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喜欢中国传统婚姻2.0,反对西方极端“女拳粪子”把男人当精子和金子提供者的“昏姻”3.0,所有文章均原创,无版权请随便转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缺席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的组合,我转两篇文章。

yusheng (拜月),<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 >
http://www.rolia.net/zh/post.php?f=0&p=9251699

——由《爸爸去哪儿》看亲子教育

心理医生宫学萍(M)

K: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到底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M: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他都需要一定的养育元素。这个元素在生命初期的时候,是养育者对孩子十分细腻的照顾和特别敏锐的反应,包括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 等。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这样的营养者一般都是母亲,当然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是,大多数由母亲来承担的。然后,等到孩子早期的这些被照顾的营养元素被基本满 足了以后,父亲通常就是时候介入了,他要提供给孩子一些除却母亲的那种温柔之外的,那些阳刚的、硬性的养育元素。

大概是在孩子2岁以后,父亲作为一个社会规则的象征者出现,将规则意识带入到孩子的世界,等到孩子逐步适应了父亲之后,继而他就会一步步再进入家庭以外的更大的社会。所以父亲往往承担规则的制定者的身份,他是一个权威,和奖惩的执行者。

不过以上都只是书本里的理论。我们发现其实这20年来,父亲和母亲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很多女性都不再是以往不工作,天天围着孩子,黏黏软软的样子。当代 社会女性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外出工作的人数比例也越来越多,同时男性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所以我们以上所说的“父亲”、“母亲”都只是一个比较抽象 的表达方式,不是绝对的限定。

我们只能说,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这些养分,他需要身边有照顾者,也有权威者,这些角色在一个家庭里是有机结合的,没有僵化到必须是爸爸还是妈妈。是谁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具体是爸爸妈妈,或者是外公外婆,只要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的营养成分是够的,都没有太大的事。

K:你刚才提到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元素给够了就ok,至于是谁倒不是很重要,那你怎么看隔代教育呢?

M:隔代教育的问题之一,就是当代老年人的这个群体,一大特点就是他们的一生受的苦太多,太不容易了,所以他们会过度的想把好东西给孩子,结果就常常是没有底线的溺爱。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隐秘,就是隔代教育里面的竞争关系。如果隔代抚养中出现了很多的竞争关系,父母和祖父母之间总是暗自对抗,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恐慌,不知道 自己应该忠诚于哪一派?其实这些爱的付出者,自己的内心非常需要从孩子身上获得“我是对你最重要的人”的这种确认感,很多隔代抚养的痛苦大多在此。如果两 代人之间可以协调一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K:但说回来,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跟条件自己带孩子,需要隔代教育的时候怎么办才是最好的呢?

M: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如果真的是隔代抚养,首先你就不要把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放在竞争者的位子上,你要首先感谢老人家的慷慨帮助,然后努力做好自己。如果你和老人每天都在对抗,之间持续有冲突,孩子不会获得更大的受益。

还有,不管孩子小时候谁来带,孩子的后半生还是会同父母在一起,青春期的孩子肯定都是跟父母斗的。


K:系统论来说,父母也是人,他们也会犯错,那到底是妈妈的影响大呢还是爸爸的影响大?

M:家庭人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一个爸爸对妈妈态度很差,妈妈怎么可能会每天对着孩子笑容满面呢?从这个方面来讲,到底是爸爸对孩子影响大还是妈妈对孩子影响大?实在没有一个绝对的可比性。


K:可以说有些阶段是妈妈的影响大,有些阶段是爸爸影响的大吗?

M:也可以这么说。2岁之前孩子就是需要宠溺,女人天生比较细腻,敏感度高,感受孩子需要的能力普遍更强一些。比如说孩子一哭妈妈就很快知道是冷了还是热 了,但爸爸可能就会稍微有点迟钝。所以说2岁以前可以说妈妈最重要。2岁以后孩子开始有规则意识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的介入,带着孩子去看世界,这个时 候父亲的作用就开始变得明显一点。

K:那就说要说父亲的缺席了,关于这点,你怎么看呢?

