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2.5升高时非意外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也升高的相关性说明什么?

如果你不幸进来了,你会失望。如果在这里,你学到点什么,或有什么感受,那更是浪费你的时间了,咳,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首先声明,在下支持柴静。雾霾是个害人的东西,在中国生活的人无论何种立场,都应当支持柴静的呼吁清除雾霾。柴片揭露出来的一些事实是令人发指的。比如,明明是冒黑烟的重型卡车未安装过滤装置,厂商却给卡车授予国四标准(即安装了尾气过滤装置)。这样明目张胆的造假,是可忍孰不可忍!又比如,汽油的燃烧标准,国家制定标准的部门(主要是由“两桶油”的所谓专业人士组成)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标准定的比国外的低两到三个等级呢?要知道,每低一个等级,汽油的燃烧就更不完全,汽车排放的尾气就更严重。

柴片一出来,引起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辩论。这是正常现象。但人身攻击就不必了。比如拿柴静的孩子生什么肿瘤做文章,拜托好吗?给人家一点隐私行不?柴静没有说这两者是有关联的。

另外有一些批评柴静的,我看就是在瞎搞。比如,我看到一篇最烂的批柴静的文章,居然是在质疑柴静在片子里拍摄的一个女性肺癌患者,因为柴静强调这个女性只有五十来岁,不吸烟,而且家人也不抽烟,故反驳的文章认为柴静是在不断的诱导观众“她的肺癌是雾霾引发的”。该文又引用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论文:“中国云南省宣威县的一些地区的不吸烟女性有全世界最高的肺癌发病率——是中国其他地方的20倍。该地区(柴静引的该女病人属此列)的女性用敞开的燃煤炉为家庭取暖和做饭,这些炉子并不把烟排往室外。”

这个引用不正是在证明柴静说的对的吗?!穹顶之下,大家都在烧煤烧汽油。差别就是,一个是在屋内烧,一个是在雾霾的穹顶之下烧,都是烟,仅有毒气体的浓度有差别而已。但对一些易感人群,或者长时间暴露的人群(如卡车司机---柴静片)来说,这绝对是个高危信号。

呵呵,这也算是在驳斥柴静吗?!!

还有一个就是方舟子(笔者注:在下大致上是支持方舟子打假的)的驳柴静影片文章。舟子比上述文章作者明显要高明。舟子的手法是:一是用玩具熊的来源可疑说明柴静的诚意不足。二是利用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柴静把pm2.5采样仪放在炒菜炉子旁边(6分41秒),指出柴静缺乏科学训练,进而推出柴静的数据不可信的结论。最后利用柴静某图跟她引用的原图的不同,质疑当PM2.5升高时,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也升高的相关性,直指柴静有造假嫌疑。

真不虚方舟子的浪名,是不是啊?

这第一条,在下就不驳斥了。从第二条开始。

我们都知道,在科学上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是说当某一个理论或现象被证明以后,后来者若要推翻以前的理论或者证明原来的现象错了,那么 th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是在后来者。也就是说,方舟子若要证明柴静错了,那他就要重复柴静的pm2.5采样仪实验三次,证明城市环境中空气里的苯并芘浓度没有那么高。如果方舟子没有这么做,光靠嘴皮子是不能驳倒柴静的。就是这么简单。

再说第三条吧,PM2.5升高时,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也升高的相关性应该是不存在疑问的。方舟子想要在相关性上做文章是牵强和不择手段。很显然,方舟子也并没有说到点子上。也就是说,柴静引用的这张图和这篇文章还是有些问题的。因为仅仅用两者的高相关性,便得出当PM2.5升高后,可以引起非意外、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升高这个结论是有困难的。

问题在哪里呢?很简单,我解释后各位就清楚了。

排放烧煤烧汽油是每天的,基本是个衡量。可是雾霾并不是每天都有,而每天的PM2.5的浓度也是有波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形成雾霾和引起PM2.5的浓度升高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没有研究过,给些大致的猜测吧。是不是不刮西北风的日子雾霾多点或者PM2.5的浓度升高呢?或者和刮东南风的日子有关吧?和低气压有关吗?和太阳黑子的活动强弱有关吗?和月亮周期(潮汐)有关吗?我看了原文的摘要,作者还研究了PM2.5的浓度和气温的相关性,有关吗?是正比关系(即温度升高,PM2.5的浓度升高)?还是反比关系?

总之尽管这两者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在做出当 PM2.5 升高,引起非意外、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升高的结论之前,首先要一一排除上述因素(如刮东南风,低气压,高气温等)与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性。 只有当引起雾霾、PM2.5浓度升高的各种因素和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性一一排除之后,人们才能得出雾霾和PM2.5浓度升高可以引起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升高的结论。

就是这么简单。但这是必需的。

柴静毕竟是记者出身,没有系统的受过科学训练,报道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情有可原。但方舟子是博士,也受过博士后训练,没有看出其中问题,可见其功底起码不严密吧?

作为本文的结尾,笔者想为中国的克服雾霾努力也做点正能量。因为克服中国的雾霾不能光借鉴外国经验,有时候需要创新的。记得笔者曾经在一篇博文中建议“减缓北京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的最有效措施”(点击阅读:减缓北京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的最有效措施)是将一些不必要的部门迁出北京。

在这里笔者提出新建议,为了彻底的缓解大中城市的交通堵塞现象,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比如政府部门实行每天十六、二十、甚至二十四小时连续办公制度。大中型的商铺、饭店等也需要实行相应的(可以试行,然后看效益)每天十六至二十四小时的营业时间。这样的话,极大的方便了客户,彻底的错开高峰时间,反正现在很多地方是彻夜不熄的,电源应该不是问题。但是汽车的尾气排放可以极大的减少。

谢谢阅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