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帶的故事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男人西裝的千篇一律,只有領帶才會帶來不同的色彩和品味。喜歡領帶的人,每天會換不同的花色,討厭領帶的人,不明白在脖子上掛個拴狗繩之類的布條怎麼會成為現代文明人喜歡的東西。因此需要刨根問底,知道它衆説紛紜的來歷。古代西方人,特別是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日耳曼人,他們靠狩獵謀生,披獸皮取暖禦寒,為不使獸皮從身上掉落,就用皮條、草繩將獸皮串結在脖子上,據説這是領帶的原型。有人說領帶起源於鐵鏈。古代打仗的時候,經常用罪犯、俘虜、奴隸去當士兵,這些人通常是用鐵鏈拴著脖子的。打仗的時候總不能再掛著重重的鐵鏈,所以就用另外的方式標明他們的身份——用輕靈的布條來取代鐵鏈。後來的軍服沿用了老傳統,掛鐵鏈的歷史卻被人遺忘了。正如項鏈,手鐲也起源於奴隸的腳鐐手銬一樣,這個假設倒是很好地解釋了領帶起源於古代士兵軍服的說法。還有人說在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發起了帕拉提內特之。當時,奧軍士兵的脖子上都佩帶著一塊白布圍巾作為標誌,據說看到這種標誌能夠喚起士兵的戰鬥意志。此外,路易十四的僱傭軍-克羅地亞軍也流行一種紅色的披肩,繫在胸前打結,喜愛標新立異的路易十四對這種被稱作(collerette)克拉瓦特的裝飾大為讚賞,這位國王也如法炮製了一條,整天在皇宮裏走來走去,並佩帶著它在宮中上朝理政。這種裝飾很快在皇宮裏流行開來,並擴展到了法軍部隊中,成了貴族和軍隊專用的裝飾品。貴族們競相效仿,成了上流社會的時髦。很快,克拉瓦特在一般市民當中也開始流行起來。雖然在十八世紀初,領帶一度失寵,被白沙質的脖套及圍巾取代過,但很快被更考究的方形白紗巾奪回地盤。三百年來,西方男人的脖子上就永遠纏上了各式各樣的圍脖領帶。有趣的是,女士的脖子卻是光溜溜的,只有項鏈,珠寶。因此有熱死鬼佬,凍死鬼婆一說。更有人提出不同的見解,認為領帶來源於大臣對君主的效忠。那些大臣為了表示忠心,主動在脖子上掛一條鐵鏈,表明自己願意做君主的終身奴隸或一條狗,後來就演化為布帶。由於在脖子上掛帶子的都是有權有地位的上流社會的人,民間百姓也很羡慕,紛紛效仿,於是領帶就流行了。 這個說法蠻有趣,也合情合理。君王要別人表忠心,奴才自然會表示。只要人的基因沒有大變,這個文化傳統就會代代相傳。當年有勾踐給夫差養馬,有周文王吃兒子的肉,有易牙蒸了兒子,有豎刁自宮,現代有忠字舞,早請示,晚彙報,以後也許還會有更噁心的表演。與這些相比,在脖子上掛一條鐵鏈實在算不得什麼變態舉動。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歷代君王喜歡的,就能留下來成為傳統文化,領帶也不例外。當這些東西是鐐銬和鎖鏈的時候,不具美感。但是一旦給他們包裝起來,做成具有審美價值的領帶,那就大不一樣。再通過文人美化,這條領帶居然變成了神聖的東西。一旦有人拒絕,馬上有人怒目: 哼,臭小子學人穿西裝居然不會戴領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