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补气,瘦补血
朱德保健医生的养生智慧
作者简介:
胡维勤
男,1934年生于浙江金华,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正师级),教授。他先后为朱德、华国锋、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领导同志做过保健医生,并在党和国家的多次重大会议和活动中担任保健工作,也多次承担外国元首、重要领导人来访的医疗保健任务,积累了丰富的保健经验,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
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64~1966年师从国内著名内科教授乐文照先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和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1976年参加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的“西学中”培训班(第四期),并师从著名的中医祝谌予先生,重点学习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他于2008年写就的《将中医进行到底》凝聚了胡教授几十年行医的心得和经验,一经出版就在广大读者中迅速流传,不少读者从东西南北各地奔来寻求胡教授的帮助,本书还引起了媒体的争相关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生活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纷纷邀请胡教授为大家主讲健康课,新书《胖补气,瘦补血》是他对自己宝贵经验的进一步阐释,将为所有关心健康的人带来新的惊喜。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胡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眼知健康的诀窍--胖则气虚,要补气;瘦则血虚,要补血。而胖瘦又有不同--人有四胖,气有四虚;人各有瘦,因各不同。大体如下--
胆小的胖子气虚;
怕冷的胖子阳虚;
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
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
火大的瘦人阴虚;
长斑的瘦人血淤;
内向的瘦子气郁;
爱长疮的瘦人有湿热……
根据不同胖瘦的不同,保健的路子自然也不相同,胡教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建议--胖人应该补气;瘦人应该补血。补气与补血者皆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方法。
编辑推荐:
朱德保健医生胡维勤继《将中医进行到底》之后,再出新作,恳切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保健心得,教大家一眼知健康的诀窍--通过看胖瘦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其方法独特、易懂、实用。
目录:
第一章 气血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第一节人活一口气,养气就是养命
第二节 血是气之根,血足气就旺
第三节 气血越平衡,人的寿命就越长
第二章 一分钟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气血水平
第一节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第二节 平衡气血的大思路:胖补气,瘦补血
第三章 气有四虚,人有四胖
第一节 胆小的胖子气虚
第二节 怕冷的胖子阳虚
第三节 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
第四节 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
第四章 胖子养生,先要清心
第一节 百病生于气
第二节 养生秘诀:心平气和(1)
第三节 养生秘诀:心平气和(2)
第四节 仁者寿
第五节 富人想长寿,就要像穷人一样生活
第五章 补气最简单的方法
第一节 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第二节 基本拍手补气法
第三节 高级拍手补气法
第四节 站桩补气法
第五节 补气六字诀
第六章 十大补气穴位
一、脾腧穴
二、足三里穴
三、膻中穴
四、涌泉穴
五、关元穴
六、气海穴
七、太溪穴
八、百会穴
九、肺腧穴
十、悬钟穴
第七章 十大补气食物
一、土豆
二、山药
三、红薯
四、香菇
五、牛肉
六、泥鳅
七、兔肉
八、糯米
九、韭菜
十、蜂蜜
第八章 你为什么这么瘦
第一节 火大的瘦人阴虚
第二节 长斑的瘦人血淤
第三节 内向的瘦子气郁
第四节 爱长疮的瘦人有湿热
第九章 摇补气血,先补脾胃
第一节 看手: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一
第二节 看眼袋: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二
第三节看舌头: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三
第四节补脾胃的四宝粥
第五节捏脊是最好的补脾胃的方法
第六节 脾胃有四怕
第十章 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
第一节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
第二节 泡脚的窍门(1)
第三节泡脚的窍门(2)
第四节泡脚的窍门(3)
第十一章 十大补血穴位
一、血海穴
二、天枢穴
三、关元穴
四、足三里穴
五、三阴交穴
六、隐白穴
七、髀关穴
八、下关穴
九、期门穴
十、章门穴
第十二章 十大补血食物
一、黑芝麻
二、红枣
三、猪肝
四、藕
五、胡萝卜
六、桂圆肉
七、黑豆
八、黑木耳
九、乌鸡
十、红糖
附录 胡教授的养生秘方
一、荷叶降血脂
二、小孩大便不通,喝一听杏仁露
三、苏叶泡脚可驱散感冒
四、泡李子是治拉肚子的灵丹妙药
五、凉水泡绿茶,可以治痛风
六、“任脉操”延衰老
七、点商阳穴,祛便秘
八、醋蛋液促长寿
九、“三个半”保平安
十、冬瓜皮快速止咳
十一、丝瓜藤治鼻炎
十二、睡前八法
十三、生气难受,捶一捶膻中穴
十四、月经不畅,吃几片山楂
十五、反胃呕吐,喝土豆汁
十六、十指尖敲桌面,预防老年痴呆
第一章 气血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第一节 人活一口气,养气就是养命
在中南海,我前后为三位老首长做过保健医生,他们都很长寿。最长的活了92岁,最短的也活了87岁。在这些德高望重的人身边工作,我体会最深的健康秘诀就是:天地要阴阳和谐,人体要气血平衡。
天地要阴阳和谐,才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体要气血平衡,才会精神抖擞,百病不侵。如果天地阴阳不调,不是洪涝,就是干旱,庄稼没有收成,灾民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社会根本就不可能安宁。如果身体气血不平衡,一会儿心脏气短,一会儿肺上淤血,整天胸口上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人又哪来健康。所以,健康不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看气血是否平衡。
那么,什么是气呢?
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的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你听了一定头晕,就是学中医的人也糊涂。其实,气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
气,是人体的动力。
汽车没有动力,就不能行驶;轮船没有动力,就不能航行;飞机没有动力,就不能在天上飞;人体没有动力,生命就会结束。人究竟活的是什么呢?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西方人说,上帝最初造人时,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状捏成人的样子,但这个人没有生命,上帝想了想,往泥人的鼻孔里吹进了一口气,泥人立刻便有了生命。所以,气是生命之本。古人说:“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意思说,气是生命的精髓。今天,老百姓形容某某人死了,常会说:“某某昨天断气了。”断气实际上就是指人体的气散了,气散了,身体没有了动力,生命也就结束了。
如果将人比做一棵树,气是树根,身体是树干和树叶。根深才能叶茂,气长才会命长。养气就是养根,我们将气养好了,养足了,身体才会硬朗、结实,才能百病不侵。如果根弱了,树干和树叶就会枯黄。这就是《难经》说的“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在自然界中,风起云涌,风吹草动,这都是气在运动。那么,身体内的气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它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身体内的气具有人体发动机的功能。人的生长发育、脏腑的活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需要气的激发和推动。一个人如果气虚,生长发育就会迟缓,脏腑经络的功能就会减退,或血行滞缓,或水液不化,或津液不布,或痰湿内生。
其次,气具有人体空调机的功能。人的体温是恒定的,不能高也不能低。烈日炎炎,室外的温度已高达40℃,人体的温度仍然维持在36.5℃左右。天寒地冻,室外的温度已低于零下5℃时,人的体温还是维持在36.5℃左右。人为什么能这样呢?就是因为身体里的气。当外面的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的气就开始收敛、关闭,以便保持体温,这就是人一遇到寒冷就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当外面的温度升高时,人体内的气便开始发散,将多余的热排出体外,这就是人遇热会出汗的原因。气就是身体内的空调机,它调节体温,保持恒定。但现在,很多人都借助体外的空调机,天热了,开冷风,天冷了,开热风。殊不知,体外的空调用多了,体内空调的功能就会减弱,所以,现在的人越来越容易发热,也越来越畏寒惧冷。
气还具有人体稳压机的功能。人体内的各种脏腑器官时刻都在承受着地球的引力,按照物理学原理,它们随时随地都有下垂的可能,但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相对稳定呢?这是因为气,气的运动在人体内产生的力量,能抵消掉地心引力,使之保持平衡。不仅如此,气产生的力量还可以统帅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还可以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布和排泄。如果人的气虚,器官就容易下垂:脾胃之气虚弱,胃就容易下垂;肝气虚弱,肝就容易下垂;肾气虚弱,肾就容易下垂;中气不足,脾肾亏虚,子宫就容易下垂。
最后,气还具有人体能量转换机的功能。在大自然中,水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风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在人体中,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肾水可以转化为肾气,血可以转化为汗,水谷可以转化为血……总之,身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及新陈代谢都是靠气来实现的,我们称这一能量转化的过程为“气化”。人体气足,气化功能就强;人体气虚,气化功能就弱。
所以,气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长寿。
我今年已经75岁了,接触过很多长寿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一个规律:他们体内的气都很足。我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听他们的声音。他们说话时底气十足,声音洪亮而绵长。我认识一位102岁高龄的寿星,每次和他谈长寿经,我都受益匪浅。老人走路稳健,精神抖擞,声音洪亮。他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经常把从报刊上看到的新闻、养生保健常识等读给村里的老人听,我发现他每次读报时都抑扬顿挫、底气十足。
所以说,声如洪钟的人一般都活得比较长,因为他们的底气足。底气足的人体内气的运动有力,气化功能强大,可以化邪、化湿、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便是吃了一些有害物质,也没有多大关系,身体很快能将它“气化”,代谢出体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相反,体内气虚,说话有气无力的人,一般身体都不太好,经常大病小病不断。这样的人,即便天天吃无毒无害的食品,也可能由于运化不良,残渣留存在体内,各种疾病便由此而生。
有的人会说,既然气这么重要,那么是不是只要补气,就能保持健康的体魄,就能避免疾病的侵袭?于是,许多人盲目进补。听说补气佳品莫过于人参,他们就天天吃,日日补。结果,健康没找着,身体却“补”出了一堆毛病:头痛、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胸闷如堵、腹胀如鼓,等等。
实际上,这种盲目补气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气虽然是生命之本,但是气又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这就是咱们中国哲学和医学最智慧的地方。著名的中医大师朱丹溪曾说过:“气有余便是火。” 张景岳说:“气不足便是寒。”
气大伤血,气太过了,血就会虚。常有病人问我,上火了,口腔溃疡,牙齿疼痛,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应该吃什么药才能祛火。这个火,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内多余的气。气太过了,就形成了火,火太大了,就会催逼着血在身体内肆无忌惮地乱行。人不能太寒,也不能火大。有人一吃人参补气,鼻血就长流,就是因为他们的气本来就不缺,一补就补过了头。这样既伤了气又伤了血。因此,过和不及,都不是长寿之道。
第二节 血是气之根,血足气就旺
人体虽然复杂,但最根本的东西只有两样:一是气,一是血。《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生命的根本,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围绕着这个根本而运行的。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如果我们将气比做汽车的动力,那么,血就是汽油。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的作用;血的生成离不开气,气也不能离开血而独存。
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气虚,人就会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血虚,人就会心悸失眠、形体消瘦、皮肤干燥、面色萎黄。
我常听到许多爱美的女性抱怨皮肤粗糙、松弛老化,长斑、掉发,她们对着镜子叹息完之后,便将钱大把大把送进了美容院,结果换来的仅是短暂的美丽,过不了一个星期,皮肤又原形毕露。其实,这些症状都是气血失衡引起的。气血失衡,气不能将血液按时送到皮肤,皮肤缺少营养物质的滋养,当然就会粗糙、松弛、老化;气血失衡,血就会停留在皮肤表面,形成色素,积淀在哪里,哪里就成了斑。斑是什么?斑就是气滞血淤的标志。发为血之余,气血失衡,头发自然会脱落。因此,真正的美容应该从调理气血开始。一个人只要气血平衡了,面色就会白里透红,神清气爽,吃得下,排得出,睡得香,浑身上下充满活力,无病无痛,既健康又美丽。
气血失衡有以下几种情况:
气滞血淤
人体内的气是不断运动的,气升气降、气出气入,血液的流动、能量的转化、汗液的流出、大小便的排泄……这一切都依赖气的运动。然而,一天,气的运动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突然停滞了下来,接着,血液的流动也随之停滞了下来……这就是气滞血淤。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滞血淤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疾病。气滞血淤出现在心脏,人就会心慌、胸闷、心绞痛,最后患上心脏病。气滞血淤出现在肺上,人就会呼吸困难,患上哮喘、肺炎和肺结核。气滞血淤出现在胰腺上,人就会血糖升高,患上糖尿病。气滞血淤出现在肝上,人就会脾气急躁,患上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气滞血淤出现在胃上,人就会胃酸、胃痛,患上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气滞血淤出现在脑部,大脑供血不足,轻则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重则会患上脑溢血、脑血栓、脑梗死、脑萎缩和老年痴呆。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不摄血
气是血的统帅,统帅孔武有力,血就会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旦统帅的力量减弱,血就会擅自做主,溢出脉外来,这时人便会出现吐血、便血、崩漏、皮下淤斑等情况。
气虚血淤
人体的气并不虚弱,却被堵塞住了,这样导致的血淤,叫气滞血淤。人体的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这样导致的血淤,叫气虚血淤。气虚血淤兼有气虚和血淤之象,常常会引起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风。
气随血脱
气血相互依存,当血液大量流失之时,气无所依,便会随之外脱。气脱阳亡,这时人就会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严重者则会当场昏迷。
气血两虚
气虚血也虚,这种情况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引起,此时的人弱不禁风,面色淡白或萎黄,常常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总之,气与血就像一对夫妻,一阳一阴,谁也离不开谁,二者和谐,身体就会平安,它们一闹矛盾,人就会坐立不安。
第三节 气血越平衡,人的寿命就越长
一棵树,最重要的是根,树叶枯黄了,从上面很难找出原因,将目光下移,一看树根,是水浇多了,还是旱了,是生虫了,还是该松土了,你一眼就会明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气血,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了,眼睛不能只盯着这个部位,应从气血去寻找原因。气血一平衡,疼痛自然会消失。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气血这个根本入手,恐怕你只能在身体的上下左右疲于奔命了。为什么呢?因为气血是流动的,疾病也是移动的。
我时常将身体比喻为一个桶,将疾病比喻为桶里的水,将气血比喻为组成这只桶的几块木板。从生到死,疾病一直都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就像桶里的水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疾病一直潜伏,不要流淌出来。长寿者之所以活得长,是因为他将水桶装满了水;夭折者之所以活得短,是因为他桶里的水只装了很少的一点,就漏掉了。请大家注意:
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人能活多久,不是由身体最强的那一部分决定,而是取决于身体最弱的那一部分。
一位六十多岁的演员,在北大医院住院已三个多月,请我去时,他的病已经很重了。开始时,他只是吃饭经常咬到舌头,后来就发展为两臂举不过头。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我见到这位演员时,他已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了。只见他眼睑下垂,浑身无力地枯坐在病床上,说话非常吃力,我几乎听不清他所说的内容。他的夫人一边将体检报告递给我,一边说:“胡教授,你看看吧,他的心脏很好,医生说凭他的心脏再活50年也没问题;你看看他的血压,也非常正常。”我认真地看完体检报告,没错,这位演员的许多指标非常好,甚至很多年轻人都无法达到,但遗憾的是,决定身体是否健康的不是那些好的指标,而是其中最坏的那一个指标。
我替演员把了一下脉,很明显,这位演员的脾胃已严重虚损,胸中的大气已开始下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受损,气血就会严重失衡;气血失衡,体内那几块木板就会长短不齐;木板长短不齐,水就会从短板处流出。结果,不幸被我言中,没过多久,我就听说这位演员去世了。
一个人身体99%都很好,只要1%出现了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那么,他的身体就会由最差的这1%来决定。身体的好坏不取决于你好的部分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差的部分有多差。所以,养生的宗旨就是寻求身体的平衡,而身体平衡的关键就是气血的平衡。气血一平衡,身体好的部分虽然不是很突出了,但差的部分却会好起来。这样,你的短板就变长了。
我行医几十年,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病人,有一些身强力壮的病人,表面看上去他们的身体都很好,没有什么问题,一把脉,一看舌头,就发现了问题,他们的气血极不平衡。这类人一般都是属于阳盛阴虚型。有一位病人,五十来岁,肌肉发达,精神旺盛,他说自己游泳一次能游两千米,打篮球从头到尾可以不下场,按理说,这样的人身体应该非常健康了吧!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看见的这些都是他身体中的长板,他身体中的那块短板你还没看到。果然,一摸脉,我就发现他的身体内阴虚火旺,一问才知,他患糖尿病已经3年了,听说我在糖尿病的调理上有一些经验,所以来找我看一看。原来他的短板在胰腺上,如果不想办法将他的短板加长,他的长板就毫无用处,其寿命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周围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身体强健,某一天却突然患病,被送进医院,没几天便离开了人世。而有些人,经常往医院跑,好像周身都是病,却活得很长。其原因,就是前者的长板很长,短板很短;而后者的长板不长,短板也不短。身体均衡了,自然也就长寿了。
天地阴阳和谐了,各行各业就开始兴旺起来;人体气血平衡了,各种疾病就会慢慢好起来。心脏的气血逐渐平衡了,三天两头的心慌、心悸、憋闷,就会渐渐消失,心脏病就会慢慢好起来;肠胃的气血逐渐平衡了,肠炎、胃溃疡等疾病也会慢慢好起来;肝脏的气血平衡了,肝病就会逐渐好转……
所以,气血是养生的中心,平衡是气血的宗旨。将气血调得平衡,体弱的人可以长寿;气血如果失衡,身壮如牛的硬汉也可能一夜暴死。
第二章 一分钟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气血水平
第一节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一天,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请我去讲养生,课间休息时,一位胖子走上前来问:“胡教授,你说气血平衡是长寿之本,讲得太好了,不过,我们普通人怎么知道自己的气血是否平衡呢?你给我摸摸脉,看我的气血如何?”
