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可以是书香门第--专访台湾道禾书院创始人曾国俊

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书籍乃至课程等,现在都很容易获取。在国内上国际学校,或者出国上本科甚至中学,也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但往往只有出过国的人才了解,在海外,中国文化的根是多么重要,这不仅仅是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在一个多元文化中发挥自己独创性、赢得别人尊敬的源泉。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中国注定要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时候,在我们的下一代也最有条件具有国际视野之际,我们中国人有没有可能产生基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又放眼世界、海纳百川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去滋养我们的子子孙孙?
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是下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台湾道禾书院创始人曾国俊二十年前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华人教育的下一步。二十年来的教育实践,让他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在北京还是天寒地冻的时节,我们在顺义郊区罗马湖畔的培德书院拜访了曾先生。
——邓瑾(博雅小学堂联合创始人)


 

曾国俊先

做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教育
——专访台湾道禾书院创始人曾国俊
| 博雅小学堂专访、整理

请豪华顾问团为女儿办学
1993年,曾国俊,这位台湾的艺术家喜获千金。女儿两岁时,他带着她到处找学校,找着找着,干脆决定自己办一所幼儿园。艺术家爸爸把这个幼儿园盖得像个画廊,像个艺术空间。
后来,女儿上小学,他又接着筹办小学。
筹备期间,曾国俊邀请台湾教育、文化领域的40多位委员一起出谋划策,大家整理出来三个方向。
第一:要办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均衡发展的学校,人文知识虽然重要,看得见的是成绩,是分数,是比赛,但看不见的是态度,是价值,是知行合一,是跌倒了爬起来的意志力,是美的欣赏力。
第二:要办东方与西方均衡发展的学校,整个华人世界十几亿人,到目前为止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现在所有的教育体制大都是从欧美国家引进,所有的人都是花佰万的代价到国外
把别人的东西学回来,教自己的子弟,到目前为止,华人的课程模式,教学教法,师资培育,考试升学等所有的一切模式,主要是借用欧洲先进国家的教学制度。
曾说他想做的教育道禾教育是想办一个根深于华人自己文化的教育,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第三:要办身心平衡的学校。当时不管是大陆、台湾,还是新加坡,普遍重视身体的发展,忽视心智的发展,灵性的发展。
要办一所人文素养与人文知识均衡发展,东西方均衡发展,身体心灵均衡发展的学校,第一个是硬件,虽然硬件只是其中一个载体。但是必须从硬件讲起,因为环境资源也是一种资源。空间、设计、色彩等所有的一切,必须符合你的课程的教学模式,它必须是温和的。
现在整个北京,所有的学校,基本上是软硬件不相称,课程理念说得天花乱坠,教学现场跟理念毫不相干。有的学校是砸大钱,但是它盖出来的空间跟孩子没有太大关系,那是大人要的东西,不是孩子要的东西。
道禾教育的学校里面,所有的门和玻璃全部是落地的,可以直接看出去,门如果推开,人直接走出去,打开窗,蝴蝶会飞进来,前有花园,后有院,人在室内如同在室外。
用自然的、原型的、有机的、可建构的材料,手工制材,不要太多的加工。比如拿一根木头,它有不同的弯曲,然后截成不同的长短段,然后自己再去打磨,它在组合重叠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挑战,这些大自然的素材,它是充满有机、原形、手工、可建构的,所以沙、木头、石头、贝壳、水果、木、树枝、种子等等,都是最好的环境材料。


