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华夏文摘】远:青葱岁月- -我的中学生活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只是简单地描述自己的过去, 没有评语, 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从作者的经历等来看, 可能是个高干子女.--转载者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看历史有两种角度,历史学家看历史,站在高山之巅,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的是大趋势,‘宏观历史’,但是有许多生动的记忆和细节则被‘淘’掉了。而个人的回忆,是种 ‘情景历史’,‘微观历史’,身在历史长河之中,随波而下,直接体验,事事皆出偶然,这种种偶然却汇成历史洪流,使寻常成为不寻常。”  我很以为然。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北京的一个女校度过的。进入初中 ,正逢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全中国都在热火朝天的大炼钢铁。为了响应大炼钢铁的号召,学校把校门里面的雕花大铜门拆了,去炼钢,前院教室前面的两个用来养金鱼的大铜缸也被搬去炼钢。不知铜在炼钢中会起什么作用,知道有钨钢,锰钢,铬钢,不知有铜钢否。

为支持大炼钢铁,学校安排我们打耐火砖,说是用在小高炉里。大礼堂前汉白玉栏杆围着的大平台上堆满了红褐色的叶腊石,在北京冬天的寒风中,全班同学用锤子,钢管等先把湿糊糊的叶腊石捣碎,再碾成粉末,然后放进木头做成的模子里,用木头夯实,做成耐火砖形状。不知是我们的技术差,还是叶腊石不易成型,打模的成功率不高。常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打成了耐火砖,小小心心地除去模具,耐火砖还是碎了,还得从头来。一个冬天下来,几个同学都得了冻疮。

qingcong (1)农民大炼钢铁

大炼钢铁的同时,还在全国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活动。四害是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苍蝇,蚊子随时消灭,打死的老鼠要剪下尾巴,上缴计数。最轰轰烈烈的是打麻雀运动。五八年的春天,全北京停学,停产,停业三天,打麻雀。从清晨到傍晚,人们爬到树上,房顶上,敲响任何可敲的东西,挥舞缠着布条的长竿儿,大声呼喊,吆喝,驱赶精疲力尽的麻雀,让它们疲惫而死。由于全国轰轰烈烈的打麻雀运动,一时间包括麻雀在内的很多小型鸟类遭到了灭顶之灾,很快这种人工干预生态环境行为的不良后果开始显露,由于大量麻雀和其他小型鸟类因为消灭麻雀运动而丧命,农田虫害严重,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影响。

qingcong (6)北京市民上房轰麻雀

学习方面,劳动课和勤工俭学被设立成正式课程。初一的劳动课是木工课,从下料,刨,凿,作楔子……老师一课一课地教,我们一步一步地做,最后目标是做成一个小方凳。我虽是认认真真,亦步亦趋,但不知为什么,最后做成的方凳怎么也放不平,很让人失望。吹温度计,冲硅钢片,去新华印刷厂折页,到四季青人民公社拔草,摘西红柿……都是那几年劳动课和勤工俭学的内容。

除去参加政治运动,皇城根下的北京中学生还是社会活动的主力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听话出活,成本低。

每年“五一”,“十一”白天的游行和晚上的狂欢是法定项目。一年,几个女校和几个男校一起组成文艺大军的“伞扇舞”方队,一排男生一排女生交替排开去。男生上下舞动,旋转一把花伞,女生则手持两把彩绘绸面大折扇,围绕男生翩翩起舞。方阵虽是几百人的方阵,但并不是集体舞,而是一对对男女生的对舞。可是,练了一个月,一直到游行结束,我也不知道我对面的男生长的什么样。合练在官园体育场,平时由学校老师教练,彩排时由中央歌舞团的专业人士现场指导。指导是位中年男士,手持两把彩扇,刚示范一俩两个动作,就震惊全场,一招一式,仪态万千,美不胜收。这位指导并没有强调我们跳舞时舞伴儿之间要有舞蹈语言交流,大概是因为天安门上的领导只会看到宏观效果,看不到细节,也就免了。所以我自始至终,一如既往的不知道我对面男生的高矮,胖瘦和美丑。

游行的那天,一大早就要到学校集合,然后整队步行到东单青艺附近集结,待命。游行十点开始,如有阅兵,则是海陆空三军打头阵,然后是少先队员的方阵,各界群众的游行队伍。。。最后才是文艺大军和体育大军,这时候,我们已经在青艺前面的路边等了好几个钟头了。

qingcong (4)文艺大军

白天的游行一结束,就要准备晚上的狂欢。七点前整队进到天安门广场,在指定地点拉起一个大圈,开始唱歌,跳集体舞,表演节目,邀请外校来表演。。。整个广场由无数这样的歌舞大圈所充斥,的确像“沸腾的海洋”。九点开始放焰火,一般是燃放三次,每次约十五钟到二十分钟。

