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松一点,这社会也就没那么紧张

作者林达在2014年末出版了《历史在你我身边》一书。这本书跟《一路走来一路读》一样,是近年来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文章的集结。不同的是,在带着读者近距离看了美国后,这一次林达笔下的书写对象换成了中国,换成了这个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国度。

 

一篇篇随笔虽不是系统的论述中国的大历史,却以一个个普通人作为切入点,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线性历史以外的更丰富的历史画卷。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一个人写出自己的回忆,写一个孤立的跌宕人生,很可能只是偶然;可是,个人境遇的总和,就必是鲜活的社会历史本身,这是民间历史的魅力所在。”

 

书很棒,正一页一页的读着,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由作者自己写的那篇序。

 

粗看这篇名为《我是这样认识三联书店的》的序会以为作者只是简单的回忆与出版社结缘的过程,像每一个作者那样借此感谢出版社及对该书出版给予帮助的人。

 

然而,感谢的文字背后还藏着一丝无奈的苦笑,以及对当今出版人的殷切盼望。

 

在这篇序言里,林达详细的回忆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历史深处的忧虑》出版的过程:

 

90年代中期,林达带着后来命名为《历史深处的忧虑》的书稿回国,寻求出版的机会。经朋友多方引荐,这本讲述美国宪法中的“权利法案”如何在现实中落实的书辗转于多位出版人之手,他们无一不对该书稿表示喜爱,也都固执的认定这本书过于“敏感”而不能在国内出版。

 

已经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对一本涉及的“个人权利”的书仍充满诸多顾虑,即使要出版,也要经过大刀阔斧的删改。

 

后来经朱学勤推荐,书稿寄到了三联书店,由三联总经理亲自拍板,决定出版这本书。1997年5月,这本几乎未曾对原稿做出删减的书悄悄上市。

 

当初一本被许多出版社判定“要出事”的书,就这样静静的在书店趟了近20年,并受到读者持续的喜爱。这难道仅仅是因为三联出版社是一个大社吗?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坏境还不是那么的轻松、开放,人人心中还绷着一根弦,害怕出事,害怕一些禁忌。然而正是这种人人自危的局面又使得社会环境更显紧张,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加剧,让我们的文化,社会生活曾一片死气沉沉状。

 

在序言的最后,作者林达说道:“其实,让一个原本紧张的社会逐渐松弛下来,是可能做到的。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也需要智慧与勇气。”

 

这件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事,今天的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同样的事其实一直在发生着。

 

就在几年前,学者熊培云打算出版《自由在高处》一书,某大出版社的编辑在看过书稿后固执的预言,这书绝对不能出。后来新星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不仅未遇上什么麻烦,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批评处罚。这本《自由在高处》还获得了国家级图书奖项。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去反抗什么,打破什么,将一件你认为正确的事做出来就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