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原野\',异乡独放奇葩

春風何處﹐點點滴滴人間﹔春意何處﹐點點滴滴心裡。-姚雲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喜见中美首次合作歌剧"原野"唱响北美大地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曹禺先生于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他是与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齐名的艺术泰斗,1934年夏天的处女作"雷雨"的成功演出,使他获得"东方沙士比亚"的美称。1935年3月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后,他以其生活为蓝本,愤而写出话剧"日出",为逼死的弱女子高呼抗争。1936年6月他写出了反映北方农村贫富间的情仇冤杀的话剧"原野"。

在他的早期作品里,他用中国文化的诗境和西方戏剧的精炼,把中国社会转型时各阶层人物的情感矛盾,社会冲突,迷茫痛苦,以个性鲜明,富有哲理的语言,入木三分地刻划出来,他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从封建走向现代,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社会的艰难,国人在探索在前进中的挣扎,多种社会观念的冲撞。陈白露在"日出"中的最后一句台词:"天亮了!"反映了他们一代的国人对国家富强, 社会进步, 人人平等的期望。

我在国内看过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话剧,也看过凌子1981年拍摄的,由杨在葆,刘晓庆主演的"原野",虽然那个年代那些人的爱恨情仇离我极远,但我还是被仇虎说的那句,"再黑暗的夜,也会过去,再长的路也有尽头"所打动,使我在美国的拼搏岁月中,常常记,不敢忘记。

今年的早春,3月22日,北美大地刚刚冰消雪化,气温上升,春风浩荡,燕舞莺啼,尽管离万紫千红的五月还有距离,但由中国音乐学院与密执安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化费两年时间的艰苦劳动,精心雕凿的歌剧"原野",却替我们带来了春天的问候,以西洋的歌剧形式,演绎浓浓的中国故事。

今年一月份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师生废寝忘食,手把手,一字字的帮助,美国学生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终于联手齐力,全部用中文演唱了歌剧"原野",美国"金子"与中国"仇虎",美国"大星"与中国"焦母"的交叉表演,更是首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歌剧角色交流,使中美年青的一代有了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使音乐这个国际语言,以歌剧的形式架起了东西方的文化桥梁。

虽说文化的鸿沟巨大,语言的障碍巨大,连中国人自己都难懂国内的多种地方戏剧,可是就如洋金子的扮演者,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

Schyler Sheltrown 所说的,"不管我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是否相互明

白,当我拉着他的手谢幕时,我知道是共同的音乐把我们拉在一起,这种感觉太好了。"

歌剧的艺术总监傅海静先生说,

中国音乐学院与密执安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交流项目已有10周年的历史,歌剧"原野"是今年密执安州立大学中国年的重头戏,国家项目之一,中国音乐学院的前后两任院长,密执安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Richard Fracker都对其十分关心,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已故的金湘老师在话剧的基础上作了极大的改动,使情节更加紧凑,把西洋歌剧的表现方式,与中国的戏剧有了更密切的融合。今年一月份剧组的师生全力开始练习,三月三日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到北京紧张彩排,3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成功,3月12日前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出两场,3月13日回到美国,3月23,25,26,27日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演出四场。

密执安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声乐博士生,焦大星的扮演者 Stephen Martin说,"密州大不仅教我如何成材,而且教我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为同事。"

学院声乐系主任RichardFracker说,"我们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交流项目确实为大学教育的多样化提供了一条创新的途径,在中美两岸搭起一个共同的舞台,演绎不同的文化。"      

是的,当我看着台上中美学生倾心投入一幕幕的演唱,看着波澜起伏的剧情时,我不知道中国版与美国版的差别,只是随着角色的精彩表演,进入曹禺先生描写的上世纪北方农村的爱恨情仇,那遥远的故事中去。

而在下半场的表演中,则是对中国音乐学院学生的挑战,那是美国伯恩斯坦音乐剧的选段,美国闻名的"西区故事","小镇","坎迪德","美妙的小镇","大溪地风云"等选曲在中美学生的演绎下,倒是妙趣横生,活泼恢谐,扬溢青春朝气。一中一美一中一美,排在台上,热闹非凡,一扫"原野"体现的悲剧气氛。26名中美学生实现风格,情感如此大的跨越,也是不易。 走出剧场休息时,在剧场走廊上巧遇中国音乐学院歌剧教研室主任宋一教授,以及密州大校友,歌剧指挥杨又青教授正和常五爷的扮演者,宋教授的儿子,硕士生宋在宽在讨论角色的艺术形象塑造。宋一教授说,中国的歌剧由美国学生以中文的唱腔,在美国演出确实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合作,没有前例可参考,没有经验可寻。每个中美学生对语言,对音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悟性都不一样,要因人而异,应材施教。他的儿子也接上来说,因为负责全剧中的美国学生台词发音,中美学生间的沟通翻译,需要台上台下的许多功夫,十分累人,但是看到演出成功了,大家的努力克服了文化,语言的障碍,聚成同一股力量时,都为音乐的魅力,曹禺先生巨作的感染力而折服。杨又青教授说能为母校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合作尽力,是一份校友的心愿,是种幸福,在今后的双方合作中,会有新的挑战,新的提高。

离开兰辛驱车一小时十五分连夜赶回家时,虽然有点累,但由中国音乐学院与密州大音乐学院青年中美学子联合献出的一台缤纷五彩的音乐会,给我这名老校友提供了视觉,听觉的盛宴。美国女高音金子的亮丽歌喉,中国男中音仇虎的悲愤沧凉,美国大星的流水般咏叹,更加上中国常五爷雄厚深沉的低音,恍如一段如歌的行板,伴我一路东进。

距我1987年入校已近三十年的光阴过去了,时过境迁,以前认识的顾应昌教授,张西光教授等都不在了,那个时段的学生都老了,可是密州大与中国间的百年故事还在由另一代新人延续着,越来越好。

春夜的北美,星光灿烂,月色如洗,不知今夜的天堂上,曹禺先生是否会与其爱妻,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老师对密州大的歌剧演出发出微笑,那笑容一如即往。

 

(承蒙王雨虹女士提供部分照片,特此感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