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

发发牢骚,解解闷,消消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黄奇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

2014.08.09

一季度全国
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近20%,就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放出了问题。银行的趋利行为导致信贷资源错配,一些城市连首套房也贷不到款。引导银行资金合理配置,控制好首付按揭比,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撒手锏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过去50年,全球约有13亿人由农村迁入城市,城镇化率2012年提高到52.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净增5亿,城镇化率2013年达到53.7%,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之所以成为世界性大趋势,是因为城市显著优于农村的三个特征:一是城市的规模扩张产生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使资源配置更趋优化,经济发展更具效率;二是城市规模经济促进集约节约,可以摊薄公共基础设施的高成本,提供比农村价廉质优的公共服务;三是城市的专业化分工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大选择空间,从而使生活更加美好。当然,如果规划建设管理不当,城市也会出现房价高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犯罪率上升等问题,这些都必须通过走新型城镇化路子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发展质量,要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绿色的增长。增长、绿色、包容,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词,也是三大目标。三者同等重要,并行不悖,但增长不会自然实现,绿色不会自动到来,包容性问题也不可能自发解决,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系统管理和改革创新才能达成。

  把握科学规划的基本体系

  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品位,也直接影响城市运行成本和效率。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都应重视规划、懂得规划、抓好规划,全面把握规划的基本体系。

  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北美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都是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我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带动。最近讨论的长江经济带,从规划角度讲,也有一个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大都市连绵带的问题。考察这些城市群或大都市连绵带,一般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率在70%以上;二是大中小城市规模协调,相邻等级城市人口比例大多在1:5以内,最高不超过1:10;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各城市之间交通便捷、信讯畅通;四是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产业优势互补。我们推进城镇化,应当以构建城市群为目标,积极培育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城镇体系,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功能互补。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集聚区。任何大城市,都有居住、商务、产业、教科文卫、基础设施和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集聚区,在布局上应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按照“大联通、小分布”原则,实行“多中心、组团式”策略。每个组团内部,都配建上述功能设施,但要分类布局、相对集聚、互相配套;各个相对独立的组团之间,依靠自然山水体系和城市绿化带合理分隔,并通过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等互联互通。这种板块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最优的现代化大都市,能够有效疏导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规划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一是承载区域枢纽功能的大交通,包括铁路、机场、港口通道等,这是城镇群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的基础要件。二是承载城市群各城市之间连通功能的交通,如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等,是城镇群的动脉血管。三是承载市民日常出行功能的城市内部交通,要通过城市道路、地铁轨道及公交站场建设,确保城市平均车速达到30公里每小时,高峰时段不低于15公里每小时。四是承载各种交通方式衔接过渡的换乘枢纽。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区域地位,对助推城镇化极其重要。

  精心做好五种规划。一是城乡总规,这是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一经确定,要管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二是控制性详规,涉及建设区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和道路、管线、建筑等布局结构,是城市建设的路线图。三是重点区块的形态规划,应高低结合、疏密有致,尤其要注意保护天际线、楼际线、水际线,彰显城市轮廓之美。四是地标性建筑设计,包括色彩搭配、建筑风格,应与周边协调统一、和谐有序。五是各类专业规划,包括“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等,应相互匹配、结构完善。上述五种规划的覆盖面和整体质量,决定着城市的未来面貌,一定要精心谋划。

  城市管理者要心中有“数”。领导干部应掌握一些宏观的、战略性的城市规划数据,在决策时体现出经济学逻辑。比如建成区面积,国际惯例是,城市人均占用100平方米左右,包括住房、工厂、交通、商业、公共服务等用地。100万人口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大体就是100平方公里,低了就会拥挤,高了就是浪费。住房建设方面,发达国家人均住房面积一般在30~40平方米。我国人多地少,人均30平方米比较合理。这样算来,1000万人口的城市建3亿平方米住房就可以了,再多就可能出现泡沫。商业设施方面,每2万元的商业零售额可配置1平方米的商铺,每2万元GDP可配置1平方米写字楼。垃圾、污水设施方面,每人每天约产生1公斤垃圾,综合用水0.3吨并产生0.25吨污水,相关基础设施应按此配建。总之,规划是控制总量的学问,要求总量平衡、动态调整,只有明了这些参数,规划时才能收放有度。

  转动好投融资这个杠杆

  城镇化建设是相当“吃钱”的事业。有专家匡算,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至少会新增5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按照政府财政管理要求,预算内用于保民生、保运转的保障类资金应收支相抵,不能搞“赤字财政”,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一个项目大都是三五年建好,三五十年使用,只能投资一步到位、资金逐年偿还、重在远期平衡。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可以负债的,全球皆然。实际操作中,城建资金往往依托于政府信用,获取长周期、低利息的融资。国际上通常以发行市政债券来解决,我国地方政府过去不能发债,主要是通过投融资平台融资,但相当部分是短期的、高利息的融资方式,由此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推行PPP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PPP模式其实并非新生事物。它起源于英国,是对公共私营合作融资机制的总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领域不乏此类实践,BTBOTBTOBOOTOO都是PPP原则下的案例。但这些融资为何大多沦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呢?要害在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没有建起来。利益共享,就是让参与各方都能赢利,但无暴利;风险共担,就是不要把所有风险都集中于一方。而过去我们的BTBOT等,往往陷入风险政府独担、利益企业独享的泥潭。比如BOT,原本是投资自主、盈亏自担,但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约定20年固定回报16%,这就变成了高利贷。由此看,尽管PPP模式是一个“天使”,但用得不好也会变“魔鬼”。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价格。比如地铁,纽约票价折合人民币10元一张,伦敦、巴黎票价折合人民币15元一张,当然可以平衡,企业也愿意做。我国大陆地铁2元一张,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票价也不涨,这种赔本买卖,哪个社会资本敢来做?所以,推广PPP模式,必须明晰具体操作的边界条件,我认为应注意区分五种类型:一是靠市场价格可以实现平衡的,就放手去做。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定价较合理,企业都抢着干。二是靠现有价格平衡不了,但通过调整可以平衡的,应适时启动价格改革。比如水价调整后,自来水厂就能搞PPP融资。三是考虑到公共服务性质和民生保障需要难以调价的,要靠政府采购、明确财政补贴额度,为PPP创造条件。四是可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平衡的,比如香港地铁票价7港元一张,本身难以平衡,但他们通过加盖1000多万平方米物业,就实现了平衡。五是存在暴利的领域,比如土地一级开发会大幅提高地价,要搞PPP,就必须设定开发商利润上限,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总之,只有公共服务定价机制改革到位了,PPP融资模式等配套改革才能快速跟进。

  规范并加强土地管理,管好用好土地出让金。通过发行市政债、推广PPP融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但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平衡,还需要做好土地批租这篇大文章。西方国家土地私有,搞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增值也归私有,但政府要征收高额的土地增值税。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土地批租既要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又要避免灰色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随着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配套,土地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值。但这些增值收益,是城市规划、征地动迁、“七通一平”、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形成的,不能让开发商独享,必须通过政府土地储备和开发管理,拿来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一般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70%~80%的建设资金,可以由此实现平衡。当然,如果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唯利是图“炒地皮”,也会破坏投资环境,增加工商企业运行成本,是不可持续的短视行为,需要加以约束和调整。

  发挥好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搞PPP融资谈判,与外资、民资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与政府机构直接混合,而应由政府委托的法人介入。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关键是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合理控制平台数量和规模。原则上,500亿~1000亿元的投资,就需要一个专业平台来管理。规模太小,没有规模经济;太大,管理不易到位。二是规范资本金注入来源,包括国债投入、城市规费、储备土地、存量资产、政府相关财政投入等。三是平台运营要抓好“三个平衡”,即资产与负债平衡,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50%~60%;现金流平衡,每年承担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贷款本息,与各种投入的现金流要平衡;投入与产出、投入与资金来源要平衡,不管是完全市场化还是靠政府补贴,都要算好账。四是风险防范方面坚持“三个不”:政府财政不担保,投融资平台靠自身实力去市场融资;平台之间互不担保,避免债务连锁反应;各类投资集团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中央和市里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五是平台公司完成使命后要谋求转型发展。近十年,重庆“八大投”承建了2000公里铁路、3000公里高速公路和1万公里高等级公路,以及大量水利、环境、桥梁隧道和地铁轨道工程,累计投资6000多亿元。其中,国债、各类专项资金等平衡掉一部分,通过土地管理和开发平衡了2000多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债务不到3000亿元。目前,“八大投”还有20万亩国有储备土地,还能通过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和高速公路收费等平衡债务,整体信用良好。

  管好用足城市土地资源

  我国人多地少,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又要努力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城市用地矛盾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土地收入一般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1/3,是地方政府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和平衡城建资金的主要“钱口袋”。因此,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节约集约用好每一寸土地,管好用足每一笔土地增值收益。

  加强土地管理,应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坚持深度规划后出让,开发地块尽量做到控制性详规、形态规划、专业规划全覆盖,这能使土地出让价格提高30%,最多可达一倍以上。二是坚持生地变熟地后出让。由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动拆迁,土地整治好后再出让,不仅能保障依法拆迁、公平补偿,确保各方利益,还能大幅提高土地资产价值。三是坚持招拍挂出让。这是国家三令五申的要求,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既能预防腐败,又可避免协议出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坚持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对久划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土地,必须依法收回,挽回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五是坚持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储备是国务院的明确要求。建立土地资源配置“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良性机制,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也能防止公共资源增值收益流失。

  具体到土地储备环节,也有五条原则:一是一步到位储备,细水长流使用。土地储备是有技巧的,必须在城市起飞阶段一次性完成,然后细水长流。重庆2002年一次性储备了主城40多万亩土地,之后20年内每年只开发5%,即2万亩左右。二是储备权集中,储备收益各级政府共享。相对集中储备权,有利于土地整体开发利用,但土地储备不应改变公共财政收入分配比例,收益应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分配。目前重庆市区两级分配比例为50:50。三是储备地使用兼顾公益事业和商业开发,大体对半开。重庆已用的约20万亩储备地中,近10万亩用于公租房、大学城、铁路、机场等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搞房地产开发的9万多亩,收益用于整个20万亩的征地动迁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做好两个循环。第一个循环,即土地储备手续办完后,成为有价资产,通过银行抵押融资,搞征地动迁和“七通一平”,生地变熟地;第二个循环,是“七通一平”后,及时完善规划并分批招拍挂出让,回笼资金用于清偿贷款,抵扣一级开发的成本后,增值部分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滚动开发或其他片区建设。两个循环正常滚动,不会诱发泡沫和债务危机。五是严格设置风险“隔离墙”,即做到“大对应、小对口”。大对应,就是做到土地收入与城建资金需求长期总体平衡;小对口,就是当期单个地块开发与一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时间对应、资金平衡,“一个萝卜一个坑”,确保微观平衡、风险可控,以免形成糊涂账。

  打好房地产调控组合拳

  房地产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和关键环节,与国计民生强相关,既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影响社会心态、事关社会稳定,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稳妥的调控。

  由于房地产具有商品、不动产、资本品、金融品、民生品等多重属性,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更多采取市场调控办法,打好组合拳。一是实施供需调控。房地产价格受供求规律影响,调控中既要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控制开发总量,也要按房地产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比例调节流量,确保供需基本平衡。二是实施地价调控。原则上,要把楼面地价控制在当期房价的1/3左右。如果地价过快上涨,就要调整供地力度和节奏,避免地价抬高房价。三是实施税收调控,关键是增加持有环节成本。近年来,重庆在中央支持下开展房产税试点,收到了调节房价、减少空关、改善房产结构、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四重功效。20102013年全国房价上涨50%,重庆仅涨了20%,高档住宅成交面积占比也由试点前的9.2%降到了2.8%。四是实施按揭调控,就是在零首付与零按揭之间选择一个合理比例。零首付,容易造成泡沫,诱发危机;零按揭则会窒息市场。重庆这几年的做法是,针对不同住房需求,首套房首付三成,二套房首付六成,三套及以上零按揭,实践证明是合理的。今年一季度,全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近20%,实际上就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放出了问题。目前,住房按揭贷款利息7%~9%,且都是5~15年的长周期贷款。而企业通过股份制银行表外融资成本为8%~9%,这些银行靠理财业务变相发放贷款,往往又将企业贷款利息抬高到12%~13%,还多是一两年的短期融资。银行的趋利行为导致信贷资源错配,进而造成个人住房贷款难,一些城市连首套房也贷不到款。因此,引导银行资金合理配置,控制好首付按揭比,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撒手锏。五是实施双轨调控。不管房地产怎么调控,总有20%~30%的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必须由政府托底保障。其中,通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安置,能覆盖10%左右的城市人口;建设公租房,覆盖面大体是20%左右。这些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就更有保障,房地产市场也会健康平稳。

  在公租房推进过程中,我认为要把握好五点:一是明确保障对象,主要针对进城农民工、新生代大中专毕业生和城市原住民中的住房困难家庭。二是优化规划布局。公租房项目要与城市大型聚居区的商业楼盘有机“混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避免贫富隔离,促进社会和谐共融。三是坚持“三个同步”,做到公租房竣工、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管理机构服务到位基本同步,确保群众安居。四是堵住两个“黑洞”。承租户不得转租当“二房东”,不能利用低房租去赚高房租;租满一定期限后可购买有限产权,今后想转让,要么卖给公租房管理机构,要么按共有产权的商品房出售,从制度上防止无休止修建和利益输送的“黑洞”。五是强化投融资平衡,可通过出售配套商业设施和一部分公租房偿还贷款本金,形成良性循环。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实质是农民融入城市的过程。我国有2.6亿农民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让他们扎根城市,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能够达到扩大消费、带动农民增收、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等多重功效,由此带来的稳定劳动力还能推迟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因此,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牛鼻子,必须抓紧抓好。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应注意把握五项原则。一是明确对象。以在城镇稳定就业并有固定住所的农民工为主。二是保障到位。农民工转户后,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三是农村权益自主处置。农民工转户之初,在城市立足未稳,从保护其权益出发,应尊重其意愿,允许其保留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并在制度设计上提供保留、流转、退出等多种选择。四是合理分布。通过科学设置落户条件,引导转户居民在大城市、区县城和小城镇按4:3:3的比例梯次分布,既避免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也防止小城镇就业和社会管理不堪重负。五是建立政府、企业、社会长周期共担成本机制。农民工转户人均成本10万多元,我国2亿多农民工转户需近30万亿元资金,看似难以承受。实际上,改革成本并非由政府独担,企业补足社保缺口要占40%,转户居民会自担30%,需要政府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仅占30%。同时,农民转户及相应的成本支出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分摊到每年的成本完全可以承受。

