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角逐大选的三大挑战


台湾政坛吹起了阵阵“柱柱姐旋风”。


      中评社╱题:洪秀柱角逐大选的三大挑战 作者:黄宗昊(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5年在洪秀柱的生命中应该是最不平凡的一年,一路走来,充满着惊叹号!原本只是想跑跑龙套,为国民党的党内初选暖暖场,却不经意间留在舞台上唱起了主角,最后竟然要代表国民党出征2016,并在台湾政坛吹起了阵阵“柱柱姊旋风”。离2016年1月的大选已不到半年,洪秀柱虽然取得了参赛权,但若想成功取得大位,尚面临三大挑战亟待克服。

      挑战一:组织整合

      目前国民党在主导2016选战时存在着马英九、朱立伦和洪秀柱等“三个太阳”。马英九掌握行政当局,握有大量行政资源,对于选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朱立伦领导党务系统,2016选战首当其冲,如何有效协调与辅选,直接攸关选举结果的成败。洪秀柱身为角逐大位的候选人,动见观瞻,除了自身选情外,尚肩负“母鸡带小鸡”的使命,有义务协助国民党继续维持“立法院”过半的优势。

      但截至目前,行政当局、党务系统与洪秀柱阵营间的整合尚未完成。由于马英九不兼党主席,使得行政当局与党务系统间的互动关系模糊暧昧,行政资源不知有多少可为选战所用。另方面,虽然国民党已成立“总统立委联合选举办公室”,并由秘书长李四川出任总干事,建立起党务系统与洪秀柱阵营间的连结,但在运作上,双方仍处于磨合阶段。洪秀柱的意志坚定,对选战主轴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不会轻易被党务系统牵着鼻子走。针对到底是由党主席朱立伦还是候选人洪秀柱来主导大选走向,以及洪秀柱应如何协助拉抬国民党立委选情等关键问题,似乎都还未有定论。

      “三个太阳”的问题尚待解决,国民党内还存在着另一严重的分歧,亦即挺王派人士的异议与阳奉阴违。王金平本应是国民党内最有资格与实力挑战大位的人选,但阴错阳差之下却是由洪秀柱出线。面对庞大的政治投资与已花下的选战布局成本可能全数付之东流,挺王派人士的反弹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极大地增加了组织整合的代价。

      就在国民党内部动荡之际,泛蓝阵营也呈现分崩离析的状态。有些势力揭竿而起,趁机自立门户,如民国党和军公教联盟党;亲民党则大挖国民党墙角,不断招降纳叛,想要藉着国民党的内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在此内外交逼的局势下,如何团结党内、整合各方,并打造一支能有效投入选战的团队,这是洪秀柱阵营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挑战二: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向来是台湾社会最为关切的核心议题,当洪秀柱在五月初领表投入国民党初选时,就已明确提出“一中同表”的主张,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可能因为群众与媒体并不觉得她会代表国民党角逐2016。但随着国民党内部情势戏剧性的发展,洪秀柱的角色逐渐浮上台面,她的两岸关系主张也开始吸引众人的目光。

      洪秀柱的两岸论述——“一中同表”主要是由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亚中操刀,基于“九二共识”的“一中各表”,以及“不统、不独、不武”等皆为负面表述,若要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势必要建立正面的基础。“一中同表”主张两岸同表“整个中国”(“一中”),互相承认为两地握有治权之政府,在此基础上签订和平协议。和平协议并非盲目签署,需遵循“恪遵宪法、平等尊严、整体推动、确保和平、民意为本”等五大原则。张亚中认为“一中同表”是“一中各表”的升级版,两者并无矛盾。

      “一中同表”的论述立意虽良善,但洪秀柱阵营着实低估了绿营和媒体在“抹红”和断章取义上的功力。先是看到“一中”就直觉地指控“卖台”,大力煽动“逢中必反”的情绪,完全无视论述中实际指涉的意涵。再来就是趁洪秀柱疲于奔命地解释两岸论述之际,完全无视前后文脉络,将她口中话语“不能说中华民国的存在”武断地变为“中华民国不存在”,并就此把她贴上“倾中”、“卖台”的标签。也难怪洪秀柱最后只能无奈地抱怨,媒体“永远没办法把我的话弄清楚。”

      在历经一连串波折之后,洪秀柱的“一中同表”被打成“急统”的主张,冲击了国民党的选情,反而蔡英文的“维持现状”四两拨千斤,俨然占据了中道立场,被多数群众所接受,这真是一大讽刺。尽管日前马英九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公开表态认为:“一中同表”并没有溢出“一中各表”的范围,两者“互为表里”,两人的看法一致。但在党中央和立委同僚的压力下,洪秀柱同意回归国民党政纲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暂且将“一中同表”存而不论。

