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文)趣评《大美不言》——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专场观后记(改进版) 曹氏文艺
北京舞蹈学院隆重推出“大美不言”系列专场,本人有幸观摩到了民族民间舞系专场展演,受益颇丰。
作 为艺术作品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北京舞蹈学院此时选择了“不言”而求“大美”,这样便留给我们这些居于客体的观众群体一些能更加大胆畅言的空间,畅言乃罢之 欲反而被引发点燃。的确,若要潜心钻研本台晚会中所蕴含的“舞之美妙”或类似“民俗与民间文化之博大精深”等学术课题,则非一年半载之功而文章不成,因 而,我在此且以“大言趣谈”的方式加以赏评,予众艺友共品之。
此次观摩北京舞蹈学院的“大美不言”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专场,总的来讲,可以总结出以下七个偏短语来加以概述,既:“大每不衍”、“大魅不艳”、“大媚不焰”、“大媒不掩”和“大眉不眼”、“大妹不演”、“大鹛不燕”。
首先,“大每不衍”
每逢遇到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演出活动,北京舞蹈学院是一定不会来半点敷衍的,上至领头人下至每一个参与者,大家都会协同一致地把力量凝结。
舞 院人对待舞蹈艺术的那种认真负责的优良传统和一丝不苟的学术作风,多少年来在社会业界一直树立着良好的口碑,在本次展演活动中,此优良传统依然在新一代舞 院人身上发扬延续着。其实,这也应该是每一个舞蹈人发展繁荣自我专业领域的力量源泉。如若走进北京舞蹈学院去体验教学和生活,总会使人感触到一股难以阻挡 的专业热情在校园氛围里散发蔓延,这股力量驱使着人们以一种竭尽职责、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投入到舞蹈事业中去,也引领大家去发扬和传承自己热衷于的舞蹈文 化。
所以,北京舞蹈学院教会了几乎每一位求学者一个对待专业和立身处世的法宝,这既为——“大每不衍”。
其次,“大魅不艳”
这台民族民间舞系的专场演出其剧目的形式感和气质美都富有非常新颖之味,也颇具亲和力和时代感,相比普通传统表现形式的院校剧目,则更贴近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并符合现当代观众的欣赏品味,如此以来,也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魅力大散发。
更 有一处难能可贵,则是本台专场演出其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综合包装手法的运用,严格恪守着专业学术力量所应该主导的正统审美能量表达,毫无艳俗之态。追求 “魅”之华美而不掉进“艳”之俗套,创作的实践上能拿捏好这样适当的美学尺度,此等视角及手法高度定非盲目跟风者或浅做学问者所能够企及,须是对中国民族 民间舞文化之审美内涵心领神会,并敏锐地感触到时代前沿的前景趋势方可把握得体。
富有时代精神的眼光,加上开拓引导先进文化的实践动机先于创作意识,潜心锤成“大魅不艳”之作。
再次,“大媚不焰”
同 样,本次专场晚会上的诸多舞蹈作品散发着很高的文化品味,不再去追求以“火焰燎人”似的“献媚态”迎合讨好观众,更不再依靠“灼热炙人”的情绪发泄去拙劣 地谋求观者能有所触动,而是去追求美学角度的“媚”中所蕴含着的高雅、可爱、迷人、明媚、秀媚的美好层面,使作品追求的审美方向明确地指向了格调、品位和 文化,这就对民族民间舞蹈界示范出另一种新颖的实践模式。
在 当今新形势下的演出市场,若要弘扬文化正能量的大繁荣,则应该及时调整创作的思路和模式以跟上时代的审美变迁,经典艺术和高雅艺术也本不该枯燥僵化或乏味 无趣,舞蹈艺术的创作者恰恰更该打破陈旧而创新不止。寻找并掌握舞蹈艺术表现民俗美的合理尺度,使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维护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高雅 品味文化的审美思路,防止把经典文化真的做“俗”了。观众们“雅俗共赏”的审美意向如此方可得以正确满足,舞蹈专业人需要具有“大媚不焰”的手法与分寸。
还有,“大媒不掩”
新时期的北京舞蹈学院在前行中正保持着更加开放的姿态,依然勇于去担当着一位中国舞蹈文化领跑者的重任,毫不遮掩地开放最新的理论思潮和教学科研等诸多专业成果。由于多年以来的坚持,北京舞蹈学院成为了我国在业内舞蹈文化传播扩散活动中的重要媒介。
“大 媒”必然是“不掩”的,只有一个开放的平台才能够接受和传递更广阔的新鲜事物。开放者能够紧跟甚至引领信息时代的脚步,具有飞跃一般的发展速度,北京舞蹈 学院的专业人在新时期以来,保持以先进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 全体会议公报中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的具体行动体现,——“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祖国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广博的原生态舞蹈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本台专题晚会中可以看到,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人们切实将我国的文化宝藏开发运用,使国粹在新时期绽放新的光芒。学院修建艺术剧院,亲力亲为将鲜活的艺术传播向社会,这正是贯彻了上述中央文件中关于“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具体要求。
