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请别笑我,这是事实)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儿子小的时候害怕理发,只好等他睡觉了以后,由先生给他理。有一次理了一半就醒来了,说什么也不让再理了,第二天我必须上班,只好让他顶着阴阳头去托儿所,阿姨看了直纳闷问我这是什么讲究。

我先生出国后经过一番曲折的理发经历。在比利时侯是留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理发,我先生还是理发高手。在香港就享受多了,到深圳去理。在新加坡就不得不去理发店了。

先生在新加坡任职国家研究院的研究员,有住房补贴,我们住进了共管花园公寓。有花园、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还有保安,这是我今生住过的环境最好的房子。我当时的任务是跟着老师学习英语口语, 比较闲,照理我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可是我这个人天生爱操心,闲不住,劳动人民的命。当时,理发店理一位男士头的收费是二十到四十新币左右,相当于我在中国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我就主动要求给先生理发。实际上我从来没有给人理过发,就是胆大心粗。到超市买了一套飞利浦 (Phillips) 的电动理发工具就上阵了。插上电源,就开始理了,哪知道一推子下去就把先生的头“开火车了”,从脖子根到头顶开辟了一道白白的“火车路”, 先生看着镜子,表情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调侃道:“幸亏太太是学普通机械专业,假如学火炮专业,还不把我的头挠个洞。” 我可没有心思开玩笑,只是觉得很惭愧,先生是国家研究院的研究员,怎么能够顶着开了“火车道”的头上班呢?太丢面子了。任凭我怎么修理“火车道”还是留下了痕迹。

第二天上班,他的老板,来自美国的刘博士盯着先生的头足足看了十分钟,开口就问:“谁把你的头搞成这个样子?” 先生说:“我太太新手上路头一回,哪像你太太,西洋派,老道成熟”。晚上回来先生自己理了个光头,以后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加拿大他都是乖乖地到理发店理发了。

数年后我到了美国,发现留学生们全部是互相理发。我去时,我们系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不久来了个留学生小张 (English name is David),过了一年来了个访问学者吴教授,他是湖南某大学的副校长,因为是来美国,收拾的非常精干,头发理的整整齐齐,还焗油了一下,可是过了几个月人就变成土拔鼠了,这在当时的中国人中是普遍现象,没有什么奇怪的。关键是他的头发让小张折腾的不成样子,后面坑坑洼洼,像群山起伏;前面参差不齐,像险峻沟豁。

小张根本没有给人理过发,就是比较自信,吴教授的头是他的处女作,堪称杰作,我以为是当时美国最时髦的男士发型呢?人家吴教是副校长,在中国肯定成天被人前呼后拥的、威风凛凛的。可是来了美国这个大熔炉也锤炼的与普通留学生一样了。每次我看到他我都禁不住想笑,那么帅的人就是发型比较怪,他却不以为然地说:“理的不错,下次再来”。小张非常聪明,以后理的非常专业。这个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确实是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真实写照。

收入我的回忆录“飘洋过海为什么?” 
链接:https://www.amazon.com/Gone-Waves-Letters-Family-Chinese/dp/1505224284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