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cb/b9/f0/93f28ef572563xW9vhrZ.png)
最打动我的片段有两个:
一是关于妻子阿加莎的死,零在开始的时候说:“我不愿意提到她(妻子)。”讲到妻子的死因也很简单平淡,疾病,一场在今天看来完全不算回事的流感而已。然而,当故事讲完,甜点上来的时候,居然是零的妻子以前在糕饼店常做的糕饼。 没有惊天动地,也不迂回曲折,更不回肠荡气,但就是这样平淡的场景最为催人泪下。
二是故事讲完的时候,作家问零: “你愿意把自己所有的财产跟国家换一个不能盈利的残破酒店,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因为只有在这里你才能最接近古斯塔夫先生?”零说:“不是的,我只是为了怀念我的妻子阿加莎,因为我们曾在这里度过很美好的一段时光,虽然很短暂。 ”
电影的最后,银幕上淬不及防地打出一行字:灵感来自于茨威格的经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的《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的24个小时》《家庭女教师》《夜色朦胧》等,是我学生时代最痴迷的作品。 这行字让人产生很多联想,茨威格,一个遭纳粹迫害流亡海外,英年自杀有几分神经质的天才作家,他与古斯塔夫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不知怎么地就想起画家木心的一首小诗《从前慢》记得这样几句: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