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清代至民国及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然而,清珐琅彩瓷到底是从何时仿制,又如何发展的?笔者认为在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三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梅花纹碗(一对)
清中期以后:高级技工的“私活”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经雍乾二世,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 根、开花、结果。我们知道,为清御窑厂生产的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技艺出众之人,他们凭着出众的技艺,在盛世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若技艺拔尖者, 多不愿隶属御窑差役,其原因在于御窑工价固定,不会随市场价上升下扬,机制不灵活,且收入并不比自己经营获利更多。
清 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直径16厘米
清 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直径16厘米
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御制碗 直径13.3厘米
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御制碗 直径13.3厘米
清康熙珐琅彩牡丹纹碗 (碗底图)
清乾隆料胎画珐琅酒杯(一对) 高4.5厘米
因此,在清至民国间,一些原在御窑的技艺出众工匠多逃避御窑的缧役,更愿意自己经营以求自由自在,不愿过点卯上班的生活。同时,他们在御窑工作的一些画 本、样器、技艺,既使不偷回家也烂熟于心,经他们手制的珐琅彩及洋彩不计其数,尤其是在清雍正以后,珐琅彩的制作在清宫珐琅渐沦为客串,而在景德镇生产成 为主流,到乾隆朝之后,珐琅彩的制作基本上为景德镇为主,因此,珐琅彩的制作及技艺在景德镇高级民窑中已不是秘密,在后朝仿前朝的一些稀世珍品也算不上犯 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悄悄地把活干了。
笔者认为:珐琅彩的技术在乾隆时就有 可能以“古月轩瓷”为名作为民间珐琅彩而流传,以迎合除皇帝之外高官大臣权贵阶层对于珐琅彩瓷的需求。应该说,这个阶层对高级彩瓷的需求极大,其数量、界 面远远大于皇帝的需求,而为他们生产的珐琅彩瓷又不能与宫廷珐琅完全一致,因此,在这时出现一批类似民国施德之所藏的一批“古月轩”瓷,其迎合的市场就是 清代庞大的官僚、贵族权贵阶层,这批瓷器制作精美、器型渐渐复杂精巧,有复杂的动物雕塑造型,也有镶器造型,因为是后代仿制,有的加“乾隆御制”、“乾隆 通宝”之款,极尽撼动之能事。其艺术风格繁缛精巧,穿金戴银,多用描金工艺,后期体型渐趋硕大、厚重,俨然大清帝国正典风尚。此类东西宫廷少有,多贵族豪 富,特别是大商人喜欢订制。景德镇陶瓷专家罗学正先生把此类器称之为“重工粉彩”,笔者也在山西、河南、北京一些收藏家手上看过此类东西。
清末至民国:仿制的 “黄金时代”
据《景德镇市志略》和《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开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建议“官方筹银10万两,余 由该道自行集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改商办:“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原拟官商合办,至今未有切实办法,该公司不如改归商办较有 把握。”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经核准立案。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正式成立,性质依然定为官商合办。除张季 直、袁秋航、瑞华君等社会名流私人集资认股外,官方由河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协筹,总投资20余万元,并把清御窑厂划归瓷业公司,聘请祁门贡生 康特璋主持公司业务。作为取代原御窑厂的新式窑业,江西瓷业公司在清末是陶瓷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古老的陶瓷界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 活力,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比如在体制、制胎釉技术、艺术颜料、款式、品种多有进步,是自清中期以后中国陶瓷艺术又一次稍有振兴的时期。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花卉纹盘 直径17厘米、高4.4厘米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花卉纹盘(盘底图)
