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和少年回忆之7-南宿舍篇 (上)

喜欢逛街,园艺,只要能种花和菜的日子总在院子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学是县中学。若干年后,我的中学据说是全国前100的名高中。妈妈在此中学当了多年的副校长。正校长是个近60岁的老先生,当时他的工资是每个月90多元,妈妈工资是71元,全校第二高工资,我小时一直认为妈妈当副校长是因为工资排名第二的缘故。一般的老师是50多,调干或工农兵身份的老师才只有36元。当时的老师们大都是名校犯错误的老师,也就是被贬到此教书的,但是为什么工资还是高过那些工农兵出身的呢?

       我们住的学校大院在中学的南面,所以简称南宿舍。大院应该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宅邸,大门进来后是一个窄窄的小巷,住了4-5家,小巷前行右拐弯,穿过公用厕所和一口老井,再一个90度弯,妈妈当年一个人先到此分了一间小屋子就在拐角上,后来我们全家到县城, 妈妈又分到一间大屋子-有厨房,可以烧饭的屋子。妈妈一人时全是食堂解决,反正妈妈不会烧饭也不喜欢烧饭(我不愧是我妈的孩子,也不喜欢烧饭,但不幸来到新大陆,没有食堂了,只好从中年起开始烧饭,前半生吃妈妈,婆婆和LD烧饭加外吃)。我到现在还是怀念国内各种食堂,起码以前食堂的馒头和包子深深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以前很少自己发面的, 没有Yeast,要和别人互通有无,留老酵头。大学的食堂很多同学是爱恨交织的,那时不像后来可以吃外面的,食堂是唯一的。前年回国时和先生的妹妹们陪公公看病,在小姑子的医院食堂吃的早饭-稀饭,卤鸡蛋,豆浆油条加咸菜,这是我和女儿在美国要花一个小时才能等到的周末Treat-豆浆和油条,和二姑子在公公看病的医院吃了有名的“片儿川”面条,笋片加肉丝加雪菜,别提多好吃了。

       院里共住了十来户人家,每家2-4个孩子,我这届最多,有7个,前面的敏和洁两姐妹,她们初中时搬去市里了。

       中间的英和英儿,英的父母是数学老师,妈妈年轻时照片上是大美女一个,但后来身体不太好,就憔悴了,主要是早早地牙全掉了,难怪老美个个一口大白牙,不是美女也是美女了。家里大事小事大多是她爸爸做,烧饭,打毛衣,过年做新衣。记得当年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正起劲时,她和哥哥就被喊回家睡觉了,其实可能才7点钟。

       英儿家是院里唯一的工友,爸爸是黑瘦小的看门人,妈妈是白白胖胖的食堂阿姨,她是家中四个哥哥姐姐的老幺。她们家有一个窄窄的内院,内院位于她家后门和大院的高围墙间,我感觉光照很少的,但每年她家院子里的玫瑰都长得很好,她妈妈会给我好多花,那浓郁的玫瑰花香一直附在我的脑回里。英儿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也很会打扮,她有一身白色涤纶的衣服,裤子是喇叭裤,那张在公园石头马边上歪着头微笑的照片一直压在我的影集里。我们很多知识来源于她,我一直感到遗憾的是为什么我们这些所谓知识分子家的孩子没能影响她一点--让她也爱读书一些呢!

       转过来就是我和菁了,从3年级起我来到南宿舍一直到高二分文理科,我俩一直一个班,初中8个班,我们在一班,高中6个班,我们在6班。每天早上我匆匆吃完早饭,背上书包就去等她了。最常见的场景是,菁坐在板凳上,面前是热气腾腾的粥,她妈妈在她身后梳理她齐腰的长发,她时不时皱眉“哎呀”一下---长发打结了。菁和英儿一样,有一个大姐和两个哥哥。大姐和二哥长的浓眉大眼,三哥和她就是瘦瘦的戴着眼镜的读书人样子。她父母应该是地下党的,打入国民党,旧照片上她妈妈一头的大波浪,加上国民党的船型帽,妩媚帅气---电视剧不都是瞎编的。我是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很不喜欢迟到,但因为要等人,就也时不时迟到一下,所以后来经常进教室门喊“报告”的梦会反复出现。

       最后还有一个男生---小四,是我们这帮丫头中唯一的党代表,他是个很好的小伙子,我弟弟没少跟他调皮捣蛋,遗憾的是他高中没考上我们中学,去了别的学校,后来据说还坐过牢,不知什么原因,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他是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的主,但是不偷不抢,杀人放火,淫邪之类的事不像他会做的。他父亲后来是老校长退位后的继位者,他的哥哥比他大不少,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下放后被推荐上了上海的医学院。可惜了他哥哥,再晚些年就可以参加77年高考了。不知他哥哥后来如何,那么沉稳的人一定不会差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