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蛋花汤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民智的开启在最初的时候,会形成一股潮流,而潮流就容易被滥用和曲解,比如这个“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很鸡汤,也很治愈,对于那些妄想自己完美而对自我进行摧残的人大概有点镇静的作用……我承认我并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有太多人把它当成了一个掩盖本质的工具——你改变不了世界就只能接受这个被“世界”拟定的人生。
  
  我要讲一个小A的故事。
  
  小A生在红旗下一个不富裕的小城镇,正宗八零后。母亲教师,父亲国企员工。家庭是体制内稳定经济结构。那时候,一切都有点小烦恼,都是成长的烦恼。读书十几年顺利考上大学,大学顺利读研究生,然后恋爱,然后当了大学老师。
  
  事业家庭都有了,其实才算真正进入“社会”。前面是一番小风顺,后来婚姻不慎遇到了凤凰男。其实小A一开始对“凤凰男”并没有多么抵触和成见,只是日久之后,当这种深层的文化基础冲击了作为独生女而拥有的一切表面的“平等”的时候,她的忧虑就来了。
  
  “凤凰男”当然是婆婆的儿子,儿子的就是自己的,养儿防老,儿子养老天经地义……传递香火是儿媳妇的义务,儿媳妇的义务是尽孝……这些在小A眼里有些荒唐的条文人家说起来多么理直气壮,自己反而有点心虚,读了这么多年书,研究了这么些个专业案例,给无数的学生做过心里辅导,自己现在怎么变得这样“小气”和“斤斤计较”?
  
  小A曾经试图做个“好媳妇”,做饭洗衣给婆婆过节买礼物,善待小姑子,笑脸相迎所有的七大姑八大姨,这是礼数。那时候还能忍。后来因为孩子的事情,矛盾激化。确切的说,是怀孩子之前,而不像一般凤凰男家庭,生孩子才爆发。
  
  小A体弱,工作忙,一直也没见喜讯。刚开始抱着新生代女性的自由姿态对自己也对其他人说,其实有无孩子无所谓。读书时候的小A是觉得自己有这个自由的,但是真的有么?屋漏偏逢连夜雨,小A的父亲突然过世,让小A的母亲陷入了绝境。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哀叹自己的命运,又添上每天不停的念叨外孙——当然是外孙而不是孙女。婆婆那面的催逼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小A走上了治疗不孕不育的漫漫长路,甚至考虑试管婴儿。
  
  小A是幸运的,在往返不孕不育诊所的间歇里,自然有了孩子。小A终于能喘口气了。生活又回复了幸福平淡美满的平坦之路上。
  
  小A遇到有过点类似经历或者面临同样境地的人,总爱以过来人的口气说:“哎呀,其实当年我也是那么想的,都说服自己不能生就算了 ,不完美就不完美了,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好了啊。”瞧瞧这种过来人的优越感!
  
  小A是希望是个女孩,但是妈妈和婆婆都希望是个男孩,小A倔强,偏说这就是个女孩,气死她们。其实她觉得自己有这个自由,男女我还说的不算么?
  
  小A是同情没能有自己平坦之路的人的,比如小A还总是可怜同性恋——就跟自己那时候不能生孩子一样,不是自己的错,虽然自己厌恶自己,但是还是接受自己比较好。小A心里自认为完美,就这么同情着其他“不完美”的人。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当我听到“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总是那么困惑不解和愤愤然,我当时还不明白,这些不是时间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以顺从为目的中国教育方式的时候,很多年轻一代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到了“他们家长”那一边,也为人父母,所以能理解了“养儿防老”的合理性,因为时间使得他们是“受益人”了。
  
  我认识小A十多年,她也是我认识的一批同龄人的缩影。那些自然而然顺着“别人”引导之路走的人,心里觉得似乎是自由的,当你有一点独立意识,便遭到无法对抗的力量,但是当你又回头的时候,就又风和日丽了。
  
  我看着小A的轻松神态,一下子变得莫名悲哀。我知道你无法对抗的是什么,是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是中国这个文化骨子里的“孝道”,我知道你赢不了,但我希望你心里明白什么是对的。但我知道我是徒劳的,就好像她在孜孜不倦教导别人一样——“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好了呀”。你没有勇气从一开始否定别人,而只能接受被别人否定的自己。同样的,我没办法证明最后卑躬屈漆的是你自己,而又让你心安理得。
  
  小A在做讲课的时候,大概不断重复现在这么流行的“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来开导别人而对自己进行肯定,不然自己难道真的能对所有人呐喊你们都是错的,我有我的自由,我生而平等,来面对惊诧的母亲和崩溃的婆婆么?抹掉自我,有时候比对抗容易多了。
  
  我愿小A生个男孩,别把上一代的不平等带给下一代……可能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