清雍正珐琅彩梅竹小杯 高4.4厘米收藏景德镇清珐琅彩瓷的仿制秘史
清雍正珐琅彩丛竹月季图杯 直径6.4厘米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 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帝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而到清末以 后,尤其是民国以后,政治改体,在景德镇的御窑已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时代。
一方面,从宫内流出的器皿日益增多,社会上旧王公贵族由于失势求生也转卖一些旧藏,再加上1924年在故宫博物院开放之后,真正的“瓷胎画珐琅”展览, 终于正式向社会露出其“庐山真面目”。加上景德镇还有大量的清代旧胎,于是,珐琅彩瓷仿制的真正“黄金时代”到来了。此时出现了一批仿清宫“瓷胎画珐琅” 的名手。有的用康雍乾的旧胎质加彩,有的系新胎加彩。民国时期,还仿制有珐琅彩效果的乾隆“九江瓷”,有些作品颇能乱真。民国时,善于在原坯上后加彩的 有:江西的詹元广、詹元彬兄弟、吴仲英、詹兴祥;北京的刘春风、洪泉华、洪华陈、詹福利、何莽子、沈崇光、刘永清、郑乃恒、岳虎臣等。而这批瓷器与清宫珐 琅彩相比,颇能乱真,在型制、胎釉、画工、款式等方面都可追比前朝,但由于大多数无法比对真品,仍有一些破绽可以考究,比如款式和口沿、底部一些细微特 征,在画工上仍有一些沿袭“古月轩瓷”的旧习,继续有“郎世宁”款的错误,但总体上,真正的珐琅彩仿制时代开始了。这个时期的仿品主要一是迎合新兴的王公 权贵对于高级宫廷用瓷的享用需求,二是满足社会一般阶层尤其是富有商人市民阶层、收藏家阶层对于珐琅彩瓷的窥视心理和占有心理,这还是很有市场的。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梅花纹碗(一对)
清乾隆珐琅彩题诗芦雁纹茶壶
九十年代末至今:传统技艺失传 高仿品难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珐琅彩的仿制基本停止,中国的现代陶瓷工业基础基本上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陶瓷产业也逐步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对陶瓷市场的多种需求逐渐多了起来。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开始出现一批仿明清御窑的作品,工艺尤精到,颇能乱真,这与中国的拍卖业逐渐起步,国内外收藏家对明清官窑精品的需求有 关,但是,还缺少珐琅彩高仿品。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景德镇的高仿业逐渐成熟,同时,对于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在业界就语焉不详,仿古界也在摸索珐琅 彩的仿制之术,由于从民国四十年代后战乱,珐琅彩的仿制基本上告停,至二十一世纪初已近六十年,会此技术的人基本作古,应该说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基本失传 了。
清乾隆珐琅彩题诗芦雁纹茶壶 高13.4厘米
清乾隆珐琅彩题诗芦雁纹茶壶(局部图)
九十年代末,国内外一些拍卖公司相继出现珐琅彩拍品,高昂的价格逐渐引发了景德镇高仿业对珐琅彩的仿制热情。这时候,出现了许多公开的研制者,如熊建 军、江训清、黄云鹏等,他们的作品可以公开定位为仿制品,也产生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珐琅彩的仿制,他们多用景德镇的粉彩工艺为之,对于清 三代珐琅彩的彩料、工艺、胎釉无法原品测试,故珐琅彩的仿制多是近似而已。而在画工水平、书法水平及工艺认真的水平上,也难以与清三代珐琅作的画匠水平相 抗衡,细细品味其精神气韵,难以达到当时的高度,虽然现代拷贝技术一流,但心力之专注无法在艺术的精微处达到致广大的能力,同对,在色料的配制上,尤其是 在雍正七年之前的珐琅彩进口色料的配制,无法追摹前朝,故今日珐琅彩之仿制多雍正七年之后的白地彩绘及乾隆的洋彩风格,而少康熙、雍正的色地风格。因其色 地风格,其色料难寻当时的进口色料,而雍正七年以后的珐琅彩色料多为本国土制,均为日后构成“粉彩”的色料,越到后来,“粉彩”的特征越强,故今日雍正乾 隆官窑粉彩仿制多用今日之粉彩颜料,珐琅彩也是如此。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图小瓶 高9厘米
而有些仿家在近年还专门到国外去寻所谓的当时进口珐琅彩料,但买到的也仅仅是今日国外的釉上彩料,非当时的金属画珐琅颜料,因此,烧出的效果与当时的珐 琅彩相差甚远,难以追及。这种状况延及至今。目前,也有仿家以金属画珐琅颜料在瓷胎上试验,此法思路上对头,但在一些技术或艺术上仍有长路要走,因此,珐 琅彩的研制今日虽比民国时期图片资料更多,但要求也高,要真正高仿清三代珐琅彩瓷,达到完美程度,至今罕有。