  2010年重庆启动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以来,累计转户380多万人,并未增加城市负担,反而成了独特的竞争力。近年来,重庆每年一季度进出口往往猛增70%~80%,之后增速回调到30%~40%。调查才发现,沿海农民工有个“九三现象”,即每年只工作9个月,春节前后3个月返乡。沿海企业年底只得停工,节后工人往往又流失一半,对生产力是很大的破坏。重庆380多万农民工转户后,春节七天假、节后照常上班。沿海企业为了保订单、降成本,春节前后纷纷把订单拿到重庆,其中一半订单最终留了下来。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也成了重庆改善投资环境的撒手锏。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增长、绿色、包容”三大目标,除了上述五个关键环节外,还需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开放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制度等,这些都是深水区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更需要善做善成的智慧和理路。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思维,健全体制机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基出力。

 


黄奇帆:在全市金融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5.02.15
刚刚过去的2014年,重庆经济有六七个 主要指标都处在全国前列。比如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工业利润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商业零售增长率;还包括一些专业领域的指标,比如机场旅客 吞吐量的增长率,汽车生产量的增长率,笔记本电脑的增长率,等等。这些重要指标,支撑了重庆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向好的发展,符合国家提出的追求效益、追求质 量、调优结构的要求。  

取得这样的成绩,金融战线功不可没,实属难能可 贵,值得倍加珍惜。去年,重庆金融工作成效显著,新增了5600多亿的社会融资,占到全国15万亿新增融资额的1/30。作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0、 人口也占全国1/40的重庆,金融资金的供应能力达到1/30,对重庆经济强劲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与此同时,重庆的不良资产率大体上只有全国平均水 平的1/3,不管是银行业、信托业、小贷担保业、网络金融业,各种门类的金融机构,重庆都是全国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方之一。这说明重庆金融是健康的,良性 的。  

今天,我从三个角度谈一些看法:一是关于金融的 定位。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结构调整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国家的战略方针服务。二是关于金融防风险。金融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金融服务的对 象,也就是产业发展要防风险,金融自身也要防风险,还要防范非金融的各种社会活动冲击金融业的风险。三是重庆未来几年金融行业的发展目标,要建设长江上游 金融中心,建设内陆的国际化金融中心。  

一、关于金融的定位  

首先,说说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一是为有钱 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 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就是服务业。  

具体来讲,第一个特点,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 融资。银行是干什么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钱存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钱,银行就是在之间起着桥梁,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保险是干什么的?保险实际上 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有余钱买了保险,发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发事件的时候拿来救急,这个过程是人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平衡,当这笔钱放在保险公司,又可 以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风险投资买股票,取得回报,不管是赚的企业利润分配,还是股价差价,总之是为有钱人理财的一 个桥梁。租赁也一样,一个企业没钱一次性投资10亿,就要借债,如果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日常的租赁费用,那么投资资本和资金就转化为租赁 公司的资金,而企业不出这笔钱,摊入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增加以后,少交一点所得税,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效益。这也一样起到为需要钱的人融资的作用。在座的 都是金融业专家、ld,都明白这个金融的定位。我们有十几个金融品种,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还是间接的金融系统商业银行或者非银 行金融系统,都是各种理财方式、中介方式,本质上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金融的第二个本质,是信用、杠杆、风险。首先是 信用。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的生命线,一种体现在是金融企业本身的生命线,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一种体现在 与金融机构借钱的企业也要有信用;还有一种体现在老百姓在你这儿存款、投资的过程中,各种中介服务类的企业当然也要有信用。信用从哪儿来呢?对非金融企业 来说,你跟金融单位融资,没有信用就无法融资,任何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说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资都是胡扯,离开金融本源的任何理 论都是不成立的,这个本源就是两个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的信用在哪儿呢?第一,企业要有现金流,你向银行借1亿,银行就要审核这个企 业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现金流怎么样,现金流比利润还重要,哪怕利润很高,如果某一个月资金链断了,把你弄得崩盘了,后边哪怕有暴利,你已经死了,也 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的第一个信用就是分析财务报表里的现金流。第二,要讲企业的利润,我们说一年有1亿利润,10倍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可 以值10亿,增长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还有人愿意买,是买它的未来,因为利润增长很快,买了以后,过三年、五年,高增长率会把这个市盈率从30倍又 降到10倍,我买的股票就赚钱了,总之和回报率有关。第三,和抵押物有关,如果回报率、现金流不大讲得清,但这个企业很重要,担保公司愿意为他担保,或者 某个第三方企业帮他担保,担保物是充实的,银行当然可以照贷无误,如果万一企业不行,担保公司、第三方企业赔,只要这个事铁板钉钉,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 信用。第四,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企业的经理是一个世界有名、中国有名、区域有名的非常实诚的优秀企业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机,遇上特殊困难,暂时遇到困 难,凭他个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帮忙。另外企业的品牌等一些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值的。  

这些都是一些金融学的常识,但人们往往不按常识 做事。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不管怎么分析,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 信用物,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几千万借出去?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说什么呢?如果直接了解企业这些相关数据当然最好,如果用大数据,网络的 方法间接地、确切地了解企业的这些数据,也是一样的效果。但是,如果说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需要有资本回报,不需要有现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担保物,也不需 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数据就是赌博。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也别信。金融的衍生工具 也一样,有许多许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么衍生工具,总是能看到信用几个基本特征的痕迹,如果全部抛弃了,还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国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次贷产品本来是房地产商卖房子,不需要抵押物,零首付,不受制约,房价就会涨,涨了大家都赚钱。一旦这样的房子坏账,没有 抵押物,全是银行背账,银行风险就大了,但银行不是想办法把次贷变成正常贷款,从抵押物上做文章,而是把这个次贷卖到股票市场,变成了CDS债券,这个 CDS债券杠杆比到了140,雷曼兄弟公司40亿美元购买了1600亿美元的CDS。如果这个债券涨10%,他就赚400%40亿美元变成160亿美 元,如果跌10%,就立马崩盘了。总之,考核数据分析或者品种转换的根由,就是信用物。没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伪金融,在重庆决不让它发展,这是 常识。  

第二个就是杠杆。金融的特点就是杠杆,没有杠杆 就没有金融。为什么要信用?因为信用是杠杆的基础,你有信用,我才杠杆,如果什么事都是11的,我拿100块给你,你就我给100块的货物,大家一手交 钱,一手交货,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银行的存贷比,就是一种杠杆比例。有10亿注册资本,可以搞100亿贷款,资本充足 率110,也是个杠杆比。租赁公司如果有50亿资本,可以搞500亿租赁,也是110的杠杆。搞期货一般是120的杠杆,5块钱的资金可以做100 块钱的投资,如果做远期交易,15的杠杆,100块钱的交易付20%,半年以后货物到了再付剩余的,这中间也有个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场搞融资 融券,也是个杠杆比,你有100万的股票,跟证券公司可以融资也罢,融券也罢,借给你一定比例的透支,总之没有比例就没有金融。虽然这也是金融课堂的 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风险都是背离了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这些基本原理要当真经来念,不管是行长还是科员,这个真经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 有的金融风险都是杠杆比过高造成的,没有杠杆比就没有金融,但杠杆比过高就产生风险。刚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 个叠加词,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级杠杆13,二级杠杆再来一个13,整体系统叠加就变 19,如果有三级、四级就更上去了,每一级都在策划杠杆比,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比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础 的、可靠的、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们说过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坏账、一切风险、一切 金融危机的来源,坏账是讲具体的一个企业,风险是这个系统体系发生的事,危机就是延伸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事。所有的这些,都和杠杆比、 和风险没控制好有关系。解决金融危机的全部办法也就是三个字:“去杠杆”,不管是国家级的去杠杆,还是某个行业的去杠杆,还是某个企业的去杠杆,实质就这 么简单。  

这是金融的第二个本质,风险、杠杆和信用。这三件事是互动的,信用高的风险当然就低,杠杆比一般也不会太高;杠杆比高的信用就会降低,风险也就比较高。金融专家、企业的创新都是围绕这三件事在运转,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第三个本质,金融的要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记得 邓小平老人家当年视察浦东,也就是1991114号,大年初四,他说了一句话:“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 活。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从上海搞起。”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金融和各个行业的关系, 一招棋活全盘皆活,是个中心。二是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以后也要这么搞,当时金融是管制的,贸易项下也不能自由兑换,老人家已经想到以后贸易项下自由 兑换,今后要这么干。三是,当时人们认为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谈。老人家说中国的金融要从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是怎么形成的? 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中心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异化为一个卡拉OK、自拉自唱、虚无缥渺的东西。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过程中,围绕着实体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中心。对此,w*s同志在当国务院副zl时曾说过,“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这两句话应该 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讲这段话,是让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个要义。你哪怕成了大银行的老总,这段话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每当我们发生任何金融风险,无 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一个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一个P2P跑路的时候,你都可以从这三个特征值里找到问题的本源。第三,要支持实体经济、工商企业特别是“三 农”、小微企业发展。去年国务院专门发了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实体经济的文件,国务院督查组还专门来重庆进行了督查。总体看,督查组认为重庆 按照国务院要求做得比较到位。  

第四,要为调结构服务。“6+1”支柱产业要升 级换代。电子信息产业几年时间做到了2亿台件的终端产品,生产量已经是全国之最。汽车去年生产了262万辆,也实现了全国排名第一。这些支柱产业升级换代 的资金融通当然应该支持。重庆的支柱产业发展,我们是按照三种集群的理念来推进:第一种是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关联企业,整机厂、零部件厂、原材料厂一 体化形成集群;第二种是同类型产品、同类型企业扎堆运作;第三种是生产******业和制造业企业形成集群互动。这三种集群背后体现的支柱产业,融通要给 予支持。  

第五,凡是有利于重庆产业创新的,不管是工业创 新,还是服务业创新,应多予以支持。我们现在讲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纳米新材料这五大类和现代信息活动有关, 还有五大类包括页岩气、综合化工材料、新能源汽车、环保产业、生物医药。这十个方面去年是600多亿产值,今年预计1500亿,可以翻番的,我们希望五六 年以后到1万亿。这不叫浪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液晶面板,去年京东方330亿投下去,今年半年多时间可以做200亿产值,明年就是四五百亿。服务 业领域,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类型的企业,或者是平行贸易、保税商品展示销售,实际上是欧洲等国外商品重庆卖,打破原来的商业进货渠道,通过 保税区实行平行贸易,使得价格比国内的专卖店便宜,这是个创新,里边有许多企业是新冒出来的,也需要融资。  

二、金融业要防范好三类风险  

金融业防风险,最重要的是三个风险:第一个,是 非金融的产业出毛病、产能过剩,但和金融系统有借贷关系,坏账冲击金融机构。第二个,是金融系统自身出毛病,自己不谨慎、行为不端或者经营有误造成了危 机。第三个,既不是实体经济也不是金融系统出问题,而是社会上的地下钱庄、高利贷、乱集资冲击了经济,连带金融系统陪葬。这三类风险,都是政府、社会和各 类金融机构要防范的。  

第一类是产能过剩。市场经济天然会创造产能过 剩,因为市场经济中利润高的行业,大家会模仿跟进,供求平衡以后还会有惯性,就会产生过剩。过剩不可怕,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就是淘汰过剩的动力,良性的过 剩是10%15%,市场经济中每年有10%15%企业发生倒闭,是优秀企业把差的企业挤掉了,别大惊小怪,这很正常。但只要过剩超过30%,全社会利 润归零,到了40%几乎不会有企业能盈利。再优秀的企业也会跟着赔本,就会产生系统性风险。这是市场经济铁的法则。我经常听到有企业家说,即使有30%的 过剩,只要我资本实力强、技术好、有经营能力,就有办法让这30%的过剩转给别的企业,自己能100%畅销,甚至还能提价,抱有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思 想,最终是会惨亏的。  

工业领域,钢铁就是这样,现在10亿吨的产能, 需求只有6亿多吨,产能过剩50%,所以全行业亏损。水泥、风力发电、光伏电池、有色金属、电解铝、氧化铝等十几个工业品也都过剩了。重庆2013年工业 利润增长42%,去年又涨35%,效益比较好,固然有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因素,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产生过剩。全国钢铁十年前1亿吨,现在10亿吨,重庆 这十年没有增加1吨钢铁产能,还是600万吨。煤炭,十年前全国18亿吨,现在涨到40多亿吨,实际生产的有30多亿吨,重庆还是4000万吨没增加。如 果在这些领域有产能过剩,就会产生大量亏损,抵消掉现在的许多利润。所以,按党zy、国务院的调控方针老老实实、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干,超前谋划不会吃 亏。大家一定要相信经济规律,要有理性思维。  

城市发展也有产能过剩。土地供应上,一个地方每 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一般应该容纳1万人,100平方公里就是100万人,这样产城融合就比较繁荣。但如果一个地方只有50万人,土地开发了100平方公 里,这城市不管造得多么繁华,晚上一定是空城、鬼城、死城,这就是过剩。所以,这十多年,我们始终坚持每平方公里1万人这一条基本规律。工业园区发展也有 一个经验标准,每平方公里要有100亿产值,有1000亿产值就10平方公里,3000亿产值就30平方公里,不能拿30平方公里搞了500亿产值,那是 糟蹋土地。这种过剩的不景气会像瘟疫,让所有来考察的企业吓得落荒而逃,最终害人害己,决不允许这么干。  