我说:“不用摸脉,你一定是气虚!”
胖子很惊讶地问我:“你不摸脉,怎么知道我气虚呢?”
我说:“气血严重失衡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需要摸脉,这个方法也很简单,我一分钟就可以教会你。”于是,我就向他介绍了一分钟判断气血平衡法。
首先,你要弄清楚自己的体重(公斤)和身高(米)。
然后,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这样就会得到一个数,这个数叫体重指数,计算方法为:
体重指数= 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如果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那么,你的气血就是平衡的。如果体重指数超过了25,你就有点气虚了;如果超过了30,那你就严重气虚了。如果体重指数低于18.5,那你一定是血虚了。
人的体重与气血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为什么会胖呢?有人说胖是因为吃得太多,营养过剩。这话有点道理,但又不全面,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吃得比谁都多,可是人却很瘦,还有一些人,吃得很少,照样很胖,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喝凉水都长肉”。
人之所以胖,是因为气虚。气虚之后,人体内气的运动就没有了力量,气化功能就弱了下来。气化功能一弱,脂肪和其他杂质就不能正常被代谢出体外,于是,人就胖了起来。要具体说清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气在各个脏腑中的功能。人吃了一顿饭之后,胃气会对其进行消化,脾气会将消化后最精微的物质上传给肝,化生成血液,再输入心脏,而将其废弃物向下传给大肠,转化成粪便排出。
脾胃是人体内食物能量转化最重要的工厂,中医说它们是后天之本。在脾胃这座工厂里,推动工厂运转的动力就是脾胃之气,也就是人们说的中气。《黄帝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这个脾胃之气的重要性了。
心脏接收脾气上传的精微物质之后,会将它们溶进血液,并输运全身,而推动心脏运转的动力就是心脏之气。
肺呼吸了新鲜空气之后,会将氧气下输给心脏,并由心脏融进血液,而推动肺运转的动力就是肺气。
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元气、卫气和营气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的排泄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一个气虚之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
肝上没被气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
血管里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
肚皮上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所以,气虚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则是判断一个人气虚最明显的指征。
那么,人又为什么会瘦呢?有人说,瘦是因为吃得少,营养不良。这话也有点道理,但还是不全面。的确,许多瘦人都是自己饿瘦的,但还有很多瘦人吃得很多,就是不长肉。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血虚,火就旺。火是什么?火就是多余的气。瘦人身体内的气太多了,太足了,大大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这就像一个车轮子,正常的运转是每分钟60圈。气虚了,动力不足,车轮子每分钟只能转30圈,这样一来脂肪就形成了堆积。气太多,动力太大了,车轮子每分钟转了120圈,不仅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而且把不该气化的也气化掉了,瘦人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都呈现出了病理性的亢进状态,所以,他们血虚多火。
血虚是消瘦真正的原因,而消瘦则是判断一个人血虚最明显的指征。
太胖和太瘦的人都不会长寿,因为他们气血失衡。有人说:“胡教授,人们不是常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吗?为什么你说瘦人不会长寿呢?”我要说的是,胖瘦都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在这个区间里偏瘦或偏胖都可以,超越了这个度就要出问题。
太胖了,病就会找上门来,西方研究结果说,看一个人会不会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只要量一量他的腰围就行了。男性腰围超过3尺,女性超过2.7尺,就很容易患上这类疾病。
同样,太瘦与太胖一样,都不健康。太瘦了,人就容易患上恶性肿瘤、甲亢、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肠炎等疾病。
我接触的长寿老人都不胖不瘦,不胖表明他们的气不虚,不瘦表明他们的血不虚。气血不虚,和谐平衡,他们当然会健康长寿。
第二节 平衡气血的大思路:胖补气,瘦补血
气不足则会胖,血不足则会瘦,对于极胖和极瘦之人来说,平衡气血总的思路就六个字:胖补气,瘦补血。气血一平衡,胖人就会变瘦,瘦人就会变胖,身体内的各种不适感就会自动消失。
经常有人问我:“胡教授,你们中医治病真是神了,摸一摸脉,看几眼舌头,抓几把草药熬一熬,喝下去,就把病给治好了。您能给讲讲中医治病的秘诀吗?”遇到此类问题,我一般会这样回答:“你弄错了,我们中医不治病,治病是西医的事,中医只调气血。”
中医看病叫调理,西医看病是治病。调理就是要让全身的气血平衡,而治病则是要把病控制住。调理的方法是疏导;治病的方法是对抗。人什么部位不舒服了,我们中医首先要围绕气血来辨证,看身体是阴盛呢,还是阳盛;是寒证呢,还是热证;是表证呢,还是里证;是虚证呢,还是实证。然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经过一番疏导调理之后,人的气血慢慢平衡了,疾病自然就好了。不仅如此,中医调理经常还会带来一些额外的惊喜。比如,一位胖子本来是找中医减肥,那中医便以补气为主,几个月之后,不仅体重减轻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患了七八年的脂肪肝也被调好了。又比如,一位瘦子的肝不好,他来找中医调肝,中医便给他补血,谁知几个月之后,他的肝不仅好了,而且十几年的老胃病也消失了,人也胖了起来。病人那个高兴啊,比中了500万大奖还知足。
我大学学的是西医,我知道西医那才叫治病。病人什么部位不舒服,去找西医,西医会说:“去,拍个片子!”医生拿起片子仔细研究,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病理性变化,只能开点维生素,让病人多休息两天。西医有很多长处,但也有自己的弱点。弱点之一就是,许多亚健康的问题,西医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而这却是我们中医的强项。
很多人总感觉身体不适,什么精力不济、食欲不振、疲劳无力、心慌气短、腰酸腿疼、急躁易怒、记忆力下降、头晕目眩、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跑了很多医院,花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也查不出是什么问题。最后来找中医,中医通过一些方法调理气血,没多长时间,病人所有的症状都没有了。这时如果西医去问:“请问这位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呢?”中医大夫只会说,他是气虚,或者血虚,而无法像西医那样准确地说出一个病名来。所以,一些西医就讽刺中医,说天上飞过来一群鸟,西医先要用望远镜仔细确定是什么鸟,然后再瞄准,砰的一声,枪响了,鸟落了下来。而中医上来就是一枪,砰的一声,鸟应声而落,别人问,打的什么鸟,中医说不知道。
我搞了几十年中医,体会最深的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病人才不会管那么多呢,只要身体调理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说句大实话,中医要想跟西医比理论,那就好比是潘长江去跟姚明比身高。但如果要是比最后的疗效,恐怕就难分高低了。
说来也奇怪,现在我接待的病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胖子;一类是瘦子。而不胖不瘦的病人却越来越少了。
胖子来了,我便会给他一套补气的养生方案;瘦子来了,我便给他一套补血的养生方案。开始,一些病人不以为然,这个人说:“胡教授,我是来找你治中风的,你怎么给我补气减肥呢?”另一个人说:“胡教授,我是来治胃病的,你怎么给我补血呢?”我说:“咱们先试试吧!何况这些东西都是食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几个星期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这个人会说:“胡教授,你的方法还真管用,我现在好多了”。
另一个人会说:“胡教授,谢谢您了,我现在胃好受多了,您看,接着该怎么调理呢?”
的确,中医有时就这么简单,只要你明白自己身体内气血的虚实,吃一段时间的大枣、木耳,人就会好转,根本不需要开附子、干姜、人参和当归。最关键的就是要牢记这个六字原则:胖补气,瘦补血。
气不足则胖,气不足的原因有四种,因而胖子可以分为四类。
胖人气虚,为什么会气虚呢?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
气虚,就是说,这个人身体内的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古人给这类胖子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你们看,你正坐在那里给人诊脉,突然一位胖子进来了,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你会觉得那是一堆脂肪,正颤巍巍地向你移动。一个“脂”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这类胖子的特征。
阳虚,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肥人”。
痰湿,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了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
湿热,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不同原因造成的气虚,有不同的调理方法;不同的胖子,有不同的养生之道,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老王以前是一位大胖子,身体虚弱,动不动就感冒,而且经常胸闷气短、头晕健忘,老王找我,本来是要调理心脏的,他认为自己胸闷气短,可能是心脏功能出现了毛病。我一看他那浑身的脂肪就明白了一半,等他将舌头伸出,我发现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这不是明显的气虚嘛。于是,我向他推荐了一式三招补气法。一式就是牢记气虚补气这个大方向。三招就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许多胖子气虚的原因是心虚,心虚的原因则是想得太多,整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心灵敞开了的话,那么气也就敞开了。所以,胖子养生先应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我给老王推荐的是站桩法。每天什么都不想,静静地在一个地方站上半小时。开始,老王很不习惯,难以入静,站过几次后,他便尝到了甜头,每次入静之后,他都会感觉到内心一片空明澄静,身体内有一股气慢慢地由丹田而出,缓缓地流遍全身。站桩完毕后,他感觉浑身通畅。
我向老王推荐的第二招就是喝粥。粥虽简单,里面却饱含养生的大智慧。常见的粥有上百种,绿豆粥、大枣粥、莲肉粥、扁豆粥、杏仁粥……任何食物皆可入粥,这也体现了粥的宽容和博大。但什么人喝什么粥却颇有学问,暑热之人应喝绿豆粥,因为绿豆能清热解毒;受风寒之人应喝姜粥,因为姜能温中散寒,通神明,古人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语,意思是说,秋天的姜能让原来短命之人活到天年。而我给老王推荐的则是荷蒂粥,荷蒂就是荷叶的蒂,它包括荷叶的基部连同叶柄周围的部分叶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荷(莲藕)这种植物。荷出淤泥而不染,居水中而不被水没,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它独占三行,它生于土中,秉承了土气,居于水中吸收了水气,长成为植物,又蕴藏了木气。荷全身都是宝,根茎是藕,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莲子心能清心火;荷叶能清热凉血,降血脂;而荷蒂则能生发元气,补脾胃之气。荷蒂在荷的中间部分,它既有上面莲子心清心火的作用,又有下面莲藕补脾胃之气的作用,更能生发元气,用它来煮粥最适合气虚的胖子。
第三招是艾灸。每天用艾条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气海穴和膻中穴。这四个穴位都是补气的大穴,每天熏炙,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老王采用了我给他推荐的一式三招补气法,三个月后,不仅身体好起来了,没有发生过胸闷气短现象,而且人也瘦了一圈,比以前精神多了。
后来又来了一位大胖子,他姓张,说是老王的邻居,一见面就说:“胡教授,为什么老王用你的方法就能减肥,我用这个方法不仅不能减肥,而且还感觉浑身无力呢?”原来老王感觉身体好多了,就将自己的养生方法教给了老张,老张如法炮制之后,却没有效果。我看老张面色淡黄而黯,眼泡浮肿,就明白老张的肥胖与老王不一样,老王肥胖的原因是气虚,而老张肥胖的原因是痰湿。气虚就应以补气为主;痰湿就应以化痰祛湿为主。补气可以喝荷蒂粥;化痰祛湿则要喝薏米粥和赤小豆粥。千万不能千人一方,千篇一律。所以,胖人养生,首先要弄清自己的体质特征。
一个胖子站在你的面前,你如何知道他肥胖的原因呢?换句话说,如何来判断一个胖子是气虚型,还是湿热型呢?下面这套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胖子的体质特征。
第三章 气有四虚,人有四胖
第一节 胆小的胖子气虚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首先应看他胆量如何,一般来说胆小的胖子气虚。
气是人体的动力,动力不足,人就会变得心虚胆小,不爱说话,不爱运动,不爱冒险,整天没精打采,气喘吁吁,说起话来,总是怯声怯气。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满身肥肉,身体庞大,行动笨拙,当他向你走来时,你会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当他一开口说话,你就发现原来这个庞然大物其实虚弱无力,因为他低怯的声音流露出了内心的胆小。
有一天,我正准备出门,忽然听见咚咚的不太响的敲门声。我在屋里应了几声:“进来。”但是迟迟不见来人走进。我很纳闷,正准备过去开门时,门突然动了。来人先是从门缝里露出一个脑袋,接着又一点一点地往里挪动着整个身子,待他站在我面前时,那硕大的身躯着实吓了我一跳。
“是来瞧病的吗?”