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清代至民国及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然而,清珐琅彩瓷到底是从何时仿制,又如何发展的?笔者认为在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三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梅花纹碗(一对)
清中期以后:高级技工的“私活”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经雍乾二世,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 根、开花、结果。我们知道,为清御窑厂生产的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技艺出众之人,他们凭着出众的技艺,在盛世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若技艺拔尖者, 多不愿隶属御窑差役,其原因在于御窑工价固定,不会随市场价上升下扬,机制不灵活,且收入并不比自己经营获利更多。
清 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直径16厘米
清 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直径16厘米
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御制碗 直径13.3厘米
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御制碗 直径13.3厘米
清康熙珐琅彩牡丹纹碗 (碗底图)
清乾隆料胎画珐琅酒杯(一对) 高4.5厘米
因此,在清至民国间,一些原在御窑的技艺出众工匠多逃避御窑的缧役,更愿意自己经营以求自由自在,不愿过点卯上班的生活。同时,他们在御窑工作的一些画 本、样器、技艺,既使不偷回家也烂熟于心,经他们手制的珐琅彩及洋彩不计其数,尤其是在清雍正以后,珐琅彩的制作在清宫珐琅渐沦为客串,而在景德镇生产成 为主流,到乾隆朝之后,珐琅彩的制作基本上为景德镇为主,因此,珐琅彩的制作及技艺在景德镇高级民窑中已不是秘密,在后朝仿前朝的一些稀世珍品也算不上犯 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悄悄地把活干了。
笔者认为:珐琅彩的技术在乾隆时就有 可能以“古月轩瓷”为名作为民间珐琅彩而流传,以迎合除皇帝之外高官大臣权贵阶层对于珐琅彩瓷的需求。应该说,这个阶层对高级彩瓷的需求极大,其数量、界 面远远大于皇帝的需求,而为他们生产的珐琅彩瓷又不能与宫廷珐琅完全一致,因此,在这时出现一批类似民国施德之所藏的一批“古月轩”瓷,其迎合的市场就是 清代庞大的官僚、贵族权贵阶层,这批瓷器制作精美、器型渐渐复杂精巧,有复杂的动物雕塑造型,也有镶器造型,因为是后代仿制,有的加“乾隆御制”、“乾隆 通宝”之款,极尽撼动之能事。其艺术风格繁缛精巧,穿金戴银,多用描金工艺,后期体型渐趋硕大、厚重,俨然大清帝国正典风尚。此类东西宫廷少有,多贵族豪 富,特别是大商人喜欢订制。景德镇陶瓷专家罗学正先生把此类器称之为“重工粉彩”,笔者也在山西、河南、北京一些收藏家手上看过此类东西。
清末至民国:仿制的 “黄金时代”
据《景德镇市志略》和《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开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建议“官方筹银10万两,余 由该道自行集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改商办:“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原拟官商合办,至今未有切实办法,该公司不如改归商办较有 把握。”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经核准立案。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正式成立,性质依然定为官商合办。除张季 直、袁秋航、瑞华君等社会名流私人集资认股外,官方由河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协筹,总投资20余万元,并把清御窑厂划归瓷业公司,聘请祁门贡生 康特璋主持公司业务。作为取代原御窑厂的新式窑业,江西瓷业公司在清末是陶瓷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古老的陶瓷界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 活力,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比如在体制、制胎釉技术、艺术颜料、款式、品种多有进步,是自清中期以后中国陶瓷艺术又一次稍有振兴的时期。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花卉纹盘 直径17厘米、高4.4厘米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花卉纹盘(盘底图)
