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记事(160) 烽烟再起

老烟去河桥镇上学后不久,第二次天目山保卫战爆发。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建立了若干敌后游击区,其中以中条山、大别山和天目山三大根据地最为有名。但是中条山根据地已在1941年5月丢掉,日军投入10万兵力,打垮了卫立煌的18万大军。此役日军仅伤亡3000人,而国军损失超过10万,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大别山根据地则由21集团军建立,一度势力很大,但因击落敌11军司令官冢田攻的座机,1942年12月遭到日军三个师团大约1.7万人的报复性进攻。由于国军指挥失当,日军得以长趋直入,一举拿下根据地首府立煌县,所到之处杀光、烧光、抢光。等附近的桂系王牌第7军反应过来,日军已经从容撤回。大别山根据地在这场战役中遭到巨大破坏,从此一蹶不振。

这两个根据地解决掉以后,天目山更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在1942年的浙赣会战中,日军虽然所获不菲,但是天目山根据地并未遭受损失。由于山中藏有国军大量兵力,日军不敢据守金衢盆地,而只是占领金华一角——此地出产日本需要的战略资源莹石,用于炼钢炼铝。随着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日军越来越担心天目山成为盟军的反攻基地。这里距海不过200公里,中美合作建有情报基地,分支机构遍布江浙上海,广泛搜集气象、海防信息,对日本舰队构成很大威胁。衢州等地机场修复之后,“空袭东京”的噩梦有可能再度降临。1943年9月,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宣布投降,更使日本产生巨大的心理恐慌。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促使日军在10月对天目山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此次战役,日军调集三四万部队,兵分七路,由皖南、苏南、浙西三个方面向天目山根据地压迫。其中浙西方面的三路日军在攻取孝丰之后,直接进入天目山区,企图南下於潜,端掉浙西行署和28军总部。这个行动方向与1937年的天目山保卫战大体相同,但是日军此次投入的兵力要大得多,并且准备充分,由外线到内线层层推进,连重炮都化整为零运进山中,可谓势在必得。天目山地形复杂,难以在局部投入重兵。日军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同时出动多股部队,希图在某条路线上打开通往告岭的缺口。其中还有一支类似“忍者”的特攻队,配有带着铁钉的皮靴和皮手套,身怀利器,从悬崖绝壁处向上攀登,以达偷袭之目的。

针对日军进攻,28军进行了周密部署,除令62师据险御敌外,还把平素在天目山外围活动的192师调入。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根据事后的战况分析,仅凭62师一己之力,天目山非丢不可。大别山根据地被日军“掏心”,正是因为国军对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放着“钢七军”不用,而以弱旅对强敌,焉有不败之理?此次日军进攻天目山,起初也是从多个方向同时进兵,搞得国军摸不着头脑。不过28军始终没有贸然出山,而是加强内线防御,算有自知之明:离了天目山,28军就什么都不是了。

尽管如此,第二次天目山保卫战依然惊险无比。日军攻势凌厉,一度夺取了告岭头和旁边的羊角岭。在关键时刻,28军两个师长都冲到阵地上,亲自率队与敌决战,并从附近高地调来重炮,向日军后援部队猛击,终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演出了一幕只有在共军作战的影片中才能看到的英勇场面。如果让日军铁蹄踏入於潜,类似立煌县的大屠杀必将重演。老烟正在几十里外的河桥镇上学,就算侥幸逃脱大难,恐怕今生再难见到母亲和兄姐了。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但少年老烟仍然懵懂无知地在校园里胡打乱闹,全不明白自己的命运正掌握在天目山上的两国士兵手中。

28军保住关键阵地不失,随后转入全面反攻,把日军压缩在山谷之间,施加密集火力,造成很大杀伤。为避免被围歼的命运,日军不得不撤出天目山。28军得势不饶人,炮轰孝丰,又歼敌1200,余者北逃,从而完全解除了天目山根据地的险情。

第二次天目山保卫战,从10月1日打到10月28日,为国军守住了最后一块战略根据地。28军这支战绩平平的湖南部队,终于赢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包括老烟一家在内的浙西人民都要感谢这支部队,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黎民百姓将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

在这场战争中,浙西行署也倾尽全力给予配合。黄绍竑1937年到浙江时,当地武装十分薄弱,若非他长袖善舞,硬把两支过路桂军忽悠上阵,日军早就荡平浙江全境了。广西百姓好勇斗狠,一遇招兵,便聚族而往,甚至抬着山炮投军。浙江民风则比较文弱,大户虽然有钱,却组织不起来强大的地方武装。黄绍竑深知“全民抗战”的重要性,待局势稍稳,马上动手组建“国民抗敌自卫团”。他是个建军高手,没过多久居然啸集十万之众,遍布各乡各镇,自己也堂而皇之地当起“国民抗敌自卫团总司令”。

自卫团不是正规军,从国民政府手中得不到军饷和武器,黄绍竑就自己想办法。军饷除由财政负担之外,还由地主大户们资助,类似于旧时团练的做法。谭世昌就领了这样一支武装,不仅“卫国”,而且“保家”。至于武器,黄绍竑在浙南丽水搞了个铁工厂,划拉了一批从杭嘉湖撤过来的机台,比照着一支汉阳式79步枪,一挺捷克造机枪,一颗国军用的手榴弹,就开始研发自己的产品,一年功夫便能定型生产。后来规模搞得越来越大,工人超过4000名,机器超过1000台,不仅设有三个分厂,还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研制出好几款新式武器。到了1941年,“浙江省铁工厂”每月能够生产1000多支步枪,50多挺轻机枪,五、六万枚手榴弹和枪榴弹筒。这些“浙江造”的武器除了满足本省需要外,还卖到福建、两广、贵州,甚至甘肃。黄绍竑干“洋务”的本事真是超乎想象。

“国民抗敌自卫团”搞到这么大规模,让蒋介石很不放心。须知黄绍竑与白崇禧同为保定军校同学,后来共同辅佐李宗仁,成为桂系三巨头之一。在北伐战争中,桂系势力得到极大扩张,第7军所向披靡,被称作“钢军”,成为能够左右战局的一支关键力量。当时李任军长、白任参谋长、黄任党代表(政委),第7军实际上是三巨头的私家部队,不可能不为老蒋所忌惮。北伐结束以后,三次“蒋桂战争”便接连爆发。蒋介石纵横捭阖,最终将三人收服,但也搞得筋疲力尽。

对于黄绍竑,蒋介石是赏其才,慎用其人。他让黄绍竑去浙江当自己的父母官,但绝不允许黄把浙江变成第二个广西。当自卫团发展到危险地步,蒋介石便于1941年春派亲随俞济时到浙江,把这支部队接收过来,改编为国军四个步兵师,黄绍竑的“总司令”自然被摘了牌。不过各地自卫团并没有全部加入正规军。黄绍竑折腾一把,浙江的民间武装已成燎原之势。第二次天目山保卫战期间,这些“乡勇民团”纷纷参战,在各地袭扰日军。除此之外,浙西行署控制的青年营和特务团也都直接投入天目山,在关键时刻有力支援了28军。应该说,没有黄绍竑的苦心经营,天目山根据地不可能一直坚持到抗战最终胜利。

2014-1-13

格利 发表评论于
又一次看到作者行文赞赏广西民国时代新桂系三巨头之一黄绍竑,就像父母夸奖自己的儿女一样。
烟斗狼 发表评论于
谢谢!
ProfessionalEngineer 发表评论于
家事国事交织成一幅内容丰富的历史画卷。长知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