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迎大考 中国经济或现转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习近平访美期间两国可能将就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展开谈判,这一协定的影响力可能将与2001年中国加入WTO相类似,而是否能够推动谈判将预示中国经济的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9月8日刊发评论文章称,尽管每一位中国国家主席都极端重视访美期间诸如21响礼炮、国宴和其他象征性符号的意义,但对美国的跨国公司而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中国商务部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即将在中美两大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展开谈判的双边投资协定(BIT)可能将重塑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环境,其影响力堪比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同时也将是对习近平两年前曾经承诺的经济改革的一次测试,当时,中国共产党曾承诺市场将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决定性”作用。

中国美国商会负责人泽摩尔曼(James Zimmerman)表示,“双边投资协定将为未来15年的发展设定规则。”其中的不少条款还将被引入到北京与欧盟正在进行谈判的范围更大的“投资全面协议”当中。


习近平访美期间将面临多方考验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确认了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通道,如汽车合资企业50%的外资持股上限和国际银行扩大其分行网络的步骤。在当时,这一协议是革命性的。但在外国投资者看来,十四年以来这一问题上并无太多突破,而世纪之交的革命性进展在目前已显出不足。

美国跨国公司期望BIT能够成为“WTO2.0”,但这种期望可能必须加以调整,或者美国公司应当希望中国的短期经济危机能够促进他们在中国的长期利益。中国与WTO的谈判在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例证,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和他所领导的中国政府将加入WTO视为确保中国被作为全球重要贸易国的地位的一种手段。

朱镕基坚定地推进了谈判,加入WTO为他提供了在国内的政治掩护,从而使得痛苦但必须的改革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危急时刻也得以继续推进。

中国欧盟商会负责人乌特克(Joerg Wuttke)认为,“朱镕基用WTO来重塑国内经济格局,他将改革与加入WTO捆绑在一起,我们认为这很有可能被习近平所效法,中国政府可能会采用相似的手段来强迫其国内市场发生改变。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迹象……或许经济危机能够刺激领导层更多地开放中国市场。”

八月初,随着人民币贬值和股市波动,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可能预示着经济危机的迹象。尽管大多数人认为人民币贬值是帮助人民币进入SDR的一种技术手段,但贬值决定还是引发了国际投资人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担忧。

考虑到中国斥资巨大的股市干预措施并未收到效果,习近平无疑刚刚经历了一个难熬的夏天,目前没有人知道中国经济是否还有能力推动影响巨大的BIT获得落实,这一悬念将会在习近平访美期间揭开——这将揭示中国的情况是否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