城市发展中,有六个类型要防止过剩。一是住宅。 人均40平方米足矣。如果城市未来最终人口在1000万,住宅需要4亿平米,多了就过剩。有的地方人均80平米,肯定是泡沫一堆。二是写字楼。一个基本的 经验,差不多2GDP1平米。搞多了写字楼,最后不会有人办公。三是商铺。大体上,大都市2万零售额需要1平米商铺,区县城级差地租低,1万零售额1平 米商铺。如果5000亿零售额,有1亿平米的商铺,供过于求,毛利付房租都不够,一定赔本。四是贸易市场。各个省模仿浙江义乌搞几个不是不可以,但义乌全 国就一个,如果每个县都想搞一个小义乌,一搞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平米,肯定门可罗雀。五是会展中心。一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有几十万平米会展中心是合理的,但 是如果地市州和区县城搞几十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那肯定会过剩,有的地方一搞还搞几个,每个都十几二十万平米,不可能有那么多展场来配置。六是城市综合 体。如果一个城市建20个综合体,每个区县里都建两三个,一个区县才十几万人,哪有那么多消费?肯定也会产生泡沫。房地产资金消耗量大,一旦过剩,坏账都 是金融系统的。有时候银行怕房地产商翘辫子,为了规避风险,把本来应该再贷给房地产商的钱收走不还,房地产商只能转向高利贷,很快就会翘辫子,这种击鼓传 花也会造成不稳定。  

总之,对于金融系统来说,对产能过剩不能被动应 付,应该有三种角度预测。第一是政府和研究机构,应该对这个地区的产能有客观的、理性的预测,提示和预警各类企业不要卷到过剩产业中去,然后拿出一些政策 措施,有效地遏止过剩产能的蔓延。二是企业,该审时度势地分析自己所处的行业是过剩还是不过剩,过剩了就别一根筋地往里挤,要转向别的行业调整结构,别飞 蛾扑火,珍惜自己的发展成果。政府只能算是第三方指导,企业可是实打实地把自己的血本赔光了,不划算。三是银行,不管是有政府指导,还是有企业预防,银行 作为资金提供者,都应该有行业分析,要像投资银行分析股市、IPO上市企业尽职调查那样。如果银行都分析不了产能状况,那就是书呆子。金融为实体经济服 务,你的服务对象搞不清,那还搞什么金融服务啊?这是第一类防风险,就是产能过剩怎么防,实际上就是“政府预测性指导、企业自身加强防范、银行给予帮 助”。第二类是金融机构自身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本质上就是信用、杠杆、风险没控制好。杠杆比太高,最终就导致金融风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 后,“两房”按揭贷款从零首付变成了零按揭,由于两年零按揭,美国房地产走下坡路了。所以,奥巴马向美国国会报告,说零首付是次贷的原因,零按揭又把房产 商憋死,能不能首付50%,还有50%按揭,2011年美国国会同意了。这几年,美国房地产又有所复苏,这就是杠杆比的合理利用。  

目前,金融系统内在滋生的风险,本质上是杠杆比 过度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几个:一是整个信用风险继续上升,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益下降,杠杆程度上升。以前,一般一个地方GDP增长1块钱,要新增3块钱左 右的融资。去年,全国GDP每增长1块钱,新增融资在3块多,还比较合理。但有的地方高达5块、6块、7块,就是说新增融资1000亿,GDP只增长两三 百亿,这个杠杆比肯定有毛病。重庆还好,新增了2000多亿GDP,新增融资量5600亿,杠杆比是2.8块钱左右。二是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风险集中暴 露。去年以来,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暴露、贷款积压,导致M2M1整个资金周转速度都放缓,除120万亿的M2M1接近40万亿,这是真正的资金,M1 周转慢,比重就越来越大。三是地方政府债务清理带来的金融风险。对银行而言,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的过程,会涉及金融系统各种各样的转账,杠杆比也是不一样 的。在企业间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发的债券,这是直接融资,比较清晰。这两种之外的债务,就是非标债务,其实是一笔糊涂账,包括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贷 款、存兑汇票、信用证、应收帐款、社会凭证以及再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虽然股权不是债务,但是过几年连本带息的固定回报收回,其实最终还是债务。还有, 近一两年各种非标业务虽然形式翻新,但本质没变,比如银行将自有资金放贷、理财资金投资非标,最后变成银行存款,就稀里糊涂规避了监管,这个过程中金融杠 杆比提高了,特别是非标准债务领域风险控制的流程内审不规范了。金融企业去杠杆、实体经济去杠杆,本质上是由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直接金融系统一起操 作。操作过程中,杠杆比高了,风险大了,但是利润利益的确多,不出风险侥幸赚暴利也是可能的,但人一有侥幸思想,就会不可控制地陷入进去,最后出事就在这 个地方,我们要特别当心。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系统是最好的预测师,理应站出来提醒纠偏。  

第三类风险,既不是来自企业,也不是来自金融单 位,完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造成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种就是高息揽储乱集资,这种高息揽储不是小贷公司等经过“一行三会”允许的、有规范要 求、有杠杆比调控要求的,而是社会上的一种瞎搞,后果不比杀人放火轻。政府以及公安、“一行三会”都要高度重视这个事。一旦在哪个区县发生,成千上万的老 百姓卷进去,最后找不到事主就找政府。第二种就是民间的“老鼠会”、传销活动。第三种是民间的典当行、地下钱庄,高利贷公司。第四种就是不规范的P2P。 今天《中国证券报》上的信息指出,P2P“类银行”模式遭疑了,从主要做小微贷款转为大额贷款项目,并开始大量起用银行从业人员,在风控手段上也逐步向银 行靠拢。由于这种业务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控制手段,所以就在上个月,全国的P2P问题平台达到69家,月发生率为3.9%。所以大家别以为P2P是创新,如 果没有规范,宁可不创新。本人虽然很多事情都比较开放,但是在风险防控上属于保守型。20134月份,市工商局一个简报说沿海有三个P2P公司到重庆注 册,当作新型金融机构落户重庆,作为成绩报给我。我看后,觉得这件事有很大风险,专门批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重庆在P2P公司有关政策没有规范之前,一个 都不许注册,别跟风就是雨,如果创新带来巨大的风险就要小心,这不叫创新,而是绝对的冒险,是不懂金融的本质。  

政府作出明确规定以后,工商局最近做了一个很 好的事,建立了五条防范风险的措施,非常到位,是真正动脑筋了。第一条,建立注册登记预警机制,实施投资资格限制措施。在工商登记注册系统中开发建设分析 监控软件,通过系统识别与警示提醒,对同一个主体投资企业数量过多、某地投资者集中投资一个行业、某行业数量增长过快等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和提示,加强事中 事后监管的针对性,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第二条,加强网络情报监测力度,及时将涉嫌违法信息移送相关部门。依托工商情报信息工作平台,建立搜索非法金融活 动数据模型,对全市网站、论坛、博客、微博进行24小时搜索监测,抓取分析网络上与非法金融活动相关的情报信息。第三条,主动开展拉网式清理整顿,及时发 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对全市以个人名义开办的投资及投资咨询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外地人员在我市开办的,由各区县工商监管干部逐户上门排查并登记造册。建立 排查台账销号制度。第四条,强化投资咨询类广告监管,及时清查取缔违法广告。对出现“无风险”、“高回报率”等内容的广告一律依法取缔。第五条,实施面对 面行政指导,督促企业诚信自律。今天我很大篇幅讲这个,就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要通过日常管理把好前道关,抓好预防体系,不要事后诸葛亮,几百万、几千万都 被卷走了,再来处理就晚了。 三、重庆金融业发展的目标  

重庆市委、市政府考虑金融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市 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2017年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到2020年,我们希望不仅是国内的一个区域金融中心,也是一个和国际经贸交往有关联的金融中 心。2020年以后,要跨越两个台阶:一个是建成国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一个是国际国内都能够形成的一个区域中心。中心总有一些定性、定量的指标,大体上 考虑了以下八个。  

一是金融机构众多。机构很少,规模很小,与金融中心不匹配。整个重庆有1200多个金融机构,去年增加了200个。目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各种品种的外资金融机构200多家、中西部第一,其中外资银行有17家,也是中西部第一,这方面的量还要继续增加。  

二是金融规模增大。比如银行贷款余额去年过了2 万亿,现在银行贷款和GDP比例是1.81。一般来讲,金融中心的银行贷款余额和GDP的比例至少21,像上海银行贷款余额和上海市GDP的比例差不 多21,北京也差不多21,一般各省的银行贷款余额和GDP比例是11,再落后一点的地方,往往GDP100亿,银行贷款余额只有50亿,他的钱都 被别的地方用了,地方越穷,钱越到外边去。重庆目前有一定的领先作用,但这个量还会继续发展,银行贷款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到2017年可能变成 21,甚至还高些。这时候,不是说银行贷款都用在重庆,重庆企业会在重庆借钱用到西南地区,形成金融辐射。同时,一般来讲,贷款多的地方存款一定多,届 时存款可能和GDP31。重庆这么一点GDP哪来那么多存款?就是将其他地方的存款拉过来。这个指标反映了金融的集聚和辐射力。  

三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 2013年重庆是8.4%,去年是8.6%,我们希望继续增长,到2017年达到9%以上,202010%以上。上海因为有证券交易所,金融GDP占比 达到12%。北京有各大金融机构总部,金融GDP占比也高些,达到14%左右。重庆没有这些条件,自身金融体系发展如果能到10%,将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四是服务功能齐全。应该尽可能地“全牌照”。所 谓“全牌照”,就是“一行三会”有的各种机构牌照,我们都争取。比如,国家规定证券公司可以有10块牌照,西南证券就应该争取10块。如果一个商业银行除 了放贷以外,还可以搞银行租赁,我们就争取租赁牌照。去年我们已经增加了12块牌照,批准了8个金融机构。这十年,每年初我都会认真看“一行三会”的年度 报告,主要看增加了什么新的改革创新,它们的改革创新都表现为牌照。实际上,每年“一行三会”都会推出三四种崭新的金融牌照。对地方政府来说,将牌照争取 到手,让用牌照的企业运转起来,这就是地方政府金融改革的要义所在。因为任何一种牌照的功能发挥,就是一种创新,就是人才和智慧的密集型改革。所以,你不 要在审批上自己搞什么游戏规则,而是下最大功夫地争取牌照。去年,我们年初看了“一行三会”的报告,算了一下有12块可以拿。功夫不负有心人,各个部门一 起努力,去年真是搞了12块,今年当然还会有一些新的。比如信用卡,WTO规定,20158月前,中国信用卡机构要对国际信用卡公司开放。从2000年 签WTO协议至今15年了,中国信用卡公司就是银联一家垄断,还没有新的机构。今年8月份外资要进来,假如国家开放三块,本来银联在上海,北京搞一块、广 东搞一块,重庆在西部嘛,是不是应该搞一个,找个外资公司合资。国家有的牌照重庆基本都有,那重庆就是全方位、全功能的金融中心。  

五是宏观社会融资结构优化。融资上,今后银行保 持在45%,直接融资经过今后几年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发展、各种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定向增发的发展,比例可以扩大到35%,非银行金融机构控制在 20%,形成453520的结构。我相信,那时重庆的融资体系会更加健康。各个门类的不良率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在全国相对较低。  

六是国民经济资产证券化率争取达到100%。这 个指标,就是股票市值与GDP之比,去年为43%,比上年涨了9个百分点。当然,这和股市从2000多点变3000多点有关。再过三年,如果股市继续上 涨,即使我们什么也不做,证券化率也会提高。如果再推动各类企业海外上市、国内上市。没有搞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目标,就是争取到100个以 上上市企业,现在有50多个,要再翻一番。有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搞150个有什么不可能呢?总之,国民经济证券化率要力争100%2017年达不 到,2020年必须达到。  

七是金融市场体系完善。过去,我们有七八个要素市场发展得很好。去年建了两个,交易门类有35个品种了,交易量9000多亿。今年准备再建两个。总之,要把要素市场体系能够搞好,三年内如果翻一番变2万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八是金融系统的开放。金融业也有个开放问题,主 要是资金链跟着开放脉络提供服务,当下的重庆主抓五个:第一是加工贸易离岸结算。加工贸易产品流动是个离岸系统。产品从外边进来,加工好又销到全世界,中 间结算是离岸的。去年重庆离岸金融结算800多亿美元,希望到2017年能增长到1500亿美元。同时,现在这个结算的税收在重庆,但重庆的公司没有参 与,是香港汇丰、渣打、花旗三个分行在帮助结算。我们已经和惠普提出要求,还是这三个银行结算,但必须转给渣打、汇丰、花旗的重庆分行,他们没有意见,在 哪儿做都一样。但对重庆来说,相当于这三个外资银行的人才和效益都放在这里了。今后几个月,我们要研究怎么操作到位。第二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过去,我国大 量的进出口贸易是一般贸易,有外汇和人民币兑换的结算,这不是离岸的,是在岸的。现在可以做跨境人民币结算,去年全国做了3.5万亿,重庆做了1600 亿,是全国的4.5%左右,在中西部省区市中最多。以后重庆有2000亿美元、1万多亿人民币的进出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从去年1600亿增长到2020 3000亿也可以的。帮助企业搞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百分之一点几的结算成本,如果有1000亿结算,可以帮企业省十几亿,这一块大家要注意。第三是 人员进出境消费当然会结算,靠什么结算?就是刚才说的信用卡。今年要争取把新增的信用卡清算公司总部注册重庆,方便老百姓进出境消费。第四是跨境电子商务 结算,就是靠跨境第三方支付牌照结算。这个牌照现在全国发了20多块,重庆有4块。四家牌照就可以帮100个、1000个电子商务公司结算。抓这个工作, 等于你挖黄金,我给你提供水桶、铁锹,赚工具的钱。第五是保税物流结算。这一点要向上海学习,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保税物流的进出口1000亿 美元,占全市进出口的1/5。重庆现在有“1+3”四个保税区,也有20多平方公里,我们哪怕发挥外高桥1/3的功能,300亿美元的保税物流,这种既不 是一般贸易业务,也不是离岸贸易业务,要做起来。这五种类型的资金链的结算,重庆企业可以都拿到手里。大体上说,如果能把这五块和国内外打交道的资金链做 到位,重庆成为一个跨境开放的、和金融结算高度联系的国际化金融中心,就不是说空话了。我们不去做资本交易的中心,也没有想过作金融总部中心,那是北京、 上海的事。在国际上,纽约是世界资本的总部、结算的中心,香港是亚洲的资本中心、总部中心和结算中心,新加坡虽然总部并不算多,股票市场也没有典型意义, 但离岸金融结算、跨境结算是亚洲最发达的,一年结算几万亿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向新加坡学习,成为结算类金融中心。



