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峰:如果把“习马会”理解为两岸最高领导人的礼节性会见,那么一定是严重低估了“习马会”在两岸关系历史上的重大作用与意义。(中评社图片)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9日在明报发表长篇文章,谈“习马会”。
中评社香港11月9日电/香港明报9日发表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文章,谈“习马会”,全文如下:
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关系66年历史中最为震撼的一个节点,当属里程碑的历史意义。在落下帷幕之后,需要对“习马会”的历史意义与作用进行反思,也需要把“习马会”之后依然存留的一些疑问加以研判解读。因为长期与两岸官方及智库打交道,我个人对其中的一些疑问有比较贴近事实的理解,就教于大家。
新加坡会面 完全排除国际因素
一、为什么在北京不能见,在新加坡反而能见?
“习马会”的举办看来非常突兀,因为事先一点点风声都没有漏出去,高度的保密,高度的心照不宣,在如此的复杂的两岸关系中,还能够做得到,实是不易。但是必须知道,两岸高层为“习马会”运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至少有两年多,最开始是马英九方面坚持要在国际场合与习近平见面,最迫切的一次是在2014年的北京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前夕,只要习近平点头,马英九就会到达北京。但是北京方面拒绝了,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不愿意在国际场合讨论两岸关系,造成“一中一台”的尴尬局面。APEC虽然在北京举行,但却属于重大的国际会议,主办方不是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所以习近平和马英九不能在这个场合会面。
习马得以会面的基本要素在于:“九二共识”是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九二共识”,习马不可能见面。但即使双方都坚持“九二共识”,没有合适的场所也无法见面。
而今次“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尽管新加坡算得上以华人为主,但也是一个国家,难道“习马会”就不是在国际场合会面吗?很有意思的是,两岸双方没有把在新加坡的会面当作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亮相,原因在于,从头到尾,只有两岸领导人参与,并没有什么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政治人物参与,加上新加坡与海峡两岸的关系之密切,已经不能用一般的国际关系概念来看待。所以,除了地点之外,完全排除了国际因素,只有两岸因素。在新加坡会面,同时也可以回避在大陆其他地方,甚至在香港、澳门会面引发的政治敏感争议。
更何况,新加坡早在22年前就为两岸关系的突破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93年的“汪辜会谈”打破了两岸的历史僵局,开创了两岸关系互动的新格局,确认了“九二共识”的历史定位。“汪辜会谈”与“习马会”的历史联结意义非常突出,完全可以断定,“习马会”延续了“汪辜会”的历史传承。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面对岛内支持“习马会”的巨大民意压力,也放出愿意与习近平进行“习蔡会”的风声,但目前看来机会几乎是零。这不关乎场地问题,而是在于民进党与中共之间没有政治基础,没有政治共识。
宁说为选举谋 不如说为选后谋
二、明明对台湾大选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又不是为选举谋?
因为“习马会”举行的时间距离台湾大选只有70天,堪称为倒计时了,所以台湾各界不可避免要联想到,“习马会”的最主要作用是不是要影响台湾大选,要挽救国民党的颓势?如果说毫无影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无论如何,“习马会”是为马英九加分的,也就等同于为国民党加分,对国民党的选情当然有正面影响,对民进党也就是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说“习马会”的主要意图就是影响台湾大选,那未免把相关意义看低了。
作为大国领导人,习近平不可能跳入台湾选举的陷阱中思考问题,其更需要着眼于两岸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向,要关注大格局、大战略。把两岸关系,尤其是把台湾蓝绿以及社会都固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让“一中原则”在台湾脱序,非常急迫,非常重要。所谓纲举目张,“习马会”的意义在于战略,而非战术。其实,从这几天的台湾各界反应来看,战略效果已经出现,不管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台湾民众都明白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
所以,宁说是为选举谋,还不如说是为选后谋,不管将来谁执政,道路与方向都已经确定,规矩就这样立下了,顺者昌,逆者不会有好下场。
两岸和平 有利美国
三、为什么不让美国参与?“习马会”难道不是为了与美国对着干吗?
