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是如何开始的?(下)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极其可贵!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所有这些表明,在中共最高决策层,对于当时普遍出现的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社会现象,关注点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主张也是各有侧重。同样是处理“少数人闹事”,同样是整顿党风,毛泽东显然更倾向于开展思想教育运动,从意识形态方面下手,而刘少奇和国务院领导人则比较重视调整政策,强调解决人民当前利益、处理好人民生活问题。这一点,从上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的发言就已经可以看出。(参见八届二中全会记录《刘少奇报告》(1956年11月10日);《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5日)。笔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详见《中国对东欧十月危机的反应和思考——“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二》(《史学月刊》2007年第1期第75~89页))。不过,这并不说明中共高层存在着原则性分歧。国外有研究者认为,自1956年下半年以来,刘少奇便与毛泽东有严重分歧,并抵制毛泽东关于两类矛盾的学说。这个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猜测和推论得出的,而缺乏文献的依据。(参见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1卷第295、323~327、366~368页。例如,作者突出地指出,对于整风的目的,毛泽东强调的是批判官僚主义,而刘少奇始终把主观主义摆在第一位。其实,毛泽东有时讲话也把主观主义排在第一(见本文),而刘少奇有时讲话则重点批评官僚主义。参见《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第392页,《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第251页。)仔细研究刘少奇这一时期的言论可以看出,其实他对两类矛盾问题也有深入的思考,同毛泽东一样,刘少奇也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问题,群众闹事的主要根源在于党内的官僚主义,而且还有过全面而精辟的论述。(参见《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95~309页)。
 
  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分歧并不在这里,而在于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和着眼点。刘少奇一直强调整风是一次学习运动,批判和自我批评也限于党内的和风细雨方式。笔者逐一查阅了刘少奇此期间的讲话和报告,发现他几乎就没有谈到过“双百”方针,更不用说邀请党外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风了。甚至到5月7日整风运动已经全面开展起来以后,刘少奇在高级党校的谈话中仍然认为,整风就是“联系个人思想问题,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同时也要“进行同志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批评”。刘严厉地批评了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但强调应采取“妥协性的办法”处理,还特别指出,“凡是党内的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的,但如加上挑拨离间、破坏党的活动,也可以把这种矛盾搞成对抗性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第250~251、258页)。毛泽东明确说,这次整风是解决党群关系,解决党与非党之间的矛盾,并且邀请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整风,刘少奇却在这里强调“同志间”的批评,解决“党内”的矛盾。毫无疑问,刘少奇的这种态度和观点代表了当时党内多数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心声,而恰恰这一点,是毛泽东所不能赞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毛泽东下决心提前进行开门整风。
 
  四、提前行动:毛泽东决定进行开门整风
 
  面对党内普遍的消极情绪,毛泽东决定以《人民日报》作为突破口。《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却长时间没有对“双百”方针进行主动宣传。特别是1月7日发表了陈其通等人的文章后,一直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毛在最高国务会议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对这篇文章提出批评后,也迟迟没有动静,直到4月4日才在第7版发表了一篇通讯,内容只是各地关于此文的报道情况和读者来稿来信。回到北京后,毛泽东严厉批评《人民日报》:“违反了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为什么三令五申后,至今三月有余一直避不表态。《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上,一直不声不响,完全没有领导,领导权被别人拿去了。”(《林克日记》(手稿),第30~31页)。毛泽东批评《人民日报》,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南行时的感受使然。党内多数干部对他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冷漠处之,毛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本来就有一肚子火,看见《文汇报》、《新民晚报》以及《光明日报》这些非党报纸接连发表文章,赞同鸣放,针砭时弊,感觉到“非党的报纸拿去了我们的旗帜整我们”。胡乔木回忆说:毛泽东“到上海以后,一看《文汇报》、《新民晚报》搞得很热火,《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按兵不动,他就火了,就说要搞大鸣大放”(《胡乔木论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4页)。
 
  毛泽东为了推动整风,回到北京后接连亲笔起草了几个中央文件。
 
  4月9日,毛泽东审阅和修改了《关于整风运动的决定(草案)》,主要内容是: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一次以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1957年进行准备工作,并在适当范围内试行,1958年全面开展,大约在2年至3年时间内完成。毛泽东在修改时特别加了一句:“此件以早发为有利”,同时又亲自起草了中央关于试行这一决定草案的通知。急迫心情,一目了然。不过,这个决定(草案)和通知后来都没有下发。(《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421~422页)。其原因就在于通知中确定的整风开始时间——1958年,已经不能满足毛泽东的要求了。
 