德国之声中文版2013.06.03

重庆市长黄奇帆“坦诚”答记者:卖地抵债
没有了薄熙来的重庆代表团依然是两会关注焦点,现任市长黄奇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称经济学者,在回答“重庆债务危机”问题时,透露出重庆十年间卖地收入4000亿元,因此不会破产。

Chongqing Mayor Huang Qifan speaks at the Chongqing delegation's group discussion during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March 6, 2013. The 12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goes on till March 17th. REUTERS/Kim Kyung-Hoon (CHINA - Tags: POLITICS)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的两会上,重庆代表团依然很"热",北京媒体《新京报》采访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他表示不愿意记者提"八卦"问题,显示出对有关"薄王事件"、重庆不雅视频导致官场地震等问题的戒备,并以经济学者身份,引导记者提和重庆经济有关的问题。

期间《新京报》向黄奇帆提出有关"重庆因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是否背负债务危机"的问题。黄奇帆表示外界的质疑不是事实,重庆的不良资产率是最低的,其奥秘就是土地储备:"国务院 2007年要求全国各地搞土地储备的,我2002年刚到重庆就储备了,储备了40多万亩地,这十年用了20万亩,每亩地赚200万,这就四千亿,扣掉土地征地本身的成本,大约有两三千亿的额外收入,就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抵掉了"

黄奇帆以此回答证明重庆在国家要求的地方债务标准绿灯之内,无意中揭开了经济学者无数次提及的"地方土地经济"问题。早在今年1月23日重庆的国资工作会上,他就曾强调重庆土地储备原则,并表示40万亩的土地储备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不断增值,政府储备土地以防落入房地产商腰包。他也认为重庆是除香港外中国储备土地最成功的城市。

黄奇帆一直以薄熙来拍档形象出现,被公众熟知于去年二月的"王立军逃馆" 事件后的两会期间,黄奇帆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首次承认在王立军进入成都美领馆后,他本人曾前往现场。就在外界揣测他受"王立军事件"影响仕途堪忧时,黄奇帆屹立重庆政坛不倒。2013年1月31日,黄奇帆在重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重庆市长。

China's former Chongqing Municipality Communist Party Secretary Bo Xilai (L) and former Deputy Mayor of Chongqing Wang Lijun (R) sing the national anthem during a sess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of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this January 7, 2012 file photo. Wang, the former police chief at the heart of China's biggest political scandal in decades faces trial next week on charges of defection, taking bribes and illegal surveillance. REUTERS/Stringer/Files (CHINA - Tags: CRIME LAW POLITICS)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

“薄王事件”后,黄奇帆政坛不倒

"各地方政府到底卖了多少地,储备了多少土地?"

早在2011年1月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称2010年全年,中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0.4%,徐绍史同时亦承认,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导致目前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

清华大学社会学者李楯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黄奇帆所提及的"土地财政"情况,目前在中国其它城市中也普遍存在,但由于中国政府信息的不透明,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储备总量不详:"因为政府信息公开做得不好,所以我们很难确切的说政府卖地、和土地储备有多少,但根据我们多年来研究所作出的判断,数量应该是不少的。"

李楯也直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作法存在严重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造成地方财政被迫依赖"土地财政"存活,其后地方政府在巨大的土地利益面前失守,主动的通过"土地财政"去搞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而且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黄奇帆现在说他们手里有多少土地,债务不成问题,在目前这种体制下,没有大的变化可以这么说,但长远来说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果一旦中国经济出大问题,那时候你卖地谁来买?"

** FILE ** People walk past a house sitting on a mound in the middle of a construction site in Chongqing, in southwest China, Thursday, March 22, 2007. The family who occupy the house refused an offer of compensation from the land developer, but was ordered by the local court to move out. The Chinese couple who own it have stirred up an Internet and media frenzy over their fight to keep their home and restaurant from being razed by developers, in what is seen as the first major test of a newly passed private property law. (AP Photo/EyePress, File) ** CHINA OUT **

重庆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最牛钉子户”

"这实际上是一种掠夺"

有网友在网络上逐字解读黄奇帆给记者的答案,对其中提及的征地成本,只占4000亿卖地收入中不足三分之一表示关注,李楯认为巨大的收益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对比,这实际表明了政府对公众的一种掠夺:"你们把土地成本靠一种强权压得这么低,到你们手中可以卖大价钱,这是一种掠夺。城市的拆迁、农村的征地至今是中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大问题。"

李楯也认为一个地方政府官员以突出政绩的方式揭出"土地经济",忽视了其中公众利益受损部分,也未能预见这种经济模式在未来的风险及寻找解决之道:"一个是土地到底是谁的?房子到底是谁的?而且土地使用权在我手里,不能说明天就被政府拿走了;另外中央地方如何分权;最根本的改变在于宪政构架的建立。"

旅德学者王维洛早前发表文章《1982年一场悄无声息的土地革命》,指出在1982年中国《宪法》通过修改1978年《宪法》,在第10条中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一文字简单的法律,给了中国政府几十年间不断扩大"城市范围"、通过强征将土地变为"国有"的“合法性”基础。

这是以前(2012)网民损黄薄的。


1、我们市委市政府从来没有从“重庆模式”上去想问题。重庆这几年工作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按照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探索。

2、我们明明做了五方面的事(五个重庆、开放高地、共同富裕、核心价值观、民主法治),是很系统的事。为什么你们只说我们两方面(唱红打黑)?这个问题该我问你。

3、我认为社会主义追求的本质就是八个字:民主法治、共同富裕。而民主法治就是要实现公平正义,讲公平正义,不能仅从主观愿望出发,看到什么就解决什么,这不行,关键要有制度性安排。

4、农民工户籍改革,是一个还欠帐问题,给为城市发展做十年五年贡献的人一个城市户籍,给他们一个城市居民的待遇,这是人权的体现。

5、重庆地方债务不到20%,在安全警戒线内。

6、中国目前的改革,不能当口号来念经。改革一定是在解决问题中推进的,绝不是为改革而改革。

7、如果一个社会群体只有五千或一万人,一个人的声音所有人都能听见,他的演讲能力、管理能力大家都比较了解,一人一票是合理的。但几百万人甚至更多,这个人在哪,谁都不了解,凭什么一人一票就准确呢?就有个分层的问题。我们探索的是基层一人一票,分层选出领导层,这个对中国很适应,很合理。

一 改革不能当口号来念 也不能照书本想当然

主持人: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年,改革再度成为舆论焦点,认为必须要继续改革,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你认为,目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黄奇帆:小平同志当年到上海浦东视察的时候,我有幸陪在他旁边,直接聆听他南巡讲话中很多重要指示。

改革,是一种制度的调整,一定会涉及到观念的冲突,又一定涉及到利益的冲突,所以会有人抵制。改革还有代价、有成本,如果条件不许可,支付不了代价和成本,改革也只能放慢进程,积累到条件成熟再进行。

在改革的推进中,一般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做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再以点带面进行推广;另一种是触一发而动全身,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个时候要有顶层设计。总体而言,改革,应该是领导层的顶层设计、重大决策与基层的试点、探索相结合。

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改革,不能当口号来念经。改革一定是在解决问题中推进的,绝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我们现在的改革重点在哪里?什么方面矛盾大,什么方面问题多,什么问题是普遍的问题,什么问题是长周期的问题,这就要用改革的思维去解决。比如住房问题、比如农村老百姓财产收入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需要改革。当年老人家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国社会制度改革,是针对着现实的问题,问题在哪里,改革的重点就在哪里。

主持人:顶层设计具体指什么?不少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当前改革,需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你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否到了时机?

黄奇帆:这些大都是书生在对着书本想概念,不知道社会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以脱离社会现实,把在20年前、50年前的书上读到的理论作为问题来讨论。对中国目前而言,我自己认为首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在新的世界格局下,怎么开放、怎么走出去。这个时候,不抓机遇就是最大的历史性错误。

第二,中国国内现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已经变成主要矛盾。当年小平同志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还说了,什么时候可能要讨论共同富裕问题呢?大概就是2000年左右,现在已经10年过去了,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要讨论的问题。

你们所说的概念,无非是在讨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不是要一人一票、三权分立、直选等问题,我认为这首先是理论的错误。其实你要明白,实现了共同富裕的100人进行一人一票,可能是真的选举;如果其中10个人拥有80%的财富,另90人只拥有20%的财富,在这100人中进行选举,掌握了80%财富的人,就有足够的财富运作使得这100人投票方向发生变化,这时候不要太相信这一人一票就是公平的。

我刚才说在共同富裕基础上,可以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我们的工人、农民可以一人一票。但一人一票是直选最高领导还是分层选?这又有一个制度设计上的科学性和渐进性问题。如果一个社会群体只有五千或一万人,一个人的声音所有人都能听见,他的演讲能力、管理能力大家都比较了解,一人一票是合理的。但几百万人甚至更多,这个人在哪,谁都不了解,凭什么一人一票就准确呢?就有个分层的问题。我们探索的是基层一人一票,分层选出领导层,这个对中国很适应,很合理。

如果光凭书本,想当然认为西方模式是最好的,我们好像没有达到这个模式,改革到一定的时候,要做政治改革,就要改到西方的模式。这种思维不准确,理论不准确,目标也不准确。

二 重庆这几年就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探索

主持人:你认为是否存在“重庆模式”?如果存在,“重庆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黄奇帆:其实我们市委市政府从来没有从“重庆模式”上去想问题,我们是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务院赋予重庆的一个任务,锦涛总书记也要求我们探索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和任务。

重庆这几年工作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按照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上进行了重要探索,让重庆这个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地方在探讨全面小康的概念上有了重大推进。

过去三十年发展起来的很多沿海城市,可以说是依靠城市化、工业化两个轮子推动的。对重庆来说,除了走沿海发展过的道路以外,我们还要探索城乡统筹一体化,因为我们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所以中央在城乡统筹、共同富裕方面赋予了我们重要的使命。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探索,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制度改革、微型企业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探索,所有这些都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有关。

另一方面,重庆在开放高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属于西部,西部地区的开放度,无论是引进外资的规模和程度,还是进出口贸易规模和程度,都与沿海至少相差15到20年的距离。西部怎么搞开放高地?相当于一个180度急转弯的命题。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成绩,我们引进外资规模,从四年前的10亿美元到去年的105亿美元,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规模最大的省市;我们进出口贸易,从60亿美元到去年的360亿美元,最近四年连续每年增长50%以上,今年预计还会增长50%以上。也就是说,重庆已经打破了内陆的闭塞状况,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重庆这几年的发展和探索,主要的着力点就两个:一是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我们做了探索,我认为取得了一定成绩;另一方面是内陆开放高地的探索,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 重庆这几年的工作不仅仅是唱红打黑

主持人:外界对重庆的关注焦点似乎不在这两方面,更多集中在“唱红打黑”,你怎么看待外界对重庆的这种关注?

黄奇帆:其实我们的工作是全方位的。实际上,按照中央的要求,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全方位的工作目标有五六个方面。比如我们重庆市委,四年时间就有八次全会,八次全会有两次讨论的是民生共富的问题,一次讨论的是开放高地的问题,一次讨论的是宣传唱红的问题,一次讨论的是社会稳定、民主法治、与打黑有关的问题,一次讨论是建设五个重庆的问题,还有一次当然是我们换届会议等。

你去看我们市委会议的主题,一个会议往往决定我们今后几年的工作方向,会议主题都是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重庆的实际,一个时期抓一个重点。重庆这几年的工作是全社会、全方位的,相当于一个人的手掌有五个手指,一起综合配套的:

第一是经济角度,以开放为突破口,就是抓开放高地建设。

第二是民生角度,以共同富裕为突破口,就是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些方面。

第三是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就是我们说的唱红是一个方面。

第四是城乡城市化道路。重庆是个城市群、是个大都市,大都市城市群怎么建设?就是我们说的要建设宜居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五个重庆建设涉及到社会管理的理念问题。

第五是和民主法治有关,和打黑有关。

我们有五个重庆建设,还有开放高地建设,共同富裕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以及民主法治包括打黑的建设。对我们来说,五个事情同时在做。但是社会宣传有时会有猎奇心态,做新闻的也会有猎奇心态,有些事情很复杂,记者不一定搞得清,就喜欢找一些轻松的、容易宣传的、容易抓眼球的事情来说。这样就容易把打黑和警匪片或黑社会这种情节离奇的电影小说联系起来。这和一件事情的复杂度以及老百姓的兴奋点有关,和新闻宣传的特征也有关。我们明明做了五方面的事,是很系统的事。为什么你们只说我们两方面?这个问题该我问你。(笑)

四 是否共同富裕关键看就业、社保、住房能否保障

主持人:你怎么看市场经济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黄奇帆: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有其内在逻辑,一定阶段下总会积累出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社会主义追求的本质或者说核心价值观就是八个字:民主法治、共同富裕。一个是上层建筑,一个是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上,民主法治是共同富裕这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主持人:重庆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怎样才算是实现了共同富裕?

