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秘鲁】(7)马丘比丘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大概来秘鲁旅游的游客,多半都是冲着马丘比丘而来的,当然我也不例外。马丘比丘是秘鲁人心中的圣地,是古印加文明的见证。多少年来,谜一般的马丘比丘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如今,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国内外游客前往探胜猎奇。今天,我也加入了猎奇的行列,来到了马丘比丘!

16世纪中叶,当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民间就一直相传: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300多年间,探险家们多方寻觅,均无所获。直到1911年7月的一天,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汉姆(Hiram Bingham)在当地一个11岁男孩Pablito Alvarez的带领,从库斯科出发,目标是寻找西班牙人征服秘鲁之后印加帝国残部退守的一个秘密要塞。结果,要塞没有找到,却在距印加古都库斯科城120公里、海拔2400多米的群山之间,意外地发现了这座被白云和密林覆盖的高原城郭。考古学家无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于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称其为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古印加克丘亚语(Quechua):古老的山巅。

如今,斩除了丛林荒草,揭开了废城上面的“面纱”,一个依然完整的都市出现在人们面前。登高俯瞰,古城建筑群错落有致地铺洒在两端悬崖险峻的山脊上。雄伟的古城以它恢弘的气势,傲然耸立于壮美无比的群山环抱之间。在这样一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地方,古代印加人能建造起如此宏伟的古城,的确令人称奇。

(网络图片)

周围的风景实在太美了,马丘比丘在万山深处,谷底湍急的乌鲁班巴(Urubamba)河自库斯科汹涌而来,围绕着这个山丘大转弯后,向北归入亚马逊河系。河流的冲击力,造成了垂直6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三面都是临河的悬崖,一面是唯一的通道 -- 著名的印加古道。这里的山水不仅迷人,而且险要,毫无疑问马丘比丘真的是个固若金汤的好城址。

(网络图片)

我们随着导游从古城管理处的入口处进入古城(图左下方)。转过围墙的一瞬间,令人魂牵梦萦的古城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网络图片)

来到马丘比丘前,我一直把明信片中废墟后的山峰当成了马丘比丘,听了导游的讲解后才知道,原来眼前的山峰并非马丘比丘,而是Wayna Picchu ,克丘亚语:年轻的山峰。

真正的马丘比丘在我的身后。

徜徉于花岗岩堆垒而成的城堡之间,那些静卧于城中的神殿、祭坛、水道、城墙,虽已是残垣断壁,依旧宏伟壮观,印加帝国昔日的辉煌、岁月的沧桑,都镌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块上。

现在一般考古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帝王Pachacut于15世纪中后期建造的一个举行宗教祭祀典礼和度假的活动中心。统治者要来度假举行宗教活动,就要有很多支持人员,有人要来这里耕种,又有人要来这里服务,于是就在这美丽的山颠,形成了一座城池。城池中宫殿、神庙、街道和水利设施等一应俱全,所有建筑物都不用灰浆,石块无论大小却能精确巧妙的紧紧咬合在一起。直至今天人们还无法准确解释印加人用什么东西切割这些硕大无朋、坚硬无比的花岗岩石料,又如何将它们运至高地,并且使这些建筑在数百年间历经地震山洪而岿然不动。

在参观印加古镇奥阳台坦堡(Ollantaytambo)的废墟时,我们已经了解到印加人的建筑技术分为三大类:最精良的用于建庙宇,其次是宫殿,第三类用于建民宅。在马丘比丘,我们见到了三者。

这个是太阳神庙,是整个迷城之中唯一一个圆形的建筑。它代表了印加最高建筑水平了,底下的巨石,和上面的方块石头,连接得天衣无缝。不过我们后来在古都库斯科还见到了另一处更完美的庙宇,这里先按下不表。

这张图是从高处俯瞰的太阳神庙,中间为祭奠台。

这些两层高的墙壁,非常整齐,就是贵族的住宅了。

这张照片虽然光线不好,但里面的每个人是不是都很有点意思?呵呵。

这些山坡下的建筑,墙壁就砌的不太整齐,是普通民众的住宅。

印加人囿于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也离不开对神灵的求助,因此这里宗教圣迹处处可见。从壮观的主神殿、三窗殿,到精美独特的太阳神庙、地庙、水庙,都表现着印加人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太阳的崇拜。


位于古城中心的主神殿。

在主神殿上方的院落中央,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被凿成三级平台,上端是一个倾斜的棱形石柱垂直而立,岩石的四角分指东南西北方向,这就是被印第安人称作Intihuatana stone(克丘亚语:太阳钟)的“拴日石”(sun-tier stone)。当年印加人将它作为观象台和指南针,依石柱投影判断时间、节气和方向,同时还把它作为向太阳神献牲祭祀的圣坛,每年冬至(南半球的夏至)都在此祈祷太阳重新回来。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他们将太阳视作“燃烧的火鹰”,渴望用这块“拴日石”将这只日出苍山、暮息大海的火鹰永远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对太阳的崇拜仍在秘鲁民间流传,连秘鲁钱的单位sol也是源于太阳这个字。

