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香港国际诗歌节开幕 北岛:诗人与政客是两种动物

凤凰文化讯(胡涛徐鹏远香港报道)“我们欢聚一堂,在香港这样一个岛屿上,为国际诗人们提供独特的言论自由的平台,人们来自四面八方的汇合点。这里不是什么APEC,诗人与政客是两种动物,他们的语言不同,现实与视野不同——诗人是无权的权力,无家的家园,无言的语言。”

这是诗人北岛在2015年11月25日的第四届香港国际诗歌节开幕式上的发言,二十位来自不同国度、使用不同语言的诗人一同聆听着。两年一度的香港国际诗歌节,今年还将延伸至广州、上海、杭州及成都,让诗歌之花更广泛地绽开。

承继之前三届的主题“另一种声音”、“词与世界”、“岛屿或大陆”,本届诗歌节以“诗歌与冲突”为题。作为筹委会主席,北岛在活动代序中写到:“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之一。自1945年到现在,七十年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结束,但局部战争从未间断,侵占领土、摧毁家园、屠杀平民,以及相伴的屈辱和精神创伤,触目皆是。所谓现代文明的进步,往往以公理与自由的名义,弱肉强食,称霸天下,全球化的权力与资本在继续瓜分并统治着世界。”他继而发出叩问:“自古以来,诗歌总是以人类苦难为源泉,成为穿越黑暗趋向光明的驱动力。而今天,在文明、历史、宗教和语言等诸多冲突中,诗歌何为?在错乱纷杂的现世的病态幻象中,诗歌何为?在土地与天空闭合的神秘时刻,诗歌何为?在追溯精神的源流中叩问语言之门,诗歌何为?”

美国诗人安妮?华曼在开幕式上对“冲突与诗歌”的主题表示深深认同,他说:“目前我们的世界处于黑暗时代,诗人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维护社会正义的工作。”而对于诗歌节选择在香港举办,日本诗人水田宗子表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冲突,它原本属于中国,后来接受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后来又回归中国,它本身的历史复杂性决定了冲突的必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香港的不同视角。”中国诗人王小妮则说:“这里是一个怀抱,几十年前接受了多少从对岸过来的人。”

本届诗歌节特意邀请了分别来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诗人,他们对于“冲突”有着更为深刻又彼此近似的理解。以色列诗人艾棘?米索就说:“提到中东,人们似乎会自动想起‘战争’一词,但是我们应当在更宽广的层面上看待‘冲突’的含义,它还包含了爱的冲突、存在的冲突等等。”巴勒斯坦诗人纳捷宛?达尔维什则表述为:“生命本身就是冲突,没有冲突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两位诗人的发言丰富了对主题的阐述,当然持相近观点的还有西班牙诗人詹玛?歌尔嘉——“听到主题‘冲突’,我的第一反应是‘战争’,但是我后来意识到,所有事情都存在冲突,包括人类和语言本身”,以及台湾诗人陈黎——“世界上每天都有战争发生,在我看来,人性的冲突就是一场战争。”

当“冲突”的主题得到开掘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方向就被诗人们一一抛出。韩国诗人金惠顺说:“所有人都认为我们的冲突会与朝鲜有关,但我自己从未遇到过。对我而言,韩国社会的冲突有两种体现:一是正常与不正常的冲突,二是健康与不健康的冲突。”日本诗人、也是日本著名的女性学批评家水田宗子则提到了两性关系:“这个时代对女性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不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而是女性如何更好的生存,就像科技会对女性身体产生影响,以前是科技防止女性生育,现在则可以帮助女性掌握生育。”

同时参加本届诗歌节的还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著名诗人宋琳,他用诗意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两段经历。一个是他今年刚刚去东欧旅行过,途径迪拜、斯洛伐克、莫斯科等地,在旅途中遇到不同肤色、语言、习俗和宗教的人,他说:“旅途奔忙的人最终都要回到家乡,旅途中应当互相协助,考虑他人。如果冲突发生,需要忍耐和宽容。我希望未来人类和平,人们相处就像村落的邻里一样,而诗歌的功能正是呼唤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还有就是他和许多中国诗人一样,栖居在风光美好的云南大理,他在那里看到了文明和野蛮碰撞——“当文明和野蛮有了区分以后,文明人总是要教化野蛮人,而到大理以后才发现‘野蛮’往往是融合的,而‘文明’反而总是在制造冲突。”

开幕式后,本届诗歌节还将持续进行三天的相关活动,包括两场讨论会和三场朗诵会,29日举行闭幕朗诵。

附:

参与诗人名单:穆罕默德•贝尼斯(摩洛哥)、陈黎(中国台湾)、彼得•科尔(美国)、纳捷宛•达尔维什(巴勒斯坦)、扬•米歇尔•埃斯比达列(法国)、詹玛•歌尔伽(西班牙)、金惠顺(韩国)、科科瑟(缅甸)、衣田•拉朗德(加拿大)、饮江(香港)、尼古拉•马兹洛夫(马其顿)、艾棘•米索(以色列)、水田宗子(日本)、费平乐(葡萄牙)、格列勃•舒尔比亚科夫(俄罗斯)、宋琳(中国)、多和田叶子(日本)、安妮•华曼(美国)、王小妮(中国)、加桑•扎克坦(巴勒斯坦)。

“香港之夜”朗诵会,还会有十位本地诗人加盟:陈灭、郑政恒、周汉辉、樊善标、方太初、刘伟成、廖伟棠、吴美筠、宋子江、阮文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