冰这个展览有点小孩子玩过家家的味道,可谓是童趣十足,颇有点向西方儿童介绍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意味,展览中的所有装置元素都来自中国经典的景观样式,谈不上一丝原创性,如果说艺术家本人有任何创新的话,他所做的也不过是在景观中的陶房内置入LCD微型屏幕播放动画表。为了配合景观装置的宣传需要,V&A博物馆的中国馆还展出徐冰“天书体”的《桃花源记》,“天书”系列作品像是徐冰永远吃不光的“老本”,他拿套拉丁字符编排的“伪汉字”当作个人招牌,到处展览兜售和题名题词,好似他是个正经八百的书法家。作为一个游乐性的微型景观装置,《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在艺术上没有多少值得可评价的地方,但鉴于伦敦V&A博物馆和徐冰的巨大影响力可能对中国人造成的误导作用,笔者不得不进行分析批判。首先,“传统牌”和“民族秀”是近年在西方展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和作品最泛滥的现象,外国人的好奇心与中国人的文化民族主义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引向了一个沉迷于历史再现的死胡同,从根本上削弱了中国艺术的自觉创造力,大家一窝蜂地制作传统样式的百衲衣工艺去“征服”西方观众。其次,伦敦V&A博物馆是一个主要收藏服饰工艺品的专门博物馆,它从来不是文化艺术的前沿阵地,而是一个奢侈品的高级展示场所。V&A博物馆之所以那么吸引奢侈品生产商和市侩的大众阶级,不过是再次很好证明了人类疯狂的贪婪欲望的巨大魔力。因此,V&A博物馆让徐冰做个游乐景观装置,无非是一种进行品牌推广的名人效应,跟艺术与学术完全无关。需要提示的是,西方与中国存在复杂的文化共性,他们的社会同样充斥着保守文化势力和恶俗势利主义,正如维也纳金色大厅几乎被中国各类演艺团体砸钱包下来了一样,欧美名牌大学为了吸金,也倾向于招徕第三世界国家权贵富豪的子弟,他们没有人在乎这些权贵和富豪实质是其本国人民的“吸血鬼”。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自由的推动上,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得以生效的语境基础,如果没有对文化价值底线的坚守,任何“征服西方”和“轰动世界”都是一种假象。像徐冰过家家式的《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不过是游乐性的微型景观,中国媒体的胡乱吹捧显然基于徐冰的地位和名气以及V&A博物馆的历史盛名,它造成的误导作用不得不引人深思。 六、“自由的尺度”中国当代水墨展策展人员:贾廷峰学术主持:范迪安参展人员:王秋人、田黎明、王川、王冬龄、仇德树、谷文达、郭桢、郝世明、何玮明、侯珊瑚、昆仑子、蓝正辉、老圃、刘进安、刘新惠、衲子、邱振中、沈勤、沈沁、唐承华、王非、一了、张浩、张新建、赵浥、朱岚展览时间:2013.12.2-2013.12.25展览地点:美国迈阿密尼娜?托瑞斯艺术画廊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这个名为“自由的尺度”的水墨展从2011年起陆续在国内举办过三场活动,到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展展出是这个巡回展的第四回活动。从这个巡回展历次展览活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作品在艺术语言的使用上都谈不上当代,甚至都是一些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书画作品,如杜大凯的写意画和刘新惠的书法。此外,有一些“新水墨”、“新国粹”类绘画,如范扬之类的新文人画和李津之类的新水墨画,甚至不乏把传统写意画和狂草书法无限放大,呈现出风格化抽象效果的“意象”水墨。由于水墨被冠以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因此它成为了当前中国最风行的艺术样式,各式水墨的泛滥,除了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影响因素,还有市场资本推波助澜的作用。太和艺术空间在老板贾廷峰的带领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新水墨的营销推广,从市场短期行为来看,“新水墨”无疑是一笔好买卖,但它的艺术价值和学术意义显然经不起时间和艺术史的推敲。首先,新水墨在文化上完全迎合民族主义的狭隘审美趣味,普遍沉陷于风格化的程式,在语言形式上谈不上具有突破意义,当然这只是一小方面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它对当代生活和世界发展难以形成有效的文化张力。到世界各地做巡回展,无非展示一下中国人作茧自缚的“东方精神”和“民族身份”。对于有远见卓识的民间资本和画廊而言,应该将有限财力和资源用于推广前沿的当代艺术,在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上与官方正统势力划清界线,营造一种文化多样和思想自由的艺术生态,没有必要迎合由官方倡导和民间跟风造成的恶俗化水墨潮流。兴许,这个要求对于贾廷峰这样的画廊老板来说是过高了,但中国确实急需民间资本支持新兴文化力量,否则这就是一个苍白而失败的时代,所有主流的艺术在艺术史上将不值一提。 七、刘小东在和田策展人员:侯瀚如 欧宁参展人员:刘小东展览时间:2013.01.13 -2013.02.23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滥展刘小东这个展览在2012年的新疆双年展上已亮相过一次,2013转展北京唯一不同的是加大了学术造势,借机举办了一场名为“在中亚:历史与现实”的学术研讨会,请来了众多专家学者捧场,让他们将视野从新疆拓展至中亚地区,从一个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和文化背景,来凝视“刘小东在和田”所展出的写生绘画作品。从刘小东的《三峡系列》和《刘小东在和田》展览宣传资料上的写生现场来看,这种造星般的宣传攻势无法提高作品本身的价值,反而暴露了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空洞无聊。尽管艺术家拥有宣传推广自己艺术的普遍权利,但不可能通过前呼后拥和场面奢华证明写生作品的艺术价值,何况那些表演性的摆拍式写生,本身是一种低级的创造手段,充其量能够用于绘画的教学课堂。从《东》《南》《西》《北》四幅画来看,刘小东的技法已娴熟到趋于老化僵死的程度,无论他在三峡、在和田或在任何其他地方写生,他的作品也不会出现全新变化。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刘小东在和田”,值得一提的无非是刘小东的人气和背后支持的强大财力,中央美院的那些艺术名流几乎全部出现在开幕式上,此外还云集了一大批以美术学生为主的艺术追星族。毋庸讳言,刘小东在艺术上早已铁板一块,那种奢华的写生方式,绝不是一个真正关怀底层人生活的画家的做派,它只是艺术家配合市场需要的一种表演,这不仅反映出中国艺术资本的麻木不仁,同时也折射出当代中国艺术正逐步走向堕落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