M:有些女人会说,我们家爸爸从来不管孩子。但又有多少父亲的缺席是因为母亲在家中太过全能?很多母亲会享受跟孩子之间的黏腻感,无意识地会排斥父亲的界 入。所以对于各位妈妈而言,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跟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增多,首先你要邀请他,其次是不要总去干涉父子/女在一起的状态。妈妈不要认为爸爸要跟 你一样带孩子那才是好爸爸——如果爸爸做的都跟你一样,那还要爸爸干什么?在爸爸带孩子的时候,妈妈不要有那么多批评和指导,要学着去信任。


K:父亲的缺席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M:我们说父亲缺席的时候,是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批评。它是一个流动的、在很多东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过程。回想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爸爸,30年前,父亲 在家中的身份、价值、还有专属他去所做的事情是非常多,非常明确的。但是你看看现在的爸爸,在家里能干什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职业专业化的 发展,以往父亲能在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已经没有了,爸爸是被挤出去的,现在的爸爸除了挣钱好像没什么事好干。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是爸爸一步步退出去,还是 被妈妈挤出去的?还是我们所处的大文化背景下导致的?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爸爸的缺席不应该是被批评的事情,而是应该被关注的事情。


K:中国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孩子总是缺少互动,还有就是不善于表达感情这方面,也是中国的特色吧?

M:传统的父亲形象大多具备力量感和权威感,但是情感都不太容易外漏。每一个小男孩眼中的父亲都是不会情感表达的,长大以后自然他也就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 情了。另一方面,还有社会文化的不鼓励,我们经常对男孩子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过近二十年来,男性的这个特点已经在发生改变,情感细腻的父亲比以往多 多了。

K:那父亲细腻多一点好呢还是粗狂多一点好呢?像郭涛那样的?

M:我个人觉得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只有一点——孩子能感受到爱就可以。假设,一个三岁的孩子,妈妈的照顾比较缺乏,如果有一个很温柔黏腻的爸爸,他很可能 会非常享受。可是等到这个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其他同学的爸爸有做将军的,有做商业大腕的,可他爸爸只会在家给他做蛋炒饭,那他的感觉会不会和小时候不一 样?我们不能只看重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还体现在孩子的青春期时候,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用巨大。



K:孩子“爱粘人”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之一,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

M:“爱粘人”常常是由于父母离不开孩子。当我们身边有一个比我们更弱小的人的时候,会让我们感到自身的强大。有很多“爱粘人”的孩子是被父母培养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点要明确:“勇气”这个东西永远不是被要求出来的。勇气是一个很天然的东西,当我们觉得很安全的时候,就会有向外探索的勇气。爱粘人这个事 情,如果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到害怕,你去要求他不要害怕的时候,只有一种情况下你会成功,那就是孩子由于太过惧怕你的惩罚,而不得不去面对外面那个 相对不那么可怕的未知。



K:父母的行为是不是比言语的教育更重要?

M:这个是,包括人跟人的交流也是,语言的功能极其有限,也就30%吧,言传身教当然很重要。

K:关于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家长不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种情况你怎么看?

M:我们不要简单否认特长班这件事,而是要看这件事后面的动因是什么。家长让孩子去学习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小孩子在敏感期多多去接触体验,这很好啊。问题 是你为什么让他们去做。有很多父母让孩子上课,他们背后的很多动机是恐惧,对于被比较之后无法生存的恐惧,所以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表现的很粗暴,甚至伤 害亲子之间的感情。

还有,关于早教或者智力开发,有很多父母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学习这个概念理解的太狭隘,认为一个孩子拿着卡片认“苹果”二字是学习,一个孩子抱着苹果玩就不是学习。



K:很多人会吐槽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像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对手,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能算是一种激励吗?

M:关于比较,我也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这个民族资源有限,使得我们大家都貌似很喜欢竞争?总想用比较去激励孩子更上进?这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无形的焦虑,这种“你不比别人好就一定完蛋”的观念,笼罩在很多家庭的氛围当中,实际效果常常是极度伤害感情和家庭关系。



一个母亲,如果她生活中各方面的平衡感都不错的时候,她就不会过多的在孩子身上找成就感,如果她各方面都没自信,都很脆弱,都很难受,就会把这种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采访嘉宾

茉茉宫 原名宫学萍,心理医生


《空姐世界》:李天一屡屡犯案,在殴打案之后又出现在轮奸案之中,就您个人的观察,你觉得李天一是一个什么心理特征的孩子?”

茉茉宫:其实我不太赞成用间接的经验去分析一个人,这是一件挺野蛮的事情,我们其实都不太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事情来探讨一下跟他有 共同之处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回到李天一,每次出事情之后,我们都听不到这个孩子自己的声音,可以看的出他是一个“被阉割”的人,在不能发声的时候,他只能 用行动来表达,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发生了事情,却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这可以看出他母亲的控制感是很强烈的。



《空姐世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这些关键期的教育会影响到他以后的人格发展吗?

