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
绝者在此。
专家解释:"境"就是意境,"界"则是精神上的高度。"境界"合起来,当是指具有深度和高度的意境。有人以为,王维国开创了意境之说。
32(2)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
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词不是用来叙事,而是用来抒情的。王老先生认为,词中之境应蕴含情绪,否则境界上便是低了一筹。前面在“种菜之余读《词话》3”中说过,王老先生说冯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胜于"流萤渡高阁"和"疏雨滴梧桐"(本人不敢苟同),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尽管境是造得比较生涩。
33(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按:此句原已删去)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没什么好说的,“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35(6)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有景有情,是意境;而景情皆真,方可谓境界。既然"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景不真切,何来境界?
36(4)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
一宏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