“是。”
来人姓李,是个大块头的胖子,但说话的声音却像病猫一样细弱,从他那胆小如鼠的举止,我判断他多半是个气虚型的胖子。人体中的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先天之气,中医称为元气;二为水谷之气,就是食物被消化之后转化成的气,又称为中气;三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气虚型胖子是指元气虚弱。元气虚弱会导致心气虚弱;心气虚弱,血液循环无力,人就会疲乏无力,声音低弱。这位李胖子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是一两个月,迁延不愈。这不,今天他来找我,就是因为自己感冒两个月了,总断不了根。我根据气虚这个大方向,没直接给他治疗感冒,而是给他开了一些补气之药,谁知第二天,李胖子又来了,他进门后说:“胡教授,你这药方我不能用,你还是另给我开一方药吧。”
他话声咻咻,气喘吁吁,我心里很纳闷。平时接待的病人很多,但很少有一个像他这样对我的诊断提出疑虑的。
“这是为什么,请你慢慢说。”
听了我的话,老李满腹狐疑地说:
“你这药方上的人参不能用。我妈就是吃人参补身子,把身体给弄坏的。我妈从小身体就不好。有一年,来了一个走街串户的医生,让我妈吃人参补身体,谁知这个人参让我妈发了一辈子热。从我记事起,就记得她脸上经常挂满汗珠,她一出汗,就说是吃人参吃坏了身体……”
没等他把话讲完,我就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他说:“你误会了,我给你开的药方上根本就没有人参!而且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该用人参时,就不能用,该用时则必须用。”
我把药方要过来,细看了一遍,然后又递给他:“没问题,这药方根本没问题。作为医生,我们对每一个病人都是要负责的。上面写的是党参,你怎么能看成是人参呢?”
听了我的话,老李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很快,他无神的眼里呈出愧色,不停地对我说:“对不起,我弄错了!”
党参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同时,我还告诉老李,要多吃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因为这些都是补气的食物。
一个月后,老李又来了。他的气色明显比上次好多了。最明显的气喘,几乎感觉不到了,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一见面,老李就说:“胡教授,想不到你的药还真管用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虽然长得白白胖胖的,其实是一堆虚肉。自从吃了你的药,我就有了明显的感觉,感到自己有精神多了。”
我说:“你最主要的问题是元气虚弱,元气虚弱有两个原因:一是先天不足,一是后天失养。先天不足,我们没有办法,后天失养,则可以通过药物和饮食来调理。现在你感觉精神比以前好多了,这就证明补气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按照这个方向慢慢调理,你不仅身体越来越好,体重能明显减轻,而且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胆小了。”
老李兴奋地看着我:“难道吃中药还能改变人的性格吗?”
我说:“那要看是什么性格了,你这个胆小的性格肯定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你的胆小源于元气虚弱,元气恢复了,胆小的毛病自然就没有了。你想不想知道,我是如何诊断出你气虚的呢?”
老李连声说:“想,想。”
我说:“第一次见面时,我就发现你非常胆小,胖子胆小一般都气虚。现在明白了吧,中医有时就这么简单。”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还应该特别注意舌头。气虚的胖子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
冯小姐是一家公司的会计,人长得不难看,就是有些臃肿。她感冒已经好些天了,反反复复的,去了医院,开了很多药,总好不彻底。我让她伸出舌头,只见她的舌头两边有明显的齿痕。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所致。舌体胖大的原因是水太多,水将舌体泡大了,水为什么会多呢?这是因为气虚,气化功能较弱,不能将水湿代谢气化出去。所以,如果一个胖子的舌头有齿痕,那么,这个胖子十有八九属于气虚型。
最后,判断是不是气虚型胖子,还要看他的精神状态,一般气虚型胖子气短懒言,容易疲乏,还经常头晕健忘。
“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就弱,血行迟缓,人就会气短懒言,容易疲乏。气虚推动无力,血液无法充分到达脸上,所以这类人总是白白胖胖的。正如古人所说“其人肥白,多属气虚”。
第二节 怕冷的胖子阳虚
有一类胖子特别怕冷,大热天还要穿上秋衣秋裤,这一类胖子多为阳虚。
阳虚就是阳气亏虚,《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复存在,人体若没有了阳气,体内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一片黑暗,生命就要停止。
人体是一部大机器,阳气就是使机器运行起来的动力,如果阳气不足,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身体御寒能力下降,自然就会畏寒怕冷。因此,判断一个胖子是不是阳虚,主要看他是不是怕冷。阳虚型的胖子经常手足冰凉,精神不振,别人穿一件衣服,他却要穿好几件。夏天别人都在空调房里凉快,他却一遇到空调就发抖。风一吹,不是背痛,就是膝痛。
其次,看一个胖子是不是阳虚,还要看大小便。阳虚的胖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如果我们把胃比喻成一口锅,吃下去的食物就是锅中的米,而阳气就是煮饭的火,如果火不旺,锅里的食物就煮不熟,我们吃进胃中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腐熟”(消化),就无法变成气血滋养躯体,那些煮不熟的“饭”便会直接从肠道排出,所以阳虚的胖子经常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如果再稍微吃了一些凉冷的食物,立马就会拉肚子。与此同时,阳气还具有蒸腾气化的作用,水进入人体后,其分配和代谢都要靠阳气的推动,阳气不足,鼓动无力,小便就会清长。
另外,阳虚型胖子有的还会出现阳痿。
有一次,一位患者来到诊室。患者姓张,是一位42岁的中年男子,白白胖胖,还有些秃顶。张先生是一个水果批发商。从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事业春风得意,不过,由于竞争激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是常事,但是他一直感觉自己身体很好。但不知何时开始,他发现自己有些阳痿,夫妻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其间也尝试了许多“民间壮阳秘方”,基本没有效果。于是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了我。
“胡教授,我身体这么好,怎么会出现这种事呢?”
我看了看他,已是五月天了,别人都穿上了短袖,可他还穿着秋衣。我问他是不是怕冷。他说: “胡教授,不瞒你说,我是怕冷不怕热,冬天穿得再多,我都觉得冷,夏天也不敢开空调,晚上睡觉都得盖棉被。”我又问他大便是不是溏稀,小便是不是清长。他吃惊地望着我说:“胡教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对他说:“你的身体可没有看起来那么好呀。你其实是阳气虚弱。我来给你分析一下,阳气就是一团生命之火。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的温暖靠阳气。阳气包括肾阳、脾阳和心阳等。肾阳不足,生命之火弱小,所以你会体凉、畏寒、怕冷;脾阳不足,脾胃无力消化食物,所以你会大便溏薄;同时,肾阳不足,肾水就不能蒸腾上升,化为肾气,肾气不足,所以你会小便清长,而且还会出现阳痿。”
“神了,真是太神了,胡教授,你可要帮帮我,我把自己全交给你了。”他摸着自己的秃头,一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神情。
我对他说,三分靠医生,七分还要靠自己。我给他开了张仲景著名的方子--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由八味药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如果去掉后面两味药,就成了六味地黄丸,因为它比六味地黄丸多了肉桂和附子,所以,人们又叫它桂附地黄丸。其功能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大家一定知道加湿器是如何加湿的吧!水放在一个容器里,一般情况是出不来的,如果通上电加热,水蒸气就会像雾一样蒸腾而上。附子和肉桂这两味药,就相当于给加湿器接通了电流,它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气化。附子性味辛甘,大热,肉桂性味辛甘,温,它们一进入人体之后,就能产生热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变成肾气,这样,人的全身就开始逐渐温暖起来。
除此之外,我还让他要经常按摩后背督脉上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个穴位。督脉总督一身阳气,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过了两个星期,我就接到了张先生的电话,他高兴地和我说:“胡大夫,你的方子太管用了,我最近精神好多了,而且还瘦了好几斤啊,那个毛病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太感谢您了。我会继续按照您教我的办法调理身体的。”
第三节 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有一类胖子的气本来很足,但因为身体内有痰湿,阻碍了气的升降出入,于是,气渐渐弱了下去,人则渐渐胖了起来。
什么是痰?
痰有外痰内痰之分。外痰很好理解,每天嗓子眼里面那种黏糊糊的东西,这就是外痰,“啪”一口吐出来,污秽、黏滞、稠厚,令人不忍卒看。痰是肺、脾、肾运化所产生的废弃物。这种废弃物中有成千上万的细菌。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一说。然而,身体内还有一种痰是你吐不出来的,它不在你的喉咙里,而在你身体内,它有可能藏在你的肾上,也可能藏在你的前列腺上,还可能藏在你的皮肤下。藏在五脏六腑内的痰,你的肉眼无法看到,但藏在皮肤下的痰,我们却能看到,它就是一个肉疙瘩,可以长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西医叫脂肪瘤,中医叫痰核。
什么是湿呢?
湿说穿了,就是水。云聚而为雨,雨降而为水,水汇而为江河,最终归于大海;阳光普照,大海里的水受热蒸腾上升,化为云,云又聚而为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便是大自然中水的运行。那么,人体内水的运行又是怎样的呢?水进入胃后,水的精气便向上输运到脾,脾会将水之精气上传给肺,肺气肃降,调通水道,又将水下输于膀胱,这样上下循环,水和津液便滋润了整个身体。如果脾和肺的功能松懈,水的运化不及时,水停留在了身体的某个地方,就形成了湿。湿是什么?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
那么,什么是痰湿呢?
痰湿就是痰与湿结合在了一起。流水不腐,腐水不流。如果水的新陈代谢正常,痰就会随着水被带出体外;水的代谢出现了问题,痰就会与湿结合,形成痰湿。
前几年,我常去北京世界公园附近的一个诊所出诊。在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坑,夏天的几场暴雨之后,坑就变成了一个池塘,可惜的是,池塘里的水是死水,不能流动。没多久,我看到这个池塘里浮满了塑料袋、废报纸和各种垃圾,从边上路过,臭气熏天。每当看见那个臭水坑,就会联想到痰湿。痰就像塑料袋、烂果皮一样,它们是城市的废弃物;湿就像那一池死水。二者一结合,便会滋生出臭气、苍蝇和蚊子,严重污染周边的环境。
所以,臭水坑是城市的大敌,痰湿是身体的大敌。
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胖子的体内是否有痰湿呢?首先,应该看他是不是肿眼泡。体内有痰湿的胖子额头油光可鉴,眼睛下挂着两个大大的肿眼泡。“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的体内痰湿堆积,脾的运化失调,脾气就会不升,脾气不升,人的眼睑就会浮肿。
看一个胖子体内有没有痰湿,还应看他的腰和腹。气虚的胖子虽被称为“脂人”,却属于“均一性肥胖”,人胖腹不大,形体匀称。阳虚的胖子虽被称为“肥人”,却是上下皆肥。有一类胖子,他们身小腹大,脂肪都集中在了腹部,一圈又一圈,被人戏称为“游泳圈”。如果一个胖子戴上了游泳圈,腰腹肉肥下垂,那么他多半体内有痰湿。
看一个胖子有没有痰湿,还要看他是不是经常胸闷痰多。“肺为贮痰之器”,一个人体内有痰湿,肺失宣降,人就会胸闷痰多。历史上的司马昭就是这样一个人。三国后期,司马昭独揽大权,生活日益奢侈,每天大鱼大肉,身体内便形成了痰湿,经常痰多胸闷。结果,正在他准备登基之时,忽然中风不语,一命呜呼。
一天,一大早从河北来了一位病人,说好几年了,总感觉胸闷,肢体不爽,身体发沉。我仔细打量了一下病人,他虽个子不高,但肚子很大,是典型的苹果型肥胖。再看他的双眼,眼睑的上下都有些浮肿。我问他:“胸闷,有痰吗?”
他说:“有,有很多痰。”
我又问:“爱吃肉吗?”
他说:“肉是我的命,一天都不能缺,涮羊肉,一顿能吃两斤。”于是,我便知道这位是一个有痰湿的胖子。
他说:“肉是我的命,一天都不能缺,涮羊肉,一顿能吃两斤。”于是,我便知道这位是一个有痰湿的胖子。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一个人整天大鱼大肉,脾就会严重受损,脾消化一斤蔬菜,只用两成的力量就够了,而要消化一斤肉,则要用上十成的力量。脾每天都满负荷工作,自然疲劳不堪。脾虚弱了,运化无力,水的代谢就会出现问题;水的代谢出现问题,脾所产生的痰就不能随水代谢出去,就会一起停留在体内,这便形成了痰湿。痰湿一点点在体内堆积,就会阻塞气道,使气机不畅,气郁闷在胸中,就会胸闷,困倦、身重不爽。
我如实将情况告诉了这位病人,并对他说:“你现在身体内有痰湿,必须化掉,要化掉则必须先把肉戒掉,否则神仙都没有办法治好你。”
病人犹豫了一会儿:“胡教授,一定要戒肉吗?吃点药不行吗?