看焰火是老百姓的一大乐趣,每到“五一”,“十一”,除去在广场狂欢的人们,普通群众也会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去看焰火。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为看焰火,不知和什么人一起,沿着西长安街挤到了中山公园一带,就再也动不了啦!前面的人堵的死死的,后面的人仍然潮水般涌来。我的头还够不到大人的肩膀,被挤得喘不上气来,憋闷极了,心想:这次是不是要被挤死了?想归想,可是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无力,无助,只能听天由命,随着人群像波浪一样涌来挤去。不知怎么回事,我不知不觉被人群裹挟进了中山公园,这里也是人山人海,不过好像可以喘气了。气还没喘匀,我一下子被人推倒了!人们仍是前呼后拥,根本就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关心我被推倒,同来的人早就挤散了,不知去向。我竭尽全力,拼命想站起身来,可是,人们不断的推撞我,拼尽全力,怎么挣扎也爬不起来,心想:坏了,这次没救了!就在我脑子一片空百时,不知什么人拉了我一把,我这才站起身来。从此,再不敢散兵游勇去天安门看焰火了。

qingcong (5)节日焰火

游行,狂欢之外,京城里任何一次大的活动,北京的中学生都会被要求参与其中,充当基本群众。参与最多的是夹道欢迎外宾。曾在盛夏里,经过几个小时的暴晒后,看着坐在敞篷车里陪同外宾,雍容华贵的王光美一闪而过,也在凄厉清冷的新年的第一天,穿着单薄的迎宾服装,被冻得透心儿凉后,看到班达拉纳克夫人穿着厚厚的貂皮大衣姗姗来迟,在车上向脸都被冻青了的我们微笑挥手。

一九五八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我们被要求去北京站接车,献花。大家列队排在站台边,手持鲜花,等待列车的到来。火车进站后,志愿军的各级首长和战士代表从各个车厢一起下车,先是领导们上前握手,然后就是我们一拥而上去鲜花。等待几小时,献花一分钟。献完花,以为任务完成,可以回去了,不成想几辆解放牌卡车把我们拉到了先农坛体育馆。没人告诉我们来这里干什么,大家默默地等待。天黑后,有人送来面包和汽水,同学们坐在地上静静的吃。这是我的第一顿“免费晚餐”,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感觉,又有一点顿悟,才知道天底下还有不花钱的东西,而且是北冰洋汽水和义利的果子面包!这是我十几年的人生中从未经历过的,印象中,大人们总是在辛辛苦苦的忙碌,据据拮拮的过日子,哪里有过什么“免费的午餐”!其实,这晚餐不能算是免费的,我们也有付出,只是早已习惯了付出,稍有回报,反倒有点儿“惊”了。后来,我们被带到体育馆的大厅里。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沸沸腾腾。老师引领着我们挤过密不透风的人群,来到场地中央。挤在大人们的中间,看到的都是人头,搞不清整个会场的情景。稍后,鼓乐响起,隐隐约约一队黄色人流进入会场,老师们分发花束,这才知道要再一次在欢迎会上给志愿军献花。待黄色人流来到会场中央,我们挤过前面的人群,推推搡搡中把花献给志愿军。自此,我知道,同一批人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重复使用。不同场合出现的,看似不同的人可能是同一批人,就像我们的献花,献花的是同一批人,被献花的也应是同一批人。这一天晚上第一次听到李光羲唱祝酒歌,真是天籁之音!从此,记住了李光羲和祝酒歌。

