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终于要完工了,回国的最后一站 -上海,可以说是经过路过无数次的一个中转驿站。这里也算得上祖籍,父亲家的一大堆亲戚在那儿,老爸生长成长的地方。上海世博会那年在这儿住了近一个月,太熟悉了。就写一个地方,这次回国之行唯一的避开亲朋好友陪同的自由行,未能免俗的 - 田子坊。上海的朋友(确切地说并不是上海人)都在笑我, 躲到哪里去了,我都没去过的地方。
上海已经越来越国际化,在上海已经极少听到纯正上海方言了,除了50岁以上的还在说,年轻人不说了,连孩子们学校里课下也都在说普通话。我堂妹说她女儿的上海话明显不如她,孩子们讲的上海话变成洋泾浜沪语了。有句名言:以刘翔的速度发展,以姚明的高度建設。也许,上海的变化,这两句话在上海发挥得淋漓尽致。
位于泰康路的田子坊,地铁9号线打浦桥附近,也许可说是上海传统的弄堂,就像北京的胡同,似乎是继新天地之后又一个追求时尚,怀旧念土的年青人寻小资调调的地方。
1。田子坊的1号门, 我们出来后才注意到。
2。 喜欢这张的角度
上海打浦桥附近的泰康路原是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矮小的楼房聚集了各家各戶,马路集市的边上有几条互相连通的小弄堂。后来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进了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原本平凡又平民的田子坊因当地有名的艺术家在此开设工作室而吸引不少陶艺社及个性小店进驻;小小弄堂静静掀起了革命。自此,由旧房子改建的小店、餐厅、咖啡馆百花齐放,弄堂愈來愈热闹。因此有人說,就像上海本身,田子坊也是中与西、新与旧和平共存之处。现在田子坊的“势力范围”,已由最初的210弄扩展到旁边的248、274、155弄。
“田子坊”其名是画家黄永玉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据史载,“田子方”是中国古代的画家,取其谐音,用意自不言而喻。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创意集市、咖啡馆、茶室、酒吧的大杂烩。
去过好几回新天地,好不容易接受了她,田子坊好像有点另人失望。个人感觉除了商业气息太浓以外,有点矫情做作,花里胡哨,似乎还缺乏点底蕴 ,缺少点清高,不够大气。太潮,看热闹的太多。想想欧洲的小街小巷,自然天成,品位差不少。别笑话刘姥姥不解时尚潮地的风情,没艺术品位,更没丁点儿小资的细胞。
领受到的好象是一般浓烈过度的怀旧气氛。一样的弄堂房子,似乎更能习惯新天地的商业化,也更欣赏新天地里红砖镶边的街坊,洋气、现代和时尚,马路也宽些。
也许旅行接近尾声,我们毫无目标地在街巷里徜徉,只是去感受一下旧上海的里弄氛围,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和猎获。穿梭在田子坊狭小的里弄,混迹于上海本地人、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混杂的人群中,看到的都是商业化的小店铺、酒吧、小摊贩、餐馆,这些东西未必就是过去旧上海所有的。但是, 日新月异的年代,许多能代表过去年代的东西都被毁坏了,于是乎只有通过这些像是主题公园的地方,去感受上海的过去。
3。这些简易的怀旧食品, 你欢喜哪一样?
4。街边小摊,只敢瞧瞧。
5。小巷市井
6。潮人? 时尚达人?
7。摩登红人比比皆是
8。 这样创意的主题Cafe,有很多。
9。蛮有调调,No MSG, 呵呵~~
10。神仙丸, 要啥有啥, 包你满意~~
11。每转过一個街角,会与各式的艺术不期而遇。这些具現代艺术气息的店家,都藏身在有一把年纪的老房子里头。
12。邂逅美女, 很容易滴
13。好象各国餐厅都有哎
14。 阡陌纵横的小巷子里万国旗飘飘
15。 墙上长草 (15 -18 都是 iPad 拍的)
16。文青假文青都无妨来坐坐(iPad)
17。 很市井的地方,请留意那些青砖紅瓦与纵橫的床单切割的上海天空(iPad)
18。还记得儿时美味的大白兔奶糖?(iPad)
19。浮光掠影之中,到处都是精致的上海女人
20。时尚饮品 (我想我会远离它们, 嘿)
走走停停, 看到一家泰餐厅, 进去享用午餐。
21。 冬阴功汤, 还不错。
22。咖喱饭
23。 空心菜很好吃。
24。 街坊里的文化衫
25。美丽的鲜花是中国元素、外国元素?
26。 Candy lab-创意糖果实验室,好象最早是一名香港大学生留学澳洲时创办的,店里有现场制糖过程,各种糖果展示。在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田子坊,Candy Lab 就开有三家店。我们蒙城也有一家。
又回到聚餐吃文化,临走前姑姑伯伯堂亲表亲们一大桌, 还是这个比较中国化, 实惠。 只草草照了几盘冷盘, 几碟上海小菜,马上投入到欢乐的家庭大聚会了~~
27。 墨鱼大烤
28。 夫妻肺片, 改良版川菜 ~~
29。豆腐皮
30。熏鱼
31。酱黄瓜
32。不记得了, 这是啥?
33。 八宝酱菜
34。舶来之物 - 洋沙拉
35。清蒸桂鱼
上海,还会再来的地方,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