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生在19世纪画在20世纪的美国早期现实主义画家:Edward Hopper(爱德华哈珀,1882-1967),
自画像,1906年和1925年
他出生在纽约市北边不远的一个小镇上,他家的房子离哈德逊河很近,从窗户里就能看到河。哈珀五岁就显示出画画的天赋,常在河边看帆船。后来从函授开始学画,一年后进入纽约艺术学院,学了六年,画了不少肖像,有画自己的也有画别人的。据说出身保守家庭的他面对活着能喘气儿的(说的大概都是女的)模特画素描都感觉不知所措。毕业后的工作是为广告商画画。
但是哈珀的理想是当画家,老师曾经教导他的就是:“主题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感觉它”,“忘掉艺术,画生活中让你感兴趣的”,“用你的艺术来搅动这个世界”(老师也是唯恐天下不乱)等等。几年内去了三趟欧洲(美国的绘画历史太短,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美洲大陆还没发现呢。文艺复兴时期都完了,“五月花”还没出发呢。所以要成为画家,就要去欧洲熏一熏陶,取一取经。葛底斯堡那里的那幅描写那次战斗的360度的画还是法国人给画的呢),都以法国巴黎为中心。
他最喜欢伦勃朗的“夜巡”,对马奈和德嘉的画也很该兴趣,只喜欢现实主义的风格,对当时欧洲那么多新流派,如抽象主义、立方主义等等都没注意,视而不见,甚至没听说过Picasso是谁(哈珀有一本事,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对他就好像不存在)。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并为此苦苦追寻。
回美国后,哈珀就开始努力琢磨自己的画风,有点像当年塞尚一门心思鼓捣自己的主义。1912年,他曾去马萨诸塞州海边城市Gloucester寻找灵感。那里的阳光灿烂,吸引画家。他在那里第一次在美国户外作画,画的都是帆船、灯塔什么的。
1913年,哈珀被邀请参加在纽约市的“国际现代艺术展”。这个画展在美国是第一次,其中有好多欧洲画家的画,还包括梵高的画(梵高都不在20多年了)。最抢眼的是那些“先锋派”的作品,就是哈珀不拿正眼看的那些。参展的画之多,只好把美国画家的画都请出了主展馆(美国画家那时还是唯欧洲画家的马首是瞻,没脾气,乖乖地腾地方)。不过,哈珀卖出了他的第一幅画,参展的画了一艘帆船的画“Sailing”卖了$250,当年他31岁。
Sailing, 1911
哈珀住在曼哈顿岛上画家聚居的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公寓里,一直到60‘s才有了中央取暖,在那之前,都是生炉子,要自己爬四层楼梯往上搬煤,并且公用浴室。那里也是他的画室,他的最后一刻也是在那里。
但是接下来,哈珀的画就一直没人买。为了生计,他只好去画插图画和蚀版画,那是他不喜欢干的,但还是干出了成绩,不止一次被授予奖项。他仍坚持当画家的理想,这一段时间,一直坚持画画,十年后终于时来运转。
1923年,哈珀认识了他的一个师妹,和她结婚了。哈珀的太太建议他卖出他的一幅画,不单卖出去了($100),而且买家还看中了哈珀,还为他举办了个展,结果成功。哈珀的太太也是一能人,看出哈珀有出息,给自己丈夫各种专业上的建议和事务上的帮助,类似Andrew Wyeth的太太帮助丈夫那样。他绘画生涯就在那年有了突破,他的画被收藏。
他的一幅1927年的画电影院里场景的画“Two on the Aisle“卖了$1500,创了他自己的纪录,终于买得起汽车了,开着它在New England地区更远的地方现场作画。没几年,各美术馆都用更高的价格买他的画。
Two on the Aisle, 1927
1933年,运气十年上一个台阶:纽约市的MoMA举办了“哈珀个人回顾展”。那时他已经吃喝不愁了,经常住在Cape Cod(离“五月花”号登陆的地方不太远)海边他自己设计的周围一大片没人烟的房子里,也是他的画室。
一个画家一生通常会有不同的画风,不同的题材,但经常定义一个画家的是他画风题材与其他画家不同的地方。
说哈珀是“美国画家”,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个美国人,更是因为他的画,画出了美国(那个年代):美国的风景,美国的印象。美国到底有什么值得可画的?怎样去画?美国的现实主义画家一直没显示出明确的风格。哈珀生在城镇,住在纽约大都市,对都市景象最了解。他画了餐馆、电影院、旅店、办公室、街角,从窗户看外面或从外面看窗户里面,还有工厂、桥梁、城市建筑等等。这些都让人感觉到了美国,尤其是美国都市的特点,美国都市的体验。所以说,哈珀不但是美国画家,还是“美国都市画家”。有意思的是,哈珀不愿意被称为是“美国 景色”(American Scene)画家,因为当时美国画家画的美国景色都有点漫画式的夸张,哈珀不屑把自己归为那一类,他说他就是画自己的。