我回答道:“一定要戒,否则就容易患上糖尿病或者中风。”
我们中医最怕病人不配合,你这边帮他化痰祛湿,他那边不断堵塞,这样的调理根本没有效果,其实,中医调理,三分在医生,七分在病人,我不要求所有人吃素,但对于有痰湿的胖子而言,吃一段时间的素是必须的。吃素可以清淡血液,化痰祛湿,解放正气,疏通气血。这样就可以避免糖尿病和中风的发生。
我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道理,遗憾的是,这个胖子似乎没听进去,离开了诊所。
大概是三年后的一天,一位妇女挽着一个男人来到了诊所,男的上来就握着我的双手,说:“胡教授,还记得我吗?”我回忆了好一阵,才想起了他。他告诉我,两年前,他突然昏倒,右手臂整个偏瘫了。直到那时,他才想起我说的话来,后悔得不得了。从那以后,他坚定地戒掉了肉,盐也吃得很少,就这样身体慢慢地恢复了一些。这次来京,希望得到我进一步的指导。
我给他的建议是继续戒肉,多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枇杷叶也不错。这些食物能化湿、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时间长了,身体内的痰就化开了,气血就通畅了。同时还要坚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时,5公里。最后我再一次向他强调:三分调,七分养;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
第四节 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
有一类胖子,古人称为“肉人”,我们称为结实型的肥胖,与虚胖相反。他们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其实,这类胖子的急躁易怒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他们的体内有湿热。
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死水与痰结合,就成了痰湿,死水与热结合,就成了湿热。农村的人都知道,麦收以后,农民会将麦秆砌成一垛一垛的,一阵雷雨过后,麦秆被淋湿了,这时你将手伸进麦垛内,就会感觉到里面又潮、又湿、又热,这种湿乎乎、热乎乎的感觉就是湿热。
湿热蕴藏在麦垛内,时间一长,麦垛就会腐烂、发酵,农民用它来做肥料;湿热蕴藏在人体内,排不出去,就会造成胆气上溢,口苦口干,急躁易怒。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因此人总感觉身重困倦。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湿热型的胖子呢?首先可以观察一下脸色,如果体内湿热过盛,面部就会出现油垢,一眼望去,脸就像一张油光纸,又油又亮,用手一摸,感觉有一层油似的。除此之外,脸上还经常会长出一些痤疮、粉刺,痤疮很多情况是因为体内湿热郁积,排不出去,最后在脸上激发出来,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痘痘。
看一个胖子有没有湿热,还应看他的饭量。湿热型的人都食欲旺盛,很能吃,但能吃并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处于“胃强脾弱”的病理状态。体内有湿热会影响到胃,胃有湿热,中医称为“胃热湿阻”,胃受热之后,其功能就会亢进,这时人的饭量就会大增,动不动就会感到饥饿。然而,胃纳过旺,就势必加重脾运化的负担,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脾的负担过重容易造成“水湿内停”。所以,中医又将这类胖子称为“胃热湿阻型肥胖”。
分辨湿热型胖子,还要看舌。湿热型胖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体内的热越盛,舌苔就越黄,就好像煮饭的时候火太大,饭就煮焦了,成了焦黄色的锅巴,如果再不关火,锅巴就会烧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颜色越深,证明你体内的湿热越严重。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大小便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湿热,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如果身体里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小便短赤。湿热体质的人,怕湿怕热,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难以适应。
看一个胖子体内是否有湿热,还应看他的眼睛,湿热内蕴,热灼血络,这时人的两眼内就会有红赤的血丝,不痛不痒,西医说这是免疫系统的反应。其实,这就是体内有湿热的表现。
总的来说,面垢油光、长痘、舌苔黄腻、脾气急躁、眼睛红赤、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湿热型胖子的表现。
说到这个湿热型的胖子,我想起曾经治疗过的一个病人。记得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我到农村去看望一个大学时的同学。在一次会议上,他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风凉话,被赶往农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多少年不见,我们正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感慨良多。正说着话,一个农妇走了进来,说她家的孩子身体不舒服,想请我去瞧一瞧。我不解地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我的同学,同学说:“是我让她来的。这个孩子,我看了大半年了,总也看不好,我知道你来,昨天就告诉她了。”我们匆匆吃完饭,去了农妇家。
进了家,我就看见了农妇的孩子,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体重足有70多公斤,见我们进来,理都不理,只顾吃饭。我们在椅子上坐下后,孩子的母亲赶紧在我面前放了一张桌子,给我们倒了一杯水,然后就喊那孩子过来,那孩子理都不理,一脸的烦躁。
“这孩子,人小火性倒大,你是不是找打啊?”他母亲训他。
我看了看孩子,孩子的脸上长满了痤疮,两眼赤红,我问他:“眼睛痛不痛、痒不痒?”
他说:“没什么感觉。”
我又问:“身上经常生疮吗?”他母亲在一旁忙回答说:“这孩子总是生疮,屁股和后背上经常都会长出一些疮来。”她让孩子把衣服脱掉,我看见孩子的后背上有六七个痈,有的刚开始长,有的红肿,有的已经化脓。
我看了看他的舌头,只见他的舌质偏红,舌苔发黄。我问他一顿能吃多少饭。他母亲抢着说:“他干活不行,吃起饭来就是个桶。”男孩瞪了他妈一眼,以示抗议。
我问同学以前是怎么调理的,同学说:“我见孩子这么胖,一定是气虚,所以,主要以补气为主,谁知调理了很久,一点效果也没有。”我对同学说:“这个孩子肯定是气虚,不过他这个气虚是由湿热造成的,湿热就像一层浓雾压住了身体内的气,化掉湿热,浓雾一散,孩子的气自然就不虚了。”我开了龙胆、石膏、泽泻一类清热化湿的药,并告诉农妇,要给孩子吃一些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祛湿的食物,千万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
过了六七年,一天,我正在给别人看病,一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来找我。他对我说:“胡伯伯,您还认识我吗?”我看到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怎么也想不起来。听完他的自我介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那位胖墩墩、脾气急躁的小伙子,自从吃了我开的药后,体内的湿热就渐渐消去,再加上他年轻,阳气足,身体很快就走上了正道。入伍体检时,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这不,他顺利参军来到了北京。看见他身体如此之棒,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有人问,现在为什么有湿热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回答是,因为喝酒的人越来越多,吃辣的人越来越多。《伤寒论》将有湿热的人称为“酒客”,酒是大热之物,经常饮酒的人往往脸上赤红,就是因为体内大热,一遇到湿,便会形成湿热。
前几天,住我楼下的小廖来看病。小廖做餐饮生意,才三十出头,生意就已经做得很大,在广东、北京等地都开有分店。他刚进我家门时,我差点没认出来,原来挺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现在中年发福,整整胖了一大圈。脸上长了很多红色的青春痘,坑坑洼洼的。小廖说:“胡伯伯,我总是胃胀、胃痛、口臭,脸上这些痘痘一年多就没消停过,您帮着开个方子吧。”
我看了一下他的舌头,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我问他是不是爱饮酒,他说:“干我们这行的,天天都离不开酒,一喝就是半斤八两,不醉,老顾客不高兴呀!”我对他说:“你的体内有湿热。湿热在体内堆积得太多,你就会胃疼、发胖和长痘,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的毛病,如果你再这样下去,不注重调理,很容易患上黄疸、火热等病症。”
小廖一听我这么说大惊失色。我继续对他说:“有的人觉得湿热不算是什么大病,实际上,湿热在我们的体内是一个大的隐患,湿热停留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出现相应的麻烦:如果湿热停留在关节筋脉,就会出现局部肿痛;如果停留在脾胃,就会觉得腹胀、恶心;如果停留在肝胆部位,就会出现肝区胀痛,或者是皮肤暗沉、眼白发黄,而且人还会暴躁易怒……不过,不要紧,现在抓紧时间调理,就可以化掉体内的湿热。”
对于湿热,只要平时注意调理,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拔火罐是一个祛除湿热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火罐的温热效应能使人体内的湿和热很快地由皮肤透发出来。在背上脊柱两边的穴位叫做背腧穴,背腧穴每一个穴位和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都是相对应的,因此背腧穴可以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在这些背腧穴拔罐可以把体内的湿热给吸出来,达到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的功效。如果是胃中湿热太盛引起的胃胀、胃痛、大便不正常、口臭,则需要从胃经泻去湿热,你可以沿着胃经从腹部往下敲到足部,每天敲打10~15分钟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那就是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
第四章 胖子养生,先要清心
第一节 百病生于气
胖子多了些肉,少了些气。这个人啊,一旦他的气少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什么气陷、气咳、气结、气闭、气厥、气郁等,都会在身上出现。中医里有一句话,叫“百病生于气”。
人活一口气,有气才有生命。一天,我看电视里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节目说有人怀疑美国宇航局作假,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一面星条旗在月球上迎风飘扬。科学家怀疑说,月球上没有风,星条旗根本不可能飘扬。看到这里,我忽然有所感悟,原来月球上之所以没有生命,就是因为没有风。风是什么?风就是天地之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空气和水分。离开了这两样,怎么会有生命呢?
再看一看我们生存的地球,风无处不在,东风送来春雨,寒风送来冬雪,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风,地球将会怎样?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风是天地之气,它的运行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水升火降”。太阳是火,太阳光照射到海面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后,阳光的热量把海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云,云降而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气就是这样水升火降,周而复始。
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一样,也是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则运行。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格致余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水升火降,气的运行顺畅,身体就健康;水不升火不降,人就会生病。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上火,原因就是气的运行违背了水升火降的规律。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该下降的火不下降了。身体内本来应该有火,这就像天地间本来应该有太阳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因如此,中医里派生了一个“火神派”,专门以补火为主。然而,火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了,总是在上面燃烧,那么,人的头部和面部就会长痘长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这就是上火。
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的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
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
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
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所以,一个人上火了,先要看他的身体内是哪一种气不下降了。百病生于气,只要把该下降的气降下去,火自然就灭了。根据不同的情况,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物来降火。
1.莲子心降心火。
顾名思义,莲子心就是莲子的心,味苦,性寒。一些中药店和茶叶店均可以买到,如果心火旺,心烦多怒、口腔溃疡,用莲子心来泡水喝,就可以败心火。
2.绿豆粥降胃火。
绿豆味甘,性寒凉。胃有火,则可以用绿豆粥来败火。
3.梨降肝胆之火。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这说明你的肝胆上有了火,这时你可以生吃一些梨来败火。
4.猪肝降肺火。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则可以多吃些猪肝。
第二节 养生秘诀:心平气和(1)
什么是心平?一杯水你不停地搅动,沉淀物上下翻滚,水就会变得浑浊。你不搅动了,水静了下来,杂质慢慢沉入杯底,水就变得清澈起来。心平就是心要像水一样平静不动。
什么是气和?气和就是气的运行和谐顺畅,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一个人只有心平了之后,气才能和。
一天,北京一位姓王的局长来找我,见面就说:“胡教授,快帮帮我吧!我都快崩溃了!”这位王局长人很胖,面容疲惫,双眼布满了血丝。“不要着急,坐下慢慢说。”他坐下后对我说:“快半年了,头一直昏昏沉沉的,有时眼睛发花,头、脖子、后背也都硬邦邦的,跑了不少医院,积水潭医院也去了,拍了一大堆片子,也没查出原因,医生告诉我没病,但为什么这么难受呢?”我问他血压高吗?他说不高。我又问他:“你患这个病之前,是不是有什么事不顺心,经常发火?”他回忆了一会儿说:“你不问,我倒忘了。半年前,一封匿名信写到了上级纪委,说我受贿,我白天夜里地干,没想到有小人在后面放冷箭,这能不让人生气吗?”说起这件事,他仍按捺不住怒火。他突然停顿下来问了一句:“胡教授,我这病与发火有什么关系呢?”我说:“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一个健康的人,体内气的运动一定是顺畅的。如果气的运动不顺畅了,身体就会感到难受。影响气的运动的因素很多,不过最直接的莫过于自己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古人总结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意思是说,经常发怒会改变气的运行方向,人体内的气是按照水升火降原则运行的,发怒之后,气就会停留在上部,古人形容这一状态为怒发冲冠。气滞留在上部之后,心火就不能下降,心火不能下降,下面的肾水就不能上承,肾属水,肝属木,肝木没有肾水的滋润,水不涵木,肝阳就会亢盛,这时人自然就会昏昏沉沉的。王局长就是这种情况,他是典型的肝阳上亢,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快就会患上高血压。
这位局长听完我的话之后,立刻高兴了起来:“胡教授,太好了,说实话,刚开始别人向我介绍你时,我还不相信,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真找对人了,你就给我开药吧。”
我问他:“你相信我吗?”
他说:“相信。”
我说:“真的相信?”