茉茉宫:特别笼统的说,婴儿期是基本安全感(的建立阶段),1岁到3岁,是“我”的概念的初步建立,3-6岁的时候,孩子会进入一个比较有规则的世界,通 常一个高度抽象的表达就是,母亲是提供爱和关怀的怀抱,而某种程度上,爸爸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是这个社会规则在这个家庭中的体现,所以这个阶段父亲要有一 种“墙”的姿态,有些家庭可能是单亲,但母亲可以把这两个功能做的都很好,这没有问题。我看这个案子的最大感觉就是他父亲的严重缺席,通常当孩子受到了攻 击,父亲其实是这个家庭的保护者姿态,当李天一出了事之后,他父亲没有出现,我想可能在他生活中很长一段时间他父亲是缺席的。

当一个孩子处于一个向外探索的阶段的时候,所有的界限,所有的限制,是保护,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础,父亲应该做的就是帮孩子建立这样的界限。我们经常说的 “限制即保护”,就是这个意思,被宠溺的孩子通常是安全感非常淡薄的,他永远处在一个未知里,到底哪一步是被赞许的或者被允许的,哪一步是安全的哪一步是 会受到惩罚的,人的一个自然反应,我们只要踏到一个边界,才能确定边界内的安全。这个东西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的,每个人都有。所以我会觉得李天一这个孩 子是一直在寻找生命的边界的状态,父亲是社会规则的象征,如果父亲不管的话,那这个社会规则就会来管教你。



《空姐世界》:虽然李天一的父亲不管,但母亲梦鸽就管的太多了,不止一个溺爱可以形容。

茉茉宫:所以可以看出梦鸽其实需要的是一个婴儿,但是当孩子生下来,我们不能给他完整的自由,孩子随着成长,做决策跟承担结果的范围要逐渐扩大,但是一个 溺爱孩子的母亲,她就会要求这个孩子永远不承担结果,实际上她也是在永远的剥夺孩子做出选择跟承担责任的体验感。如果母亲不停的像对待一个婴儿似的对待一 个孩子,她那个操控度会让这个孩子无法长大,而且她不断的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孩子,你离不了我。



《空姐世界》:有句话说,对孩子的溺爱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茉茉宫:也是一种不信任,或者家长自恋,他需要一个机会体会全能感,



《空姐世界》: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心的啊,可是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的时候,要如何去处理父母这种全方位的爱?

茉茉宫:西方一个教育学家对孩子说的话:“父母是一堵墙,不管是闯过去,绕过去,跳过去, 你总得过去”,这个过程会有一定黏连的痛苦。父母的自恋感是什么呢?当你有一个婴儿的时候,我们能体会到很美好的全能感,比较健康的人,有良性自恋的人会 知道,孩子早晚会长大的,相对来说,一个母亲,如果她生活中各方面的平衡感都不错的时候,她就不会过多的在孩子身上找成就感,如果她各方面都没自信,都很 脆弱,都很难受,就会把这种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脱离一个生活中非常非常黏连的母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培养孩子的愧疚感,再就是在日常培养孩子过程中会故意的不培养他的独立能力,这个溺爱的母亲会在生活中不断的减损孩子的生活 能力,我不太建议孩子过度的跟父母去理论这件事,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东西,孩子要有一个机会去向父母证明“我可以自己做这件事情”,父母也要有一点点的松 动给孩子一个机会,哪怕他暂时做的不够漂亮,不够成功,你让他去做,其实别人帮不了多少,不客气的说,被淹没的孩子有很多。

“作为一个女人,她其实蛮不容易的。她是一个成就动机很高的人,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就,但她可能就更加不计代价一些,相对可以付出的更多。”

《空姐世界》:很多人也会说,李天一在成长的过程中很有才华,但遇到问题的时候又很有攻击性,他这种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他有反社会人格吗?

茉茉宫:攻击性这种行为要分两种,一种是以伤害为目的,另外一种是受到挫败后的一种激发行为,我读到的李天一后者味道会重一点,他的伤害不是目的,他的伤 害是自我维护的一种手段,梦鸽其实也是这样的人,我们设想一下她脑子的世界,这个世界一片黑暗,都是坏人,就我是好人,她的内心很可能有很强列的被攻击的 担心,觉得这个社会充满了被伤害的可能,所以我要保护自己,顺便保护我的孩子。而李天一身上体现出一些冲动型人格的行为特点,但反社会人格不是特别重,反 社会人格一般都很冷静。



《空姐世界》:梦鸽除了这方面对孩子造成了影响,还有那方面的问题呢?