曾国俊在北京参与创办了培德书院。这是在里面做手工的孩
道禾教育在使用或选择自己的空间元素时,用自然的、有机的、手工的材料,这是孩子所需要的。孩子接触到纯天然的、纯自然的东西,孩子的触觉、嗅觉、味觉等,所有的感觉、感官可以内化,成为内在的一部分。削过的铅笔,有木屑的味道,晒过的棉被有太阳的味道,踩过的泥土有土香的味道,去玩沙知道沙的可塑性非常强,这些东西不是用文字告诉孩子,而是想办法内化成孩子内在的一部分。要把教育转化成真实的生命经验,环境就是真实的,内化的体验场所。
内地很多幼儿园色彩鲜艳,说好听叫活泼,说不好听叫做五味杂陈,五色令人麻木,所以道禾教育学校的桌子、椅子、榻榻米的目的是隐掉,不是突显。学习的主体是孩子,教室里你是要看到孩子的表情和眼神,还是要看到你涂的那些五颜六色?如果认为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那么如何尊重这个观念,就从你的桌子、椅子、柜子开始。

现代书院式的耕读村落
1996年,曾国俊带着六、七个老师去德国,看华德福教育。
在德国的学院参观拜访两个星期,曾觉得华德福学校是目前为止他看过的最好的教育。但它不是中国人的教育。它整个的哲学思想,它的灵性科学,它的美学观念,它所使用的课程,所有的一切,全部是来自于德国,来自于奥地利,来自于欧洲。
华德福的书的颜色全部混在一起,颜色全部融合在一起,有一种浪漫的混搭,像彩虹,所有东西都像彩虹。这个颜色的处理跟华德福相信孩子在7岁之前总是梦幻有关,华德福教育认为越保留孩子的幻想越有利于未来的创造。
中国的色彩当中,有可能见到类似这样的东西,中国的水墨画,有丹青,有朱红,有各种矿物质原料做出来的。
华德福教育对三个阶段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诠释,它每一个课程的安排都呼应着它的身心灵,而不是独立存在。为什么7岁我要给他这个,8岁我给他这个,10岁我给他这个,14岁我给他这个。
对于人的发展,目前说得最清楚的,就是蒙台梭利和华德福。经过百年的论证,他们被证明是对的。
曾国俊更有兴趣的是如何把儒、释、道哲学变成中国的教育哲学,如何把琴棋书画变成中国的教育美学,如何把中国的太极、养生、武术、射箭变成中国教育的体智能,如何把中国的养生学变成中国孩子的营养学。
曾国俊去浙江楠溪江,那些村子六七百年了,里面还有人住着,炊烟袅袅。他花了2周时间走访楠溪江,他觉得属于中国人的教育,它是像现代书院式的耕读村落的模式,村子里面所有的孩子认识所有的大人,所有的大人认识所有的孩子。他想办一个现代书院式的人文生态村落。
回到台湾之后,他开始找地,9年前,曾国俊在台湾的苗栗县三义乡取得180多亩地,然后找到台湾最接地气的建筑团队规划,花了4年多时间。
这个村里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有书院,有木工,土工,纤维,染织,造纸,制墨,制茶,有戏台,茶园,菜园,水稻田,错落在林间,这个村里林间有2700多棵大树,学校地面落差海拔差距5%。绕校园一圈2.2公里。
道禾教育学校的孩子毕业是在玉山,台湾的玉山3900公尺,小学生毕业就在3900多公尺上领毕业证书。他一年只走一座山,两年两座,三年三座。春夏秋