  4月17日至19日,毛泽东连续三次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开会(《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第377页)。会议的内容目前尚无史料说明,但很可能就是讨论整风问题,因为4月19日这天,毛泽东亲笔拟了一个党内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和中央各部委党组检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并把讨论中“党内党外赞成反对两方面的意见”,各级领导的意见及对整个形势的估计“写成报告”,在15天内用电报(外地)和书面报告(北京)送中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432~433页;吉林省档案馆:1-13/1-1957.72,第1~2页)。在毛泽东的这个指示中,调查之广泛、详细,要求之严厉、急迫,足见毛泽东急于打开党内局面的心情和决心。目前没有资料显示这几天中共高层的活动,不过,从周恩来4月24日在浙江省委扩大会议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要立即开始整风的想法已经得到中共主要领导人的认同。周说:“正确地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首先要把共产党搞通”,为此“我们主张从现在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整风。整风主要是三个口号,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宗派主义。”(转引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201~1202页)。
 
  不等各地、各部门的汇报到手,毛泽东已经开始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整风的新指示了。25日凌晨,毛泽东在游泳池召见彭真,谈了对整风指示稿的修改意见(《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670页)。4月27日,陈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这一文件(《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第378页)。同日,毛泽东还亲笔起草了一个关于整风和干部参加劳动的文件,作为吹风,发至基层党委。文件指出:“党的整风指示,日内即可发出,即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发扬正确的思想作风,纠正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的思想作风。”(《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94~295页)。4月28日,毛泽东又对整风指示稿作了修改,并批示:“准备5月上旬或中旬公开发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451~452页)。29日晚,毛泽东再次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等人专门讨论有关开展整风运动的问题(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06~607页;《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第379页)。与此同时,毛泽东继续关注并鼓励党外的鸣放。看到4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北京大学教授李汝祺《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一文,毛泽东很满意,建议《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并为该文重新拟了一个题目《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还代《人民日报》写了编者按。按语说:“我们将原题改为副题,替作者换了一个肯定的题目,表示我们赞成这篇文章。我们欢迎对错误作彻底的批判(一切真正错误的思想和措施都应批判干净),同时提出恰当的建设性的意见来。”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4月30日发出关于整风的指示文件,紧接着又第二次发出修改稿,只作了几处文字改动。文件首先批评党的许多干部,“在一个新的剧烈的伟大的变革中”,“并不了解或者不很了解这种新情况和党的新任务”。同时,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此,有必要“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文件指出,毛泽东两个讲话传达以后,“引起了党内党外的热烈讨论,就我们党来说,实际上,这就是整风运动的开始”。文件最后还特别指出:“非党员愿意参加整风运动,应该欢迎。但是必须完全出于自愿,不得强迫,并且允许随时自由退出。”
 
  尽管在文件中没有明确表露开门整风的意图,而只是提出欢迎非党人士参加整风,但毛泽东实际上已经开始动员党外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风了。就在中共中央文件下发的当天,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二次(扩大)会议,议题就是整风动员。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主要领导人和26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这次讲话,毛泽东重点在于鼓励非党人士给共产党提意见。他说:“几年来都想整风,但找不到机会,现在找到了。凡是涉及许多人的事情,不搞运动,搞不起来。需要造成空气,没有一种空气是不行的。现在已造成批评的空气,这种空气应继续下去。”关于整风采取的方式,毛泽东说:“规定非党员自愿参加,自由退出。最近两个月就是这个方式,就是整风办法,我攻你,你攻我,有意见就说,党内外打成一片。此即整风,已经整了两个月。”这个说法,与整风指示中说的方式已经有些区别了。为了鼓励党外人士站出来讲话,对于当时正在争论的一些问题,如“民主人士只有职而无权无责”、“教授治校”、“共产党有术无学、不能领导科学”等,毛泽东或多或少表示他本人是赞同民主人士的意见的。比起中共中央的文件,以及毛本人以前的历次言论,这番讲话更具鼓动性和影响力。不过,积极起来响应的还是在党外,而不是党内。这就难怪运动开展起来以后,虽然说是共产党整风,但真正积极参与其中的却大都是知识界的非党人士。
 
  1957年5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公开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党整风运动开始了。
 
  (本文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200241)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