茉茉宫:我首先会觉得他们很苦,当她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得到过多少人真心的祝福,当她在演艺圈以他老公的名义取得一些成果的时候,有多少人是替她鼓掌的,通常我们看到一个坏人的时候,必须要知道她其实受到了很多相应的煎熬和相应的惩罚的。

作为一个女人,她其实蛮不容易的。她是一个成就动机很高的人,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就,但她可能就更加不计代价一些,相对可以付出的更多。又加上她是一个很偏 执的人,她就会很容易把一些事情的价值感弄的很极端,比如把成就的价值标为100,把关系的价值标为0,梦鸽在婚姻中也许把亲密感价值放到很低,那她就会 很黏孩子,这就是我们讲的家庭治疗,通常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是一个缺席的父亲跟一个焦虑的母亲。如果一个女人,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成年人的支持和关心的 话,她会偷偷的找孩子补偿一点。



《空姐世界》: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很多方面的影响,这样看来的话是不是还是家庭的影响最大呢?

茉茉宫:统计学意义上来讲,会认为童年期是最重要的,我个人并非十分赞同,家庭为什么非常重要,是因为这个家庭跟孩子有充分的接触时间,我们身上形成的痕 迹一定是实质跟量的共同作用,家庭的影响重,是因为她有足够的时间作用在孩子身上,但我们不能回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给他正面能量的人。


《空姐世界》:这些星二代、富二代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应该特别注重哪些方面呢?

茉茉宫:通常这些星二代、富二代的父母都有自恋,但在这个时代自恋的人更容易成功,包括病态的自恋。其实这些星二代、富二代的孩子过的都很苦、都很委屈。 就是他们很难把自己的名字留下来,一提他,永远是“xx的儿子”,他们都想做出一些自己的东西,我们年轻的时候也都在追求这些东西,但是这些孩子们的难度 更大。


《空姐世界》:你说他们难度更大,但是反过来说他们有我们没有的平台跟资源呀,还有那些优势,不是更容易成功才对吗?

茉茉宫:这些星二代、富二代肯定会有相对的优势、资源、钱、跟眼界,我觉得眼界很重要,但是他们很难在生活中书写出自己的痕迹,他们的成功会得到更多的质 疑,同样的两个人去创业,一个是普通青年,一个是富二代,都成功之后,有多少人会为那个富二代鼓掌,他们想要获得认可,不管是内心的认可,还是社会层面上 的认可,他们的难度其实是更大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们的父母会非常急迫的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他们。


《空姐世界》:在这场审判中,我们发现很多针对梦鸽或者李天一的批判,完全是一面倒,您觉得群众的这种愤怒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反映了群众一种什么社会心理?

茉茉宫:首要的情绪应该是嫉妒,对他们拥有这种社会资源的嫉妒,中国文化中,一直缺少一种对成功者的尊重,当我们的自尊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会想办法来保 护自己,我们不会承认别人比我用功,比我用心,比我努力,我们会觉得他是通过其他不正规的渠道,当我们用这种眼光去思考别人比我们优越的时候,我们会觉得 舒服一点,但只有看到那些让我们不舒服感到尴尬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才会基于现实做出改变,还有一种事实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群众一方倒的现象应该是两 层的,一层是现实的,一些特权的东西刺痛了我们,还有就是历史文化里的这部分,缺少对成功者的尊重。


《空姐世界》:说到这我想到李开复,他得了癌症还每天还在微博上输出各种积极的价值观,有人就怒了说“他怎么就不能活的跟人似的,我去,我得了癌症,我傻逼了咋办”,你怎么看呢?

茉茉宫:发展心理学里讲,人到中年的时候,会追求一种繁衍感,这个繁衍感也是抽象的,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还剩下什么?最简单是生孩子,还有建筑师 的建筑物,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感觉。李开复就属于现在这个阶段,而两性心理学上讲,男人不停的去追求事业建树,是因为他不会生孩子,而女人通过生孩子代 谢掉了她的生存焦虑。


《空姐世界》:那女性的焦虑跟男性的焦虑是不一样的吗?

茉茉宫:是有一些共通的东西,但有一部分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大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关系中投入的精力更容易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被体现或被传递,而男性代谢焦虑的方式就是不停的工作,或者生殖方面,而大部分的女性的焦虑则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关系中。


《空姐世界》:我看李双江跟梦鸽上节目,或者在媒体上露面都会有种表演感,觉得他们有演戏的感觉。

茉茉宫:人的感觉是互通的,如果你感觉现场他们跟观众的互动是假的,那么在他们眼中观众也是假的,鼓掌也是假的,做演员也好,做明星也好,他们有很多时候 会被当成婴儿照顾,当他们有了被宠溺的感觉后,就会习惯了在很多场合下让别人来感受他们的需要,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所有人的在注视着自己。


《空姐世界》:那你觉得李天一以后还有救吗?

茉茉宫:很难说。生活中我们看见过很多被妈妈搞死的孩子,当然,这个"搞死",是说被母亲剥夺了生命力,变成母亲附庸的意思。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