两岸内部事务,当然由两岸自己来处理,这是基本底线。从两岸高层内部流出的资讯来看,今次“习马会”的操作仅限国台办与陆委会,没有让更加多的机构参与。美国方面在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十分愕然的。中评社驻华盛顿特派员在第一时间与美国各大智库联系,所得到的回音都是大吃了一惊。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在回答中评社记者问询时说:“像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我也对‘马习会’的消息感到惊讶。要想评估其重大意义,我急切地想了解这个会晤特别方面的更多详情。”
大家知道,美国方面对于两岸关系的期待,绝对不是希望加速融合,而是希望长期保持和而不合的格局,因为这样的两岸关系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最为有利,既不会把美国牵制进去,又能跳出来驾驭之,让台湾为美国战略利益服务,也让大陆受制于两岸关系。所以,长期以来欢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美国公开说的一套,防止两岸关系过快过度发展,又是美国暗中做的一套。美国对台政策以及对两岸关系的政策,首先是要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其次服从美中关系的运作,最后才是满足台湾自身需求。所以,两岸关系的最高层运作,如果让美国方面插手其中,就很难获得成功。
但纵然如此,两岸关系的缓和、和平对美国是有利的,是必须维护的。“习马会”强调的是会面,是一个两岸领导人沟通机制的开端,不涉及和平协议之类的实质性内容,对两岸关系的缓和是加分的,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没有什么即时性的冲突,所以两岸双方放开手去做了。如果把“习马会”定位为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对峙,那绝对是错判。对于两岸来说,习近平没有必要与需要,马英九没有这个胆量,更没有这个可能。所以,什么拉马英九一起对付美国在南海的作为、破解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部署之类的论调,基本上是想多了、想偏了。
步伐不可超出台湾民众理解度
四、为什么强调是“会面”而不是“会晤”、“会谈”?为什么不签任何协议?
很有意思的是,“习马会”被两岸定名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双方都回避“会谈”、“会晤”的字眼。明明是在会晤与会谈,为什么就是不能说出来呢?这应该是为台湾的政党政治考量,为马英九国民党的处境做考量。毕竟维持现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两岸关系的步伐要走得稳,不可以走得急,不可以超出台湾民众的理解度。所以,看中“习马会”的政治与战略意义,而毋须过度强调具体结果,是有相当的政治智慧与思想高度的,这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欢迎。从这几天的民意调查来看,是对的。
而以“两岸领导人”来称谓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互动,也是发挥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搁置争议,避免了政治分歧,使重大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落实,不会被枝节问题干扰破局。称谓问题获得解决的意义重大,打破了两岸政治僵局,开创了两岸关系走向政治高度的新局面。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政治成果。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岸领导人会面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回答了中评社记者的提问,他表示,两岸双方通过沟通,商定这次会面以“两岸领导人”的身分和名义举行,见面互称“先生”。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之前,按照“一个中国”的原则做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涵盖政治议题的全面对话
但是,如果认为“习马会”就是一场戏,是虚的,没有实质成果,那也是错判。第一,“习马会”巩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成果,和平发展与维持现状不冲突,互为促进,是台湾最大的主流民意,“习马会”是符合两岸主流民意的。第二,“习马会”已经开启了两岸最高层的政治接触途径,打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大门。第三,“习马会”为今后两岸最高层的会谈协商扫除了障碍,定下了方向。第四,实际上“习马会”已经是政治对话了。双方都不强调仅限于经贸议题,也不刻意突出是两岸政治对话,但对话内容涵盖化解敌意、台湾的国际空间、双方更高层级的联系管道等,这些均属高度政治性质。再从双方出席人士的经历背景来看,“习马会”无疑是涵盖了政治议题的全面对话。
特别见效的是,在会面中,马英九向习近平提出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立即就得到了习近平的答应,成了实实在在的两岸安全领域上的具体成果。
如果把“习马会”理解为两岸最高领导人的礼节性会见,那么一定是严重低估了“习马会”在两岸关系历史上的重大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