qingcong (4)志愿军回国纪念邮票

五九年第一届全运会,我们参加开幕式上的麦穗操表演。每人身穿浅绿色麻包布做成的,体操运动员穿的紧身连衣短裙,手持两个硕大的麦穗儿,表演各种丰收的欢乐场景。团体操的最后,是表演微风中的麦浪,全体参演人员排满整个运动场,一排排按顺序先后左右摆动麦穗儿,由于时间差,整体看起来就是此起彼伏的麦浪效果。一开始,同一排的人总是不能同时挥动麦穗儿,老师反复强调,我们认真演练,可是怎么也达不到麦浪一排排由左至右顺序起伏的效果。后来,专业团体的人来指导,反复练习还是做不齐,大家正一愁莫展,忽然一人发话:由东到西的麦浪做不出来,这从东南到西北的麦浪也不错。是呀,这从东南到西北的麦浪好像更自然,更像真的!于是,不再苦苦操练我们。临近开幕式了,上面又下令加入组字项目,是在团体操后,部分队员趴伏在体育场中央场地上,组成“祖国万岁”四个大字。我被安排在 “国”字中的“点”的部位,一共由四个人组成。组过字,由体育场的主席台下面经过,退场。推出场外,有几个同学极为兴奋,说:“我看见毛主席啦!特别清楚。”原来,她们退场时偷瞄了主席台,并发现毛泽东也来看开幕式了。每次“五一”“十一”游行,人们远远的看到天门上的模糊人影就激动得不得了,她们能这么近距离的一观龙颜,自是得意万分。我有一点儿失落,自己为什么这么呆?只知道听话,守纪律,目不斜视,错过了近观龙颜的大好机会!全运会后就是“十一”,我们的麦穗操又参加了文艺大军的游行。 第一届全运会被拍成了纪录片,名为“青春万岁”

qingcong (3)开幕式后

青春无敌!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频繁的社会活动 ,并没有耽误我参加课外活动。当时,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业余体校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我先是参加了航海队,一周两次课后到后海训练。从白塔寺坐车到德胜门内大街,然后沿着后海西沿走到北沿,再经过宋庆龄故居和卫生部到达北京市航海俱乐部,好像每次都要走很长的路。训练包括舢板,旗语和绳结。舢板主要训练体能,速度和绕标技巧,旗语和绳结分别训练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由航海俱乐部的教练指导,还有各校高年级的优秀选手当辅导员。小舢板由六名桨手和一名舵手组成,训练中桨手们很辛苦,尤其是作为主力的三桨和四桨。每次训练完都是精疲力尽,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才能到汽车站。虽然是累,精神却很好,而且走路毕竟要比划舢板轻松得多。秋天,举行北京市航海运动竞赛大会,比赛前,教练和辅导员反复强调,比赛的前一天一定不能洗澡,说是洗澡后肌肉会全面放松,第二天就紧张不起来了,影响成绩。这一项要求让我印象深刻,后来还会经常想起。比赛那天,风和日丽,后海北沿彩旗招展。这一年,我们队获得了小舢板第二名,我代表本队参加的旗语比赛获得了第六名。

qingcong (3)比赛后

后来,我又参加了北京市少年宫的射击队。射击队的教室在景山后街少年宫的北门内,靶场则在少年宫兵乓球室的后面,教练姓张,大家都叫他张教员。平时射击队的活动是在星期天的上午,家搬去福州后,有时二哥从远郊进城看我,我匆忙从学校食堂给他买两个馒头或窝头,他则带上馒头或窝头去西四的新华书店看书,等我中午回来。射击活动是练习小口径步枪射击,卧跪立三种姿势。要学习射击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坚强意志,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上靶场时,每个人都要穿上一件特制的厚棉袄,以增加稳定性。暑假集训的时候,正是北京最闷热的三伏天,一天训练下来,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处于半虚脱状态。寒假集训时,是最冷的三九天。数九寒天,冰天雪地,每天大家趴都在冰冷的地上,练习瞄准,射击,一趴就是大半天。一个冬天下来,我的右腿开始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有个风吹草动,右腿就会开始作怪,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多年后,腿痛不那么明显了,但是关节的伤害一直在那里。除了在少年宫训练,教员还带我们去八大处附近的北京射击场见习。北京射击场很大,射击项目也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打跑鹿和打飞碟。打跑鹿是运动员瞄准用钢丝拉着移动的鹿靶射击,已经很难了,打飞碟就更神奇了。运动员耸肩哈腰,枪口对着地平线,抛靶机则随时随机的向不同方向抛出靶碟,运动员要瞬间跟上靶碟,两枪命中。