黄奇帆:从理论角度讲,共同富裕就是指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三大差别缩小,基尼系数在0.3到0.4之间。从实践角度讲,一个社会是不是共同富裕,关键看一个社会的三件事解决得怎么样:

第一件事就是就业。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是比较好的;失业率如果有10%甚至20%,社会贫富差距肯定很大;如果一个社会有20%以上的失业率,这个社会是很不稳定的。失业与否是看一个人一个星期有没有四十个小时以上的稳定工作。就业问题是任何政府都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上共同富裕、贫富差距缩小、社会稳定等。

第二件事就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看病有个医保问题,老了就有个养老保障问题,还有其他的社会保险。关于社会保障,保障过多政府财政吃不消;保障不到位会导致一部分人有保障,一部分人没保障,这又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第三件事是住房。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是住房,有人流离失所没有房住,有人住别墅、豪华公寓。它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不动产问题,还是中产阶层的财富象征。住房也是追求共同富裕要考量的一个重大问题。

总结来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是个定量指标问题,这是宏观调控中可以用指标来衡量的问题。三大问题是社会矛盾,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好,会造成社会动荡。所以任何社会考核共同富裕的是三大差距,具体探讨的是三大问题。

五民主法治的本质是实现公平正义

主持人:你刚才讲到社会主义本质是民主法治、共同富裕。怎么理解民主法治?重庆怎么实现民主法治?

黄奇帆:我刚才讲了民主法治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且是和共同富裕互相对称的,一个为上层建筑,一个为经济基础。民主法治的本质是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的落实很重要的是让每个人能生活在比较均衡的状态中。比如我跟你有差距,但也有机会,机会的选择权是公平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让各个群体都有比较好的生活状态,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医疗等各种服务,这也是共同富裕的内涵。你让老百姓能够获得这样一个生活状态,他就有一种机会渠道,民主的选择。

当下中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关键是制度安排问题和制度建设问题。比如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有书读,要做到公平就要保证农村小孩和城市小孩都有读书的权利,并且受到同样好的教育。不能是城市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义务教育,农村则因为教育条件限制仅实现了50%-70%。这就有一个城乡教育的均衡性问题,让城乡学校有差不多的师资队伍,差不多的教育条件,资金投入硬件的建设和管理方法都应该城乡一体化,这些都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

教育公平要通过制度安排,住房公平同样要有双轨制,60%-70%的人通过市场化商品房解决,20-30%的低收入人群就应该通过政府保障房来解决,这就是制度安排。

没有宏观的社会性制度建设,光靠我们做领导的看到这户人家住得困难,帮助解决一下,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不行的。讲公平正义,不能仅从主观愿望出发,看到什么就解决什么,这不行,关键要有制度性安排。

民主法治就是要实现公平正义。社会上凡有不公平、不正义之处,就应该想办法解决,解决问题是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中又有方方面面,当下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改革政府,让政府依法行政,不要把各种大事小事、权力过于集中在政府身上,应该让大政府变成小政府,政府依法行政,是很重要的民主法治建设环节。


六 农民工户籍改革解决的是欠账问题

主持人:重庆在户籍改革方面做了探索。在一些大城市限制户籍的同时,重庆去年已经解决了300万进城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加上即将进城读书的大学生,未来几年将解决500万人户籍问题。这500万新增人口,重庆能不能消化?

黄奇帆:这里有一个概念,是农民工户籍改革,不是农民户籍改革,不是让在农村务农的农民莫名其妙地做城市居民,然后帮他们去找500万份的工作。这些人在城市已经工作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所以不存在消化问题,而是给他们一个权利的问题。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首先不是消化问题,而是一个还欠帐问题,给为城市发展做十年五年贡献的人一个城市户籍,给他们一个城市居民的待遇,这是人权的体现。

其次,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调节一个城市生产力的制度安排。中国已经连续十年、二十年有春运问题,过了元旦农民回家,过了春节再返城,一年12个月,有两个月突然放假,招不到工。两个月停产,对任何企业都是重大的经济冲击。

第三,农民工问题使中国核心竞争力受挫。什么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形成的人口红利。按照刘易斯拐点理论,城市化进程达到80%以上,拐点就来了,城市化进程就结束了,人口红利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城市化率才50%,为什么普遍感觉劳动力不足?农民工问题是造成这种错觉的很大原因。每年农民工要回家,每年一个企业的劳动力更换率大致在30%,既不稳定又时而发生短缺,不仅浪费培训资源,还存在熟练工人不足的问题。

所以,农民工问题对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影响,对现实的生产力也有影响。重庆政府考虑到这些,所以我们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把320万在城市打工三年以上的农民工转成了城市户口。

主持人:国办近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户籍改革将在中小城市放开,但对直辖市仍有所限制,这是否对重庆现在的户籍改革有影响?

黄奇帆:看了国务院出台的这个通知,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制度安排,80%的内容跟重庆方案完全一致,说明我们这试点探索成功了,国家认可我们的这些做法。

第一,国务院文件规定工作三年以上的农民工可以转为城市户籍,我们两年前就是这么提的,现在转了300多万人。

第二,国务院通知鼓励小城镇和区县县城吸收农民工,大城市要严一点。我们重庆是个“直辖市”,但我们是“农民直辖市”,跟上海、北京不同,我们是个城市群。这300多万农民工,重庆主城吸收了90万,剩下的230万分布在区县和几百个中心镇。我们的做法就是国务院说要鼓励在中心镇、区县吸收。

我们的做法和国务院现在的布局完全一致。事实上国务院这个制度出台前一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的时候,已经让我们一起参加讨论,我们的很多意见也被有关部门参考。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事情。

七 重庆地方债务不到20% 在安全警戒线内

主持人:去年1-5月全国20个重点城市的财政收入对比表,仅有重庆财政盈余率是负20%,其他城市都是正的。为什么会这样?你本人是否有压力?

黄奇帆:你说的还真没错,但对我而言这是比较愉快和骄傲的地方。按照分税制,在上海等沿海地区,如果地方产生税收有一部分交给中央,有一部分留给自己,沿海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如果有3000亿,那一年的支出也就是3000亿。

中央从沿海城市所得的税收,转移支付给中西部地区,所以中西部地区就会出现地方财政收入2000亿、支出3000亿的情况,其中有1000亿是中央转移支付给西部的。西部12个省市,平均每用5块钱,有两块钱是转移支付。

重庆一年支出3600多亿,但地方财政收入是2900亿,我们透支的靠中央转移支付来平衡,这个钱600多亿,所以是负的百分之二十几,其实我们这个比例是中西部地区最低的。

主持人:重庆这几年发展迅速,尤其五个重庆建设方面,支出也是很多的,是否存在寅吃卯粮问题?是否透支了未来的财政?

黄奇帆:寅吃卯粮问题就是财政性问题、债务问题。地方政府有没有赤字、有没有欠债,就是所谓的财政债务。事实上各个省都是有财政债务的,这种债务就是所谓的地方债务余额,就像美国政府欠债一样的。

经济学上有个基本观点,政府债务如果超过GDP的60%,就进入了危机报警阶段,到100%就要暴发危机了,超过60%就过警戒线。美国、欧洲现在都过了100%了,已经暴发了危机。中国政府现在的负债是40%多一点,离警戒线60%还有一定的空间,说明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比较有效,所以我们现在还能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控。

重庆各级政府去年的债务余额是1800亿,这里包括财政的直接债务,还有财政担保的贷款。我们GDP是一万亿多一点,我们的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不到20%,所以我们是比较安全的。

去年五月全国31个省级债务、地方债务和GDP比重安全度对比中,我们排在全国前四,是非常好的。我自己认为,地方债务绝不要超过30%,中央债务也别超过30%,叠加起来不超过60%,这是安全的警戒线。



重庆真要搞政绩的话。

就业率如何,低保覆盖情况。
房价如何,与当地人收入比较如何?
医保社保的覆盖情况,药价如何?
水价,电价,基本生活物品的价格如何?

重庆以上随便一项搞好,就是不得了的政绩。

五个重庆,至少5000亿的债务窟窿

重庆借的钱,需要还不?

重庆很多项目停了,是因为新来的要先全部停了,然后再看看,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继续。主要是查上一届,你懂的......

对实干的尊重些,重庆的带头大哥导不应该是一个只能帮市民骗来一张又一张信用卡然后刷暴后拍屁股走人的投机客。

重庆模式的经济,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大少爷财政。

一部分是靠抢了民营企业的;一部分是前历任领导做出来的;一部分是国家对对新设直辖市加大投入来的;一部分是抵押土地借贷来的。

而决不是极左份子唱文革歌唱出来的。

“重庆模式”可以简单归结为“五个重庆”——即五个目标——和“民生十条”。

我在重庆时常常被大街两旁贴的“五个重庆”标语弄得眼花缭乱,而这“五个”到了各区县又换了个地名复制一番。等离开重庆时,脑子里留了一大堆“五个”。以至于回家给小家伙出数学题我也几乎每道题都带个5。

这就是宣传的力量!

但是每次看见重庆这些“五个”我都会想,重庆要想实现这些“五个”和“十条”得花多少钱啊?重庆经济基础这么差、被“黑社会”盘踞了这么久,哪儿来那么多钱来烧啊?

还是拿我最熟悉的重庆巴斯夫来举例吧。这个明显危害长江中下游环境安全的巨型化工项目从动议之处就遭到了当地百姓和国内外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强烈质疑和反对。

重庆为了掩人耳目、造成既定事实。竟然不顾国家环保部的反对和巴斯夫的犹豫不决,一方面打压当地群众的反抗;另一方面,于去年单方面举行一次“开工仪式”,后来因为巴斯夫方面不肯跟进,这个闹剧只得草草收场。

为此我本人曾特地自费前往实地,查看了拟议中“重巴”的所在地长寿化工区。那个地方早已被化学工业污染得不成样子了。让人想起日本鬼子搞得“七三一部队”。

最为阴险的是,这些实际上是个“三年计划”,也就是说等薄一走,后面的人将不得不面临民众讨“饼”和债权人讨债的严重局面。

据说重庆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1000多个亿。根据一般的常识,对3200万人的重庆来说,这点财政收入可谓“杯水车薪”,只能勉强负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以及政府的各项行政事业支出。

重庆的媒体当初“放毒”最卖力,如今还在继续“贩毒”。他们在虚情假意地“欢呼”和“拥护”之余,同时继续画“大饼”,企图继续忽悠重庆百姓。

大家其实心里很明白:重庆买“大饼”的钱根本不够,否则,今年“元宵节”的时候,当局也不至于急急忙忙地给300万“贫苦户”送粽子了。粽子毕竟只是点心,不能管一辈子。

假如重庆不把事实真相告诉重庆百姓,继续沿着前任的思路画“大饼”,总有一天百万重庆人民会涌到市府门口,讨要那张根本吃不到的“大饼”。这正是某些人希望未来出现的局面。

要客观看待重庆的GDP增长率。这里面水分太大。为了这些数字,重庆市挖空了心思。重庆的国有企业之间相互开票,他们叫“做贸易”,钱没动,物也为动,GDP就有大的增长。较去年相比,国有企业的生产并无大的增长,西永微电园的笔电也下滑了进1/3,但GDP却有较大的增长?!

唯GDP论对中国的发展是有害的。特别是现在,重庆更是看重GDP,以证明重庆风平浪静,以便吸引投资。

重庆经济其实是贷款炫富

一个富士康就占出口总额的40%,穷庆还吹!

都是东部淘汰的产业!.

九十年代,去大连学习,大家都对大连的广场绿地称道不已,一个省里的领导听了后说,这是要花很多钱的,一个地方财政收入就象一个蛋糕,此处多花了钱,其他的民生部分就要减少,只有薄能从中央搞的到钱,基他地方是不行的。.

重庆有这样一帮人,他们认为种了树唱了歌粉刷了城市外墙修了轻轨,他们就自豪了,富裕了,殊不知公建的投入是要和经济发展成正比。

就象一比方,有人问穷人,想过好日子吗?穷人说,愿意,于是那个人代表穷人和银行签了借条,给穷人买了房加了肉甚至加了薪,那个于是被选为先进走了,过两年,银行要帐,穷人哪还得上,于是卖了房减了肉减了薪甚至卖了血还钱,还要连本付息,还要资产贬值,这才发现,借钱是要还的,哈哈,



