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1881~1936 )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18811936 )

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鲁迅

一九六一年,毛泽东在接见日本人黑田寿男时,将亲手写的鲁迅诗赠予对方:

万家墨面没嵩莱, 取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并说:「这一首诗, 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长久以来, 鲁迅也成为一种符号, 得到官方的认可。吊诡的是,他最亲近的弟子胡风日后却被整肃。胡风反党事件株连甚广。

 

一个作家若能在作品中创作出一些有血有肉神气活现的人,可以算是成功。祥林嫂、阿Q、孔乙己都是 鲁迅笔下产生的人物。《阿Q正传》并不是他最好的小说,但阿Q却是鲁迅小说人物中,最广被人知的。「阿Q精神」所嘲讽的自夸自卑心态也成为中国人的惯用语。

 

鲁迅早年在南京水师学堂和留学日本弘文学校研习矿冶,又赴仙台改学医,再弃医从文。他骂人的形象是出名的, 甚至有人编成了一本书《鲁迅和他骂过的人》, 闻一多则说, 鲁迅的方式:「不是劝人做好事, 是骂人使人们不敢做坏事」。他自己则说执笔为文是「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鲁迅也热衷于推广木刻版画,他以为 「当革命时, 版画之用最广, 虽极匆忙, 顷刻能办」大力提倡之。

 

鲁迅又常讥笑评击当权者,九一八事变后, 蒋介石向请愿学生表示, 他「愿意做岳飞, 只是后方有秦桧」

鲁迅因此作了《好东西歌》痛骂之:

「南边整天开大会, 北边忽地起烽烟」

---------

「文的笑骂岳飞假, 武的却云秦桧奸,

相骂声中失土地, 相骂声中捐铜钱

失了土地捐过钱, 喊声骂声也寂然」

 

  鲁迅是不和命运妥协的。他说:「运命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的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鲁迅的存在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有纪念馆, 有《鲁迅研究》的刊物, 他的著作, 也是除毛泽东著作外, 发行量最大、被研究最多者, 也被选入中学课本。但他对中国《国民性》批判的吶喊是否真有起了改造作用, 或竟只是「空留纸上声」?

他在《呐喊·自序》一文中说:“凡是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幷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感到者为寂寞。” “因为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鲁迅有题《彷徨》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可用其妻许广平的话来解读: 是一个终身从不复员的征人,毕生荷戈而不解甲的一位能征惯斗的战士。曹聚仁挽鲁迅联:文苑苦萧条,一卒彷徨独荷戟;高丘今寂寞,芳荃零落痛余香。”

1936年,章太炎、鲁迅相继逝世,马裕藻作挽联:

“热烈情绪冷酷文章,直笔遥师菿汉阁;清任高风均平理想,同心深契乐亭君。”
      上句,指鲁迅与章太炎的师承关系,太炎晚年,讲学于苏州,自称「菿汉阁主」。下句,颂扬鲁迅与李大钊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李大钊,河北乐亭县人。

蔡元培挽鲁迅联:“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曾在北大等校开课讲《中国小说史》,并写成书《中国小说史略》。

陈毅有诗纪念鲁迅:甘为孺子牛,敢与千夫对。一生无媚骨,至死不饶罪。周恩来在上海的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说:鲁迅、闻一多都是最忠实、最努力的牛,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榜样!在人民面前宣誓,做人民的奴隶,受人民指挥,做一条牛。

1933年,鲁迅写了“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诗句,送给日本友人。蒋介石过世后,廖承志 (廖仲凯、何香凝之子)致书蒋经国统战时引用过。一九七九年,国民党旧军阀南天王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去见邓小平,在谈话后请其题赠墨宝,邓小平后来请人送到机场,写的也是此句。(作者:陈健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