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3 图文音画











红旗颂


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时年35岁)创作的 气势磅礴 瑰然壮丽的交响乐曲。

红旗颂是现代中国革命的一曲史诗颂歌。



红旗颂 创造背景

1965年“上海之春”音乐会前夕,
一批老音乐家在研究各个单位报上来的音乐作品时,
普遍感觉到其中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党、歌颂人民军队的作品不多。
特别是在开幕式上需要有一部气势恢宏的新作品。

于是贺绿汀、丁善德、黄贻钧、孟波、瞿维等老一辈音乐家建议由吕其明
来完成一部交响乐作品并定名为《红旗颂》。

40多年后吕其明回忆说:
“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感到非常突然,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老前辈们这样信任我鼓励我,
对我委以重任;紧张的是时间短任务重,怕难以完成。但又想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于是我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创作任务,大胆地开始了创作。就这样,整整一周时间,
我辗转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在理智与感情的碰撞中,试图寻找一个最适当的切入点。
此时我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我想到,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无论在南湖小船的油灯光中、
在井冈山的绿竹丛中、在遵义城的堞墙上、在革命圣地延安、在淮海战役的阵地前,
还是在西柏坡……凡是有战斗的地方,都有红旗在飘扬。红旗又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长期战争生活的往事以及在红旗下成长的历程,像电影一样一一在我眼前闪过。
最终那些血染的红旗和天安门的五星红旗在我心中融合成为了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形象。 ”


“于是,我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背景,
表现从黑暗之中走过来的人民对红旗那种向往和情感,并把这种感情融入到音乐中。
可以说,红旗在我心中唤起的回忆和深情,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就这样,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奋战,吕其明完成了总谱的创作。 


《红旗颂》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
乐曲开始,嘹亮的小号奏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素材的号角音调以及主题音乐,
描写了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
紧接着,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象征着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
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人群如潮,红旗似海,
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
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气壮山河、催人奋进。

在随后举行的第6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上,指挥家陈传熙指挥上海交响乐团、
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演奏了这部作品。首次演出后,
老一辈音乐家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经过删改,这部作品更为凝练、精湛。
几次成功的音乐创作都来自吕其明爆发式的灵感,但每次爆发的灵感都藏着作曲家
很深的个人情感和长时间的阅历累积。 


2000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在建党80周年前夕,再版了《红旗颂》总谱并在其中编入了合唱。
对此吕其明解释说:“其实在很多交响乐作品中都有合唱,《红旗颂》中的合唱部分没有歌词,
只有4个声部此起彼伏的混声合唱。人声的加入令乐曲更加富于颂歌的激情。做这样的处理,
是为了让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加辉煌。 ”

近10年来,新版《红旗颂》成为许多专业乐团和业余合唱团经常演出的曲目。







前几年 有了唱版的红旗颂,当然不是简单的加词而已
而是 老搭档 车行 和 戚建波 的又一佳作
可视为 交响乐的 姊妹篇, 相得益彰。



红旗颂

作词:车行                                      作曲:戚建波   

蓝蓝的天空是你飘扬的背景 
亲你爱你的是那呼啦啦的东风 
你和神圣结成了亲密的弟兄 
看到你我就看到了祖国的笑容
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
眼里就闪动着对你 
对你的深情
一份份虔诚
一份份庄重
一个信念和我的理想重逢 
滚滚的铁流是你身后的大众 
陪你伴你的是那路漫漫的征程
你和英雄凝成了永恒的生命
眺望你我就望到了世界的高峰
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
肩上就担负了对你
对你的忠诚 
一份份祝福 
一份份感动 
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
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 
肩上就担负了对你 
对你的忠诚 
一份份祝福
一份份感动
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 
在我的心里上升


 
-------------



遗憾 目前似乎只有女声唱版的

高山 藏龙卧虎 男声女声 都有不逊于国手的大碗

应该一唱为快才是啊!



期待。


 









吕其明(1930-),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

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

10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

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

1964年,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

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

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

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