黄奇帆爱上电视,喜欢摇唇鼓舌,乐于接受媒体采访,这己为人共知。2007年3月,黄奇帆作客东方卫视,接受著名主持人杨澜访谈。在谈到举国上下普遍提到的“住房痛苦指数”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时,黄奇帆面对全国电视观众,既是十分自豪的、也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说:“重庆的老百姓买房最幸福”。此言一出,立即引起重庆市民一片哗然,网上网民骂语连篇,评论文章犹如严冬雪片,一时间成为了重庆市民在街头巷尾、茶房酒肆议论的热点话题。
黄奇帆之所以认为重庆的老百姓在住房问题上没有“痛苦指数”,只有“幸福指数”,之所以认为“重庆的老百姓买房最幸福”,这与他一贯不讲求真务实,不深入群众,不体察民情的工作作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坦率地讲,黄奇帆到重庆,其所施“高招”、所发“高论”,纯属坐而论道,几乎都很难经得起严肃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黄奇帆唯一能让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动脑子的人所折服的看家本事,就是“妙语联珠”的玩弄数字游戏。目前,黄奇帆在重庆的“粉丝团”,也正是这些被黄奇帆玩弄数字游戏所折服的人。黄奇帆之所以被“神化”,也正是得益这些人为他呜笛吹号、推波助澜。
这一次,黄奇帆玩弄数字游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由“小礼堂”,变成了“东方卫视”;其观众由少数信徒变成了电视机前的数亿百姓,特别是其中还包括了对黄奇帆数字游戏背后的真实情况十分了解,和对数字有着切身感受的重庆市3000万人民。俗话说:“久走夜路必闯鬼”。假话说惯了,把假话也当成了真话来说,而且不分场合,这那有不“穿梆”、现丑的道理
黄奇帆之所以能玩弄数字游戏,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编造数字的想像力十分丰富,而且还具有上个世纪“大跃进”时“打擂比武”说假话的狂胆。他在2007年3月的当时,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为2700元。这一“达芬奇密码”式的数据,的确让人费解。在此,笔者姑且以此为据,按照政府统计部门通常所采用的平均每户三口人和黄奇帆所说的2700元计算,那么重庆市主城区三口之家的家庭在当时的月均家庭收入就应该是8100元。如果再按照三口之家、双职工供养一人计算,那么主城区职工的人均月工资收入就应该是4050元。这在当时,作为重庆市中产阶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务员、教师、医生、新闻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等,都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如果按照黄奇帆的乌托帮式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来作个最浪漫的估计,恐怕在当时最多也只能达到这个人均月工资标准的三分之一。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统计局所发布的最具有权威性的《重庆市2008年发展改革白皮书》所公布的官方数据表明:2007年,重庆市城市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比2006年增长了百分之19的情况下,才仅为13800元,即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30多元。黄奇帆作客“东方卫视”时,是在2007年年初,所讲的主城区居民人均月收入2700元应该是指的2006年。如果以2007年的1130元为基数,再扣除百分之19的增长,那么在黄奇帆接受杨澜访谈时,重庆市居民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最多也只有920元左右。这一数据相对说来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以2700元和920元两相比较,事实清楚地表明,黄奇帆把当时重庆城市居民的人均月收入肆意扩大了三倍,这可真算得上是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公开地制造了一个弥天大谎!同时,也是在公众面前公开地愚弄了媒体、愚弄了睿智的著名主持人杨澜。
黄奇帆玩弄数字游戏的另一个绝技,就是不把人当成人,而是把人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来进行数字推理。
黄奇帆在“如数家珍”式的算帐过程中,一方面肆意编造老百姓高收入的“神仙数字”,另一面却绝口只字不谈重庆的物价,不算老百姓的支出。黄奇帆不谈物价、不算支出帐自有他的道理。他拿着近万元的月薪,而他坐下的名车和他所居住的220平方米的连体别墅却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由政府配的;他的吃、喝、玩、乐和在国内外“考察”的费用是花的纳税人的钱,由政府报销的;涉及油、盐、酱、醋、茶、菜、禽、蛋、肉、水、电、气之类的生存必须品,对他来讲,则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因此,黄奇帆不去考虑物价,不去计算支出,也自在“情理”之中。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讲则不行。老百姓和黄奇帆一样,是人不是神,同样要生存,既要生存就得要食人间烟火。老百姓没有特权,只能靠微薄的工资维持生存,而且还必须按照最朴实的经济学原理,“量入划出”。为此,老百姓必然十分关注物价,而且还必须天天扳起十个指头来算细账。在这里试举一例:2007年,在沙坪坝区,某超市为促销,一桶食用油仅仅低于市价10元钱,就形成了万人挤购的现像,最后竟酿成了挤踩死人的惊天血案。老百姓为了节约10元钱的生活费用支出,竟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也可以出看出重庆老百姓生活的拮据,和对物价的高度敏感,以及对消费支出的精打细算。在重庆,每当人们论及此事时,凡有良知的人,无不为之刻骨铭心,无不为之动容!
此外,黄奇帆在玩弄数字游戏的过程中还善于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而且还常常用一些不着边际的概念来唬人.黄奇帆在谈到重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时,完全回避了正在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闭口不谈在人均收入的掩盖下,重庆的“基尼系数”是多少;闭口不谈在城市居民的人均收中用于购买食品以保障生存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闭口不谈在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中用于教育、文化、医疗、交通、通讯等的消费性支出是多少。这些问题恰好正是最能真实反应重庆市的绝大多数市民在购房的问题上,究竟是“幸福”还是“痛苦”的重点问题和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黄奇帆敢谈吗?他根本不敢。因为在重庆市的整个城市居民中至少还有近三分之二的家庭处在中、低收入的水平线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免强能维持生存的低保。以重庆市的首善之区、人口仅有60万的渝中区为例:自1996年7月到2007年12月,该区享受低保的总户数就高达126.6万户次、237.3万人次。粗略一算,10来年间,大至平均每年就有10万户次、20万人次在享受低保,而且低保的最高额仅为人民币210元,还不及黄奇帆所鼓吹的2700元的十分之一。! 黄奇帆为了唬人,还搬出了一个所谓各国通用的“房屋平方米均价与人均月工资比”的公式,来证明他的“幸福指数”和“重庆的老百姓买房最幸福”。) 黄奇帆的这个“国际通用公式”有吗?如果有,那也只能算是黄奇帆的发明。笔者曾从事过房地产开发,据笔者所知,为了说明居民购房能力的强弱,世界银行曾经搞了一个研究资料,所定的标准为:一套住房售价与家庭收入之比为3:1--6:1时,说明居民有较强的购房能力,如果超过了这个比例,就说明居民购房有困难。就按黄奇帆所说的当时重庆每平方米的房屋售价为2700元,然后再按一套房屋90平方米的标准来计算,一套房的房价应为24万3千元,再接市统计局公布的人均年收1万1千元和一家三口计算,即家庭年收入为3万3千元。二者相除,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为7.3:1,而不是黄奇帆所讲的1:1。按这个非“黄氏公式”的、真正为国际社会所普遍采用的公式来计算,其结果说明,重庆的老百姓买房并不幸福。黄奇帆在玩弄数字游戏时,还有其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敢于“指鹿为马”、信口雌黄。
2008年,黄奇帆作周年祭,亮像央视,作客“小崔说事”,又大放厥词,说重庆主城区的房价仅为每平米3500元,人均月收入也是3500元,分别各上涨和增加了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九。去年是两个2700元,今年是两个3500元,怎么会在上涨和增加的百分比之间出现百分之五的差异?由此可见,数据在黄奇帆的手中,只是任其随意摆弄的一枚大钱。他可以随心所欲,甚至可以不讲连小学生都懂得的最简单的算术法则。没想到他的这套把戏把善于“脑筋急转弯”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也给“忽悠”了
时下,从中央到地方都一致认为,“高房价、低收入”是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之一,而且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从中央到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正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让“居者有其屋”,这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黄奇帆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重庆是“低房价、高收入”,是“莺歌燕舞”的“幸福指数”,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人们不仅要问,黄奇帆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四处贩卖他的“重庆人买房幸福”的“妙语联珠”{实为谬语裹脚布}?对此,人们各有说法。但是,只要稍事思考,则不难发现他的本质用心。黄奇帆到重庆,他最引以为得意的是他组建了八大国有企业集团。其中的“城投集团”和“地产集团”,几乎垄断了重庆全市的开发用地。显而易见,在黄奇帆大肆鼓吹“重庆老百姓买房幸福”的背后,其本质用心是在为“城投集团”和“地产集团”这两大集团抬高地价、提升房价进行炒作和造势,是寄希望于通过地价和房价的急剧膨涨来快速实现GDP的增长,从而为自己捞取政绩。黄奇帆这种为一己之利而置茫茫苍生死活于不顾的行为,实为仁人志士所不齿。黄奇帆的这种行为,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政治上的腐败!



有感童教授宪法专家关于重庆模式的批判!

第一,你要清楚自已的局限,重庆发展靠负债,你是宪法专家,你有一点财务,经济基本概念没有,你有一棵客观的心没有?公司负债发展是一种发展方式,重庆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经济发展和财政成长性,权威‘数据你研究过没有?横向与其他中西部比较过沒有?重庆负债发展是重庆专属问题还是全国各地包括中央四万亿都是此类发展模式?评价好与坏不要信口胡说,定性更需定量,历史比也需横向比,尤其不要先心里有存见。此外,重庆模式财政用于五个重庆,件件民生,资金用途有问题吗?另宪法专家发表宪法专业外的砖家意见要严谨,社会问题,不只是法律问题,法律是技术问题,它还是政治、社会等专家的研究领域。

第二,Bw打黑,黑社会不高兴,白社会保护伞不高兴,甚至公检法不高兴,你是专家,应明白,现体制下,面对腐败,黑社会,公务员是积极主动打黑打腐,还是四平八稳消极不作为?哪种选择对自已最有利?流汗,流血,流泪,甚至黑加白反攻倒算,对已有好处吗?干与不干,混曰子一个样,巴接好上面就行,甚至可以收点灰钱,黑钱,打黑讨好下面,下面不能给你发奖金,升官,你选择啥?Bw是下面欢迎,官不聊生,你推祟的民主法制社会不就这样吗?长官要眼晴向下,讨好选民。明白了,你的听说,据说就要多听听下面的,就象不能听李庄一直单方霸占话筒造谣一样。

第三,唱歌唱祖国,红梅赞,孔子,林肯著作,甚至Bw作为共产党员,共产党执政,唱共产党也没什么。难道现共产党天下,还要象搞地下党一样,躲在阴暗角落偷偷唱,象作贼一样,正常吗?这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吗?李登辉身为国民党反国民党,搞垮国民党,如B身为共产党不能堂堂正正,正大光明,昂阳高唱而是偷偷唱,道德吗?你是党员吧?不能理解吗?绝大多数非党员也觉得唱广义的红歌,弘扬社会正气,提升精气神,切实贯彻小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

笫四,共同富裕你不要妖魔化为打土壕分田地,平分。共富不仅是党和人类的美好愿望,且北欧改良资本主义,英伦敦骚乱,法巴黎骚乱,美华尔街运动,都更进一步调合阶级矛盾,关注底层,应该讲我们先对底层阶层的保障比北欧、比英美法差的太远,我们社会主义前3○年追求效率第一,多少农民工兄弟沿海打工,妻离孑散,无社保医保,保障房,年老体衰一脚踢回老家,教授,我们至少要有点人文关怀吧。毛主席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今天仍有一定的普世警醒意义,阶级分化越严重,阶级对立越尖锐,不断轮回勃发革命好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不断改进,社会基本稳定,杜绝历史上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再现,对人类不是好事吗?阶级社会合谐,重庆大兴保障房,不管是否重庆人,农民工均可入住,大力招商,农民工回家就近就业,家人团聚,何等伟业!何等胸怀!郭台铭,英美境內资本家怎么就不怕共富唱红打黑纷纷到重庆投资?社会,阶级合谐,社会,员工快乐稳定,资本家又何尝不高兴,他们就希望一个两级分化严重的社会吗?仙子啊不都讲多赢,況且,比尔盖次,巴菲特等资本家已不是早期资本家,已比我们有更祟高的人生观,价值观!难道我们原一直走的道路,两极分化,危机四伏,食品,红十字,公证彩票,法院,官员,药品等等无不道德沦丧, 我们不需要反思,不要改良探索?重庆模式不足是工作改进问题,相对而言,改革精神,勇气可嘉,改比不改好,而且人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合谐,党形象提升,执政地位威信支持率最高!

唱红多少,规模大小,打黑程序不足,打黑轻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是总体良好工作局面中,工作方式方法不足探讨改进的局部问题,法学教授对哲学问题应是内行。

第五、作为法律专家,不要自视为法律就高于一切,法律人自然高于一切,法律是政治调和的产物,美国六十年代法律规定黑人不能在公交车上有白人情况下乘车,早年更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这都是法,法学专家就坚定按照法律办吧。


重庆轻轨“大跃进” 2600亿巨债曝光

“大跃进”式的重庆轻轨建设,正在经历艰难的转变。近日,《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2~2020)及线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公示显示,号称在今年动工的多条线路由于巨额债务缠身被推迟。 

重庆工作影响大了——所有背街小巷、工人老社区改造全部停止,部门说上面不给钱了,

随着重庆高层的变动,地方债务开始显现。3月21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清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叫停与地方债务相关的建设项目。众多的因素影响下,飞驰的轨道建设降速已是必然。

72个项目、3,500亿投资紧急援助

据《中国经营报》报导,截至2011年底,重庆市地方债务高达2,600亿元。

但《华尔街日报》近期则披露,信评机构资料显示,重庆市10大投资工具目前的累计负债超过3,460亿人民币(540亿美元),远高于2007年薄熙来上台前的1,62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根据中国数据提供商CEIC统计,重庆地方银行的放款余额自2007年到2010年底也增加了一倍至1万亿人民币。

由于薄熙来执政期间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已经消灭了600多家民营企业。此外,自“重庆薄王事件”之后,忧虑不稳等,外商外资纷纷撤离中国大陆,加剧了重庆的经济困境进一步恶化。

今年5月就有大陆媒体报导,由30家大陆央企组成的央企高管团来到重庆参加共72个项目、总投资达3,506亿的签约仪式,用以填补薄熙来在重庆几年来折腾“唱红打黑”所导致的高达1万亿的债务。


重庆经济增长冠全国代价恐是一笔烂账

关于GDP多少,排名多少,这真的意义不大。

我估计你财务概念不怎么懂的。

如果不分析债务水平,坏帐,呆帐等等,光说资产总量是无意义的。

如果能拿出来所有者权益就比较有说服力。打个简单的比方,我公司资产1千万,负债9百万,还有应收货款里的坏帐,库存产品的折耗等等,我公司所有者权益可能还是负数。专业财务人员会说的比较清楚知道

为啥子重庆这两年新成立了几百家担保融资公司吗,很多还是有官方背景的人,在政府的一再要求下成立的,就是薄黄为了尽力挖民间的资金出来用,搞所谓政绩,而采取的措施,薄通过打打黑搜刮民间资本,再通过担保公司、银行贷款、中央财政支持还有税收,搞了大量的钱搞建设,差不多把重庆未来十年的的钱都花光了,要是没有下一步的支援,重庆只有步希腊的后尘。

重庆这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但你若看背后,就会发现非常大的问题,所谓的增长,全是政府靠以上几种渠道获得资金后,以政府的名义,对外投资,主要用于公开工程(其实很多应该可以由民营资本搞,并且应该按经济增速来,以免过早过多造成空闲)。

这种增长方式,别说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几,你要是有钱,集中大搞建设的话,经济每年增长百分之一百都不是问题,这样的“奇迹”当年在纳粹德国就出现过(政府投资公开建设和军事建设,每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四十)。

但政府直接参与过多的建设,历史早已证明是最没有成效、最没有效率的,几亿几十亿的”增长“,很可能分文不值。

现在在我的家乡,就有一条水渠,在大饥荒的六十年代修的,当时花了几百万,但当时是响应号召盲目上马的项目(没有科学性),至今未发挥任何作用。这条渠,当年也至少拉动了我们家乡经济增长十几个百分点吧,可他有什么用,如果用这几百万来买粮食,完全可以少饿死几十万人吧?这样的增长,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重庆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说其他的没有意思,重庆最主要的是看身边人的收入,有没有较大增长,生活水平有没有较大提升。