他说:“真相信。”
我说:“那好吧,我告诉你,你这个病无药可治。”
王局长一听,大惊失色。我连忙解释说:“我的意思是,你的病仅仅靠药是不行的,主要还是要调整心态,少生气。”于是,我将我写的《将中医进行到底》送给了他。
许多病仅仅靠药是治不好的,必须调整心态,心态平和了,气的运行就会顺畅,病自然就好了。一些人的心态调整不好,关键是想不透、看不开。对于这样的病人,我常开的药方就是:《庄子》一部,细读,主药则为《逍遥游》。我非常喜欢庄子的《逍遥游》,一只小鸟,看见一棵树,会觉得很高,看见一个小池塘,会觉得很大,因为小鸟的眼界很低很窄。如果将眼光放高远一些,就像那只鲲鹏,直上青天,一飞就是十万八千里,那么,你还会在乎那些树和池塘吗?人也是这样,如果你用金钱和官位的砝码来称自己,你就会看不透想不开;如果你用生与死的砝码来称自己,身外的一切皆不重要了。
许多人参加别人的追悼会时,一下就想明白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官位美色,这一切的一切与生命相比都无足轻重。为什么这时的人会如此清醒呢?因为此时此刻,他是用生与死的砝码称自己,他站得很高,看得很远,就像那只鲲鹏。但追悼会一结束,一投身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许多人又开始追名逐利,斤斤计较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又变成了一只小小鸟。
一个人站不高看不远,一丁点小事就会搅得他坐立不安,整天不是怒就是悲,不是忧就是恐,不是惊就是思,这样一来,体内之气乱成了一团,身体怎能安康。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两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在健康领域十分热闹,今天有人劝你吃素,明天就有人劝你吃肉。似乎都有道理。诚然,我们见过吃素的长寿老人,也见过吃肉的长寿老人,但我没见过一个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能长寿。
人的心胸开阔了,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他身体内的气就会顺畅,这样的人“真气从之”,怎么会生病呢?因此,要想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眼界,看淡一切功名利禄。
一次,李连杰在坐飞机时,突遇险境,飞机上下颠簸,机舱内惊叫声和哭喊声混杂一片,李连杰虽为武功高手,内心也万分恐惧。然而,就在这时,他却看到座位旁的一位女士神态自若,毫不惊慌,李连杰非常奇怪。等到飞机脱险之后,他问:“你难道不害怕吗?”女士回答道:“这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空的,你看穿了,也就无所谓了。”李连杰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久便随这位女士皈依佛门,并成立了壹基金。所以,一个人将很多事情看穿了,就能做到恬淡虚无;人做到了恬淡虚无,真气就会顺畅;真气顺畅,人就会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第三节 养生秘诀:心平气和(2)
成都一位老人在公园里打麻将,一个上午手气都不好。到了中午,终于等来一手好牌,只差一个九条,就清一色了。别说,老人的运气还真不错,唯一一个九条硬是让老人给摸了起来,老人激动不已,谁知乐极生悲,就在这时,老人突然心脏病发作,摔倒在了椅子上,手里仍紧攥着那个九条。
这个事例再次证明:任何情绪一旦过度,都会影响气的运行。
愤怒的情绪会让气往上涌。
激动兴奋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涣散,成都那位老人就是这样,高兴过了头,气往外散,疾病就发作了,中医称这类现象为“喜伤心”。
悲伤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消沉,《黄帝内经》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人悲伤的时候肺叶会张开,心跳会加速,人就容易抽泣,但此时心肺之气受阻,热气不能散发,气便消沉了下来。《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就是这样。
恐惧会让人的气往下走。人一恐惧,气就会向下运行,肾在身体的下部,气一下子都集中在了下部,肾一时怎么承受得住,肾气不固,人就会出现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人们常说吓得你尿裤子,就是这个道理。
惊慌会让人的气四处乱走。惊慌时,人常常会六神无主,这是因为此时身体内的气乱了,身体内的气本来是按照“水升火降”规律进行的,心火下降,肾水上承,肺气下降,肝气上升,胃气下降,脾气上升…… 然而,人一惊慌,气就会乱作一团,这就像一群兔子在草地上安闲地吃草,一看见人来了,它们便四面八方乱蹿,人的气乱了,六神自然会无主。
忧思会让人气结。气结,实际上就是气滞。《黄帝内经》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悟,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一个人总是忧虑,为琐事烦恼,神就会凝于事,气就会聚于某一处而不行,忧思便会成疾。中医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思过了头,脾气就会郁结,这时人常常会茶饭不思、胸胀肋痛,除此之外,忧思还会伤胃,气滞留在了胃里,胃气不畅,人就容易消化不良,患上胃病。前不久,日本前首相因丑闻不断而住进了医院,医院说安倍晋三患上了胃病。我一听到这一新闻就乐了,你们看中医是不是很准呀!安倍晋三首先整日为丑闻而忧思,中医说忧思伤脾胃,这不,安倍晋三就患上了胃病。其实,很多人的脾胃之病,都是因为忧思过度引起的。
现在,许多人都将疾病的原因归咎于外在的病毒,生怕沾染上,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摸,其实,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身体内的病毒,当忧思、悲伤和恐惧成为习惯时,疾病就离我们不远了。无论外界如何骚动,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也就远离了疾病,这便是《黄帝内经》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没有别的秘诀,关键就是要想得通,想得越通,活得越长,不哀悼过去,不担心将来,用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当下。
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没有七情六欲,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没有理性,人也不能称之为人。我十分推崇古人的一句话,叫“以理节情”,就是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感情,可以喜,可以悲,可以怒,可以思,但是要有一个度,只有做到了这样,人才能获得长期的健康。
第四节 仁者寿
中国有句老话,叫仁者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是仁者呢?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仁者要有爱心,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要先让别人去做。一句话,仁就是忠恕,就是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具体地说,仁者要有三颗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宽容之心。拥有了这三颗心,你就称得上仁者,这样的人就会健康长寿。
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我还在上海时,单位分家具,一位老医生因德高望重,分到了一套红木家具,而一位行政干部分到了一套普通家具。行政干部对老医生说:“您岁数大了不方便,我帮您把家具送回家吧!”老医生同意了,但谁知下班后回到家中一看,家里摆放着一套普通家具,那套红木家具却被行政干部掉包拉回了自己家,全家人义愤填膺,要去找行政干部评理,老医生却淡淡说了一句:“算了吧,身外之物,不要太计较。”很快,这件事便在医院内传开了。当时,我还年轻,听说这件事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医生太窝囊,自己以后千万不能像他那样被人欺负。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对老医生的做法深有体会了。老医生是位真正的仁者,仁者注定会有好报。老医生因拥有善良、宽容和慈悲之心,一生没有大病,活到了101岁,而那位行政干部不到50岁就病死了。天道就是这样,人太算计了,天就会放弃你,人不算计,天则会助你,这就是仁者寿。
如果你去过香港的浅水湾,就会发现岸边有一座两三丈长的小桥,叫仁寿桥,桥身的侧面书写着三个字:仁者寿。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座桥每天的人都络绎不绝,不少乞丐在桥的附近行乞,而来到此处的人,大多数都乐意施舍。行乞之人得到恩惠,脸上总是挂有笑容,而施舍的人,脸上也总是有一种平和、宽容、满足的表情。很多人在桥上走来走去不愿意离去。向人打听了才明白,原来这桥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传说:只要怀着向善之心走过此桥,可增寿三年。
其实,这并不是传说,而是事实。善是万病之药,善是养生之本,善心就像柔和的水,养育人的五脏六腑,让全身的气血达到平衡。善能让人的心胸宽广,善能让人的心态平和,善能让人远离七情六欲。人善心静,养血益气。一个人真正地做到了向善,他体内的气就会运行通畅,疾病就会远离他。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有了疾病,吃药不管用,于是便一心向善,几年之后,病便慢慢地好了。但我说的向善,一定是真心向善,而不是形式上的向善。
我曾在北京雍和宫看见这样一幕,一位中年妇女,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排队烧香,可能是因为前面有个人加塞,她便与之争吵了起来,最后还动了拳脚。我看后不禁摇头叹息,大家都是来敬佛的,都应怀着慈悲之心,为何为这些芝麻小事发火呢?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来拜佛,佛又岂能关照于你。佛在哪里?佛就在你心里,你的心不宽,佛就会离你而去。如果你拥有善良、慈悲和宽容之心,佛就会在你的内心安营扎寨、永远长驻。
佛是什么?
佛不是神、不是圣人、不是什么超人,也不是超自然的东西。佛是一种心境,它就是平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要他脱离了内心的私欲,不再发脾气、不再怨恨、不再嫉妒、愤怒、悲伤、忧虑和恐惧,也不再贪婪和自私,那么,他就拥有了佛性。
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天堂,痛苦总是多于欢乐。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脸,两道眉毛,一个鼻子,再加上一张嘴,活脱脱构成了一个汉字:苦。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执著于痛苦,痛苦就会被放大百倍、千倍;追逐欢乐,欢乐又会稍纵即逝,最终让人失望。唯有平静能够长久。平静之心不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环境的反应。拥有佛性的人,就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平静并保持平静的人。这样的人恬淡虚无、真气顺从、精神内守,自然会健康长寿。
第五节 富人想长寿,就要像穷人一样生活
一天我刚到诊所门口,一辆悍马车便迎面开来,一个急刹停在了我的面前,从车上下来两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打开后车门,搀扶着一个男子走下了车。原来,男子是山西一个煤矿的矿主,那两个大汉,一个是司机,一个是保镖。煤老板患糖尿病多年,希望能通过中医来调养。谈话间,煤老板感叹道:“真是奇怪,我的朋友中有六七个都患有这个病,有一天聚会喝酒,一桌十个人,有八个人都掏出胰岛素来注射,那场景真令人难忘!以前穷的时候,什么病都没有,现在富了,摊上了这么一个病。”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高血压和癌症等很多慢性病都盯上了富人,富人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像穷人一样生活。如果富人执意要像富人一样生活,那么他们多半会短寿。天道就是这样,损有余,以补不足,你在某一方面多了,在另一方面就会少。这就是“贫者多寿,富者多促”。
富人与穷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欲望:一个欲望多,一个欲望少。富人挣了十万,还想挣一百万,挣了一百万,还想挣一千万,他们有强烈的进取之心,同时,欲望也没有止境。穷人大多知足常乐,缺少进取之心,同时欲望也少。欲望就像火,它能煮饭烧水,给人温暖,如果不加以控制,火蹿出来,酿成火灾,就会烧掉衣物和房舍,让你葬身火海。所以,古人说:“有欲则邪得而入之,无欲则邪无自而入。”
其次,富人吃的好,整天大鱼大肉,花天酒地,穷人吃的差,一日三餐多有萝卜青菜。富人应酬多,寝食没有规律,穷人生活单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富人压力大,穷人穷开心。富人身边美女如云,穷人身边仅有糟糠之妻。大家看,富人的生活虽然风光,但都违背了长寿之道,穷人的生活虽然清贫,却很健康。
广西巴马有个长寿村,那里的老人大部分都活到了90岁以上,百岁老人更是多得出奇,居住在那里的人没有一个高血压和糖尿病,甚至连一例癌症都没有,老人都是无疾而终。为什么巴马人会如此长寿呢?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太多的欲望,巴马人拥有愉悦的家庭生活,他们重视与人为善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一日三餐以蔬菜和粮食为主,而且安于现状。我见过一位113岁的巴马老人,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几间农舍围成了一个院落,一位老人坐在院落中央剥着玉米,阳光照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近处,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远处是望不断的青山。这是一幅多么宁静、和谐的图画啊!我问老人多大岁数了,老人自豪地告诉我:“今年113岁了!”不用多问,从老人那知足的笑容里,我们就能体悟出她长寿的秘密。
健康长寿从来就不取决于你的地位有多高,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食物有多好,它只取决于你是否有一颗宁静的心。富人追逐名利,整日在忧虑、嫉妒、愤怒和恐惧中生活,心灵难得片刻的宁静,他们怎能健康长寿。
富人想要长寿就不能过富人的日子,而应像穷人一样生活。具体地说,就是要用宁静的心来对待财富和地位,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就是这样,他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他对吃的原则是“简便”,对穿的原则是“整洁”,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从不应酬,他虽身价68亿美元,但却将金钱看的很轻,他曾一次就捐给一家医院2.5亿美元。汶川地震后,王永庆向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他说:“有钱不去做公益,是一种罪过。”他最终活了93岁。
一天,我正在301医院给全国工商联的企业家做健康咨询,一位大夫进来问我:“胡教授,你懂中医,太极拳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弄得莫名其妙,一问才知,原来这位大夫曾治疗过一位肝癌患者,出院时,家属偷偷问还能活多长时间,根据西医的经验,他判断顶多也就两三年,这事儿已经过去七八年了,谁知今天他又碰见了那位病人和家属,他十分惊讶,一打听,病人也没有采取别的治疗,只是出院后迷上了太极拳。每天6点起床,一练就是两个小时,8年来从没间断过。这位大夫很纳闷,所以才来问我。
老祖宗留下来的许多东西都是宝贝,我们千万不能捧着金饭碗去乞讨,就以太极拳为例,许多慢性病患者练了太极拳后,疾病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我在给病人开处方时,也建议他们打一打太极拳,还经常开玩笑地说:“我这个药的药引子就是太极拳,不打拳,药可就没有效果哟!”在我的经验中,凡是打太极拳的,药的效果就好,不打拳的,药的效果就差一些。太极拳与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一个字--慢。别的运动讲究的是一个快,快运动锻炼的是肌肉,慢运动锻炼的则是气。我常说练太极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忙吃,忙喝,忙挣钱,每天我们都有喜、怒、哀、乐,我们越忙碌,自我就越容易迷失。当我们练太极拳时,随着内心紧张、忧虑和恐惧的情绪渐渐远去,自我便开始慢慢回归;我们用意念引导动作,用动作配合着意念,那刚柔相济的一招一式,会让心灵进入一种宁静平衡的状态,那是一种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描绘的境界。内心没有了杂念,你会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澄净,全身上下的气通了,你会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这便是《黄帝内经》所描绘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心空了,人静了,气便运转起来了。所以,我常说太极拳是最好的补气方法之一。
不过,太极拳虽是补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却较难学,必须要有一定传统文化的积淀,要有一定的悟性,而且非下苦功不可。不过也别担心,还有很多补气的方法,既简单易学,效果也很好
第五章 补气最简单的方法
第一节 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
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为什么要早上拍呢?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以人配天,此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
乾隆皇帝活得很长,诗也写得很多,不过好诗却很少,他有一首诗是写手与气血的关系的:“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清,何年是白头?”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乾隆爷的这首诗不足称道,但从养生的角度看,这首诗却很有价值。他说人的手掌上藏着健康长寿的秘密,掌握了这个秘密,岁月就会倒流。这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是拍手。拍手能疏通全身气血,周身的气血清了,什么时候才会有白头发呢?乾隆爷的诗虽有些夸张,但拍手的确有不凡的补气效果。
一天清晨,在公园的角落里传来阵阵拍手声,一群人一边拍手,一边高喊,仔细一听,喊的是:“浑身通畅,百病不生……”路过的人看着这一群人,小声嘀咕着:“这能管用吗?神神道道的。”等他们拍完手后,我便上前与他们攀谈起来,一位花白胡子老人告诉我说,这拍手可管用了,他以前患有哮喘,心肺功能衰弱,求医问药十几年也没有多大改善,后来开始拍手,每天清晨都来公园,几年来从没间断过,现在他的哮喘已好几年没犯了,显然,拍手补气法疏通了他全身的气机。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花白胡子老人压低了声音,悄悄对我说:“你看见这位了吗?他以前患有尿毒症,每星期要洗三次肾,后来练习拍手,每天用力拍一两千下。现在,他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别人也许对拍手不以为然,我却对此深信不疑。人身上有十二条经络,与手掌相连的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经络是气的管道,连接着五脏六腑,经络被堵塞了,气的运行就不通畅,人就会生病。拍手可以同时疏通六大经络,其作用不可小视。
为什么要一边拍手,一边大喊大叫呢?我们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的精神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的第一个层次藏在人的大脑里,被称为意识,人们常常用它来思考金钱、美女和权力;精神的第二个层次藏在人心里,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常常会产生宁静、忧虑和恐惧等情绪。精神的第三个层次藏在人的肝里,中医称为魂,《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肝藏魂”。用西方术语来说,神和魂就相当于人的潜意识。在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的是思考,在潜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宁静、爱和感恩。意识能给我们财富,潜意识则能给我们带来健康。譬如,人睡觉了,大脑中的意识休息了,但心和肝中的潜意识仍在工作,它指挥你的肠胃仍在消化,指挥你的血液仍在流动。所以,身体要想健康,就要让潜意识的工作正常。同时,人的意识也可以影响潜意识,意识影响潜意识的方法之一就是暗示。譬如你不断重复某一句话,给身体以暗示,久而久之,这句话就会由意识转化成潜意识,直接进入心和肝,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公园里的人不停地高喊“浑身通畅,百病不生”,这就是暗示,时间一长,这种意识就会转化为潜意识,影响我们的全身。所以,人的意念有时比最好的药还管用。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给身体暗示时,是向内进入人的潜意识,而不是向外调动人的意识。比如,你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我要活到一百岁”,这明显是一种欲望,它调动的是人的意识。所以,你越暗示,欲望就会越强烈,以欲望来满足欲望,无异于火上浇油。如果将这句话改为“我能活到一百岁”,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大不一样了,这句话调动的是身体的潜能,它很容易进入人的潜意识。潜意识对意识是有选择的,它不会选择欲望和贪婪,只会选择爱和感恩,所以,我们在暗示之时,一定要切记。