清雍正珐琅彩梅竹小杯 高4.4厘米收藏景德镇清珐琅彩瓷的仿制秘史
清雍正珐琅彩丛竹月季图杯 直径6.4厘米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 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帝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而到清末以 后,尤其是民国以后,政治改体,在景德镇的御窑已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时代。
一方面,从宫内流出的器皿日益增多,社会上旧王公贵族由于失势求生也转卖一些旧藏,再加上1924年在故宫博物院开放之后,真正的“瓷胎画珐琅”展览, 终于正式向社会露出其“庐山真面目”。加上景德镇还有大量的清代旧胎,于是,珐琅彩瓷仿制的真正“黄金时代”到来了。此时出现了一批仿清宫“瓷胎画珐琅” 的名手。有的用康雍乾的旧胎质加彩,有的系新胎加彩。民国时期,还仿制有珐琅彩效果的乾隆“九江瓷”,有些作品颇能乱真。民国时,善于在原坯上后加彩的 有:江西的詹元广、詹元彬兄弟、吴仲英、詹兴祥;北京的刘春风、洪泉华、洪华陈、詹福利、何莽子、沈崇光、刘永清、郑乃恒、岳虎臣等。而这批瓷器与清宫珐 琅彩相比,颇能乱真,在型制、胎釉、画工、款式等方面都可追比前朝,但由于大多数无法比对真品,仍有一些破绽可以考究,比如款式和口沿、底部一些细微特 征,在画工上仍有一些沿袭“古月轩瓷”的旧习,继续有“郎世宁”款的错误,但总体上,真正的珐琅彩仿制时代开始了。这个时期的仿品主要一是迎合新兴的王公 权贵对于高级宫廷用瓷的享用需求,二是满足社会一般阶层尤其是富有商人市民阶层、收藏家阶层对于珐琅彩瓷的窥视心理和占有心理,这还是很有市场的。
清雍正珐琅彩题诗梅花纹碗(一对)
清乾隆珐琅彩题诗芦雁纹茶壶
九十年代末至今:传统技艺失传 高仿品难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珐琅彩的仿制基本停止,中国的现代陶瓷工业基础基本上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陶瓷产业也逐步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对陶瓷市场的多种需求逐渐多了起来。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开始出现一批仿明清御窑的作品,工艺尤精到,颇能乱真,这与中国的拍卖业逐渐起步,国内外收藏家对明清官窑精品的需求有 关,但是,还缺少珐琅彩高仿品。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景德镇的高仿业逐渐成熟,同时,对于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在业界就语焉不详,仿古界也在摸索珐琅 彩的仿制之术,由于从民国四十年代后战乱,珐琅彩的仿制基本上告停,至二十一世纪初已近六十年,会此技术的人基本作古,应该说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基本失传 了。
清乾隆珐琅彩题诗芦雁纹茶壶 高13.4厘米
清乾隆珐琅彩题诗芦雁纹茶壶(局部图)
九十年代末,国内外一些拍卖公司相继出现珐琅彩拍品,高昂的价格逐渐引发了景德镇高仿业对珐琅彩的仿制热情。这时候,出现了许多公开的研制者,如熊建 军、江训清、黄云鹏等,他们的作品可以公开定位为仿制品,也产生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珐琅彩的仿制,他们多用景德镇的粉彩工艺为之,对于清 三代珐琅彩的彩料、工艺、胎釉无法原品测试,故珐琅彩的仿制多是近似而已。而在画工水平、书法水平及工艺认真的水平上,也难以与清三代珐琅作的画匠水平相 抗衡,细细品味其精神气韵,难以达到当时的高度,虽然现代拷贝技术一流,但心力之专注无法在艺术的精微处达到致广大的能力,同对,在色料的配制上,尤其是 在雍正七年之前的珐琅彩进口色料的配制,无法追摹前朝,故今日珐琅彩之仿制多雍正七年之后的白地彩绘及乾隆的洋彩风格,而少康熙、雍正的色地风格。因其色 地风格,其色料难寻当时的进口色料,而雍正七年以后的珐琅彩色料多为本国土制,均为日后构成“粉彩”的色料,越到后来,“粉彩”的特征越强,故今日雍正乾 隆官窑粉彩仿制多用今日之粉彩颜料,珐琅彩也是如此。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图小瓶 高9厘米
而有些仿家在近年还专门到国外去寻所谓的当时进口珐琅彩料,但买到的也仅仅是今日国外的釉上彩料,非当时的金属画珐琅颜料,因此,烧出的效果与当时的珐 琅彩相差甚远,难以追及。这种状况延及至今。目前,也有仿家以金属画珐琅颜料在瓷胎上试验,此法思路上对头,但在一些技术或艺术上仍有长路要走,因此,珐 琅彩的研制今日虽比民国时期图片资料更多,但要求也高,要真正高仿清三代珐琅彩瓷,达到完美程度,至今罕有。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