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体力,还是臭美,其实都是表面的。
精神状态不好,根本就没有心情去臭美,更没时间去锻炼什么身体,疲于奔命,自顾尚且不暇,能让自己跟孩子吃饱穿暖家里不鸡飞狗跳已属万幸,还能想奢侈的东西?
每个妈妈,或多或少都有过那么一段很难过很沮丧很无助的时光吧。
最难的就是在孩子小时候,上小学二年前。
昨天跟一个美国妈妈聊天,她说她喜欢上班,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对她来讲,上班是休息的,可以一个人上厕所了,可以好好喝杯水了。
听得我真是很心疼。
孩子该睡的时候不睡,该吃的时候不吃,不该闹的时候闹。
带孩子并不都是粉红花朵一片片。
这时候的妈妈有三种选择,一个是死忍到底,一个是发脾气跟孩子吵吵闹闹,一个是想办法调整自己。
前两个是伤人伤己,谁都不会喜欢。
第三个是调整自己。就是要休养生息,给自己时间充电。而这件事,最难克服的就是愧疚感。我们都是在传统文化下长大的,小时候习惯了妈妈从嘴里省东西下来给孩子吃,妈妈没有自己,妈妈活着就是为了孩子。碰上个别自私自利的妈妈,孩子会特别难过,怎么有妈妈可以这样不爱自己的孩子?难道妈妈不都是自己先化成灰的吗?
其实妈妈在淹没在自责感之前,应该先看看孩子的心理是怎样的。
小孩子小时候没有理性思维,全靠感觉行事,他们有着小动物一样的直觉,从心里跟他亲喜欢他接受他的人,即使不说话他也懂得。
不是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而是在一起的时间你给他什么样的注意力和爱。
如果妈妈疲惫,心里烦躁,即使人陪着孩子,也会发现孩子很吵,要多不听话有多不听话。举个类似的例子吧,一个老公坐在那里,脸盯着电脑,人虽在,心不在,太太即使守着这个人,心里也还是空空落落的。
心里空落的太太可以抱怨,但孩子不懂得表达,他表达的方式就是更闹,更吵,试图用这种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力,把他缺乏的给补回来。
孩子没有能力准确表达他的情感需求,他只有一个武器,大哭大闹调皮。
所以,解决的方法不是陪孩子多久,而是陪孩子的时候给他你的所有的爱。
有能力给是最重要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妈妈要把自己修复好。
我现阶段找到的最好的方式是早晨灵修,现在无法做到每一天,但确实发现早晨给自己十几二十分钟安静地读《圣经》,为孩子和周围的人祷告会让我安静下来。尤其是做BSF的作业,启发人思考,教人学会活在当下,不要被琐事缠身,这一切困难不过是暂时。
还有听音乐,看书,看电影,锻炼身体,买衣服,只要是自己喜欢做的,可以安静下来的都好。
或者,干脆陪孩子看他喜欢的动画。与其折磨自己边打瞌睡边陪孩子看电影,不如干脆那段时间把自己变成孩子,回到小时候跟他一起享受,一起高兴,一起哭。孩子其实需要的就是一个跟他一样大的伴儿,享受那段时光,享受之后,他会觉得妈妈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朋友,最懂最懂他的天使。
还有游戏时间。我最近陪一个朋友的双胞胎孩子玩儿,跟他们玩得不亦乐乎。俩小孩儿一人手里拿块wipe,对着娃娃一通擦。妹妹发现哥哥擦她的娃娃,不高兴,小手一指,还不会说话,但气场非常强大,意思是告诉哥哥:你擦你的!哥哥立刻颠颠跑去给自己娃娃擦脸去了。一分钟以后孩子换游戏,再换,再换,再换,换得我一边老眼昏花,一边心花怒放,陪他们乐翻天。
那俩孩子,我几个星期才见一次。每次刚见面,妹妹先愣一愣,然后回忆,回忆之后想起来就是跟她打滑梯的那个阿姨,马上一脸微笑就高兴起来。她妈妈说,你可真够能的,把孩子贿赂得那么好。
其实我就是在做试验,你从心里跟孩子亲,跟他一起好好玩儿,走进她的世界里,就那么一小段时光,孩子是否会记得?答案是,他记得。
好时光不在多长,而在于质量多高。
把自己修复好,心里快乐,才会有快乐的心情影响孩子,双赢是可以做到的。
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 - 快乐的妈妈。
妈妈快乐,孩子才会快乐。
妈妈不快乐,不能把责任推给孩子,因为孩子自己没要求被生下来,是妈妈自己生的,所以,妈妈要把自己的责任负起来,先顾自己,再爱孩子,精力充沛的妈妈,是心情平稳,懂得舒缓压力的妈妈。
愿所有妈妈都能够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