射击队教室的墙上有一个成绩栏,每次实弹射击后,张教员都会把成绩好的队员打的靶纸剪好,贴到成绩栏中,替换下旧的成绩,鞭策大家。慢慢的,我的靶纸出现在那里的次数越来越多,张教员也开始对我另眼相看,甚至于,为了适应我的手臂长度,他竟然把我的枪托锯短了一节!这个举动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抢可以随便锯的吗?很快,我通过了三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的考核,他更高兴了,我成了队里的主力队员之一。人的祸福真的很难说,不久,北京射击队向少年宫射击队要人,我不幸被选中,自此,我在射击队的好日子结束了。因为寒暑假要回家,假期的集训我已不能参加,中选以后,我又有意无意的减少了去少年宫活动的次数,这让张教员很着急,一周几次派新来的,从专业队下来的荣教员来女三中做我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来,除去节假日,我很怕大喇叭里喊:“XXX,门口有人找。”另外几个中选的高年级老队员陆续去了北京队,荣教员还在坚持不懈地做我的工作,双方渐渐就有点儿不愉快,见面也就越来越少了。几年后,不成想,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见到一个去了北京队,外号叫小老头的老队员,他在北京队呆了一阵子,又决定回来考大学,考上了工程化学系。原来他比我高两届,现在他反而比我低了一届。后来,听说在北京队呆下来的的几位老队员也没出什么成绩,再后来,困难时期一来,北京射击队竟解散了。

qingcong (2)少年宫射击队

五九年后,热火朝天的景象愈来愈少,大环境逐渐暗淡下来,商店里的商品供应日渐稀少,票证愈来愈多,各种商品都开始定量供应。学校食堂里基本看不到什么荤腥,少得可怜的副食供应使得每月二十八斤的主食根本顶不住大家的饥饿,食堂开始用所谓“双蒸发”等“新发明”让大家每餐的主食显得多一点儿,心理上不那么饥饿。把每月二十八斤的定量买成早中晚三餐的餐卷后,稍有剩余,则买成机动粮餐卷,每张二两。这几张机动粮餐卷可是宝贝,千方百计省着用。哪一天实在饿得不行了,用一张机动粮餐卷,买一个二两的馒头,回到宿舍,沾着每个月定量供应的二两白糖,细细享用。那真是天下第一美食,亦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我在北京每天都是饥肠辘辘,暑假回到福州家里,全家人面黄肌瘦,情况更惨。一日三餐基本是罗卜缨子加一些玉米面,罗卜缨子多,玉米面少。就这罗卜缨子为主,玉米面为辅的伙食,每顿还不能吃饱。再就是一些空心菜,吃的我整个假期都在拉肚子。一个月后回到到北京,人瘦了一大圈儿,例假也不再来了。从那以后,每次寒暑假回家前,提前一个月,我就开始忍饥挨饿,省下一些窝头馒头,冬天,则买好一个月定量供应的二两肉,挂在宿舍窗外,等回家时一起带回家。

还有比福州更惨的。一年暑假我去涿县看望大哥大嫂。大哥中学时代是学校的模范学生,人长得帅,学习好,又是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是众多女同学,邻家女孩追逐的偶像。上了一年大学,就被选中去前苏联留学。毕业的前一年,要求短期回国学习防修反修,先在清华集中学习了一阵子,以后就没动静了,不提返校学习的事,也不说下面该干什么,处于等待状态。这时,大嫂已大学毕业,分配到涿县教书。两人住在学校分配的,窄小黑暗的一间小屋里。晚饭时间,大嫂去学校食堂买饭。晚饭是黑糊糊的糠窝头和几只青蛙腿。糠窝头是正餐,青蛙腿是为了欢迎我加的特餐。真难为他们了,在那个年代还能找到肉给我吃,也许是因为在农村,青蛙总能找到几只。那是我第一次吃青蛙肉,感觉有点儿怪异。糠窝头就比较可怕了,颜色黑红,吃到嘴里辣辣的,不知是什么味道,实难下咽,即使是饿得饥肠辘辘,也还是吃不下去。回到北京后,我以“吃糠”为名写了一篇作文,本以为自己体会深刻,感慨良多,一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老师会像以往那样,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讲评。可是,事与愿违,老师在课堂上一字没提我的作文,反而在评语中说我反映的阴暗面太多,意思是说,主题思想不端正。

从奶油面包一下子掉到吃糠咽菜,大哥瘦了许多,干干巴巴,哪里还有什么帅哥形象!等待了一阵子后,没能回到苏联完成学业,被分配到太原山西大学教书。学校每月的定量供应除去其它,还有两张烟票。饿得不行了,大哥就用抽烟来分散注意力,久而久之,就学会了抽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qingcong (2)三年困难时期

