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隐忍和张扬

真正的理不是冰冷的,是有生命的,如同和风徐徐吹入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写这篇是受到一个网友的启发,经她同意就拿来做文章。

这个网友说:“。。。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遇见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跟周围的人说,父母或者朋友会说:这种事情不要计较,不要惹事,你忍忍就过去了。这种劝解方式让内心憋屈的人更加憋屈,因为自己的情绪得不到认可和体谅,而且自己的情绪会被周围的人认为是小题大做了。。。”

她说的现象相信很多人有相同的感受。在国外的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和自己孩子不满和担忧的是那种忍气吞声的隐忍。

有意思的是中式的方式有时却有走向相反的表现,不仅没有隐忍反而是张扬和放肆的。

比较典型的前一阵,马航事件,遇难者家属表现出哭闹,崩溃,甚至把记者打晕的情况,非常突出的表现了和隐忍完全相反的张扬。而媒体似乎也十分热衷于报道这种张扬的悲痛来激起大众的共鸣。

为什么中式文化会导致隐忍和张扬这两种两极的反应呢?

我觉得这个和传统的家长制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在家长制的文化体系下,个体的意志被压制,所有的决定有家长来做,责任名义上也有家长来承担。长期以往,民众的心态普遍幼儿化。也就是说大家为人处世时,下意识的把自己当孩子,没有一种独立的化解事情的能力和态度。

虽然隐忍会表现出一种为人称道的,表达出东方式成熟的中庸,但是真正的,正面的中庸是对事物理解后的无为,或认识到自己局限性后的自我开解,和放下,表现出一种“忍”来。而隐忍却是一种简单的压抑,压抑的理由往往是惧怕,或由家长的指示传递而来的惧怕。比如网友提到的“不要惹事。”因为惹事后面带来的可能是不可承受的惩罚。

这种隐忍,压抑是对个体心灵的一种桎梏,使人作为个体感收不到被接纳和关怀。个体的精神生命也被抹去了,消失了。从而作为个体灵魂叠加的群体的精神也很难真正的形成和出现,尽管这群体的肉体生命一样可以是生机勃勃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民众心态的幼儿化,使大家对维护自己情绪是自己的责任的意识薄弱。遇事比较容易用孩子式的嚎哭,打闹来处理。出于相同文化的媒体也非常认可这种表达悲痛的模式,觉得闹得越凶越体现了悲痛的程度,在这样互相的推波助燃的气氛中,中式的张扬也发挥到了极致。

我不想说家长制一定是个不好的模式,家长制也不是必定是低效的。看看蚂蚁的世界,蜜蜂的世界,多么井然有序。每个蚂蚁,蜜蜂都辛勤地为群体作贡献,这个是它们存在的意义。没看出每个个体有需要隐忍和张扬的必要。

但是人的世界,有着独立的灵魂的人世界,个体与外部的世界的冲突难以避免。而家长制,这种依靠权力,等级制生存的体系,让人的隐忍和张扬的心理张力最大化。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下,痛苦如影相随。


如何让真正的正面的中庸代替压抑,让智慧化解痛苦和窒息,让个体的灵魂自由的,平安的生存于不需要过分张扬的个体中?

或许爱是一剂解药,在爱的理性中,人能自爱,爱他人,爱让人获得全新的生命。

禾口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泥山' 的评论 : 他们是不会换位思考。但是他们很会占领道德高地。
越是施虐者,越会从道德上攻击对方。就像魔鬼说的每句话都是圣经上一样。一般人说的有理的,好的,他们都会套用。比如说你不让他越界,他觉得不让他越界是越了他的界,他们真是那么体会的。
所以我试图不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控制型关系,而是从理性的角度方分析。当事人自己判断,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合利。
小泥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禾口' 的评论 :

极度控制型的人,根本就做不到换位思考,更何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禾口 发表评论于
泥山和tanse:我理解你们说的意思。
也请注意,爱人如己也会被控制型人格人误用。比如不少极度控制型的父母真的认为他们爱孩子如己,甚至超过自己。而且人在看到“他人”这个词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们对"他人"的理解是正面的是包含了,我认为的爱的。但对有些人,对他人的感受就是排斥。比如说”他人皆地狱”。
我在酝酿一个系列。”爱是生命“希望能对我的想法有个系统的交代。
tan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泥山' 的评论 : 是的,:)就像双声或者复调,那一瞬间,我也想到了,己所欲,强加于人,并且迅速判断这是非爱。
小泥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anse' 的评论 :

非常赞成你说的 -- 心中有“上帝” 就是心中有他人 己所不能忍 勿施于人

有人打着”爱国“, ”爱上帝“ 的幌子,做的却是侵犯他人权益的事情。其实,”爱人如爱己“ 才是真正的爱。

年纪越大,越觉得,人与人打交道的最高道德,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认为这个道德金律等同于”己所欲,强施于人“。总以为爱就是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对方,但并不知道这是不是对方需要想要的。
禾口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anse' 的评论 : 谢谢,我也喜欢讨论。
就在回你的一瞬间,我发现我突然可以理解上帝的权柄了。:)
在我眼里上帝就是是一个爱能源的中心。上帝就是爱,真理,以为爱是可操作的, 所以爱就是道路。这个和基督教的概念一致的。因为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必然带着权柄。人是有限的,但人在爱的道路上无限靠近真理。上帝就是最大的权柄。人在表达自己的爱时,也会表现出一种权柄啦。但是这个和没有爱的内容的权势是不一样的。没有爱这个内在的理的权柄是纯粹的恶。
tan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禾口' 的评论 :
你好 和你讨论这些 我觉得很幸福:)
我自己不是基督徒 主要是从经典文学作品 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理解“上帝”的概念

也接触过教徒朋友 去过教堂

我自己理解的“上帝”就是他人

心中有“上帝” 就是心中有他人 己所不能忍 勿施于人

爱 首先要爱自己 像上帝一样爱 不是说权柄者对下之爱

而是充分之爱 充分仁慈 完善 柔情 自由 让被爱者成为自我 完全解放之爱

所以 其实 我可能更接近歌德的泛神论思想
禾口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anse' 的评论 :你是如何理解基督教的爱呢?
我理解的爱是和强权对立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如果追求强权,渴望等级,也就是不平等就是不爱了。基督教让我困惑的是强调上帝是个最高权柄,所以追寻的不是上帝这个爱的真理,而是仰望上帝权柄。其实也是渴望分一点权柄。
tan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禾口' 的评论 :
我比较理解基督徒的爱

但是,如果不是教徒,怎么发展成熟这种“爱”的理念的呢?
禾口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anse' 的评论 : 谢谢评论。
爱是真理。就是我大部分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tanse 发表评论于
很有见地!

爱和理性是不矛盾的,很多中国人意识不到这的。
禾口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hya' 的评论 : 可能是我们对自主的定义不太同。
要我看充满痛苦的自主就不是自主了。对所以有些人缺乏独立性的人,自主是一件痛苦的事。
ahya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忍都是自主的,是选择的结果
禾口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hya' 的评论 : 谢谢阿雅。
如果能看到被自己接受的利益而忍的,以我的标准都是理性行为了,是自主的忍,不算自我窒息的行为。当然什么是真正的利益,这里面是比较复杂的。
ahya 发表评论于
忍不是为了舍已,是利弊考虑,忍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利益。
“小不忍则乱大谋”是有道理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