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游记之二十一:壮哉台儿庄(上)
台儿庄新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其后开始持续了6周的大屠杀,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这一惨无人道的暴行向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国家危在旦夕!日军毫无人性,假如他们侵略行径得逞,中华民族将面临空前灾难。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全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慨的决心,全军上至最高统帅下到普通战士浴血奋战的壮志。可以说,现代中国的崛起,正是从抗日战争开始的。
守卫台儿庄的战士:
早在全面抗战刚开始,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就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抗战策略,被蒋介石采纳。1937年8月18日,蒋介石在手颁抗倭战术《敌人战略政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中指示以持久战消耗战,使日军不能实现速战速决的企图等五项原则。作为国家元首,他绝不能采取"打得嬴就打,打不嬴就走"的游击战术,而必须节节抵抗,尽力保卫领土,消耗敌军有生力量。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就是因违反命令擅自撤退被蒋介石下命令处决的。在台儿庄战役中,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捐弃前嫌,精诚合作,创造了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较大规模的胜仗。
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台儿庄战役前在徐州合影:
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受到全世界的谴责和反对。1937年7月30日-8月10日,苏日在"满洲国"的张古峰地区发生了为期十一天的军事冲突,此仗苏方占了小便宜(一年后的诺门坎战役大胜),但让斯大林切切实实感受到日军这个宿敌随时可能北上的威胁。1937年8月21日,芦沟桥事变后一个多月,他即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军火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并派出飞行员入华助战,希望能把日本死死地拖在中国这个烂泥塘里,免除日后陷入欧亚两面作战的困难境地。正在欧洲大力扩张的纳粹德国恰恰相反,希特勒一开始希望日军将来能配合他袭苏东线。所以派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斡旋中日和谈。日本大本营错误地低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起初以为中国还像甲午战争那样不堪一击,只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就会自动放弃抵抗,所以要价很高,打打停停。但战争爆发半年以来,尽管日本不断增兵,战争非但毫无结束的迹象,反而呈不断扩大趋势,多次向国民政府诱降均遭拒绝。终于1938年1月16日近卫首相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强硬声明,并于当日重开战事,其首要目标是徐州。台儿庄战役就是徐州会战的前奏。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4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历时一个月。但其相关战斗还要更早至1月17日,即日军华中方面军占领南京后渡江北上,与以北面华北方面军南下夹击徐州开始的。日军企图迅速打通津浦铁路,实现南北会合后再向郑州、华中进攻。这时北平、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泰安均已沦陷,青岛也落入日海军之手。南北夹击徐州的日军兵力达24万。徐州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要保徐州,只能将日军拒于外围。蒋介石为安全起见,要李宗仁将第五战区司令部迁到河南归德(今商丘)或安徽亳州。但李还是坚持留在徐州,因为交通和通讯便捷,有着四通八达的电话网。假如迁到归德或亳州,只能依靠无线电了,电报来回及翻译耗时太长,而且容易被日军破译,于军事指挥大不利。况司令长官部的迁移,必然影响民心与士气。重心一失,全盘松动,将不可收拾。此外,还有极重要的一点:司令部及其兵力集中在徐州周围,等于是内线作战。后来张自忠部在徐州战场上南北纵横,对友军多次进行支援,就完全得益于内线作战的好处。
不可一世的日军骑兵:
日军装甲部队:
日军后勤补给部队:
南线日军要穿过张八岭丘陵和淮河流域众多支流和湖泊湿地,重装备行进很不方便。1月15日,日军第13师团由滁县沿津浦路向北进攻。在这里阻截的三十一军(刘士毅)是广西兵,不但战斗顽强,而且行动十分灵活,有"猴子兵"的绰号。他们利用有利地形与日军精锐师团缠斗一个多月,并与东北军第五十一军(于学忠)、西北军张自忠五十九军密切配合,迫使日军胶着于淮河之南,形成隔淮对峙之局。稳定了此敌,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南线的基础。
运河台儿庄段:
北线方面战事因中方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而更加激烈。日军在北线兵力为东面自青岛登陆的第5师团和自北平南下的第10师团。第10师团由矶谷廉介率领,直取济南、泰安、兖州、曲阜、邹县、济宁,于2月20日开始向运河防线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25日日军突破运河防线,26日攻占嘉祥,主力集结于济宁。川军退守滕县,正当日军进攻矛头所向。而这时李宗仁对日军战斗力也估计不足,还在计划将日军消灭于滕县之北,双方的争夺焦点集中在这里,造成滕县保卫战特别惨烈。
修防御工事的国军:
跑步上前线的国军:
守城国军: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中国增援部队源源不绝上战场:
国军高射机枪:
抬伤员的老乡:
中国民众慰劳士兵:
战场女护理队员:
增援部队快速前进:
防守滕县的部队是川军41军第122师和第124师,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为总指挥。这支部队原本装备士气都不甚佳,出川参加山西保卫战,方抵山西而太原已告失守。川军立足未稳,便被冲散,随大军狼狈后退,沿途遇有晋军的军械库,便破门而入,擅自补给。败兵之际,士兵强买强卖也皆所难免。事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所悉,大为震怒,认为川军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的“土匪军”,乃电请统帅部将川军他调。蒋介石原想把他们调到位于河南的第一战区去,程潜竟一口回绝,说:“阎老西都不要,你们要送给我?我不要这种烂部队!”蒋闻报勃然大怒说:“娘希匹的让他们回到四川去称王称帝吧!”白崇禧在一旁听着,便劝解道:“让我打电话到徐州去,问问五战区要不要?”李宗仁正愁无兵可用,一口答应。白崇禧说:“他们的作战能力当然要差一点。”李宗仁说:“诸葛亮扎草人做疑兵,他们总比草人好些吧?请你快调来!”风口浪尖之际,这支原本“作战能力差”的部队在日本数千配备飞机大炮坦克精兵的强攻下从3月14日死守孤城整整4天一步不退,直至18日中午,日军完全占领滕县城。守城部队包括总指挥王铭章将军在内全师殉城,至为惨烈。川军的死战,不单打死打伤了濑谷支队两千余人,消耗了日军大量装备,而且争取了4天时间使增援部队汤恩伯、孙连仲等部能及时赶到台儿庄参战 ,奠定濑谷支队最终被歼的基础。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他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惜任何牺牲的英雄气概。
王铭章将军遗像(摄自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大战后的废墟:
台儿庄战役说明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