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剧透,您如果想原汁原味的欣赏这部电影,请不要读此帖。)
电影,能分仨档次。最低档,给你个刺激,即时一笑或是一高潮,过后就忘。下一个档次,讲一个故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故事生动有趣,看过是种享受。第三个档次,在故事之上,讲出些“社会价值”来。大牌导演史匹博格(Steven Spielberg)是讲故事的能手,从导演成为“大牌”之后,许多片子都在试图讲些“社会价值”。 这个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入围的电影“间谍桥”(Bridge of Spies),讲的是美国“法治文化”这个价值。
基本故事是这样的。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角色唐纳文(Tom Hanks扮)在纽约作保险业的律师,小有成就。当时正值美苏两国冷战的高峰,毁灭人类的原子大战是现实威胁。为此,美苏双方都对对方进行间谍刺探。苏联派到美国的间谍埃波尔上校(Mark Rylance 扮,获2016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被联邦调查局抓获。依美国法律,间谍被抓也得对其进行法律程序处理-----起诉、公民陪审团审判、如有罪再法官判刑。为了突显法律程序的公正,美国司法部要给埃波尔上校找一个靠谱律师,唐纳文被选中。
在困难条件下,唐纳文为埃波尔上校尽心尽力辩护。结果上校被判有罪,获刑30年。过程中唐-埃二人成为某种朋友。
与此同时,美国中情局用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进行秘密侦察。侦察机在2万米以上飞行,中情局认为飞机没有被发现的危险。但是,一架侦察机被击落,飞行员鲍尔斯跳伞被俘。然后被判服刑10年。
好,一位上校,一位飞行员。美苏开始换俘的接触。由于冷战双方对彼此的仇恨与不信任,换俘不便用官方管道进行。唐纳文被中情局看中,去苏联占领的东柏林交涉换俘事宜。
恰在那时,苏联正于东柏林筑建后来臭名昭著的柏林墙。一位美国研究生普瑞尔(Will Rogers 扮)在东西柏林间穿梭学习,被东德秘密警察抓捕。普瑞尔的命运也被卷入上校换飞行员的公式中。
唐纳文只身来到东柏林,运用他作为律师的专业与精明,在中情局、克格勃、东德秘密警察三方的相互角力中,成功的以一换二,让埃波尔上校、鲍尔斯飞行员、普瑞尔同学三人都得以归国与家人团聚。
间谍桥。是双关语,间谍交换的地点在东西柏林间的一个桥上,同时也说双方换俘的渠道。
史匹博格把美国的法治文化贯穿于整个电影之中。
冷战高潮,虽是法治之下,美国社会与民众对“疑似”苏联间谍(审判前)的仇恨可想而知。一次唐纳文在纽约乘地铁,当天的报纸正巧有他为上校辩护的新闻与照片,车厢的乘客很多在读报纸,发现老唐后对他投出极度鄙夷与仇恨的目光。上校被判刑之后,老唐开始上诉程序。一天晚上他与家人都在家,忽然发生枪击,多发子弹打碎面街玻璃而穿入客厅。非但有人不惜犯法企图伤及老唐与其家人,就是枪击案后来保护他的警察都质问老唐,“你为什么要为罪犯辩护?我在捉坏蛋,你在为他开罪?”
甚至推荐老唐给上校辩护的律师楼老板,以及最该秉法行法的当案法官,都不能理解老唐为何要真条真项的为一名“可恨的间谍”脱罪。
老唐的解释很简单。在中情局探员企图让他替中情局违法刺探上校的秘密时,他说:你丫的是德国后裔,我是爱尔兰后裔,是什么让咱俩都美国人了?一个小东西,小小的东西,法本。我管它叫“宪法”,大家都归宪法管。都听宪法的,那玩意让咱俩都成为美国人。甭跟我说让我犯法的事儿,少跟我点头,你这个狗娘养的。
没人比法高,没人比法低。
在为上校上诉到最高法院时,老唐发问说:难道我们不该给一个疑似罪犯所有我们政府体系里的个人权利吗?这不正可以让对手知道我们的系统是更优秀的吗?我们的系统不是我们赢得冷战的最好武器吗?
还有些细节,如上所说,美国的法治文化贯穿始终。停止剧透,不然电影没法看了。
最后上个最佳配角的最佳对话。
过程中,倒霉的埃波尔上校一直被折腾在漩涡中。老唐数番问他,你不紧张?惊恐?焦虑?
每次老唐都反问,“Would it help?”得奥斯卡与此反问有关,^_^。
最后想说,真法治不是演电影或是啥“宣传口号”,Rule of Law,非儿戏。
下面是电影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