前提是在重庆外债没有增长和资源没有大量变卖的情况下。(如果以你的名义,在外面借债五十万,给你可分配现金三十万,这样的增加没意义,除非钱不用还;或者是把你现有的资源,大量变卖,这样的收入增加,也没有意义,因为不可持续,还会害你子孙)。

是时候清算黄大仙假账本了。

重庆不顾一切的掏空财政的做法是很疯狂的行为。问题的背后隐藏大量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重庆区县必须搞的工业园区,很多是靠无偿或超低价提供土地、财政返还税收等手段吸引外来企业,这样做除了增加GDP捞政绩,从长远来说,绝对是胡搞。

重庆有的区县,无端就圈出一块“储备地”(在“储备地”上居住的村民甚至都不知情),然后划给“工业园区”、“投资公司”拿到银行抵押贷款,贷款以后就去干那些赔钱赚吆喝,赔钱捞政绩的事情。有些P民被他的宣传所迷惑,还真认为自己可以分到一块蛋糕。

本市八大家,那几爷子负债绝对不低于2500亿。这个没算到里面撒,2011年,重庆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08亿元,这里边45%以上来自于卖地收入。随着房地产价格下滑,财政收入肯定会下滑。而且地又不是草,割还是不能再长的,要是不印钞票来塞这个洞洞我倒想看看用哪样来填。

重庆最可怕的负债是那些“投资公司”。

重庆的图把我做崩溃了,这个鸟肯定要完蛋了:

负债70%的公司A,剥离出一部分优质资产做一个新融资平台融资B,融资来还A负债的利息,公司B拿了国家的储备土地,把土地的“未来受益权”作为无形资产计入公司资产表然后拿去贷款。一个没有能力继续融资的公司C用“政府未来15年增加的财政资金投入”向国开行贷款也能贷到。银行E为了上市要剥离不良资产,于是政府给公司F划了一块10个亿的地,然后公司F拿着地找银行E贷了12.5亿的款,然后买了银行12.5亿的不良资产。

我操,这尼玛要崩盘了估计比苏联还惨。

重庆八大平台都是政府的隐形负债

这些公司要是资不抵债了,还要政府填坑

反正薄黄在重庆是该卖、该押的卖了、押了,不该卖的、押的也卖了、押了。

重庆现在有的县财政才几个亿。BT可以几十个亿。两年后县财政拿啥子来还?完全是乱来'

据说重庆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1000多个亿。根据一般的常识,对3200万人的重庆来说,这点财政收入可谓“杯水车薪”,只能勉强负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以及政府的各项行政事业支出。

重庆政绩工程,做的也格外出格,很像是一场顾前不顾后的豪赌。

“五个重庆”和“十大民生工程”,每年需要3000多亿的资金,但目前重庆每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过1000个亿,扣去人头费和日常开支,所剩无几。

那么薄拿什么来做这样的工程呢?

虽说重庆国企扩张很快,但全世界的国企,除了中国这样的国家垄断性的央企,基本上少有赢利的。短时间扩张速度越快,赢利能力就越差,重庆当然也不例外。同时,重庆的房价也不高,土地财政收入有限。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借债。

现在,重庆的债务已经达到5000个亿,如果这些工程都建成,重庆的债务,将是天文数字的。即便只是现在的债务水平,实际上已经是寅吃卯粮,透支了重庆人此后多少年的钱粮。

古今中外,世界上有过这样的发展吗?有过这样的民生工程吗?

这样一种毁掉子孙前景的发展,不过是杀鸡取卵。

当然,按薄的如意算盘,只要他能上位,这些债务也就没有人追究了,自有人来给他擦屁股。

重庆模式,本质上是政治上的文·革+经济上的大跃进。意识形态和文化上搞唱红,政治布局和社会治安搞严打,经济发展则是完全政府主导的命令经济。唱红迎合了社会上的某种思潮,给了一些人虚幻的情感寄托;打黑释放了百姓对于官员和权贵集团的愤怒(当年文·革能搞起来,上面是玩政治,下面的群众基础不也是百姓对于官僚的不满么),有了民众乃至媒体的喝彩;经济上,无论城乡统筹也罢开放高地也罢,都是在为主政者积聚财政资源和政绩资源,其中的隐性成本和长远代价可能会让重庆无法承受

――不信我们可以走着瞧,重庆大跃进真相很快就会暴露出来的。

《重庆日报》2月8日报道:

日前,我市召开宣传文化工作会议,薄熙来在会上指出,宣传战线的同志不是当“吹鼓手”,而要成为“思想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正确地引导舆论,弘扬先进文化,推动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以服务重庆的科学发展。

会后,薄熙来向市委宣传部赠予鲁迅先生铜像,并亲笔在信中写道:“市委敬制了鲁迅先生的铜像,时时想到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格言。作为宣传工作者,就是要坚持真理,而且无所畏惧,旗帜鲜明!惟此才能扶正祛邪,引导社会的正气!同志们责任重大,要好好学习鲁迅先生的为民情怀与刚正不阿的风骨!”

靠演是不长的。。。。呵呵。。。纸是包不住火的

王立军进入美领馆事件最后的演出

坚持真理没问题,关键是不是真理谁说的算数!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9日应询答问时表示,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于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1天后离开。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调查。



“重庆模式”——劫富、共贫、假大空

新华社记者 周方

据报道,薄熙来在“两会”上提供了重庆2011年和2007年各项经济数据来比较:

2007年的GDP是4670亿,2011年翻一番,超过万亿,年均增幅15.7%(之前曾见当地媒体有16%和全国第一的提法),2011年是2007年的2.1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3500元,2011年是6480元,也近乎翻番,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7年1.2万,2011年是2万。

2007年实际到位外资11亿美元,2011年106亿美元,增长9.6倍。走出去这一块,2007年是0.5亿,去年是50亿元,增长98倍。

薄的目的是显示“重庆模式”的优越性。所以本人想探讨一下“重庆模式”的真实性问题。真相不辨不明,装聋作哑也罢,拒绝或打压批评也罢,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薄提供的2011年数字都是虚假的,凭空捏造的。随便问问当地负责这种统计工作的人,他们都会告诉你各级政府是如何层层被要求报假数字的。将薄的数字直接拦腰一刀也不会比实际数字低。

这几年重庆的经济究竟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看看当地人如何搞生产就行了。“唱红”占据了重庆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部分,不工作可以,不唱红就拿不到工资。“打黑”打掉了当地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用从“黑社会”民营经济那里巧取豪夺来的资金给效率地下的当地国有企业输血,其经济效益可想而知。“唱红打黑”也罢,“打黑唱红”也好,靠二者促进经济增长纯属“乌有之乡”。也只有“乌有之乡”的人才会相信并跟着唱颂歌。任何人自己去重庆访问,不必提问,当地人都会主动向你抱怨这几年的重庆版“苦难行军”是怎么过来的。

再看看薄最得意的这组数字: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3500元,2011年是6480元,也近乎翻番,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7年1.2万,2011年是2万。

大家注意到,薄在此只给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一个是“纯收入”,一个是“收入”。此外,他还没有提供大家更关心的两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且他给出的也不是真实的数据。这些真实数据不是薄没有,而是他不想给,也不敢给。因为他不能给,假如他敢给出真数字来,“重庆模式”立即就会真相大白。

薄在此偷梁换柱地搞了个重复计算。先讲讲这种重复计算的背景和前提。

众所周知,薄通过“打黑”把敢于不服从的当地人压制了,通过“唱红”把当地弱势群体“仇官”、“仇富”心理调动了起来,进一步支持他在剥夺民营经济的同时,把公务人员也搞得“官不聊生”。他又通过打压、剥夺民营经济和公务人员来讨好弱势群体,制造虚假的“共富”,以达到其稳定社会、欺骗当地百姓、舆论和中央的目的。

以“打黑”为名剥夺民营经济的过程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无需本人在此赘述。

看到单单剥夺民营经济来“共富”是不够的、不可持续的,因为民营经济的活力一旦被打压,恢复起来艰难无比。但靠财政供养的公务人员却是个源源不断的供水池。于是,薄设计了一个强制公务人员“扶贫”、“结穷亲”的机制。要求每个公务员根据自己的职务来“扶贫”,而且主城区与下属区县的“扶贫”力度有很大不同。主城区处级干部只需扶一户农村贫困人口,以上层层追加为市级(省部级)领导干部每人扶四户。但是,这项规定到了下属区县时,直接拔高到区县级(厅级)领导每人结四户“穷亲”,指标逐级下调。

薄的这种“领导干部扶贫制度”可谓一大发明,它要求按照各级领导和普通干部每月给每户“穷亲”1000元现金,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帮助“穷亲”发家致富,并且要热情接待“穷亲们”前来家中“探亲”,甚至长住不走。

通过“打黑”、“唱红”和“结穷亲”,薄真正达到了“官不聊生”的目的。本人见到的重庆官员个个被折腾的痛不欲生,不仅没有胆量反抗,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琢磨这些事。单单是接待那些不时上门“探亲”的“穷亲们”,这些干部已经苦不堪言了。于是,这些干部被迫使出浑身解数来帮扶“穷亲”,盼望他们早日发家致富。果真到了那一天,这些干部们自己成了穷人,只怕“富农”们没兴趣接待他们了。

薄的这种制度设计可谓一石多鸟。显示了自己关心弱势群体,重视民生,打压了反对者。

压制了反对的声音。他通过打击、剥夺民营企业家和官员,利用人们的“仇富”和“仇官”来收买民心,赢得了弱势群体暂时的支持,企图迷惑不明真相的人,为自己在政治上加分。

但是,凡是有理智的人都可以轻易看穿“重庆模式”的虚伪性。这种输血式“扶贫”只会养懒人,不会帮助贫困农民发家致富。可以稳定一时,却无法稳定一世。到头来,重庆的官与民只会等来“共贫”,绝对不可能有共富。

最后谈谈那个“重复计算”问题。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当中包括了薄帮助他们当中的贫困人口从“官商”那里“夺”来的数字,而“城镇居民收入中”(注意没有了“纯”),却没有减去“官商”们被“夺”的数字。且不说所有数字的真伪,单单这么一加一减,重庆版的“共富”泡沫就这么产生了。

至于那个外资实际到位的数字根本不值一提。“唱红打黑”打得外资哪里敢来。因此除了血汗工厂和污染企业,他也引不来什么像样的外企。我不知道这个数字当中是否有巴斯夫。如果有的话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去年当地政府单方面搞了个重庆巴斯夫开工仪式,巴斯夫不敢参与,因为环保部根本没批准。长江中下游是中国工业的命根,上游上放个超级化学炸弹,出了问题比当年松花江的要严重百倍。除非将环保部划拨给重庆“直辖”。

建议重庆还是干脆直接另立中央吧,那样大家就不必啰嗦了。那时“重庆模式”的红旗就可以插遍全国,全国人民只剩山呼“万岁”的份儿了。


* 重庆模式留下巨额债务

* 银行贷款占据债务大头

* 国开行以近千亿贷款涉入其中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四伏

* 危机曝露

---漫步重庆街头,大量在建的半拉子基础设施、办公楼、住宅小区随处可见。庞大的工地,不仅纪录着原市委书记薄熙来推行“重庆模式”的政绩,也尤如饥饿的巨兽,等待吞食新的巨额资金投入。

国家开发银行就处於是继续投资,还是断然抽身的尴尬境地中。

盘点国开行年报,几项与重庆基础设施相关的贷款投放被单独列出:2010年,支持重庆“二环八射”项目建设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337。39亿元人民币,对项目的累计承诺贷款达506。83亿元;2009年,为支持重庆轻轨项目3、6号线项目承诺的贷款为人民币111。9亿元。

而重庆商业银行的报表,也令国开行在重庆地方融资平台中的贷款浮出水面。多位重庆商行的大股东,包括号称“重庆淡马锡”的渝富资产、重庆市地产集团、重庆市水利投资公司等与政府融资平台有关的国字号公司,都将各自所持重庆商行股份中的大部分抵押给了国开行,总计质押股份达71,523万股。

如果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没有因涉嫌严重违纪被中纪委立案调查,国开行在重庆的贷款命运可能不会这麽早就陷入阴晦中。

“重庆从国开行获得的支持力度,是其他省级政府都不可能获得的。”曾任担任过世界银行和IMF顾问的香港大学教授许成钢称。

他认为,所谓的重庆模式是政治人物为政治目的大搞的政绩工程,并没有考虑财力和商业效益情况。可以说,重庆债务问题早都埋下了隐患,只不过最近的政治事件加快了问题的曝发。

重庆模式留下巨额债务,银行贷款占据债务大头,国开行以近千亿贷款“深陷”其中。光国开行就是一千多亿,所谓的可控,有多少可信,还不是重庆人的血汗钱来还?

明知资金投重庆是肉包子打狗,为何国开银行要大笔贷款给重庆?

国开行其实承担着隐形地方融资平台的角色,能想出这个办法的,直接受益的国资委肯定逃不掉,而国资委和国企央企的寡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是霸占国有资源的红色贵族在幕后策划。

把国开行的幕后策划交出来,接受历史审判。

和谁共同富裕?无耻!重庆先把吃国家财政的钱吐出来。堂堂直辖市靠喝中国人民的鲜血活着,还天天吹。次次都是骗局 我日你妈!

重庆吃抢来的蛋糕噎死。重庆抢来钱盖房子砸死。重庆抢来钱修路地陷活埋。抢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发大水淹死,地震天崩地裂。天天为强盗吹牛的,打雷劈死。

一个富士康就占出口总额的40%,穷庆还吹!

都是东部淘汰的产业!.

穷庆经济其实是贷款炫富

“五个重庆”建设,财政支出巨大。

在2008年7月,薄提出建设“五个重庆”,共涉及约1万亿元投资,预计自2008年开始到2012年完成,但彼时重庆全年财政收入仅为963亿元。

寅吃卯粮。一个直辖市没给中央交利润,反而要中央财政补贴一千几百亿元。而钱都花光,坐吃山空,这就是西红柿分蛋糕。

空想社会主义往往是初给人甜头,后带来的是灾难。

经济现象远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各种简单直接的诉求,给人类带来的往往不是福利而是灾祸。

重庆那地方的人既自卑又自大,好场面,盼能人。只要你到闹市区走走,到处都是刚进城的农民工,真是吓死人了!

