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酸性体质
有关人体酸性体质的争论有多种,下面谈谈自己的几个理解要点,一起探讨。
1,酸性体质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体质(physique;body constitution),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网络上谈到的“酸性体质”,医学或营养学上的名词,应该是体内酸性环境,尤其是指细胞内环境,而不是组织器官的外环境,即使是在人体内部。
人体正常的细胞需要在pH值为7.0-7.4的体液中生存,它们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满活力,正常地依靠所得的营养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而血液里的酸碱度就一定维持在7.35—7.45之间,血液酸碱度正常,全身所有细胞的pH值也就正常。
人体的体液占人体体重的65%以上,包括血液、尿液、淋巴液、组织液(比如脑脊液、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关节液)、口腔或胃肠道分泌液等,不同体液有不同酸碱度。因此,血液的酸碱度、细胞的酸碱度,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它们各自都应该保持相对平衡,也就是酸碱平衡,呈弱碱性。而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的酸碱度环境是相差很大的,因为这个器官的分泌物本身的酸碱度与其生理功能相关。国际上常规的人体环境检测方法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单凭pH值来看人体的酸碱性,也是不科学的。
2,细胞环境的酸碱度最重要
人体由75兆个细胞组成,而细胞就生存于我们的体液中。人体细胞天生在碱性的体液环境中运作,但也不断地产生酸,排出酸。细胞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酸,但这些是弱酸,是有机酸,与酸性食物产生的酸不同,它们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肺部排出。
人体细胞在碱性的体液环境中运作,而产生弱酸。这种弱酸很容易由肺部排出,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这就是细胞对酸的必然的反应。正如人在激烈运动时呼吸加快,气喘吁吁,就是为了加快把运动所产生的酸排出体外。
机体用来作为缓冲体系中和酸的主要物质,是钠离子(当然,最好不是食盐中的钠,而是蔬菜、水果中的钠)。钠、钾和氯离子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液的渗透压、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平衡,通过钠-钾泵,将钾离子、葡萄糖和氨基酸输入细胞内部,维持核糖体的最大活性,以便有效地合成蛋白质。
如果说血液、尿液、淋巴液、组织液、口腔或胃肠道分泌液等的酸碱度都正常,而细胞的体液环境,由于钠-钾泵运转不正常,造成细胞的体液环境不是碱性,而是酸性,那么,人体是会最终患病的。这时候,血液、尿液、淋巴液、组织液、口腔或胃肠道分泌液等,即使酸碱度正常,也不能影响或纠正细胞的体液环境,因为恶劣的状态来自细胞内部,而不是外部。
3,食物的酸碱性几乎不会影响细胞
食物酸碱性划分是不科学的,同一种食物会分别产生酸、碱性代谢。酸性或碱性食物所产生的酸是较强的酸或较强的碱,会影响我们的胃肠道,尤其是胃粘膜,进而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并不是影响整个身体的问题。
人体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也从食物中摄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人体内不断变化,但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所以正常情况下体内酸碱能保持相对平衡,这个平衡就是酸碱平衡。
因此,人体内酸碱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无法通过饮食调节。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的严重疾病。短期内的几顿食物不可能改变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若长期的、大量的、单一的摄入酸性食物,会造成肾脏长期高强度工作后负担过大,调节酸碱能力下降。近100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就是肉食性食物偏多,宏观营养素(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太多,微观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不足,细胞调节能力不足,导致一系列现代病。尿酸是DNA/RNA嘌呤碱代谢产物的名字,是引发痛风的原因,与尿的酸碱度不是一个概念。
4,如何调节或纠正酸性环境
酸性环境是指身体细胞内某一时相过多的酸离子“H+",无法被缓冲或及时地排出细胞,而导致的细胞内环境变酸。细胞的酸性环境,可能会导致、诱发、加重几乎所有的慢性病;同时如果不矫正已经酸性了的细胞环境,很难治愈各种疾病。
有研究表明:吃碱性食物,只能在吃后2-4小时暂时让尿的酸性降低。几个小时后,身体又恢复原来的酸性环境。因为问题不是出在食物,而是细胞内部,是细胞内部的酸碱缓冲能力不足。
因此,调节或纠正酸性环境,或者维持细胞正常生活的碱性环境,除了积极的心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合的运动之外,需要增加营养补充,比如各种维生素、矿物元素、多种钙、果蔬精华等等,增强机体的酸碱缓冲能力,才是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