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年时代(四)

我的青年时代(四)

在我们读高二的时候,我们班级排练过一个话剧“夜闯莞达山”,故事的情节已经想不太起来了,反正是一个剿匪的故事。一个女匪徒头子带着一帮匪徒盘踞在莞达山上,无恶不作,解放军在某天夜里,突然夜闯莞达山剿匪,将匪徒一网打尽。记得当时石志刚,徐安美饰一对良民夫妇,从宝鸡转学来的普通话讲的比较标准的崔公煜和崔美昭分别饰解放军小分队队长和女匪徒头子,我饰女匪首的副官,还有非常热情友好的丁彬同学负责音响效果。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演话剧,记得在演出时我还出了个洋相,当我被解放军的枪击中倒下时,把布景搞坏了,幸好布景没有倒下,否则真的大出洋相了,结果演出还获得了好评。崔公煜是演出最成功的一个,他不但普通话讲的标准,语音和表情动作也十分到位,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后来他又参加了学校排练的话剧“第一个浪花”,他扮演了该剧里的主角。

我们高中毕业时,用现在的成人标准来说都已经是成人了,即使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同学。当时有个别同学已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喜欢在异性面前好表现自己,那怕表现的那么笨拙。其实,从科学客观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只是在我们农村的中学里,大家思想比较守旧,常常会遭来许多非议。在我看来,只是感觉他们的一些行为举止有点粗俗,缺乏应有涵养和情操。

我的要好同学王兴国,他的年龄在班级里不算大,年龄与我相仿,但由于受许多言情小说的影响,使他在情感方面成熟的比较早,但在我看来他很有品位和涵养,甚至使我有些欣赏。他在异性面前从不张扬,显得十分稳重大方,很绅士。在我们与崔公煜成为好朋友以后,当然也认识了崔美昭。在以后我们四人相处的时间里,他的神情,谈吐举止慢慢地告诉我,他已经爱上了她,至少对她很好感。崔美昭虽然年龄比我们稍小些,但她毕竟是从城市里长大的,履历比我们丰富,长的亭亭玉立,为人机灵而落落大方,没有多久我们发现他俩在夏天的徬晚,在长江岸边散步了,这在当时可能算是一个很大绯闻,但我们一直为他们保守着这个秘密,并且,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与崔公煜已不再当”电灯泡”了,但遗憾的是未能终成眷属。

我们读高三毕业时,正值一九六一年我国经济最困时期(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高考形势显得特十分严峻,全国大专院校招生数从六零年的三十万减少至十五万,而由于五八年的大跃进,高中毕业生人数骤增,是建国以来高考最难的两年之一(还有六二年全国只招生十二万),所以高三毕业时,大家都在作最后拼搏,为了自己的前程。

学校老师们也很正视这样的严峻形势,特别的关心我们的复习迎考,他们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为我们编制了各科目的许多复习资料及试题。同学们纷纷开始三五成群地自动组成复习小组,也有三三两两地开始结伙复习迎考,当然也有始终坚持独立复习迎考的。一般对自己考试不太自信的同学很想找个成绩优异的同学结伴复习,对高考有所帮助,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对此倒是无所谓,一旦有同学有求于他,一般都乐于接受他们。唯独我们少数几个比较自信而又喜欢自由,独来独往的,又没有他们那么“拼”的人,很少有人愿意与我们结伴复习,害怕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复习。如崔美昭同学属于比较典型的一个,其实她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不太自信,又自己的家庭成分不好,而求学的愿望又非常强烈,而王兴国在班级里不属于成绩最优异的,又不是一个很“拼”的人,于是她物色了班级里最“拼”的又成绩优异的顾宝昌同学,而且,他的妈妈正好在城里一家托儿所工作(吃,住都在那里),为他们复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高考证明,他们的结伴复习是成功的,他们分别录取于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当然经过一年来结伴复习,人非草木他们也慢慢地成了恋人。遗憾的是,大家都认为的班级里唯一的一对同学之恋,未能终成眷属。大学毕业的时候,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考虑未来的前程,活生生的把他们分开了。

我们几个同学一般都按照自己的安排进行复习,有时采取时分时合的复习方法,旨在交流更广泛复习内容。当时报考理工科的同学几乎做遍了历届高考的所有数理化的试题,并还在想方设法搜索更多的试题。复习在紧张而又计划地进行着,信心满怀地等待着高考日期的到来。可是在高考日期来临时,上海市高教局突然下达通知,因高考试题泄密,高考日期从原来的七月十五日延至七月三十一日举行。这个通知使我们喜忧参半,对于高考准备尚未充分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反之,对于高考准备已经很充分的同学来说却产生忧虑,因为他们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复习的了,只盼着高考早日举行,早日从复习迎考中解放出来,反而担忧延迟考试会影响他们的成绩。但谁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尽管那年的高考形势是那么的严峻,但在老师们的艰辛的指导和帮助下,同学们的刻苦努力下,我们学校的高考录取率达85%。大部分同学都步入了向往已久的科学殿堂。

 

mzl9876 发表评论于
先生的速度,文笔真是棒极了。。。
mzl9876 发表评论于
盼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