重庆人有钱吗?

收入水平全国排名倒数第五

月薪2000在重庆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了

重庆普通市民工资收入这几年增加多少?很多是原地不动

想到这重庆人都痛苦的想把小鸡鸡打成结。。。

重庆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个屁啊!

全重庆,市级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绩效工资都没有搞。

其他的都是胡扯,关键是重庆老百姓的收入上升没有,有几个能证实重庆人收入确实有较大上升,重庆人能够比以前更容易买房子了? 

重庆做法好不好,我一直觉得经济上是不是有效率、有效益是最为关键的判断标准。

重庆吹嘘、 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

能不能说说重庆这些微型企业的启动资金是怎么来的?是银行贷款吗?怎么做的担保? 哪家银行贡献最多?

重庆的做法是失败的

否则也不会要重庆反思

比较好坏不能不能"王婆卖瓜"

不能只听重庆自吹自

要实事求是

重庆很多变化是向中央要钱搞的

没有中央的钱,重庆将一事无成

重庆的招商引资充满了割肉血腥,宁拿财政去补贴hp、戴尔,也要营造薄式风光。

别说十年八年后了,如果不是重庆新书记带去的救命钱,你重庆公务员早就揭不开锅了。

重庆前几年的经济民生建设确实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一直怀疑重庆己经破产了,之所以现在还能有口气,重庆全靠中央拿全国人民交的税钱养着。

其实大连也搞得不伦不类,那句著名的话“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指的就是薄三儿在大连的状况。

重庆以三峡工程,绑架了全国的财政,力图证明三峡给重庆带来的灾害,年复一年的向国家要求更多的财政铺贴。每年国家给重庆的财政铺贴千亿元以上。

不是说国家不该投钱重庆,得看投钱重庆干什么;

是投钱给你重庆瓜娃,让你们重庆瓜娃过安逸日子;还是投钱做资本,让你们给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

这就是国家给深圳投钱和给重庆投钱的区别,一个用来建工业区,从外国赚钱,给国家交税,一个是用来建森林城市,一样吗?

如果你重庆瓜娃一个月只能挣5000,你爹妈却让你背上每个月一万的按揭,你重庆瓜娃也愿意?

你爹妈与其让你重庆瓜娃为住房背上债务,不如给你买个可以生财的铺面,哪怕贷款也行,等你重庆瓜娃赚到足够多的钱后,自己再去买房.深圳初期就是这样干的.

为什么瓜瓜从英国读了十多年书,现在又去美国,咋就是不回中国来?他开的几百万的红色法拉利是谁的钱?

你们重庆瓜娃官员是你们花钱请来干活的"公仆",不是你们重庆瓜娃的爹妈,不要认为他们天然地就会为老百姓着想,而不是为自己的官位着想.

说实话,重庆这种小山沟里人的意识,和现代社会至少还隔了50年,这也是红歌能在重庆唱响的原因.

从VOLVO警车,到交巡警平台,到美女骑警,到GDP增速第一,你以为是哪个能力变戏法出来的?

很简单的障眼法,有人为全体市民办了信用卡,然后3年刷爆了。

重庆这样的超前消费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打掉这些画皮,让你自己投票选择是不是需要这样的透支,你会把票怎么投?

现在市民还在为交巡警平台和GDP第一,银杏树绿化感恩不已。

官方数据已经显示,为了获得这些,重庆每个人负债5883元。且年初将是偿债高峰期。中央给上广北发了地方债,重庆负债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居全国之首却没给地方债权利。

看起来重庆人的债没人来给背书的。那么,你认为BW组合会用自己的个人储蓄补齐这个窟窿?

人性有时候很奇怪,如果三年前贴个告示全市无分年龄贫富按人头每人收5883元,这钱用来建交巡警平台,用来栽银杏树,估计要被口水淹死。

可瞒着大伙这么去做了,就会有人称赞不已,因为每个人都觉得不会是有人上门来催交。但这笔钱又是会谁来还呢?

可爱的重庆朋友被希腊了。

重庆治安好,也不是免费的

即等于哥现在借钱装修,住进去了再说!  

这些债不是人民来还哪个还?

等重庆有12个航母舰队,200个海外军事基地,控制中东石油再跟老美比借钱吧

重庆还别往赖帐这路上想,谁也不敢打到美国去要帐,但美国即使加印钱也不敢赖帐,否则没人再跟他经济往来。

如果是靠中央银行印钞票来还的话,等于是全国人民为重庆这些债务买单,就等着通胀吧!

重庆人必须深刻反思

重庆不计后果的赤字财政和借债只会给继任者留下长久无法还清的死帐呆帐!!!!

重庆模式把全国人民套牢了。付出的代价是不断上涨的物价。如果把单全部买下。人民币垃圾化必然的.

全国人民补贴重庆是不可避免的,否则重庆只有加税,压死重庆百姓!

这就是狗鸡8重庆模式!

山城卖拐者,政坛赵本山

重庆愚民多,那公子来后制造了更多的近于牛二的愚民.

重庆人不要以为他可以随便把别人的钱掏出来给了你,你获利了,他就一定是好人,如果没有约束,没有公平规则,一旦他得势,必定从你口袋里掏得更多!

对了,重庆人发现个变化没有?

年初,你天涯重庆发个批评牢骚的帖子,就被重庆警察上门,揪到派出所录笔录,留下案底。

今天,天涯重庆满版的批评帖子(其中还有不少是批评警察的),删和上门的却极少了。

重庆人想想你在派出所的恐慌、无助,你不觉得可笑吗?

重庆人不觉得自己就是斯德哥尔摩患者吗?

我从来就相信一句话: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这一切发生时,你这样的重庆人,就是帮手。


有重庆模式么?

我看未别真的有。只不过也是一派掩人耳目的强盗行径罢了。

重庆模式如果成为主流,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中国几亿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是那么的惨,重庆还在硬性把农民往城市推,农民转变成市民繁荣的消费是极其短暂的,你认为他买完房子和家电以后还有能力再消费吗?其后便是每月拿一千来块的打工生涯了!个人认为现在最好的模式让农村自由发现,适当规划!

想一下吧,如果有严重的经济危机,接近十亿没有工作,没有土地的市民是多么可怕!

地票换户口??
农民是不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有身份证就行!
至于社保和医保,只要你纳税(当然也要看纳税额),就应该有!
拿别人的东西“换”别人的土地,哈哈哈哈哈!!!!
连最后的土地都要剥夺!!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背离自然则为无道,无道的后果堪忧。
当农民不再种粮,田地荒芜,资源殆尽,民何以生。

重庆地票其实就是抢农民的地,SB才拿土地换那点养老金

重庆高校的农村户籍学生谁没在骂人啊

农民守着那点土地.再穷也能种点红薯打点零工.在自己家的草顶泥屋里煮点红薯粥充饥.再穷再苦也能平安老死一生.

重庆把这些农民都剥夺了土地.丢进城市.年轻时.他们还可以做棒棒卖力气活在水泥堆里.到了老了.你说........难道重庆市政卡车就不会提前把他们那些温热的身体提前拉进火化场............

重庆存在就业难,就业层次低较其他地方严重

如果制造业发生危机,失地的农民失业,重庆本来就不高的收入水平无法保证失地农民度过危机。重庆的下岗工人很多,了解重庆的都知道。什么双碑,南坪那边,那么多下岗工人都没有工作,失去土地的农民,又缺乏技术,到哪儿去找工作?坐吃山空。

重庆宣传部门很给力,但是请宣传的时候拿出真凭实据来

现在的就业情况大家都晓得,重庆这么一个内陆工业城市有什么资本提供如此多的就业机会给失地农民?当然,有些人还是会有遮羞布,那就是所谓西部大开发啊,产业转移啊,接着忽悠吧,你以遍地都是富士康啊?你以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血汗工厂啊?重庆的下岗工人有几个当官的过问过?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城里人都解决不到,你还解决农民就业,真是可笑啊。

我看就是卖地修房子捞政治资本,无他。

想而知重庆这几年年GDP增速超16%的水分有多大!

如果没中央的千亿拨款重庆将烂掉,

重庆用人家的钱唱红歌博上位,还什么重庆模式要全国向它学习,无耻无极限!

没有中央补助的1157.3亿元,你还没赤字啊?直辖市中有几个是吃中央补助的?

黄大嘴说重庆财政收支平衡很好啊,用不着全国公民为唱红、折腾为重庆买单了,希望重庆以后不要哭穷,有能力的话多向国家上缴税收,也算为国家作贡献了啊!

广州2010年财政税收3000多亿元,在上交给中央2000多亿元、广东省300多个亿元之后,可供广州支配的只有800多个亿元,而重庆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2908.8亿元,重庆不用上交中央税收,也就2011年重庆的收入跟广州差不多,在加上中央补助1157.3亿元、其可支配为4066。1亿,以比广州略少的财政税收,但其可支配竟达广州的5。08倍,他能不好吗,

原来重庆的共富就是到别人口袋里掏钱阿。.

如果没有王立军往美国领事馆跑,如果重庆很多丑闻恶行瞒得住……

重庆的好戏才开锣,你们崇敬的山寨王还没有结案,银行的巨额债务还没有了结!虚假的经济增长造假还没有清算!

今天红歌震山吼,明天押送菜市口

休假式治疗——罩着黑幕的,是一块多么温情脉脉的遮羞布啊!哈哈!

王立军拼力一搏,算是保住了性命。真实狠人对狠人。

嘿嘿,跑昆明喂海鸥~~薄和他的追随者在政治上全面崩盘。.

市场上叫卖最凶的人,是最想把假货推销出去的人!.

王立军为何精神高度紧张?不要告诉我他被关精神病院了!

重庆人你TMD到隔壁成都走走看看,无论社会风气,社会秩序,哪一样比你们红色根据地差?可人家成都的官员就没有像裸官那样胡吹 八吹。.

不是挑重庆的毛病,也不是说重庆人民,只是说重庆从政者的“政绩工程”,

你见过那个朝代依靠“政绩工程”给人民造福了呢?

学点历史吧,也回顾一下文革那个混乱年代的的表现吧!

但凡政治野心勃发的时候,政绩工程就蓬勃发展,而且人民就被表象忽悠的晕晕乎乎,大唱赞歌!

王立军闯美领馆前几天,也是在网络,看到一条消息,说王立军出事了,当时还不敢指名道姓,我看了迷迷糊糊,不知所云。

又过几天,重庆宣布王立军分工变更,不担任公安局长,副市长分工联系经济工作,我当时很纳闷,哪有这么分工的,明明是消权了。

可能薄熙来后来也发现这样分工牛头不对马嘴,于是又让分工管什么教育,体育等。我就明白了,王立军真出事了。

当时,我还以为中央要查王立军,薄熙来在和自己的爱将作切割。再过几天,王立军闯美领馆,事情就包不住了,才知道是薄熙来要整治王立军。

"休假式治疗"

也看到了薄熙来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嘴脸,也相信了文革时踹断他爹三根肋骨的事迹是真的。发展到人代会上,薄熙来不知收敛,继续大放厥词......

薄所做的让人不齿的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入常,控制媒体,拚命的吹嘘,弄虚作假各种数据,好象一夜间就超越了发达地区,给老百姓以假象,其实我们都清楚,经济规律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靠吹牛只能骗自己,骗那种弱智的人,最后只能害了自己,

薄除了靠中央的补贴外,重点搞钱的就是三方面,

一是强拆,掠夺民众,
二是打“黑社会资本家”,
三是借银行钱和融资,钱都用来搞了面子工程或升迁之用,当然多少进了私人腰包不得而之,最终都要我等屁民血汗钱来还的!

其实薄搞起强拆来,比任何官员都有手段,不服的就打成黑社会,

薄在重庆实际上又干了一次打土豪,以打黑为名抢了一次民企,重庆打黑那些错案怎么办,钱都给重庆造了,重庆用到宣传,唱红,面子工程上了,将来这就是个定时炸弹。

薄黄在重庆当政期间,为制造表面政绩创造所谓“重庆模式”,大笔借债搞投资建设。政府以国企和民生的名义到处放债,利用包括重庆八大投(重庆城投公司等等)在内的多家公司融资,致使重庆债台高垒。

重庆财政吃紧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些还在为某人摇旗呐喊的人是不会承认这些事实的.

偷偷杀人、秘密关押、把持公检法,群众有意见就抓去劳教,不用搞生产,只有唱红、玩耍,重庆就赚来中央支付1500亿、银行巨额贷款(国开行给了1000亿),没收民企资产,拿一部分收买人心、形象工程,大部分落入自己腰包,群众不知道真相,当然不考虑将来何以为继,当然会有没脑子的重庆老头老太支持他。希特勒还绑架了整个德国来支持他呢!!!

薄在重庆的几年中,作为地方大员,不能说一点实事好事都没做过。

但是,他的专横、浮夸、做表面文章,说大话假话搞新的“大跃进”,张扬“文革”之风,重庆大多数人是十分反感的。这几年里,尽管在极端高压下,也有不少重庆人用明的或隐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的被“谈话”“喝茶”甚至受到更严厉的惩处。余悸至今犹存。

苦了重庆的民营企业家。

成百上千亿资产以各种名义被剥夺了。

中国见效最快的取悦底层民众方式,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均贫富。仿照毛搞阶级斗争的手段,杀富劫财,黑打抄家,整人治人,若此种模式推向全国,祸必甚于文革。.

“均贫富”(共富共贫)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聪明人无一不在利用这个口号拉民心。但是历史证明,它只是一种手段,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当作目的。李自成、黄巢、太平天国起义还没有成功就老婆成群结队,疯狂敛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并且个个封王。成功了的立马当了皇帝。结果只是贫富交换一下位置。一般人就不知道那些高歌共富共贫者一家人贪污了多少钱,他玩了多少女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