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告诉你身体的“湿”从哪来?又从何走?

心头洞明,抱朴守拙,以和为贵,知足常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由于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如运动量少、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大鱼大肉等,易使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下面我们自测体内湿气过重的?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

1.头发爱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觉留口水 (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内湿(耳禅湿)

7.阴部潮湿

8.皮肤上长扁平疣

湿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早晨洗头未干出行,晚上洗头未干睡觉,刮痧拔罐后8小时内洗澡以及习惯性运动后大汗淋漓未消汗后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内刮痧拔罐的等等。

湿: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

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

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

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

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下面给你科普下这两种“药”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

登录后才可评论.