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99条(第二辑)(51):道德飙车是浮躁社会中的病态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念,旨在限制或倡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也可以说,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是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良心指导和约束,可以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个体和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诚然,道德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人放弃暴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人放弃权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代替法律;另一方面,道德还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宁静,让整个社会回归自然与和谐,但道德却不可以让战争、暴力或权力消失。恰恰相反,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却让一些人产生极端思想,这就是道德飙车。

 

所谓道德飚车,就是用道德过分地去要求他人,把道德变成一个绝对的标准,致使将道德过于强化。道德如果像飙车一样,飞得太快,实际上就违反了通常的人情世态,也容易把道德看作是世界上唯一的标准,并站在这个角度来批评一些现象,过度苛求于人。这个道德飚车,就是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底线。

 

虽然目前社会中的舆论空间很大,言论也是自由的(尤其是倍可亲),但理性探讨问题的习惯却还没有形成。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当前这个社会的浮躁。尤其在网络中,由于在网络上不用真实署名的原因,使得一些网民可以随便猜测,随便评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对舆论监督的提高,公众信息的获得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一些道德上的发泄则会因为网络这样一种无限传播的载体而升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挫折和不愉快,也会并通过发表言论的方式发泄出来,这样是不够理性和客观的。

 

在本文开始的道德定义中,谈到一个“善恶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区分道德飙车和道德约束之间差异的准则。客观、理性是道德评判的尺度。只要防止将道德观简单化、刻板化、僵化,考虑道德观念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就不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既要严格批评,也做到全面和谨慎。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变成绝对理性的动物,但是必须明白:道德监督的底线,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些人往往要求社会过严,要求自己却过于宽松。只有对己严格,许多社会问题才能改善。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要扪心自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己及人。一些人对社会、对他人严,对自己反而是放纵,这就是道德飙车。

 

几年前,杭州富家子闹市飚车的后果,是十分悲惨和不幸的。在社会上或网络中,如果对待他人的道德要求过度膨胀,就会变成一种极端的道德律令,从而不能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这就是“道德飚车”。同时,这种社会行为也会容易变成伪善,过度地强调道德会对人造成一种伤害,也就成为一种“道德暴力”。如果没有道德问题,那就是道德飙车;如果有,那就是道德上的客观要求。道德上的要求和约束永远都需要,但这种约束不能简单地变成对私生活的揭秘,对人过度苛刻的一些要求。要谨慎地区分道德飙车和道德约束之间的差异,我们不能把道德上的批评都变成道德飙车。有道德而不飙车,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