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 (The Last Sentence,死者的審判)

介紹非主流,報章少分析,商業味低,但是內涵深,能啓發思考的電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歸去來兮 (The Last Sentence,死者的審判)

電影“The Last Sentence”(死者的審判)的主題很嚴肅,它有兩項特點:一是介紹二戰時瑞典錯綜的政治背景,一在分析主角 賽格斯特(Torgny Segerstedt,1876–1945)多面的性格。

近日少數電影人,比如本片的名導 楊 特洛爾 (Jan Troell) 又回到黑白製片,運用陰森冷冽的氣氛,去撼動觀者。視覺藝術開局時就殊異尋常,行雲流水貫穿大自然,有溪,有樹,花,葉,卵石,配樂舒暢。序曲暗示,以後的暴風雨可能突如其來,轟碎一切表面的平靜。

歷史翻頁半世紀以前,1933 年 希特勒 剛剛於德國得勢,賽格斯特 (克里斯滕森,Jesper Christensen 飾) 就在任職的報紙《G?teborgs Handels- och Sj?fartstidning》寫了一篇報導,公開宣佈“德意志之辱”。北歐五國山河漸漸變色,挪威,丹麥讓納粹控制,芬蘭受蘇聯蹂躪, 冰島被同盟國佔領,瑞典岌岌可危,為了自保,它妥協保持中立。

演 賽格斯特 的 克里斯滕森 目光炯炯,一腔熱血托芳雲,眾人皆醉,他獨醒與世俗抗爭,不僅跟同儕,政客辯論;他甚至上見瑞典國王,反對積非成是的惡勢力。但是在姑息主義籠罩之下,他的報紙甚至被查禁,失去了言論自由。本來高高在上的光環盡失,低到受眾人唾棄。片尾 賽格斯特 嚥氣前的問話是,“他死了嗎?”“他”指的是 希特勒。

導演 特洛爾 企圖追仿同胞先進 - 英格瑪 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1918 - 2007)。除了要回憶世界二戰時期的瑞典,他還有意從師 伯格曼 式的心理剖析,來掀開 賽格斯特 的另一面,以反英雄,打敗偶像崇拜,戳住勇者的死穴。賽格斯特 生前對配偶不忠,竟然堂而皇之,與上司的夫人出雙入對,造成妻子和兒女無限的羞慚跟痛苦。

此段醜聞於全國上下流言蜚語,但是這位專橫的編輯老爺,一點兒也不在乎外界的論斷。那個綠雲罩頂的男子,偏是所屬報社的出版人,他雖然支持 賽格斯特 的政治立場,然而他們中間始終梗著難堪。兩男共戀的女人在瑞典有錢有勢,還流著猶太裔的血液,讓許多反對黨更有口實集合起來,攻擊 賽格斯特 反納粹主因,原來只為徇私。

當局者迷,這場男女情慾的三角關係,交纏在歷史背景,政治局勢裡頭。編劇避開了香豔刺激。這對偷情男女,不但人過中年,而且身材,五官普通平凡,論政的分量,重過八卦之類的聳動情節。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長年酷寒冰凍,電影宗師 伯格曼 的特質充滿內省冷靜,特洛爾 也用人與逝去的鬼魂來對話。主角 賽格斯特 孤軍奮鬥到底,他的情敵,情婦,跟元配都先後離開了殘酷的人世。後二者在戲裡常常穿素衣,披黑紗,到陽間來看他。年幼時就死亡的母親,亦時不時魂魄飛來耳提面命。這些承襲 伯格曼 的潛意識手法,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有個有趣的現象-近來老美忽然流行北歐異國風情, 動漫《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冰雪奇緣》(FROZEN)的音樂,顏色,人物,都在嚴寒的環境中,活潑達觀地唱和著。外頭寒風刺骨,裡頭一家人興沖沖共泡熱澡。極端的對比,使人產生題外之想,順為之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