下面,我把几种简单有效的拍手方法教给大家。
第二节 基本拍手补气法
十指分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切记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图3)。开始可以轻拍,以后逐渐加重。以自己的双手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否则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作用。
拍手最好在清晨进行,如果觉得拍手时发出的噪音太大难以接受,也可以拍“空心掌”。手掌弓起,手指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图4)。但是这种方法的打击面缩小了,所以效果会差一些,因此拍打的时间要相对加长。
除了最基本的手掌相拍外,还可以左右掌背互拍(图5),左右手虎口对拍(图6),两手掌弯曲互拍(图7),以一手的手刀击另一手的掌心(图8),以掌心击虎口(图9),两手握拳对拍(图10)。不要小看这些小动作,这些都是大有讲究的。只要你细心阅读那张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图,就会明白,每一个小动作都对准了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穴位和反射区。刺激它们,就能打通经络,保证气血的通畅。
第三节 高级拍手补气法
(1)掌背轻拍背部及脊椎骨(图11)
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位。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可以抵御外邪,又可以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两手握拳,用手背轻拍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如果能同时轻拍后背膀胱经的穴位,补气效果更为明显。
(2)双手掌背拍打尾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侧(图12)(图13)
尾椎骨末端,道家叫做“尾闾”,是打通督脉的起点,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有便秘的朋友可以试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接着用左右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图14),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最后轮流拍打臀部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拍打此处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胆的消化、供血、解毒功能。
很多爱美的女士们总是抱怨脸色暗沉,长斑,实际上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造成的,每天用这种办法拍打,补督脉之气,促进排便,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内干净了,皮肤自然变得白皙透亮,由内而外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3)轻拍腹部
用左右手掌轻拍腹部(图15)。腹部有几条经脉经过: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双手轮流轻拍此处,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之气。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总揽全身的阴经脉气,负责人体的精血和津液。如果任脉不畅,泌尿生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如月经不调、阳痿、疝气、盆腔肿块等。经常轻拍腹部的任脉,可以刺激人体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阴经,从而延缓衰老。轻拍腹部,对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等都有好处。有的人腰疼时总下意识地去捶捶腰,实际上,腰疼很可能是因为气血在肝经中流通不畅引起的,坚持轻拍腹部,就能改善并治愈腰疼症状。
(4)握拳击掌
一只手用力握拳,一只手张开,以拳击掌,可以强化手掌筋骨之力,从而强化手部末梢神经,来加强全身气血循环(图16)。做此动作时要配合脚步,边行走或者边踏步来握拳击掌。现在人们出门有车,上楼乘电梯,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双脚变得有气无力,脚上六条经脉的气不足,会导致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功能衰退。
人的脚和手一样,也有很多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达全身的脏腑。脚反射区的气血堵塞,相对应的脏腑就会出现疾病。如果一边走路一边练习拍手,手脚都能得到按摩刺激,是非常好的保健治病之道。
第四节 站桩补气法
还有一种简单的补气法--站桩。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所以,中医认为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上实下虚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不通畅了,气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当然实了,下面当然虚了。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的法则遵循天地的法则。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之内上虚下实,天地之间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
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国家的政策是植树造林,让下面先实起来,下面实了,上面自然就虚了。中医养生的道理也一样,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方法之一就是站桩。站桩站桩,关键是一个桩字,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时间一长,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这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你越搅动,它越浑浊,你让它静止不动,轻的东西就会往上浮,重的东西就会往下沉,不一会儿,你就能看见一杯清澈见底的水。
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站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等。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图17)。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1.脚: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2.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
3.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4.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5.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6.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关系,哆嗦劲儿过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是因为你的身体里气不足,无力支撑身体重量。这时你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个部位酸,怎么个酸法,气随着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气就会注入这个部位。等到这个部位的气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这时你的身体就会蹲得更低更稳了。大家一定要牢记,站桩站直了虽然省劲,但越直越没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点尽量蹲低。当然,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痔疮患者,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他患痔疮已经很多年了,一直没有根治。只要一咳嗽或一使劲儿,就有可能出现肛门脱垂的现象。痔疮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经常为此焦躁不安,坐卧不宁,而且他还有高血压。痔疮是身体气虚的反应,人的身体一虚弱,正气虚损,血脉阻滞,就容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便引发了痔疮。要想根治痔疮,就应补气。我建议他练习站桩。一开始他还不愿意,不相信站桩就能治病,非得要我给他开一堆中药。我劝说他,你吃了这么多年的药也没见好,尝试一下新的方法也无妨啊。他勉强同意了,回家后按照我说的,每天开始练习站桩,开始是每次站20分钟,慢慢地每次站半小时。刚开始几天他还总给我打电话抱怨,站桩时手脚经常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皮肤就像是无数蚂蚁爬过似的,很不舒服。我告诉他,皮肤出现这种“蚁走”的感觉,正是气血开始通畅的表现,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如要血通,则气必先通,不用担心,这是好现象。后来,我就没接到他的抱怨电话了,大概过了三个月,我已经忘了这件事了,一天他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痔疮已经好多了,血压也稳定了,他兴奋地说自己现在对站桩已上了瘾,一天不站,心里就没着没落的。听完他的话之后,我又想起苏东坡的话来,站桩有时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第五节 补气六字诀
有两位病人,一位患了肺癌,一位患了肝癌,患肺癌的病人是部队离休的老干部,家里条件好,什么药都能报销,最好最贵的药都用上了,每天五百多元,最后癌细胞倒是给控制住了,小脑却萎缩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患肝癌的病人家里很穷,吃不起那么贵的药,只好想别的办法,听说六字诀对身体很好,于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在公园的大树下,练起了六字诀,一练就是八年。现在,他俨然成了公园里的名人,每天早上,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银杏树下,一位身材瘦高的男人,半蹲身子,缓缓发出一个长长的声音--嘘!
补气六字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养生法,它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过呼吸引导,调动五脏六腑之气。五脏六腑之气混浊,人就会生病,如果将五脏六腑的浊气吐出,再吸纳进清新之气,人就会恢复健康。如何来吐出体内的浊气呢?古人发明了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
发嘘声可以吐出肝上的毒气。
发呵声可以吐出心上的毒气。
发呼声可以吐出脾上的毒气。
发呬声可以吐出肺上的毒气。
发吹声可以吐出肾上的毒气。
发嘻声可以吐出三焦上的毒气。
通过六字诀吐出了脏腑内的毒气,再吸纳进天地间的清气,五脏六腑之气如此循环,日日更新,就会激发它们的潜能,这样一来,人就会精神百倍,健康长寿。那么,六字诀为何对癌症病人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因为癌细胞是厌氧细胞。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温伯格医生的研究证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差异是,正常细胞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生存,而癌细胞正好相反,癌细胞是厌氧细胞,只有在氧气不足和血中氧气浓度太低时,才会生长。所以,一些人患了癌症后,进入深山老林过着简单的生活,却奇迹般地康复了,就是因为深山中的空气清新,负氧离子的含量很高。同样的道理,清晨,人们通过六字诀,最大限度地吐出脏腑内的浊气,最大限度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就会增加身体内氧气的含量,身体内的氧气一多,癌细胞就失去了生长的条件。其实,不仅是癌症,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因为身体内的氧气不足造成的,所以,六字诀不仅对癌症病人有帮助,对所有病人和没病的人也都有好处。
如何呼出肝上的毒气(图18.1-3)。
要呼出肝上的毒气,就要发出“嘘--”音。首先,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嘘,读( x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时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如何呼出心上的毒气(图19)。
要呼出心上的毒气,就要发“呵--”音。呵,读(k )。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塞等心经疾患。
如何呼出脾上的毒气(图20.1-3)。
要呼出脾上的毒气,就要发“呼--”音。呼,读(h )。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如何呼出肺上的毒气(图21.1-2)。
要呼出肺上的毒气,就要发“呬 --”音。呬,读(x )。口型为开口张腭,舌尖轻抵下腭。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如何呼出肾上的毒气(图22.1-2)。
要呼出肾上的毒气,就要发“吹--”音。吹,读( ch u )。口型为撮口,唇出音。
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腧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
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如何呼出三焦的毒气(图23.1-2)。
要呼出三焦的毒气,就要发“嘻--”音。嘻,读(x )。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
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补气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
第六章 十大补气穴位
经络就像一条条铁路线,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穴位是这些铁路线上的一个个车站,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为列车加水、加油,增加动力。而气血则是列车上装载的货物。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运行的动力,当列车载着气血在铁路线上运行一段距离之后,气就会逐渐减弱,列车就必须在下一个车站补气,以便继续前行。在人体中有十个最重要的补气穴位,就是这些穴位负责为各条经络补充真气,增加动力。我们先来看一下脾腧穴。
一、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按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晚上的8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一则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则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注意:按摩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二、足三里穴
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在人体的360多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穴,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民间一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足三里对于强壮身体有多重要。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并且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我教大家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首先,按住几秒后迅速松开;然后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依次操作5分钟。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两侧足三里穴。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注意揉动不能太快,保持呼吸均匀和缓,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熨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并迅速分别贴在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两手沿上下方向擦动,操作5分钟左右,这时小腿应感觉热乎乎的,如果觉得热感不够,可以加长操作时间。用此方法锻炼2~3周胃肠功能就会增强,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状况,还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很多慢性病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办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不易烫伤。一般捏取5~7个艾柱就可以了。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退休以前工作特别忙。有一天,她刚刚风尘仆仆地出差回来,就遇到了重病号,她急着去做会诊,抓起桌子上的矿泉水就喝了几口。这下好了,三五分钟之后肚子就开始痛起来,坚持到会诊完,把任务交付给当班医生,才回家。回到家里以后,我就看她脸色发白,腰有点弯着,一问是肚子疼,就叫她赶紧坐下来,帮她把裤脚卷起来,按摩足三里,先按左边,再按右边。用力按穴位,她会觉得特别疼,而且酸胀,其实对一般人来说,按准穴位的那种痛感是难以忍受的,不过一旦你有这种比瘙痒和疼痛都难受的感觉,那说明穴位是找对了。就这样按摩了15分钟,她的肚子有很轻的水动的声音,类似于饥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的声音。这时,她的表情已明显放松下来,肚子也不怎么痛了。
三、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们家楼下邻居老张的气喘病犯了,他的儿子跑来找我去给看看,我到他家时,他因为剧烈而连续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脸色煞白。如果再不赶紧采取点措施,人就有危险了,于是,我赶快在他的胸前找准膻中穴,有节奏地点按了几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内关穴等几个穴位。几分钟后,他的气喘终于平息下来,人也慢慢缓过气来了。其实,老张患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再加上他的烟瘾特别大,所以经常会犯病。而点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气喘,宽胸顺气,改善不适症状。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应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按摩膻中穴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为了增强效果起见,按摩切忌用蛮力。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四、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涌泉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进行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于老年人是特别有好处的,不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我每天都坚持按摩涌泉穴,身体一直很健康,很少求医问药。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现在教大家最简单有效的几种方法。