在主神殿后方有一座山丘,上面是真正的祭祀平台。

三窗殿。

另一个角度的三窗神庙。

这是老鹰神庙。地上是鹰身,两边的大石头是翅膀。

皇陵。

这就是采石场,中间散放的巨石 -- 这座古城唯一的建筑材料。

东区梯田。

层层叠叠的台阶,叠叠层层的墙壁,人在其中,真的会迷失。

一直担心的事发生了,天空中开始飘起了小雨,大家不由得开始祷告起来:千万不要像导游说的那样下狗下猫啊。

大概老天听到了我们的祷告,雨很快就停了下来。小小的惊险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烟雨中的马丘比丘是如此的娇娆。

当年古城的主入口。

通向古城的最后一段印加古道。

西区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

山中最高处的那些屋子,是古城守卫室。导游告诉我们,爬上去,整个古城尽收眼底,那里也是许多明信片的取景点。

在Ollantaytambo游览时,导游Edger向大家展示过一张马丘比丘古城的照片,当他把照片90度旋转过来后,我们看到一座神的侧卧像正仰望着空中的太阳。他当时介绍说,印加人崇拜太阳,太阳神是他们最重要的神灵,印加王都自称为“太阳之子”。选择这样的地方来修建宗教祭祀典礼的活动中心,也正体现了印加人对太阳的崇拜。

其实考古学家一直都在研究为什么古印加人将城址选在云雾缭绕,人迹罕至的高山之巅。导游Washington在现场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我当时因为想证实神像的传说,忙于寻找拍照的角度,没有听清楚,也没有去追问。在我看来,如此壮观的山水,险要的地形,又处在亚马逊丛林的入口要塞,如果神像的传说能证实的话,这些理由就足够了。

 

在山中最高处,终于拍到了这张一直在寻找的古城全貌。

按照Edger之前的介绍,当我把照片旋转90度后,年轻的山峰(Wayna Picchu)正像是一座神的侧卧像仰望着空中的太阳。

人们不禁又会问到,是什么原因使古城最终成为废墟,被遗忘在高山丛林中数百年?

1532年,西班牙人攻入印加帝国,利用和印加王谈判的机会处决了他。也许正因为马丘比丘地势险要,才没被西班牙军队找到,逃过一劫。也许是之前的天花传染,大部分的人口都死去了。在西班牙殖民者大举扩张地盘之前这里就已经人迹罕至,也就避免了被殖民者发现。呵呵。其实目前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答案,要拨开这些历史迷雾尚待考古学家们继续挖掘和探索。

傍晚华灯初放之时,我们回到山脚下的温泉城准备搭乘火车前往印加古都库斯科。

利用火车出发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在小镇上用了晚餐,买了些纪念品。

看到小镇的书店里存放着《印加失落之城》一书,让我想起秘鲁人对该书的作者Hiram Bingham的争议。

100年前,耶鲁大学教授Hiram Bingham找到了古城遗址,Machu Picchu才从此正式出现在世界的目光中。Bingham在这里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并最终写成了他的第一本书“印加-失落之城”。这昭示他个人考古生涯的成功的开始,但也为日后文物的归属问题埋下了导火索。

从1911年 – 1915年,Bingham一直在遗址上进行开采,把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运会美国,包括各种陶土制品,银制雕像,首饰,和一些真人木乃伊。直到今天,这些文物还是作为耶鲁大学的所有保留在耶鲁大学的博物馆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作为当初资助Bingham考察的机构,承认说当年的运处是在承诺作为借贷的基础上的,有朝一日应该归还。几十年来,在秘鲁民间和官方对耶鲁大学的谴责声不绝于耳,指责他们占有本属于秘鲁的财产拒不归还。经过漫长的拉锯战和各种各样的协商合作意向失败之后,秘鲁政府在2008年终于决定要正式起诉耶鲁大学。结果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离开的时间到了,最后存照于此。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BS' 的评论 : 一个脸部侧面轮廓。
ABS 发表评论于
那张照片旋转90度后侧卧的神像,怎么完全看不出来?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二哥李白' 的评论 : 谢谢二哥,春节快乐!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ppertown' 的评论 : 你一直跟读,很感动,谢谢了。
小二哥李白 发表评论于
夹叙夹议,好文好图。。。
coppertown 发表评论于
enjoying reading. thanks.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czz' 的评论 : 谢谢!
cczz 发表评论于
去过。写的很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