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吟成抗日诗(西安事变,1936 )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内战吟成抗日诗(西安事变,1936 )

 

大好河山难住脚,孰堪砥柱在中流?”        张学良

 

1935年秋,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率东北军入陕剿共。但剿共的失败,损兵折将,令东北军对中央心生不满。19361月,经周恩来安排,李克农在洛川与张学良的代表王以哲进行了首次会晤,未出半月,张学良又特从南京经西安飞抵洛川,亲自会见李克农(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19364月,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在清凉山下桥儿沟天主教堂会见了周恩来。之后,在九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密秘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1936515日,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写信致张伯苓:“目前华北局势,非战无以止日帝之迈进。华北沦亡,全国继之,救华北即所以救全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今日如能集合全国之武力与人力财力智力,共谋抗日,则暴日虽强,不难战胜,而民族战争之开展,端赖有一致之政府与军队。居今日中国,应不分党派,不分信仰,联合各地政府及各种军队,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以统一对外,并开抗日人民代表会议,以促其成。先生负华北重望,如蒙赞同,请一言为天下先。想见从者如云,先生昔日之志,将得现于今日也。”

1936年,国民党继续围攻在陕北的中共。121日,毛泽东起草,中共领导人联名发信给蒋介石今者绥远形势日趋恶化,前线之守土军队为数甚微,长城抗战与上海一二八之役前车可鉴。天下汹汹,为公一人。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人而决,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皆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阵线,绥远之国防力量,骤增数十倍。是则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先生果何故而不出此耶?今日之事,抗日降日,二者择一。徘徊歧途,将国为之毁,身为之奴,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吾人诚不愿见天下后世之人聚而称曰,亡中国者非他人,蒋介石也,而愿天下后世之人,视先生为能及时改过救国救民之豪杰。呼吁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1936年,127大公报刊出: 《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黄郛昨在沪病逝,并注销其夫人沈亦云笔录的遗言,其中说: 予以渺小之身,参与诸役,九死余生。------ 乘一息尚存之际,对国人与邻邦垂涕而进最后之忠告,() 一国当存亡危急之秋,必须有举国一致之精神与行动,今我政治领袖蒋公忠贞为国,艰苦备尝,领导复兴,责无旁贷,国民应超越主观情感,一致信任,事事以绝大同情,尽全力协赞,并念世运险恶,国命方新------() 东方文明,自有其伟大之价值,同种同文之中日两国,万无自残之理,----邻邦素尊孔道,应体念孔孟强恕而行之义,将华北企图断然放弃,进而将东北四省觅取一还我主权之解决途径。-------兹以将与世长别,而忧国之情不能自已,谨遗此言。

1212日,这一天的头条世界新闻,原本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将发表逊位演说,由其弟约克公爵继位。然而,却爆发了改变中国和国共两党命运的西安事变。

    19361031日是蒋介石的五十寿辰,首都各界在南京明故宫机场进行献机祝寿典礼,蒋介石则避寿至洛阳。在军政当局的祝寿活动后,阎锡山与张学良晋谒蒋介石,申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必要。蒋介石却表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张学良沮丧退出。其后蒋介石往西安去,12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在临潼华清池行辕劫持了蒋介石。隔日报纸刊出《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举国哗然,南京方面立即展开紧急行动。

1216日《清华大学校刊》。朱自清、闻一多等共同起草《宣言》:
  此次西安变乱,事出意外,薄海震惊。同人等服务学校,对于政治素无党派之见,------乃变乱突起,举国复有陷于混乱之虞,长敌国外患之势,寒前线将士之心,事之可痛,无逾于此。夫统一之局,成之甚难,而毁之甚易,辛亥迄今二十余年,始有今日之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同人等认张学良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我国人应共弃之。除电请国民政府迅予讨伐外,尚望全国人士一致主张,国家幸甚。

冯玉祥也致电张学良,表示自己愿意替蒋介石做人质:如虑事已至此,挽回不易,或有何反复,于世兄有所不利,则祥可完全担保;若犹难释然,祥当约同知交多人,留居贵处,以为释回介公之保证。

 

 十二月十八日 ,大公报社评:《给 西 信》

 主动及附和这次事变的人们听着!你们完全错误了,错误的要亡国家,亡自己。现在所幸尚可挽回,全国同胞这几天都悲愤着,焦灼着,祈祷你们悔祸。

 东北军的境遇大家特别同情,因为是东北失后在关内所余唯一的军团,也就是九一八国难以来关于东北惟一的活纪念。你们在西北很辛苦,大概多带着家眷,从西安到兰州之各城市,都住着东北军眷属,而且眷属之外还有许多东北流亡同胞来依附你们。全国悲痛国难,你们还要加上亡家的苦痛,所以你们的焦灼烦闷格外加甚,这些情形是国民同情的。

 你们大概听了许多恶意的幼稚的煽动,竟做下这样大错,你们心里或者以为自己是爱国,那知道危害国家再没有这样狠毒严重的了!你们把全国政治外交的重心,全军的统帅羁禁了,还讲什么救国?------”

    国民政府将此公开信大量重印,空投至西安城内。全国传来的一片讨伐之声,严重影响东北军的心理。原在欧洲疗养的汪精卫在和希特勒会面后,也加快取道返国。苏俄的斯大林,以为事件若发展为汪精卫取代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领导人,若其联日反共,于苏俄为大不利。各方的折冲加上共产国际的介入,周恩来在西安谈判,要蒋介石承诺结束内战,张学良决定放了蒋介石。

张学良为表示负起责任,执意亲自护送蒋介石于1226日飞回南京,举国欢庆。退隱在北京的吳佩孚也致電蔣介石十四日之間,中外函電交馳,奔走呼吁,惟恐或後,此實無異歐美總投票,以占人情嚮往若是之殷,正ト前途之光明遠大,匪惟無秋毫遺憾,更當為執事特致慶幸。

西安事变,表面上以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收场。蒋介石成了全中国抗日的主帅,声望达到最高点。甚至闻一多, 1942年在昆明,仍对其子说:西安事变时冷静沉着,化险为夷,人格伟大感人,抗战得有此人领导,前途光明,胜利有望。  

1230日,国民政府以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军法会审。当天下午,国民政府发布特赦令,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管束。从此开始了张学良漫长的软禁生涯,之后迁移到台湾。张学良最后移居夏威夷,虽中共方面一再派人邀请,他没有再踏上故土。

19794月,叶剑英重访西安,写下: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房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作者:陈健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