道禾教育强调按节气生活。这是培德书院的室内节气桌布
大自然这位老师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样子,讲了一季之后,没有可讲的,老师也不知道说什么,孩子问得也差不多,大家都语塞了,没有话说,大自然这位老师会开始教,因为你闭嘴,当你闭嘴在山上走的时候,你会开启你的耳朵,你会真正开启你的眼睛,你会打开你的心。你从来没有这样看过,也没有这样听过大自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华人的山水学的概念跟西方的山水学概念不一样,西方是征服,华人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华人在山上的概念跟西方山上的概念不一样,孩子在一年一座山的过程中,感受到一年四季,12个月份,24个节气,春夏秋冬,鸟兽虫鱼皆不相同。
映入眼帘,映入心里,映入内在世界里的东西,会储存,变成文学,变成艺术,变成一种科学发现的内在动力。大自然有隐喻、有比例、有对称、有起伏、有整体、有部分,大自然具有疗愈功能,比如一个贝壳,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比例对称的,有呼吸,有节奏,有规律,它隐喻日出到日落,隐喻一年的春夏秋冬。
大自然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大宇宙的呼吸是365天,人的呼吸只是七十多下的心跳。什么是身心灵?在车水马龙中要碰到灵性不容易,看电视播放卡通影片的时候很难碰到灵性。接触大自然这位老师你才会容易碰到灵性,最美的帽子就在鸟类的头发上,最棒的发型在动物的身体上,每一年时尚周发布的帽子、发型、衣服,全部来自于大自然。爱赏鸟的人,一定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帽子以及非常美的衣服,喜欢潜水的,一定可以做很棒的色彩学家,喜欢去大自然,聆听大自然音乐的,也可以是很棒的音乐家。无论音乐、美学、艺术、色彩、造型,最有隐喻能力的是大自然这位老师。
道禾教育的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亩田,孩子自己种菜,自己种稻。吃健康食物,保持味觉嗅觉的灵敏度。道禾教育在台湾的学校吃素已经1819年,道禾告诉家长,学校没有能力确保买的鸡鸭鱼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作为一个妈妈,你是可以好好挑一条鱼,好好选一块肉,如果你愿意吃肉,家里好好煮一顿有肉的晚餐,没有问题,但学校不做。学校吃健康有机的蔬食,是补充植物性蛋白,植物性纤维最好的时刻。
张爱玲的文章里面都有味道,有食物的味道,空气的味道,有很多嗅觉、味觉的记忆,孩子的记忆保存得越久越好,不要太早破坏。


