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洱海地区部落林立互不役 属,其中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六诏之一的蒙舍诏位于诸诏之南,称为南诏。蒙舍诏依附唐朝兼并五诏,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建立南诏国。之后南诏国经历了160多年的风雨,从发展、壮大、中兴、衰落、直到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灭亡。时值中原也正处在唐朝末期、五代十国的战乱年代。南诏 国灭亡后,洱海地区有过两个短暂的政权:大长和国和大义宁国。最终后晋节度使段思平于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国,定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从 此开启了白族段家在中国西南地区近三百年的统治,直至为蒙古人灭国。
南诏国、大理国均尊崇佛教,历代修建了许多寺庙,南诏时期就有小寺三千,大寺800 之说。崇圣寺是洱海地区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有殿宇千间,由南诏国第十代国王劝丰佑于公元834-840年所建。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胜,有“佛国”、 “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到大理国时期成为皇家寺院,大理二十二代国王中,曾有九位在这里落发为僧,金庸《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指的就是这里。崇圣寺前有三座高大的佛塔,这便是著名的“大理三塔”。主塔叫千寻塔,建于南诏王劝丰佑时期(公元824-859年),即中原的唐长庆四年到开成四年。塔高16层,底 宽9.9米,高度为69米,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千寻塔与西安大小雁塔是同类型的唐代建筑,造型与小雁塔相似,为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出唐宋时期云 南与中原的紧密联系。但又有不同于中原的特点:千寻塔塔高16层为偶数,且外观为曲线形,而中原宝塔多为奇数,外观多是上小下大的直线形。千寻塔后面是两 座十层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42米,建于大理国时期,即五代末宋代初期。三塔布局整齐、外观造型协调,形成鼎足之势。近看三塔高耸蓝天,与远处的苍 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大理古城的历史风韵,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三塔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剥蚀、地震摧残、以及战火洗礼,依然耸立在那里。据记载,千年来 三塔经历了30 多次地震。特别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的房屋大多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但十天后竟然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后面两个小塔被震斜,至今依然斜立, 蔚为奇观。清朝末年清军围剿杜文秀,崇圣寺被毁,只剩下三塔依然屹立在苍山脚下。我们今天看到的崇圣寺是2005年重建的。
崇圣三塔
大理的第二天我们来到崇圣寺。做功课时得知崇圣寺是新建的,我俩都对这种新“古迹”感乏兴趣,原本只想看看三塔,拍张照就离开。无奈三塔被圈了进去,从外面看不见全景,只好买门票进去。既然进来了总得逛逛吧,不然对不起一百二十几两银子。好在庙宇倚着山势,气势恢宏风景很不错,这一逛就逛了两钟头。离开崇圣寺已经接近11点,我们的时间明显不够用,游洱海的计划看来要泡汤。想想就让小张带着我们走马观花开车环游洱海一圈,但车到双廊出口,汽车排着长队下不去。LG也有电话过来,让我们4点赶回昆明,与他们在滇池会合。只好遗憾放弃环游的打算,在高速公路上远远打量了几眼便走上回昆明的路,没想到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我们吃到了最好吃的番茄炒鸡蛋。
三塔被关在了新修的寺庙内
一进大门,导游让我们顺着山路上山,最后出门时再看三塔。可我们进来就是为了看三塔,便反其道行之,直奔三塔,于是抓住了正确的光线,拍到了美丽的倒影。
偌大的地方只有我俩,十分惬意
金花们现在都当了导游
寺庙依着山势而建
观音殿
大雄宝殿
白云缠绕苍山,更给庙宇增添了几分仙气
香火正旺
遥望三塔
气势恢宏
远方的洱海
一塔也藏在仙境里
从山上下来,我们又来到三塔前。近前,千寻塔更显得高大
不是只有比萨有斜塔
另外一座小塔
看看塔身的雕塑
三塔后的小池塘,静谧幽深,倒影叠叠
小池塘呈耳朵形,导游说,它是洱海的缩影
对影成六塔
一队旅游团闯进来,打破了我们的宁静,赶快逃走
美丽的洱海
据说杨丽萍的别墅就在小岛上
恬静的水面像个婉约的仙子
白家儿女依山傍水而居
阳光洒下、波光粼粼、群山叠嶂、云雾缭绕;洱海,怎一个美字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