1.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2.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3.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通过这几种方法刺激涌泉穴,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还能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使人感到轻松舒适,有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五、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关元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缓衰老。
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感觉皮肤温热但并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六、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我们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我们先来说湿邪,它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七、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去医院体检,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两年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遗尿症。她最苦恼的是憋不住尿,只要活动幅度稍大,就会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声咳嗽,更不敢大声笑。诊断之后,我发现她是肾气虚弱导致无法固涩缩尿。我没给她开药,只是在她后背的肾腧穴上,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钟,我让她回家后按此方法自己进行治疗,告诉她,只要坚持二十来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果,一个星期左右,她的肾腧穴就拔出了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肿痛。事实上,拔出的水泡,还有穴位的肿痛,都是疾病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它说明身体的确有问题,但通过拔罐和按揉穴位,达到了一定的疗效。二十天后,她的遗尿症彻底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八、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对于很多受低血压困扰的患者,我常常劝说他们回家时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九、肺腧穴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拥有白皙美丽的肌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女性的脸上就常常出现一些雀斑、荞麦皮,为了去掉这些斑点,有些女性朋友用尽了各种方法,进美容院、进行激光祛斑、用高档化妆品,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应该怎么防治脸上的斑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在肺腧穴上指压就行,简单、有效,而且绝对是免费的。
因为,中医有“肺主皮毛”一说,肺气得到调补以后,皮肤就会变得滋润,毛发也会变得有光泽。时间长了以后,的确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气一面用指头强压6秒钟,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话,可请他人协助。记住,每20次算一疗程,每日应做5疗程。
十、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第七章 十大补气食物
一说到补气,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人参。不错,人参的确堪称补气之王。中医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独参汤。此方只有一味药--人参30克,辅料为30克红糖。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没进中南海的时候,某天,邻居家的老太太神色慌张地跑来叫我:“胡大夫,麻烦你去看看吧!”我问:“出什么事儿了?”老太太语无伦次地说:“儿媳妇晕过去了。”我到她家一看,儿媳妇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人已经晕厥了。一家人哭作一团,束手无策。原来这家的儿媳妇产后失血过多,元气大伤。我叫老太太赶紧去我家拿人参,又找来红糖,熬了一碗独参汤。一碗参汤下去后,她慢慢苏醒过来,全家人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参大补元气,回阳固脱,是药之极品。但人参并不是人人都适用。其实,我们身边许多物美价廉的食物都具有补气的功效。如何选择补气的食物呢?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就是生长于水中的食物以及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中医看待食物的方式与西医不一样,西医只会分析食物的成分,中医会去观察食物的性能。中医能根据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时间和形状来判定其功能。比如,蚯蚓生活在泥土中,它能在泥土中自由穿行,于是,中医便将蚯蚓做成了一味药,叫地龙。中医的思路是,既然蚯蚓在泥土中能自由穿行,那么,它在人体内就一定会有通络化淤的作用。果不其然,地龙确实具有通络化淤的功效。一些体内有血淤的病人喝了地龙水之后,淤血慢慢就散了。再比如穿山甲,大家一听名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它具有很强的在地底下穿行的能力,制成中药后,其主要功效就是攻坚散淤、治痹通络。
大家明白了中医的思路之后,就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了。下面,我就介绍10种最常见的补气食物。
一、土豆
“万物同源,天人一体”,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物性相宜、物类同感的共同规律。因此,我们的先人在最初发现某些食物的药性时,依据的就是“同气相求”的原则。
在这里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诀,多吃根茎类、块茎类的植物有助于补气,比如土豆、山药、红薯,等等。当然,上文说到的人参也属于这一类。因为这类植物生长时全埋在地下,更多地吸收和凝结了地气。可以说,生长环境有时可以从根本上决定植物的药性。了解了这一规律后,大家就可以依据自己的体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食物。
如果大家留意过的话,就会发现,土豆啊,地瓜啊,吃下去以后很容易在肠道里形成气体,尤其是吃得稍微多些以后,就会比平时多放一些屁。这也是此类食物能够生气、补气的原因。
这里,我们单说土豆。一说起土豆,恐怕有人要撇嘴了,土豆,这也太平常了。没错,土豆很平常,但也有令人惊奇的作用,这个道理就像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中医认为,土豆味甘、性平、微凉,入脾、胃、大肠三经。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的功效。因为对人体有诸多有益之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苹果”,还被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土豆主要入脾经和胃经,可以起到大补脾胃之气的作用。况且,土豆大多生长于夏秋两季,分为夏土豆和秋土豆,中医认为“天气温,地气发”,因此,土豆的生长更多得益于生发的地气,而人食用后可以使气虚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脾胃气虚的状况。
不过,补气的食物不宜过量,否则很容易出现胸闷、腹胀等问题,一旦出现胀满嗳气的现象,再次食用时可以搭配陈皮等行气的食物一起吃。
二、山药
“天气通于肺,地气纳于肾。”山药补气,又入肺经和肾经,能够补益肺肾之气、贯通天地之气。而且,它不热不燥,性味非常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气机壅滞的困扰。因此,特别适合那些气虚者食用,人称“神仙之食”。
《本草纲目》里评价山药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益肾气”,说的就是山药可以补益肾气;“健脾胃”指的是它可以扶正脾胃之气,“润皮毛”说的是山药利肺气,而肺主皮毛,因此,山药又有滋养皮肤的作用;再者,从“以色补色”角度来说,山药色白,而肺色也属白,因此,食用山药可以增益肺气,进而使皮肤细腻白皙--也就是说山药还有美白效果。
山药是典型的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山药用来炒或炖,都是很好的补气食物,无论是从药店买来的山药饮片,还是菜市场中买的鲜山药,作用都是一样的。经常吃,对气虚的人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有朋友体质虚弱的话,可以适当用山药煮粥来喝。如果是和肉食搭配的话,要当心补益过火。湘菜中有道名菜,叫淮山药炖烧鸡,味道非常鲜美,但有的体质稍热的人吃过之后,第二天早上起来,鼻翼发红,鼻子呼出的气发烫,这就是补过了。
在食用山药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山药有收敛的作用,上火、有实邪或者便秘的人要少吃或者不吃。
三、红薯
红薯与土豆、山药一样,食用部分都是生于地下的。它们介于粮食和蔬菜之间,是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食用以后,红薯所化的精微主要入脾胃二经,它可以补中和血,又能暖胃生津、益气通便。在这里我们要说的,主要是它有补益脾胃之气的作用,对于脾气虚弱、容易便秘的朋友来说,食用红薯是一个方便有效的选择。若想通过食用红薯补气,最好选择红皮或紫皮,且瓜瓤是黄色的品种,也就是大家说的黄瓤地瓜。
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我在这里把红薯给神化了,把它的作用夸大了,其实不然。如果用大家都好理解的话来说,那就是吃红薯好处太多了,能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能通便,能延缓肌肤衰老,能长力气,等等。
我个人推荐大家用保守的方法来制作红薯,效果会更好,比如蒸、煮红薯或者熬红薯粥喝,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发挥红薯补益脾胃之气的功效。另外,红薯吃多了,则会造成肠道气机壅滞。注意,老年人不适合多吃红薯。
四、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肉”的之称,是颇受称赞的药膳。香菇性味甘平,归肝经和胃经,对于气血亏虚、不耐劳累等有调理作用。尤其是野生的香菇,补气祛湿的功效更为明显。因为野香菇多生长于山坡之上较为潮湿的地方,因此对于湿气有很强的防御力,其祛湿功能主要来源于此。
《本草求真》称:“香菇,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本草纲目》则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因此,香菇补气,也主要指的是补益胃气。总的来说,香菇有益气滋阴、养胃润肺、治风化痰的功效。
另外,香菇除了具有补气滋阴的功效之外,还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五、牛肉
俗语说“牛肉补气,羊肉补形”。多吃牛肉可以补气,但这是指黄牛的肉,一般来说,不同种类的牛,因为生长区域和环境大不相同,食物的品性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水牛肉有点凉性,可以降糖;黄牛肉性温,可以补气。黄牛肉的性质,就如同黄牛的性情一样,厚而顺,食用后,可以润枯泽槁、平衡身体。在人们日常食用的禽畜当中,黄牛是体形最大、力气最大的,而黄牛肉也是最能补益气力的。在补气这一点上,黄牛肉的功效堪比黄芪。这一点,不少中医经典书籍都曾提及。
《医林篡要》认为:“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只要脾胃的气血旺盛,全身的气血也就都得到了补益,进而全身的器官也都得到了滋养。因此,可以说,补了脾胃就是补了全身,补了脾胃之气就是补了全身之气。
牛肉能够补益脾胃,扶持中气,对于气血两亏、久病体虚的人有很好的调养作用。牛肉首先能够补益脾胃之气,继而全身的经络系统和脏腑都得到了调养。
牛肉的做法很多,炒、烤、煎、炖,无论怎么做都是美味的。但是究竟怎么做才是最有营养的呢?对于老年人来说,清炖最合适。清炖牛肉既能将其营养成分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又能保证老人不摄入过多的油脂。牛肉不易炖烂,烹饪时可以放一个山楂、一块橘皮或一点茶叶,这样肉比较容易烂,而且山楂和橘皮还有行气的作用,可以在补气的同时防止气机壅滞。炖牛肉时放入一些山药、莲子、大枣等,更有助于补脾益气,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损羸瘦、体倦乏力者有显著疗效。如果能将牛肉与仙人掌同食,还可以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
虽然牛肉的好处很多,但是牛肉的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且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较高,故老人、幼儿及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多吃、不宜常吃,一周吃一次比较合适。
六、泥鳅
俗语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意思是,这两者都是极其难得的美味。泥鳅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又被称为“水中人参”。它味甘、性平,食用后入脾肺两经,具有补中益气、利水祛湿的功效。
《本草纲目》对泥鳅有着详实而生动的描述:“泥鳅生湖池,长三四寸,沉于泥中。状微似鳝而小,锐首圆身,青黑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大家可能纳闷,李时珍把个泥鳅描写得这么详细做什么呢?“大家”必不做无谓的事,李时珍的写法儿自有他的用意。事实上,泥鳅的生活环境、体质特征都造就或者决定了它的药性。因为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泥鳅吸取了地气的精华,又因为它“锐首圆身”“滑疾难握”,也就是体形有点像黄鳝,头尖身子圆而滑,有利于在泥巴中钻行,因此有非常好的益气功效。再加上泥鳅终日生活在泥中,不怕水湿寒潮,因此泥鳅又有利尿祛湿的功效。
如果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泥鳅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但是脂肪含量低、胆固醇更少,很适合老年人食用。有道非常著名的美食“泥鳅钻豆腐”,也就是把泥鳅和豆腐都放在凉水中清炖,等水慢慢热起来,泥鳅就会为了逃生而钻进豆腐,这道菜具有很好的进补和益气作用。
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可以将泥鳅和大枣、黄芪一起炖食,有补脾益气和补肝养血的作用。
七、兔肉
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香菇被誉为“素中之肉”,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两者都能够补气。兔肉,是非常好的“保健肉”“美容肉”,能够补中益气,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很适用。因为,兔肉所化的精微归肝经和大肠经,而肝脏主要负责排毒,再加上大肠也是排毒的重要通道,因此,兔肉又有凉血解毒的作用。
从看得见的营养价值来说,兔肉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够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强烈建议高血压、冠心病、脾胃虚弱型的糖尿病患者时常吃些兔肉。
如果是气血不足或者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利用兔肉做一个补虚汤,来补气益血,增强体质。方法是将兔肉和党参、山药、大枣、枸杞一并蒸熟食用,每天食用两次就可以了。如果是气短乏力的朋友,可以用兔肉再加上淮山药、黄芪、枸杞煎药,效果很显著。
八、糯米
大家多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糯米制作的食品在冬天食用的比较多,像是八宝粥、年糕、汤圆。为什么人们多在冬天食用美味的糯米食品呢?其实,这既是一种约定俗成,又有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和中医道理在其中。冬天地气下沉,而低气温又肃杀伤气,寒冷的天气最易伤到人体的气机,因此,冬天最需要补气。糯米食品是补气暖胃的,因此,它们也成了人们冬天最爱的食品,不但口味好,还能满足补气温中的需要。
中医典籍《本草经疏》对糯米的功用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糯米可以“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糯米能够和缓地补养人体正气,一旦身体的正气充足,身体的御寒能力也就增强了。
糯米的黏性比较大,脾胃运化起来有困难,因此,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如果论吃法儿,糯米粥是最容易消化的。糯米煮成稀薄的粥食以后,就减轻了脾胃运化时的负担,不仅好消化,还能更好地滋养胃气。
如果你不太喜欢吃糯米做成的食物,那也没关系,可以饮用一些糯米酒。糯米酒温中益气、补气养颜,适合所有人食用。
九、韭菜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韭菜入肝经、胃经和肾经,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能益肝散淤。吃熟韭菜可以起到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的作用,也就是韭菜有补气壮阳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民间又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其取义,就是藕能滋阴,韭可以壮阳。
韭菜是多年生的植物,一茬割完又长一茬,好像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在生长,因此,它又有助益人体气机的药性。
韭菜四季都有,但只有在冬春季节食用比较好,冬春气温较低,而韭菜性温,可以补益肾气,旺盛精力。有句俗语说:“韭菜春食香,夏食臭。”其实,说的也是食用韭菜的时令。冬天人体贮藏阳气,韭菜温补肾阳,最宜人体阳气收藏;而春天人体肝气偏盛,木克脾土,因此,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食用韭菜刚好可以增强脾胃之气。
逢冬春季节,建议大家适当多吃些韭菜炒鸡蛋和韭菜猪肉馅的饺子或者合子等。
十、蜂蜜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经、肺经和大肠经,可以补益脾气和肺气,是上好的药食两用的保健品,老人和女性尤其应该坚持食用。比如,老人和女性最容易受便秘的困扰,常食蜂蜜可以利肺气、通肠道。而清洁的肠道,规律的排便,也是健康的基础。平时爱美的女士注意了,红枣补血、蜂蜜补气,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坚持食用。
蜂蜜固然有补气的作用,但哪种蜂蜜最补气,还是有讲究的。这要看蜜源,也就是蜜蜂是采了哪种花酿造成蜜的。
通常,如果蜜源是有补气作用的植物,那么此种蜂蜜补气的作用也会更胜一筹,效果更明显,比如黄芪蜜、党参蜜、枸杞蜜。
黄芪蜜是很好的补气蜂蜜。因为黄芪本身就是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它能够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从而起到升举中气、强壮身体的作用,最适合气虚多汗的朋友食用。
党参蜜是非常珍贵的蜂蜜,它是由蜜蜂采集名贵药材党参的花酿造的。食用党参蜜可以补中、益气、生津,对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虚无力的朋友来说,是上好的选择。
枸杞蜜是我国名贵的中药,它集蜂蜜与枸杞的精华于一身,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的作用,特别适合气虚腰痛、遗精滑精、工作繁忙的男性食用。
第八章 你为什么这么瘦
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胖人苦恼,人太瘦了,也会苦恼。瘦本来是别人都羡慕的,可是人人见了都说瘦,心里也就有点不是滋味了,为什么这么瘦呢,是不是身体有了什么毛病?
其实,胖瘦不是吃多吃少的问题,它和人的气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简单点来说,气虚则胖,血虚则瘦。胖人想要恢复到平和的体质,就应该多补气;瘦人想要恢复到平和的体质,需要多补血。但不同原因导致的胖或瘦又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哪种类型的瘦,又为什么瘦呢?
