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自我----论证来世的存在 (十一)
梦境与濒死经验(二)
与梦境的司空见惯相比,濒死可以说是人生中最为玄妙的一段经验。对待梦境,我们挖掘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而对待濒死,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去除其神秘的色彩,客观地看待它。
有过濒死这种经验的人绝大多数已经死了,不能把自己的经验转告他人。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流传下来的,都是死而复生的人,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在所有有关濒死经验的报告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和UFO有点类似,那就是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只是虚假的谎言。许多濒死经验的研究者,自己首先是宗教信徒,他们的研究工作只不过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灵异现象,把任何异常迹象都归纳为灵魂脱离肉体存在的证据。研究工作是要从众多的口述中滤除那些“平淡无奇”的材料,只保留那些“激动人心”的材料。其实为什么会有“平淡无奇”的材料也并非毫无意义,如果真的如某些研究者所希望证明的那样,人死后可以有灵魂,并且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回到天界,“平淡无奇”的材料也就是没有那些离奇的濒死感受的经验,反倒是最需要解释的部分了。
濒死经验中比较普遍的感受有安详、灵魂出窍、穿越隧道、遇到已故亲人、人生回顾等等。科研人员正在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科学的解释,也有包括精神的和宗教的超自然解释。例如某些研究人员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解释,安详的感受是因为濒死时大脑会启动自身的安乐死本能,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些能引起奇特的幻觉,而濒死经验的内容也没有超出人接触的实物的范围,正所谓“北人不梦象,南人不梦驼”。灵魂出窍的感受被认为是靠近后脑的颞顶联合区功能紊乱造成的,并且科学家们宣称已经可以在实验室中让健康的人体验灵魂出窍的感受。穿越隧道、遇到已故亲人、人生回顾等感受被认为是存储在大脑深处的包括出生在内的记忆被重新调出来。
我们仍然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来解释濒死经验。与睡眠不同,人在濒临死亡时并不是把自己切换到睡眠状态,所以大脑中“缓存”处理的信息就会同步地复制到“主存”形成新鲜的记忆。由于大脑细胞临死前释放的电信号更为强烈,使得“缓存”及“主存”中形成了印象深刻的清晰的与梦境完全不同的感受。而大脑不同区域细胞功能出现紊乱,在临死前的“挣扎”就形成这些感受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科学还没有能够完全地解释濒死经验,还存在许多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假说。例如灵魂出窍后能够以外人的视角来看自己的躯体和周围的事物,这些信息的合成,并通过转换了的视角来表达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计算过程。如果说对于这些大脑都能够自发地本能地完成,那么如果表达的信息中存在这个人本来应该不知道的内容,那么科学解释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例如一位难产的孕妇在她的濒死经历中告诉亲人自己生了个男孩,而事实上她说对了一件她本不应该知道的事。另外的一些例子,有濒死经验的人在灵魂出窍飞上房顶时,看到并在醒来后正确地说出了只有从房顶这个角度才有可能看到的一些物品,而这些物品是医生为了进行研究预先放置在那里的。
笔者以为,首先,不要听到类似上面的故事就丧失了对科学以及对进行研究的医生诚信的信心,即便上面所述都是事实,仍然能够提供基于科学的解释。上面的故事中关键是从事研究的医生是否有主观倾向性,50%猜中的概率并不算小,有没有可能在研究过程中,猜错的就被研究者忽略,而只有猜对的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孕妇的例子,如果她生的是个女孩,医生只会觉得她猜错了是理所当然的而忽略掉这个细节。另外,处于濒死状态的人脑电波活动增强(濒死经验清晰的原因),原本被埋没了的人的第六感,也就是通过类似于天线效应的脑电波共振所产生的信息传递被唤醒了。患者虽然不知道房顶上放的是什么,但是医生是知道的,患者是通过医生获得这个信息的。也有人认为,脑电波加强有可能产生类似于射电成像的现象,穿透只对可见光有遮挡效果的物体。当然,这些解释因为没有被证实为唯一的可能性,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假说。
在对于濒死及自我意识提供基于科学的解释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浮躁情绪和牵强附会的甚至是主观的倾向。下面是一则新闻报道:为了研究自我意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德国与瑞士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一项实验,他们用摄像机拍摄志愿者的背部影像,并将其发送到志愿者戴在头上的视频接收器上,使志愿者看到一个虚拟的自己站在前方2米左右。然后,研究人员站在摄像机前,用手拍打志愿者的背部,而志愿者通过显示屏看到有人拍打自己虚拟的身体。结果,许多志愿者报告说,他们感到自己脱离了身体,向另一个虚拟的自己飘了过去。研究人员表示,这个实验首次在健康人身上引发了灵魂出窍现象。它表明,人的自我意识始于对身体的感知,当人们对身体的感知被扰乱后,自我意识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虽然新的实验结果为提出一种学说积累了坚实的材料,但是,任何学说首先要在明确概念的前提下进行逻辑上的自我完备的论述。在上面的实验中,科研人员显然把灵魂出窍的感觉与自我意识的概念混淆了,也就是把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感知的内容混淆了。即便一个人感觉自己的灵魂不在自己的身体内部了,这个人的自我意识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自我感觉的内容中,自己所在的位置出现了与实际不符的错觉。
濒死经验的内容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的奇幻,但是如果想通过这个来说明自我意识和灵魂,就好比在电影院中看电影的观众想搞清楚放电影的原理,注视银幕或许能获得一些线索,但想通过电影的故事情节来达到目的则完全是南辕北辙了。
就像本书前面所讲,主观意识也就是主观自我是一个基本概念,它不能够通过其他的更基本的概念来定义,只能作一些描述。本书中也只能假定这些描述,甚至只有“自我”二字就能够把这样一个概念转递给读者。
同样,在谈论灵魂是否依赖于物质的大脑之前,首先要给灵魂一个明确的定义。显然,如果说灵魂所代表的只是大脑这样的复杂的运算系统的能力和输出的难以预测性,也就是本书中所阐述的客观意识,那么灵魂毫无神秘可言。所以本书中定义灵魂为主观意识,也就是主观自我。
在下一章我们将继续讨论有关灵魂的一些问题。然而,当我们深入地思考灵魂这个概念时,会发现,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争论是如此的肤浅和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