台湾道禾书院的孩子

把经典变成生活
中国的古乐器,南管最古老,南管有灵性,道禾教育的学校教南管,用南管学文学。南管是中国最早的交响乐,最有文化的古典室内乐。
在台湾,道禾教育催生一个法令,就是支持家长在家自学。作为一个文化主体觉醒的家长,最好的方式是学一样东西,比如学古琴,书法,或者茶道。中国最特别,所有的文化都有一个载体,然后那个载体会触类旁通。
学茶道,一定会早晚通到书法;学花艺,早晚会碰到茶,把茶文化弄得非常的通透。无论是从花艺、书法,还是古琴入手,只要选对一个师父,选对一个空间,好好地学一门,整个中国文化的脉络,不出数年都会很通透。其它的都可以自学,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至于国学,是四书五经,挑一部喜欢的读就行;在佛教方面,要读《金刚经》、《心经》,把这一万多字搞清楚就行。四书五经选《论语》几篇,每天读一篇,或者抄写一遍;每天学古琴或学茶道,学茶道之前去抄一遍经。在学茶道的时候,放古琴在一边听,熟悉那个音律,这样就行,不出三五年,该有的道理都懂了。
什么叫书香门第?就是在玩的时候,就闻到那个墨香,琴声,然后没事的时候,听到家里人有在唱曲,有人在弹琴,有人在吟诗,孩子整天在旁边玩来玩去,耳濡目染。
现在大家都看微信,父母刷朋友圈,孩子不知道妈妈在做什么,如果妈妈在泡茶,他看到说妈妈我可以喝吗?看出来的颜色,喝下去的感觉,闻到的味道。打开那个茶叶,告诉他这是哪里的茶厂的,这个要拿多少,谁去采,用什么方式烘培,谁种的,用什么方式种的,这就是教育,熏陶。
做有文化的中国人,自己得先试,而后才能去怪别人。重要的是自己先爱上一件事,然后好好做那件事。很多家长并不理解这个秘密,整天像一只花蝴蝶,带着钱包到处付钱,到处想学,结果什么也没学到。
道禾教育把经典变成生活,一年级要种竹子,五年级采竹子,六年级把竹子剖开四瓣,两瓣去晾干,两瓣去烘干。烘干的隔一天就可以做弓做箭,三个月内就有弓可射,再过三个月就会疲乏崩裂。如果拿去晾干,要等一年后,才可以去采,去做弓箭,但做好之后不容易崩裂,不会疲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工作体验中有佛学。去插秧,一边插一边往后退,原来有时候人生退一步是向前。每一个秧间隔刚好差不多一个手掌大的距离,一个手掌宽的距离,那个叫做留白,不留白如何生长?
日常生活也可以演变成一个经典文学。孔子周游列国,他是最早的田野调查家,最早的行动学习家。他最早鼓吹户外教学,最早说考试没有用,他整天带着学生游山玩水。他一边行动,一边学习,一边解决困难,所讲出来的每一字,每一句,成为现在的经典。现在摇头晃脑学习这些经典的孩子,并没有那样的遭遇,所以不容易进入真正的内在世界,会在这个世界之外。
道禾教育到了初中,应该带孩子去做行动学习,去拜访,去旅行,去参访家长,以及家长去介绍这个学校所开发的社会资源,去理解你的外在世界,有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努力。告诉孩子,你的家族是什么?你的乡村是什么?你的丝绸之路是什么?孔子周游列国是什么?鱼米之乡是什么?
初中三年级以后,老师带着学生拿着一台手提电脑,就可以跟全世界联系。道禾教育的孩子会加入当地的世界红十字会、世界绿色组织等,在他们的平台之中,每天都有很多的交流。
世界公民教育,是一个可以通过现在的网络达到的,但在初中毕业之前,不用急着做这个事。你要感受的是父母的爱,家族的传统,这个国家的伦理,国家文化的美好,山川所有一切的美,一切映入眼帘。初三以后,学生可以面对这个世界,因为有坚固的内在世界。
每个周末,花一天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去玩一天。不要门票的地方都很自然,只要收钱,那里面就没有自然。
所有的手工都用双手,而双手,是连接左右脑。现在孩子的手愚笨,跟他脑子里的愚笨是一致的。手工是一种知行合一,一种成就感,一种不侥幸,不苟且的一种过程。让孩子觉得很有成就感,创造力、想象力都是通过这些手工得到。

欣赏自己,才能欣赏别人,这就是国际化
东方民族能够做出各式各样别人没有的东西,最早能观察天文,很早可以做火药,很早能够观察指南针,很早能造纸,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民族。
但最近这一百多年缺乏自信,一味地引进西方的科学、哲学,失去自己的主题性,不清楚自己的美好到底在哪里,所以只需要把东方文化之美找出来,然后寻找它的核心价值,就可以走出属于当代的教育之路,寻找华人文化中的现代性、独特性、未来性,不要陷入复古、守旧、传统、保守。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有这个时代的使命,有这个时代的任务。把华人的文明、文化、教育往前推动一毫米,不应该只有山寨。
很多华人在拼命把孩子往西方送,孩子对自己文化的认同相对低落,这个低落造成跟家庭伦理脱节,跟这个国家很多的思维脱节。
你不肯定自己,不了解自己,不喜欢自己的结果,你也很难真心的肯定别人。一个爱自己的人,一个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人,一定会珍惜别人爱别人。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喜欢自己,进而有能力欣赏和肯定别人,这就是国际化。
当有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问中国人:中国有教育吗?教育是什么?中国人会不会脑筋一片空白?因为现在看到的国际学校,课表一摊开,里面全部都是西方的逻辑,没有东方的逻辑。
教育不是迎合当下的社会,是要开启下一个社会,是引领下一个社会。谦卑地去探究教育的本质,物的本质,哲学思考,才有可能真正地带孩子去迎接未来的社会。
附:曾国俊先生在TEDxTaipei的演讲视频:《找回属于这块土地的教育
http://youtu.be/Np0ytKDPifw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