      尽管如此,对选情的冲击已然造成,最后的影响到底多大,目前还未可知。如何拿捏两岸关系的分寸,这对洪秀柱阵营而言是一大挑战。在当前台湾的政治格局与媒体环境之下,如何摆脱“急统”的意识形态标签,重新抢占中道的制高点,不只关乎国民党内的团结,更是左右选战成败的关键。

      挑战三:与马切割

      马英九当局已执政七年,但风评不佳。虽然马英九在2012年顺利连任,但之后情势急转直下,民怨迅速扩散。特别是2014年3月的“太阳花学运”仿佛开启了一个宣泄出口,一时之间,各式政策议题与公民团体风起云涌,造就了台湾社会一波波的政治大潮。国民党首当其冲,先是2014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大败,紧接着又给2016年大选带来沈重的压力。

      提到马英九当局的执政表现,一般多有“长于外交、拙于内政”之感。由于两岸和平红利的分配失当,本应最有建树的两岸关系领域反而成为负面资产,“反中”的情绪弥漫在太阳花运动中,殊为可惜。另方面,马当局的内政表现并不如想像中的糟糕,很多问题的出现不应该将帐算到马当局的头上,但由于马当局不擅长和社会沟通以及和媒体打交道,以致于颟顸无能的印象不断被放大,造成国民党选情的吃紧。

      鉴于2014年底的败选经验,对于国民党所有参选2016的人员而言,“是否与马当局切割?”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如果不与马当局切割,则要概括承受其执政的负面评价,甚至必须为之辩护,如此一来,容易让自身的选情雪上加霜。另方面,即使切割马当局,毕竟同在“国民党”的招牌之下,能否有效撇清不无疑问。在撇清的同时,也需考虑是否会引来行政当局与党中央侧目,甚至进而掣肘候选人,两相权衡之下是否有利选情,也很难说。

      面对如此左右为难的问题,早在六月中旬、洪秀柱民调过关时就已明确表态,不会为了选票和马切割。换言之,洪秀柱阵营在未来的选战中势必得同时拉开两条战线。一方面需承受马当局执政所遗留的沈重包袱,饱受对手的抨击;另方面又需藉由针砭时弊,凸显与马当局的不同,以诉求选民的支持。如何平衡好这两种立场,既能增加选票,又能减少伤害,将是未来对洪秀柱阵营选举技巧与政治智慧的严峻考验。

      展望2016

      平心而论,上述挑战个个艰难,却又都是左右选战成败的关键。三大挑战之间还会产生交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一来,更增因应挑战的困难。例如两岸论述的观点差异就曾造成组织整合的困难,这也是当初党中央与洪秀柱阵营主要的分歧所在。洪秀柱能否在2016年给出个人与国民党一个更大的惊叹号,目前看来,情势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从超越2016胜败的视野观察,改变已然发生,洪秀柱代表国民党角逐大位的事实与过程将为国民党留下许多宝贵的无形资产。首先,国民党坚持提名洪秀柱参选,彰显了程序正义,这是国民党这家“百年老店”一向最缺乏的成分。虽然可能因此造成部分党员的出走与分裂,但“道不同、不相为谋”,经过重新整合后的组织凝聚力更强,对国民党而言未尝不是因祸得福的契机。

      其次,国民党首度推出一位非传统的候选人挑战大位,具有重要意义。洪秀柱一反传统政客权谋、算计、表里不一、逢迎的形象,具有清新、率直、坚持的特质,容易吸引年轻人的支持。早在洪秀柱参选之初,她的青年志工团“晴天蜗牛”就已自主成立,这在国民党内是相当罕见的。藉由提名洪秀柱参选的契机,国民党应顺势进行组织的形象调整,适应年轻人的品味,这将是未来维系社会支持的重点工作。

      最后,洪秀柱号召要带领国民党打一场不一样的选战。这包括洪秀柱承诺不拿党部的选举经费,要全部靠小额募款支应选举开销。洪秀柱阵营也早早开始主攻网络战场,透过社群软体“脸书”(facebook)、“LINE”等推送讯息,并串连网路支持者组成“辣椒粉”,在各个实体与虚拟的场域发声。小额募款和网络选战向来是绿营的强项、蓝营的短板,这次洪秀柱阵营反其道而行,确实能为国民党累积许多选战的新体验。

      总之,2016的选举只是一时,组织的改造与调整能否顺应时代,具有更长远的重要性。目前选战逐渐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洪秀柱面临的三大挑战虽然艰巨,但事在人为,这位非典型候选人能否用别开生面的方法打开局面,值得拭目以待。与此同时,随着这场非典型选战的展开,许多调整的机会之窗也不断向国民党开启,如何把握契机、顺应时代,不只攸关国民党未来在台湾政坛是否能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希望所系。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5年8月号,总第212期)

niu22niu 发表评论于
她会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