福州的冬天又阴又冷,没有取暖,很不好过,我想给父亲织一件毛衣。那个年代,毛线根本买不到。我有一件毛衣,原是继母的,她穿了几年后给了我。我再穿几年,就破了,不只一处。我决定用我的旧毛衣拆下的线换成新线,给父亲织一件毛衣。可毛线换回来一看,根本不够织毛衣,于是只好织成毛背心。寒假回家,亲手给父亲穿上我为父亲织的毛背心,父亲没有说话,脸上露出像小孩子穿上新衣时的虔诚和喜悦。背心还算合身,只是因为毛线不够,有一点儿短,毛线的质量也不是太好。这背心到底能给父亲抵御多少风寒,大有疑问,留下的只是父女二人各自心中的感动。

那几年,不只是食物,什么都缺,商店里的货架子基本是空的。一个冬日的礼拜天,二哥说带我去买鞋,走了几个店都没有鞋卖。最后来到新街口附近的一个百货店,商店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在挤挤插插的抢购,可是货架子上已经没有几双鞋了。二哥赶忙抢前几步,挤入人群,不问颜色,大小,款式,不管三七二十一,替我抢到一双鞋,是一双蓝灰色翻毛皮鞋。二哥蹲下身,亲手替我穿上鞋,系好鞋带。还好,鞋正合脚,二哥用手拍拍鞋帮,满意地笑了。我们家的人都是暖水瓶类型的人物,不善,也羞于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次,在这种特出场合,二哥无意中流露出的亲情,在我内心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京城中物资已是匮乏到了极点,京城外就更不要说了。三哥当时在保定航校学习,开始时情绪还比较高涨,毕竟是经过闻所未闻的超级体检,过五关斩六将的审查,百里挑一的被选上了,而且伙食超好!可是,过了没多久,就有了“早上还是活蹦乱跳的,晚上就肝脑涂地死了”这样的悲观论调。困难时期一来,超好的伙食没了,连日常生活用品也没了保障。我在北京算“富户”了,就想方设法给他寄一些袜子,手套之类的日用品。后来,保定航校解散,三哥到北京来培训外语,住在德胜门外的一处帐篷军营。数九寒天,一顶大帐篷里,一排排的光板床上只有一床单薄的军被,连个火炉都没有。看到三哥被冻得可怜的样子,真让人悲从中来。回到女三中,我抽出床上的毯子,找出夏天盖的毛巾被,给三哥送去御寒。我上大学后,三哥已调到海南岛,情形也好了很多。一次回京,他专门带我去东安市场,给我买了一条新毛毯,还给我买了一块上海女表,当时的“名牌”。晚上,把表放在枕头边,听着那它发出的,嘀嘀嗒嗒的清脆金属声,心中充满了喜悦。

物质匮乏,精神不能匮乏,思想教育仍是一如既往地进行。一年冬天,我们去京郊帮公社收花生,住在附近什么单位的大礼堂里。空空的大礼堂,水泥地上铺上一些麦草,摊开铺盖,就是床,没有取暖。白天,在北京阴冷的冬日,大家去地里收花生或在场院剥花生,中午和晚上,都是到公社食堂吃上一碗菜稀饭,那就是我们的全部午餐和晚餐。回到驻地,大家围坐在麦草上,汇报当天学到的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然后,政治老师带领大家讨论当前是“吃得饱”还是“吃不饱”的问题。听着腹中咕咕的叫声,忍着难忍的饥饿,讨论的结论是:吃得饱。就是在这种饿得眼睛发绿的境况下,没有一个同学在收花生或剥花生时偷吃花生。

qingcong (1)田头教育

中学时代,每天都显得很长,能做很多事。除了参加各种政治运动,社会活动,体育运动,还读了很多书,“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苦菜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等等等。现在为甚么总感觉天越来越短,能做的事越来越少了呢?

高考后,我给留校的同学留下家里的地址,发榜后请她打电报告诉我,就回家啦。暑假快过去了,眼看福建各大学榜已发完,我的电报还不见踪影。每天看着打在阳台上的雨滴溅起的水花,心里七上八下的,猜想着各种可能,忐忑不安。经过几天的煎熬,决定提前回校,一看究竟。火车晚上到京,回到学校已是晚上九,十点钟,急不可待的询问门房大爷:“大爷,我的录取通知来了没有?是哪儿?” 大爷回答:“是清华?还是哪儿?”我的天地立刻明亮起来!这一夜我彻底失眠啦,整夜兴奋得不能入睡,人特别精神,一点儿也不困!起来上厕所,嘴仍是乐得合不上,用相声里的话说“没有耳朵挡着,就耍圈儿了。”
从此,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注: 照片大部来自网络,意在反映时代背景。】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