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12年追踪研究 激烈跑步可能致命 (ZT)

跑步对身体好,但是怎样的跑步法,才对身体无害? 哥本哈根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指出,激烈跑步可能致命,这让一般喜欢跑步者感到意外。 丹麦哥本哈根腓特烈斯贝医院(Frederiksberg Hospital)哥本哈根市心脏病研究所针对1500多名健康的参与者展开调查,追踪时间长达12年;研究人员追踪两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一组是1098名跑步爱好者,对比组是413个每日经常久坐、不常参加运动的人,所有调查对象一开始都是身体状况良好,年龄分布也差不多。 快跑参与者猝死率高达9倍
上述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月刊》(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研究人员发现,跑步速度最快的参与者比起那些每周慢跑两三次,速度维持在每小时8公里的人,猝死概率高达9倍。再跟那些平常不爱运动的人相比,激烈跑步运动者的死亡率和他们相当。 研究人员指出,跑步属剧烈运动,对心脏血管系统可能带来负担,甚至危害健康,如果跑步的目的是要强身健体,延长寿命,降低死亡概率,专家建议不应从事激烈的跑步运动,而采取每周数次的慢跑,速度温和,跑步速度太快不仅没必要,而且可能有害身体。
最健康的跑步健身强度就是每周跑3次,总量144分钟以内,而且跑步的速度应该控制在慢速或中速。 专家还强调,跑得快,比跑得久更伤身,那些用较快配速跑步的对象,其死亡风险和从来不运动的人一样。
过量运动,主要包括马拉松、铁人三项以及长距离脚踏车骑行,让心脏负担过重,从而造成心脏与大动脉的结构变化,导致永久损伤。 运动对健康具有潜在威胁 腓特烈斯贝医院心脏病研究专家彼得·施诺尔说,上述调查持续了十几年,最积极的意义就是显示运动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心血管方面。给运动量设好上限,是让健身有效、安全的必要措施。如果你的健身目的是降低死亡威胁,延年益寿,跑得少一点,慢一点就对了。多跑无益,反而有害。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总主任陈淮沁医生指出,一些剧烈运动如马拉松等引发猝死原因和年龄有关联,30岁以上参加马拉松猝死或心脏病发者,多数因冠心病所引起,可能他们患有粥样斑块硬化的现象而不自知,其病因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危险因素(诸如吸烟、高血脂等)作祟,外加遗传因素所导致的。低于30岁的猝死者,则常是本身存在心脏结构性病况,例如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心血管异常、心肌发炎、原发性心律不齐等。好多以上病况都有办法在临床诊断出来,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及时发现身体有这样的状况。 他说,很多业余马拉松选手平时没有长期坚持跑步的习惯,缺乏长跑锻炼基础,参赛前也未做足准备和功课,危险性很大,较易出现意外。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运动应该循序渐进,突然增加运动量很可能损害健康。 专家指出,在马拉松运动中猝死的人大多数表面上很健康,实则有心脏隐患,比已经诊断为心脏病的人更危险。例如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病目前发病率在不断增加,病毒性感冒或腹泻都可能引发,个体差异性很大,病情轻重不同,轻度、局限性病变可能毫无症状,心电图也正常,但剧烈运动会引发猝死。 另一方面,运动后身体水分大量流失,血液呈高凝固状态,体内血小板会聚集起来,聚集得过多就形成血栓,当血栓堵塞血管达到90%以上,将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成人每周 应运动150分钟 对于成年人来说,专家建议的运动量是每周运动150分钟,而且是“平均用力”,以每天30分钟、每周运动5天为佳。 科学、有规律的健身运动可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延缓甚至逆转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无氧运动容易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可能会引起肌肉疲劳,甚至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因此,不建议作为运动保健的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能够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具有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感强等特点。常见的有氧运动方式主要有:快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脚踏车、跳舞、做健身操、跳绳、打太极拳等。 联合早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