一般来说,人瘦是因为血虚,但血虚也是由不同原因所致,可能是阴虚,也可能血淤或者气郁,又或者湿热。要分清自己到底是哪种类型的瘦,可以从性格、体态、寒热、大小便状况、舌头以及饮食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下面我就将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秘诀,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节 火大的瘦人---阴虚
看一个【瘦人】是否【阴虚】:
一看是否脾气急躁。阴虚则内热:瘦人火大→血少→津液耗损→阴虚→在外表现为脾气急躁;
二看是否经常手心发热、喜欢冷饮。阴衰阳盛→阴不制阳→手心发热、面色潮红、容易失眠、眼花耳鸣、小便短涩、喜欢冷饮、容易上火→夏不耐署、冬却抗冻。
三看身材。阴液亏少→机体缺乏滋润→鼻子发干、大便干燥、双目干涩、体型瘦长。
总之,阴液亏损、火热内盛→有【火】、有【燥】。
夏天防暑、秋天保湿防燥,因为热邪燥邪最易伤阴。保证晚上睡眠(养阴)。
滋阴食品:蜂蜜、百合、苦瓜。
第二节 长斑的瘦人---血淤
淤血内阻→血虚(本有血,但因淤血而虚)→机体缺乏滋润(血行不畅)→人瘦
看一个【瘦人】是否【血淤】:
一看舌头。颜色整体黯淡、点状或片状斑点、舌下两根静脉明显曲张。
看女性是否血淤:月经颜色不新鲜、呈块状、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二看是否怕冷。血淤者怕冷不怕热。
三看性情。性格内郁、烦躁易怒、易发脾气。
山楂三七茶:山楂不仅开胃健脾、消食除胀、更是活血化淤良药。(降血脂)
三七活血化淤、补血(化淤行血)。
孕妇喝山楂水,会导致流产。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山楂降血脂。
山楂红糖水:月经不下、乳房胀痛、肚子痛。
第三节 内向的瘦子---气郁
肝喜条达,恶抑郁,经常情志不畅→肝气淤积→气郁→肝气不舒、肝气犯胃(肝气不升发,胃气不下降)→胸胁胀满、易打嗝、爱叹气、两肋经常疼痛(上下窜来窜去的痛)
气郁人的性格:内向、忧郁脆弱、多愁善感、情绪不稳、敏感多疑、易发怒、易恐惧。
解郁茶:玫瑰花,理气解郁,是调理肝胃不和的良药。
菊花,清肝火、疏风热,是调气的佳品。
第四节 爱长疮的瘦人---有湿热
湿热的人→面部、皮肤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早起口苦口干(胆气外溢)、容易困倦(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制)
大便发黏 →湿重于热;大便干燥 →热重于湿。
藿香正气水:解湿。
解湿食品:绿豆、赤小豆等甘寒、甘平、利尿食品。
饮食要清淡,少吃甜食、油腻食物。
第九章 补气血,先补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补气补血,应先补脾胃,脾胃补好了,补气补血事半功倍,一补就灵。
第一节 看手: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一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食指弯曲变形,并且内测根部有酸痛感→大便不畅通。
脾胃虚弱之极→食指出现硬块、颜色变紫。
按摩方:大便不畅通(便秘 [溏稀] 、腹胀、腹痛)时按摩:食指内测(靠近拇指)根部(此处称“第二间”)、商阳穴(解除肠胃不适)、前头点(胃炎的对应点)。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十指并拢时,手指根部有缝隙
肚子不舒服时按摩:足三里穴、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及肚脐周围
(以下内容来自网站)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其三是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阑,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肚脐眼(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第二节 看眼袋: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二
双眼袋松松垮垮地耷拉着(水泡眼)、有明显的褶皱 脾胃虚弱(很难调理)。用中药益气健脾、化湿利水:莲子肉、薏米、山药、白茯苓、白术等
调养粥:大米、莲子、薏米、芡实、山药
双眼袋鼓胀 →饮食无节制、饮酒过量、过食肉食(容易调理)
第三节 看舌头: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三
一看舌质:正常为淡红色。
舌质偏淡→血虚。
舌质偏红→体内有热。
舌质发紫→体内有淤血。
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脾胃虚弱。
二看舌苔:正常为一层淡淡的薄白苔、湿润、不燥不滑。
舌苔发黄:→体内又热。
舌苔焦黄:→热重。
舌苔发白:→体内有寒。
舌苔发黑:→寒重。
舌苔厚腻、白苔满布:→脾胃虚弱。
案例:白苔满布、有齿痕、大便稀而无臭且色淡、完谷不化、气短乏力、头晕。解方1:卷心菜牛肉汤:牛肉性温、化掉体内水汽;卷心菜疏通经络,两者结合,补脾健胃、益气通络。
解方2:四宝粥:山药、莲子补脾;薏米祛湿;芡实养胃。
第四节 补脾胃的四宝粥
莲子肉、山药、薏米、芡实四样各等分,磨成粉,每次放几勺熬粥。
莲子肉:补脾胃中气(荷叶降血脂、荷蒂补气、莲子心降心火);
薏米:祛湿;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
芡实:性平、味甜涩;补脾止泻、收敛作用比莲子强;
山药:性甘、味平;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是平补脾胃之良药。
少年儿童脾胃虚弱、体质差的可常喝山药粥
第五节 捏脊是最好的补脾胃的方法
捏脊: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作用: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滋阴补血、平抑心火。
脊柱两侧---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行走路线。有34个经外奇穴。上半部可治疗上肢和胸部疾病、下半部可治疗下肢和腹部疾病。
脸色晦暗(呈土黄色)的人脾胃都有问题---少言懒动、偏食→捏脊
捏脊法对强健小孩的脾胃有奇效。尤其是“疳积”(因喂养不当造成脾胃受损的疾病,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更有奇效。对先天不足的小孩也有调养作用。
第六节 脾胃有四怕
怕冷、怕湿、怕甜、怕撑
怕冷:脾属阴,生冷食物伤脾–西瓜。
黄瓜、西红柿性凉,脾虚者不宜食用。
忌食冰镇啤酒、雪糕等。
多食寒凉,易损胃阳。
怕湿:脾最易被湿邪损伤。
脾被湿邪所困→脾气不升,胃气难降。
怕甜:甜腻的食物在云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湿气。多吃肉食也生湿气。
怕撑:吃得太多或吃饱就睡伤脾胃。
保护脾胃四大要诀: 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
第十章 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
要补气早拍手;想补血晚泡脚。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第一节 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
血虚、血淤 →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 --- 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淤;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
第二节 泡脚的窍门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水中放盐 →便秘 →还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水中放醋 →脚臭 →祛除脚臭、防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 →脾胃虚 →暖脾胃,祛湿邪。
水中放花椒 →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 →痛经 →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水中放干姜 →风湿骨痛、怕冷怕凉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泡脚四忌讳:
一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后。
二忌水温过高。应40-50度。
三忌时间过长。应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泡脚禁忌: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可泡脚。
泡脚时: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肾寒;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 →气虚
第十一章 十大补血穴位
十大补血穴位,大多在脾经胃经肝经之上,都是多气多血之穴。
一、血海穴
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穴,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之时灸曲池,促耳聪明目” ---- 日本流传语。
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
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穴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六、隐白穴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
多按此穴,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此穴有疼痛感。
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第十二章 十大补血食物
血虚 →全身性虚弱 →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健忘失眠、女子月经不调。
女性以血为本,血气是美容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补血是女性修养调整身体的根本。
改善血虚状况,需从改善饮食做起。中医讲究:以形补形,以色补色。
一、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
功效:补血明目、生津通乳、益肝养发;促进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主治:血虚引起的头晕、低血压、低血糖、身体虚弱、贫血面白、产后少乳。
二、红枣: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要想身体好,一天三个枣。
功效:补中益气、养护肝脏;养胃健脾、补血安神;滋润心肺、调和营卫、促生津液、通关开窍、滋养血脉、助益十二经络。
主治:贫血、面白、气血不正。
【养肝汤】七枚红枣(割开小口),开水浸泡8小时以上后,隔水蒸1小时。
功效: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美容)
主治:对血虚、肝郁所困的心神不宁、胸胁胀满、难以安眠有良效。
三、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
功效:助肝藏血、补血养肝。
主治:血虚、缺铁性贫血。
四、藕:性温和。(女子补身佳品)
《随息居饮食谱》:“生食生津,行淤,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析酲(xi1 cheng2)。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以纯白纯甘者良,生食宜鲜嫩,熟食,宜甘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煨(wei1)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
生吃(宜鲜嫩)→清热凉血、止血散瘀;
熟吃(宜甘老)→健脾健胃,养血补血。
口鼻出血→急服生藕汁→迅速止血。(血友病患者,可常吃生莲藕)
禁忌:女子月经来潮期间或素有体寒痛经者不宜生食。
糖尿病患者不宜熟食、也不宜服用藕粉。
五、胡萝卜:味甘、辛,性平,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血、养血,养肝明目;健脾、消化,利膈宽肠;化滞、除疳,补中下气;改善肾虚。(修复肝细胞很好)
主治:肝血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夜盲症;脾虚食滞引起的消化不良、呃逆;长期熬夜、饮酒、肝脏负担重者
注意:胡萝卜是脂溶性食物,熟吃或搭配脂肪类食物吃比较容易吸收。
六、桂圆肉:味甘,性平,入心、脾经。
功效:养气血,益心脾。
主治:气血不足、心血亏虚、心悸失眠。
【桂圆红枣粥】桂圆肉(龙眼肉)15g;红枣15g;粳米100g;白糖适量。早晚各一次,连食一周。
功效:补益心脾气血。
主治:心脾气血双亏、面色无华、疲乏无力、没有食欲、大便发溏。
【桂圆膏】桂圆肉500g;白糖500g。捣烂搅拌均匀,隔水蒸熟成膏。日一小勺,温水送服。
功效:补益心血。
主治:心血不足,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容易感觉恐惧。
七、黑豆: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脾、肾经。
功效:益肾生髓化血;增强脾胃运化。补肾滋阴,补血明目。抗衰老、增强精力和活力。
主治:肾虚、血虚者。(从根本上改善肾血虚的症状)
气血充足的人特点:面色红润、毛发、指甲饱满亮泽;思维清晰、精力旺盛、记忆力好。
八、黑木耳:味甘,性平。
功效:补肾生血,养阴、补血、明目、润肺。(含铁冠军)
主治:崩中漏下、痔疮出血、高血压、血管硬化、便秘。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缺铁性贫血、血虚等症。
九、乌鸡:性平。补虚劳,养身体之佳品
《本草纲目》:乌鸡,补虚劳羸(lei2)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妇人崩中带下及虚损助诸病。
乌鸡肉:性平。偏于清补,养阴退虚热。
家鸡肉:性温。偏于温补,多食生热动风,善发风助肝火。
【乌鸡白凤丸】滋养肝肾,养血益精,健脾固冲。
【乌鸡汤】甘温,补虚损,养阴血;大补气血,对阳虚、气血两虚者宜。连骨(砸碎)熬汤滋补效果最佳。
【乌鸡汤】甘温,补虚损,养阴血;大补气血,对阳虚、气血两虚者宜。连骨(砸碎)熬汤滋补效果最佳。
注意:容易上火者不宜长期服用乌鸡汤,常人也不可多食,一月两次即可。
十、红糖:味甘,性温,入脾经。
中医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本草纲目》:“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
适宜人群:年老体弱、大病初愈、长期患病、身体瘦弱者。
不适宜人群:胃酸高、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痛、糖尿病患者。
附录 胡教授的养生秘方
一、荷叶降血脂
荷叶性凉,归心、脾经。健脾升阳,散瘀止血。
血脂高引起的头晕、胸闷、心悸者。每天泡荷叶喝,约三个月恢复正常。
二、小孩大便不通,喝一听杏仁露
二、小孩大便不通,喝一听杏仁露
人体免疫力70%集中在肠道,肠道不畅,免疫力下降,就易生病。
杏仁,降肺气。
小孩大便不通,喝一听杏仁露,胃气随肺气下降,肝脾之气上升,气机畅通,大便随之畅通。
三、苏叶泡脚可驱散感冒
三、苏叶泡脚可驱散感冒
苏叶,性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的作用。
苏叶熬水泡脚,对风寒感冒初期有良效。
四、泡李子是治拉肚子的灵丹妙药
四、泡李子是治拉肚子的灵丹妙药
泡李子,味酸,有收敛的作用。
李子泡在泡菜坛内,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拉肚子时吃一枚,立竿见影。
李子泡在泡菜坛内,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拉肚子时吃一枚,立竿见影。
《黄帝内经》:“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辛散:辛味具有发散的作用;
酸收:酸味具有收敛的作用;
甘缓:甜味具有驰缓的作用;
苦坚:苦味具有坚燥的作用;
咸软:咸味具有软坚的作用;
五、凉水泡绿茶,可以治痛风
凉水泡绿茶,晚上泡的早上喝,早上泡的晚上喝,每天两次。
搭配饮食:薏米30g;百合30g煮汤喝。
禁忌:啤酒、嘌呤含量高的食物(豆浆、肉汤、动物内脏、小黄鱼、海鲜、拉面、纯净水、浓茶、咖啡。醋等)。
六、“任脉操”延衰老
雌激素、孕酮等激素属阴,其分泌主要靠肾脏积累的元气。保护肾元气,就可延缓身体衰老。
【方法一】按摩太溪穴(保护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元气)、三阴交穴(滋阴补肾)。
【方法二】任脉操。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挺腰收背,头向前倾。
双手交叠,掌心向下,覆盖在小腹---丹田处。
2、深呼吸。
吸气时,双手在脑后交叉;
吐气时,弯腰,双手轻轻下压头部。(等头部压到最低时,双手向下摸双脚,要触及脚背。)
再吸气,双手抓住双脚脚踝。(上身尽量贴近双腿,最好碰到膝盖。)
再吸气时,松开脚踝,上身直起来,双手平举向前,掌心朝下。
重复连做三遍。
七、点商阳穴,祛便秘
七、点商阳穴,祛便秘
健康的三个基本标准:吃得下、排得出、睡得着。
欲得长寿,肠中长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便秘,会导致头痛。脾气暴躁。痔疮、高血压患者血压忽高,甚至心肌梗死。
【治疗便秘偏方一】
每天晚上用热盐水泡泡脚。保持水温45℃,泡20分钟。可以活络经脉、消除疲劳、清肠通便。(热盐水刺激肾经。)
【治疗便秘偏方二】
点刺两手商阳穴。迅速刺入并迅速拔出,放出少量血液或黏液。(最多每周一次,频率不可太多。)
八、醋蛋液,促长寿
食醋浸泡生鸡蛋,大约一周以后,打开搅匀,喝下即可。(抗癌、降血脂、补钙。)
九、“三个半”,保平安
九、“三个半”,保平安
起床注意三个“半分钟”:
1、睁开眼不要立刻坐起来,先躺半分钟,伸个懒腰按摩脸部或胸腹部。坐起。;
2、坐起后不要立刻下床,稍微活动一下颈部和手腕部。
3、坐在床沿,两腿自然下垂,坐满半分钟。然后下床。
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急性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减少猝死或心肌梗死的危险。
最好下床后,再伸三个懒腰,然后再叩齿36下。
【 调节阴阳、养生保健 24常 歌诀 】
头要常凉,脚要常暖;面要常摩,颈要常转;耳要常揉,目要常旋;
齿要常叩,津要常咽;鼻要常通,舌要常卷;发要常梳,甲要常剪;
腕要常活,指要常弹;背要常直,胸要常含;臂要常伸,拳要常攥;
腿要常曲,腰要常弯;肛要常提,腹要常按;常理三焦,常通二便。
十、冬瓜皮快速止咳
十、冬瓜皮快速止咳
【止咳办法一】
干冬瓜皮加冰糖煮水喝。立刻凑效。
冬瓜皮,性味甘、寒,入肺、大肠、胃、小肠经。清热、利水、消肿。
【止咳办法二】
罗汉果(连皮带肉)泡茶喝。
罗汉果,性味甘凉,归脾、肺二经。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消肿止血。对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燥便秘有好疗效。
【小儿百日咳民间方】
取现杀活鸡胆汁(猪胆也可),加白糖拌均匀喝下一小勺(两周岁以上,以下一次半勺分两次喝)。
动物胆汁,消炎。镇咳、祛痰,清热通便、止咳平喘。
十一、丝瓜藤治鼻炎
丝瓜藤(最好是接近根部的),剪下1米左右,烘干,碾成碎末;再取明矾、冰片各10g碾碎,三者调匀。吹进鼻孔。打完喷嚏立刻畅通。此法祛除鼻炎的脓性鼻涕、头痛头昏。
丝瓜藤:止咳、祛痰、平喘。
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燥湿止痒。
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燥湿止痒。
冰片:通诸窍、散瘀火、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排脓。
十二、睡前八法
十二、睡前八法
1、甲端摩头。
2、双掌搓耳。
3、双掌搓面。
4、搓摩颈肩。
5、推摩胸背。
6、掌推双腿。
7、交换搓脚。
8、叠掌摩腹。
十三、生气难受,捶一捶膻中穴
十三、生气难受,捶一捶膻中穴
膻中穴,疏通气机。生气时捶一锤此穴,可“缓口气”,调节情绪。
十四、月经不畅,吃几片山楂
十四、月经不畅,吃几片山楂
山楂(活血化瘀)、红糖熬水喝,既能化瘀血又不伤新血,行郁气,又不伤正气。对月经不畅(经血黑、有血块、痛经)有效。每天吃几片山楂片也可以。
十五、反胃呕吐,喝土豆汁
十五、反胃呕吐,喝土豆汁
新鲜土豆榨汁,每天早上喝,空腹、少量为宜。治疗胃病(反胃呕吐、胃痛、胃食管返流症)很明显。
土豆汁,和胃调中,健脾益气。
注意:不可用长芽的土豆。
十六、十指尖敲桌面,预防老年痴呆
十六、十指尖敲桌面,预防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