处于美国电影开始发展的年代,哈珀对电影也很感兴趣(早生了几年,要不搞电影去了)。当时的电影都演都市故事,他从电影画面获得灵感,电影也借用哈珀的构图(就象借助魏斯Christina's World的构图),比如那幅“夜鹰”(Nighthawks, 1942),该画是哈珀的代表作之一。
Nighthawks, 1942
相对比较,同是美国的现实主义画家的魏斯,题材是相对于都市的“地方主义”内容,画的是乡村,大地。魏斯最著名的画是“Christina's World”,而哈珀最著名的就是上面这幅“夜鹰”,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据说也象卢浮宫里的Mona Lisa那里,看的人也是一层一层的。
哈珀和魏斯都是长寿画家,分别活了85岁和91岁,可能得益于他们画的画都很平静,画画的时候不着急不上火,哈珀的画更平静。哈珀长于魏斯,二人见过面。估计他们不太熟,因为哈珀不爱说话,也被称为沉默的画家。
生的两米多的大个,哈珀却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害羞保守, 他的好多画纽约的画,也是人行道上没人,店里没人,加油站没车。而他太太身材娇小,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善于社交。他太太说,有时和他说话,就像往深井里 扔块石头,没反应,半天才有动静。一次哈珀夫妇接受采访,哈珀被问到一个问题,眼睛往下看没反应(他谈话时不是总看着对方眼睛),他太太马上接过去,哇哇地谈。不过那时哈珀倒也是已经80岁了。
哈珀年轻时有一次获奖,上去做获奖感言,面对看着他的众多期待的目光,就说了一个字:“Thanks”,就完啦!那奖就当是什么也没发生,也跟掉井里一样,就一声就没了。
自助餐馆 Automat, 1927 餐馆“Chop Suey”, 1929
旅馆前厅Hotel Lobby, 1943 小城办公室 Office in a Small City, 1953
哈珀说过:“我不知道人们要什么”,这是对那些希望他的画能准确地复制现实的人说的。不像之前的现实主义画家都在现场作画,尤其是印象派画家,绝对讲究复制眼前那一刻的景象(至于复制的像不像那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而想不想复制那可是“态度问题”,“原则问题”,“上纲上线”的问题),而哈珀是时不时地凭记忆作画,还时不时地合成:把有的物体从一个场景挪到另一个场景,苦了那些想找到他绘画现场的粉丝,却养活了一帮对着他的画去找作案(画)现场的人,发现了比如,他画的纽约市第七大道上的一个消防栓比实际要粗,他画的一个灯杆比实际要大并且影子也不太对,等等。
这幅1936年画的纽约曼哈顿岛对面新泽西州小城镇Weehawken一处街景(1001 Boulevard East,房子还在)的画“吹过Weehawken的东风”( East Wind Over Weehawken, 1936)在2013年纽约市的嘉士德拍卖会上拍了$36million,比期望值高了一半,
纽约餐馆 New York Restaurant, 1922 纽约影院 New York Movie, 1939
Sunday, 1926 Pennsylvania Coal Town, 1947
Chair Car, 1965 Summer Evening, 1947
Gas Station, 1940
Early Sunday Morning, 1930
Drug Store, 1927 The Circle Theatre, 1936
Dawn in Pennsylvania, 1942
到了哈珀这里,把现实主义重新定义了一下,好比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然,也可以贬之为是“修正主义”(反正帽子永远在天上飞着,总有合适的)。哈珀还说过:“伟大艺术是一个艺术家内心生活的外向表达”(这么绕的话不是也说得挺顺溜的嘛!我说过哈珀不善言辞了吗?),可惜他不愿意讨论他的内心和画,他说所有的答案都在帆布上(跟没说一样)。但是如果没他太太,哈珀没准也是象梵高那样最后攒了一屋子没卖出去的画(所以可惜了了,当年梵高虽有开画廊的弟弟帮助,但毕竟不如找着一个贤内助或贤外助更有帮助)。这是哈珀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1956年12月24日),
哈珀去世后十个月,他太太也去世了。
自打画家要表现自己后,画画总是在内心感受和现实参照之间的较劲中定位,可是并不是什么都能或那么容易从画里看得出来的,最后就成了画画的和看画的较劲,画的死乞白赖地表现内心,而且还非要影响看的,最后闹不好自己就找不着北了。说秃噜跑题了,不是说哈珀,是下边一位。
这里本文之前在“世界风情“坛发贴的链接:
bbs.wenxuecity.com/travel/46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