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花的历史作用

逛画廊,看世界, 记下自己的心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初创期唐青花鱼纹瓷罐,丹麦藏

初创期唐青花鱼纹瓷罐,丹麦藏

初创期唐青花三足瓷罐,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藏

初创期唐青花三足瓷罐,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藏

考古事实表明:唐青花瓷器的产生、发展有200年的时间。后期唐青花已走向成熟。上世纪90年代早中期,已基本证实成熟期唐青花的存在,之后越来越确证。本世纪早期,有学习、研究者提出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唐青花的概念。黑石号沉船出水的三个唐青花瓷碗和扬州出土的大部分唐青花是成长期的。郑州出土的两个唐青花塔式罐填充了生产国内需要的成长期唐青花的一个空格。在海上瓷路出水、从外国回到祖国的唐青花双凤纹瓷罐和唐青花龙纹瓷碗同属成熟期唐青花。两者展示真容,伟器共享,令人大开眼界。

1929年,英国的霍布逊带来两件自中国流失出去的元青花象耳瓶,称之为“伟大的作品”,并据此改写中国陶瓷史。早期波澜迭起的青花瓷历史长河的书写和认同,不仅需要满腔的爱国热情,更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代宗师冯先铭是开路先锋,我们要做继承人、拓展者,让首开先河、举足轻重的唐青花成独立辉煌篇章。

青花瓷在唐代发生、发展、成熟,在唐代中早期开始外销,这些铁的事实迎刃而解了一系列问题,元青花的成熟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元青花成熟的特殊性,例如:突然成熟、配套方式、标志、特征等。元青花的“突然成熟”是唐青花尤其是成熟期唐青花国际、国内传承的结果,是元代时(外国)来人来苏麻离青料加工订货形式的明显表现。早于宋元时期,发色艳丽的唐代青料(国产)已用完。后来发掘的宋、元国产青料呈色浅淡或蓝灰、深处泛褐色。如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和元青花釉里红塔式盖罐,用的都是国产青料、铜料。中东、西亚等地国家要找回唐代产鲜艳美色青花瓷的感觉,喜欢当时艳蓝稍带紫的青色,原先生产的元青花、黑花、彩瓷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就来人来这种(苏麻离)青料加工定货。元青花的“突然成熟”是与来料加工方式相匹配的,苏麻离青料的使用是显要特征。来料加工肯定来人,因为事情都是要人办理的,而且来料加工有相互配套的要素。来人一般是办事人员(或称商务工作人员)。这些人可能同时是老板(或负责人)、工匠,也可能是业务员兼技师、工匠。在外销的元青花上有来人的(标识、认证)签名,或有的窑址有阿拉伯人活动的迹象,或火照上有波斯文字等情况,是可以预见的,也为正确解读元青花问题如商品生产性质等提供实际证据。综观世界各地至正型元青花的收藏,包括专门注重中东、西亚国家的收藏,其图案花纹并非为这些国家、阿拉伯地区特定,而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来料加工除了来人外,还会来图、样,总之是有具体要求这样一个要素。这就说明问题了,成熟期唐青花的布局、图饰、花纹已影响、传承、植根于外国这些地区,元代时同样对传统中国文化认可、喜爱和需求。在土耳其托普卡比馆藏的较多元青花凤纹就和唐青花凤纹很相似。成熟期唐青花繁美、多层次纹饰方面在国内的影响、传承,龙纹随时代演化,这些也不可小视。白地青花、青花地白花(蓝地留白青花)或两者并用的绘画技法,体现着唐青花影响下国内外革新成果的传承。瓷土、燃料、带青色的白釉以及绝大多数技师、工匠、窑工都是中国的,制瓷技艺、绘画传统、烧制技术也是国内沿袭下来的。至正型元青花的“突然成熟”是唐青花成熟技术在换用“苏料”、不同阶段上的一种重演。使用苏麻离青料的至正型元青花有一个先外后内的发展变化过程,外贸方式也相应发展变化。

从具体事实看,也从外贸学和系统学看,这是一个上有源头、下有流向、双传导、变化发展,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系统。在这系统中,体现唐、元青花的国内、国际全方位、多元文化的融合传承。没有唐青花的诞生、成长、成熟,元青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会有明清的青花瓷。

只要我们不近视和下些功夫虚心学习,就能从长河中清楚地看到中国和世界青花瓷的源头,看到中国各朝代青花瓷的潮流,不同表现及闪光点,也可以看到、理解中国青花瓷的外销,中外交流,相互影响。此源流图是实事求是的大框架。它不可以缺少某一部分,不然就失真甚至倒塌。随着考古和研究的进展,出土出水文物的增多,极少量民间宝物的新发现、确证和深究,这个大框架将更扎实,历史长河更波澜壮阔,势不可当。它可以、也需要细分,使之更明了清晰,更壮观耐看。

http://news.99ys.com/news/2014/0305/67_157889_1.s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