因此,促进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扩大文化影响力的传播需坚持“大媒不掩”之姿态。
然后,“大袂不厌”
本台晚会的表现形式在包装制作上强化了舞美、灯光、服装、多媒体、音响等多种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并明确了其在舞蹈作品表现中的作用。
舞 蹈作品的创作人联袂本院艺术设计系的众多舞台美学专家,将综合艺术手段运用到对舞蹈艺术本体的强化和提升上,使得诸多综合艺术手段协调并存,合力凝结齐为 舞蹈作品的表达服务,更增强了作品的美学魅力,其“协调性”和“分寸感”更是值得肯定和提倡。晚会所综合动用的现代舞台手段也被控制在一个很适当的“运用 度”上,不“瞎用”、不“胡造”,这一点极大地区别于当下社会中演出市场普遍存在的——“声光电弱化舞蹈”,甚至“边缘化舞蹈”的令人厌恶之现象。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艺术作品需要结合新的技术手段来辅助展现,但又需摆正艺术主体的核心地位。本台晚会更加强调去突出舞蹈作品本体的意境表达,使诸多综合效果强化了舞蹈作品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张力,艺术属性分明堪称典范,此乃“大”手笔联“袂”,以求“不厌”的艺术效果。
再后,“大眉不眼”
在 本台晚会中,演员们的情绪把握和表演技巧都趋于走向成熟。舞蹈作品除过感受其肢体语言中所传达的情绪信息以外,更能直白地展现出演员内心世界变化的,其实 是面部表情。我有幸坐在第一排偏正中的席位观演品赏,细观演员们的表演,发现他们有别于一般的民族民间舞表演者,根据不同的戏剧情节或情绪色彩他们灵活转 换调整自我的表演,并将状态意识快速准确地投入到既定情境中来,整台节目所传递的情绪色彩丰富多变难寻重样,所以普通表演者运用传统的表演方法去单一地注 重情绪,这已不能适应本台作品体现表达的客观需要。演员们的情绪情感在不经意间已经挂上了眉梢,这一个微妙转变的缩影,却透露出演员们在艺术造诣的表演修 养,已经从“体验层面”的眼神会意朝着“表现层面”的身心投入去进一步转变了。
“大眉不眼”,演员的面部表情不是要停留在眼神里面的“内心视像”层面,而需要调动整个身体“传情达意”起来,去投入到他们所表现的情景和意境之中,如此能够锻炼成熟演员的模式,也是本台作品创作进步的体现。
又后,“大妹不演”
观 本台晚会节目的主创人员,有一部分是刚晋升为指导老师或节目编导没几年的曾经学子,他们也曾是学弟学妹,继承了前人的技能知识与精神理念,逐渐开始担负起 探索和引领舞蹈艺术事业发展方向的重担和责任。而在舞台上表演艺术作品的承载主体,则大都是刚刚跨入北京舞蹈学院的新面孔,青春年少颇具活力更富有朝气, 体现出舞蹈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
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经过一代代舞蹈人的辛勤培养和不懈磨练,使得行业人才辈出,新鲜力量更新如雨后之春笋。
最后,“大鹛不燕”
鹛,鸟类的一属,眼周围的羽毛像画的眉毛,叫的声音好听。所以,这条“大鹛不燕”可以分作三个角度来阐述。
第 一,鹛鸟眼睛周围遍布的羽毛像是能够传情达意的俏眉,其美丽超越了羽黑腹白的燕子。以鹛与燕体貌特征相比较,同是小巧伶俐的鸟儿,燕羽色单一而鹛俏羽传 情,普通功能的羽毛在鹛鸟身上则升华为能够传情达美之“眉羽”,以此来借喻本台晚会的创作者们有着时尚俊丽的审美趣向,使得舞蹈作品的形式美感相比一般审 美观念影响下的普通剧目有较大跨度的改良和提升。
第 二,“画眉”即是鹛属,是我国常见的鸣禽,鸣声洪亮,婉转动听,并能仿效多种鸟的叫声。以此来借喻新一代民族民间舞学子,在诸多种类的民俗民间文化中汲取 丰厚的养分。民族民间舞文化百花齐放、五彩纷呈此乃学科客观特性,我国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每个民族却都孕育着数不清的舞蹈种类和形式,这就要求民族民间 舞学科的学子们也能像“画眉”一样,惟妙惟肖地“模仿多种鸟的叫声”,去学习诸多风格各异的民俗舞种、掌握形式多样的表现能力。
第 三,燕子喜寄于民居,贴近百姓生活,并有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这也好似民族民间舞研究者们的工作作风,他们常年深入民间采风,深刻体验民俗,待到收获的季 节再将鲜活的艺术素材带回加工成品。画眉鸟则喜在灌丛中穿飞和栖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其中凯里的画眉鸟最能唱善斗,深而受世界各地爱好者的喜爱。这 一生物特性的对照,也借喻新一代民族民间舞研究者们不但要有“燕子”一般的生活习性,保持深入民间体验采风的工作传统,更要似画眉鸟一般热爱去置身于大自 然,勇于拼搏、大胆创新,迈出崭新有力的步伐,鸣出响亮悦耳的声音,被更多的爱好者们深深喜爱。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终归一句“大美不言”结束畅言趣谈,以表对本台专题展演的欣赏及肯定,同时也深表一个舞蹈专业人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繁荣发展的期望和支持。
感 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高度教授,著名舞蹈艺术家潘志涛教授,黄奕华、秦立秋等老师,以及好朋友曾希卓、唐小雯,感谢大家的指导和交谈,使我 更进一步了解到了创作这台晚会的一些鲜活信息,以便我丰富了此文章!虽曾是一篇抒发感想的杂文,但是我们怀着一颗对艺术的尊重与探索的心去面对,结果使这 篇文章成为了一次对艺术实践道路的思考。在这里我将其公布发表出来,只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希望舞蹈文化的事业越做越好!
笔者:曹赛
2013年1月10日于魏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